变阻器教学反思

2022-11-25 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变阻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1

  变阻器的重点是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学生的难点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不知道那一段电阻接入了电路。本堂课我安排了学生实验探究实验,研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一能改变电阻,二探究怎样改变电阻的),效果较好,在学生实验中,学生最难的是找不到那一段电阻接入电路中。至于电阻箱的教学我基本没有进行,在学案中介绍了电阻箱的使用,下来与学生交流,有些学生并没有再看学案,看来需要监督。

  自己反思:时间总是我上公开课的最大敌人,我也不知道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学生探究问题的时间,还是?我想应该某一组做完是不是就可以结束实验,让学生们交流?应该不可以,否则其他组根本没有交流的问题。教学结构较好:有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学生及自己使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

  专家点评:滑动变阻器应该要仔细体会;结构都可以发现和引导很多学习问题。如电阻线绕成一圈圈的,上面的为什么用金属棒还是直的?让学生体会改变电阻是改变电阻线的电阻。从结构就开始引导学生研究。滑片与电阻线间绝缘漆去掉目的。

  上一堂公开课可以锻炼自己很多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2

  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的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课堂应当具备两个特征: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高效课堂应当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是师生感情互动、生生思想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建构的课堂。 ”变阻器”这节课正是力求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本节课能够反映出教师从注重知识讲授的数量转向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对学生来说,对科学知识和科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比单纯记忆科学概念和事实更重要。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其内容,因为学习的过程正是学生构建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的过程,理解了过程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方法、实现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教师只有给学生机会去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认识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也才能真正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在”变阻器”教学中基本体现了建立基于探究的科学教学建构模式,其表现出高效课堂的特色主要有:

  (1)课堂教学以建构主义的学生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为主要理论依据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过程的循环性学习过程。课堂总体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与实验。本节课侧重点并不是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去发现,体验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设计中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并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这样的课很有劲!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2)课堂导入方法新颖!

  让同学自己在家里观察家用电器,发现问题:风扇为什么可以调风速、台灯为什么可以调光的强弱、电熨斗为什么可以调温、电动车速度控制把手为什么可以调节车速、音响为什么可以调音量大小。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引导大家在本节课解决这个疑问。

  (3)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活动提供了许多展示的机会。

  在活动2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的材料可供选择:铅笔芯、 1米长康铜合金丝、1米长铁丝、1米长铁棒,选择你认为需要的元件组成一个简单电路。能让灯泡连续改变亮度。各组学生自由选择,有的利用铅笔芯、有的利用康铜合金丝、有的利用铁丝、有的利用铁棒,做出来的实验效果不同。教师让做不同实验的学生上台展示效果,说明自己的理由。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知识,这与教师让学生做试验来验证知识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4)学生在学习了滑动变阻器以后,教师旋动录音机音量调节旋钮学生发现可以调节音量。

  教师还拆下录音机的音量调节旋钮,让学生知道这也是变阻器。打开一个旋钮型滑动变阻器,放在投影仪下,让学生认识其内容结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知道哪些方面与滑动变阻器原理是相同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信心,持续保持学习科学课的内在动力。同时还与课前学生在家里的观察、质疑相呼应,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没有问题,就没有动力;不会质疑就不会思考,就不会有研究探究。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师是否把概念、规律讲清讲透讲活,学生是否记住了几句话会做几道固然重要,但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总结出规律揭示其概念,这才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高效课堂,更是我们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3

  《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上节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后面“欧姆定律”的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电学实验占重要地位,学好变阻器,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必要的准备。

  今天上的这节课,有让我感动的地方,更有很多让我深思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尤其在小组合作,不论是讨论问题还是做实验的时候,互相之间积极配合,互相帮助,积极询问问题,没有一个是课外生,没有一个不积极投入这堂课,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

  二、不足之处

  1、由于自己的紧张,课刚开始的时候,发现出现了点小漏洞,结果,由于自己心理素质差,大脑开始发热,思维有些混乱,后期自己出现了很多失误,在知识点上出现了反复,而耽误了时间,知识结构上出现了失误。

  2、学生第一次做滑动变阻器的实验,对于他们来说两个人做这个实验肯定有难度,李志杰自己一个人做这个实验更会有难度,我没有太关注他

  三、自我反思

  1、自己的心理素质太差,一点小失误而影响了整整一堂课

  2、课前的充分准备,会使课堂内容密度大,环节紧凑。

  3、教师的语言严谨,提出问题的明确,对学生接受知识,考虑问题都能有很好的引导。

  4、对待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自己在心态上有了进步,但是对学生还是显得过于严肃。对学生多一些笑脸。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4

  一、教材分析

  《变阻器》是第六章的重点和难点,但教材将之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后,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知识体系来看,本节内容与前面的“电阻”联系紧密,又对后续的“欧姆定律”实验操作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学习“欧姆定律”打下基础。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接线比较复杂,学生往往难以掌握,所以应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实践操作,应突破传统教师“满堂灌”的思想,让学生自己体会生成。

  二、学情分析及建议

  在我校学生来看,学生对物理的实验普遍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整体情况参差不齐的,故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注意低门槛的引入,兼顾全体,以实验体验操作为教学主线,让学生自主生成新知;并同时注意在教学中穿插适量习题,循序渐进、适当延伸,加强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验时,以小组合作实验为形式,鼓励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讨论,让学生优势互补,加强教学效率。

  三、教学经验及反思体会

  从实际课堂上来看,既有一定的经验也有一定的不足,总体上来看,基本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的。

  首先,低入门槛兼顾了整体学生,做到了“面向全体”这一根本目标。教学中笔者以一个显而易见生活现象引入,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一个简单却现象明显小实验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旧知认识,而且还为学生学习新知打好了基础。学生从旧知识(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中提炼了“改变电阻可以从改变导体长度”的认识,从而深刻理解了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也为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操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将整节课程学习渗透在学生实验操作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进行“”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的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的充足的感性认识,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启发,就可以让学生上升为理论知识。不但让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推理能力,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

  第三,讲练结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结合”导学稿“,让学生在教学中适当进行知识的巩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导学稿“的内容循序渐进,学生普遍都能完成,使得学生很有充实感。当然,如果学生整体层次较高,此”导学稿“可能会让学生”吃不饱“,各位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情况做好修改。

  四、科组及学生听课反馈摘录

  本节课主要的特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实验的方式代替了教师单调的讲授,学生参与积极、注意力集中,讲练结合,学生掌握比较好。

  我觉得这节课能从简单事例出发,逐步深入,而且充分让学生实验体验,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最后上升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学生):我很喜欢物理课的实验,这节课薛老师让我们在实验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我感觉毫无压力,我学得很开心。

  (学生):上这节课我感觉很简单,一些概念、理论在我自己不断的摸索实验中就学会了,在总结时,我很容易就理解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发言。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5

  今天上课,复习第十四章,在整合这一章知识时,我抽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时,顺便提问了王虹娟如下图所示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是哪一部分时,出现了我以前没想到的问题。

  她指出是A点左边那一部分接入电阻,很显然她没弄明白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构造。没明白哪一部分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出现这一问题的还有杨科萍,这一问题很简单,但对这两位同学来说,会困扰他们对有关滑动变阻器问题的理解,就是大问题,对他们来说就是大事情。这让我意识到,在落实教学时,应该事无巨细,关注到每一个个体,同时也关注到每一个问题。别以想当然的心态,觉得差不多了就可以了,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关注学生的需求,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由此我也给予学生疏导,只要你不会的就是你要掌握的,问题没有简单不简单之分,只有懂与不懂之别,更不能你觉简单别人不会取笑别人,让不会的同学感觉这样的问题再去问别人,会遭到歧视。反之,自己亦如此,自己不会时,别人也可能觉得很简单,道理一样。当别人有学习困难时,主动去帮助别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6

  滑动变阻在电学实验中是一个重要仪器,变阻器是一个很重要的电器元件.由于滑动变阻器不同于一般的电器元件,它有四个接线柱,选用不同的接线柱,它连入电路中的部分就可能不同.所以我把它作为专题复习的一个内容,单独拿出来进行一节课的复习。因此我设计复习这节课时,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复习滑动变阻器的:一是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知识,既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铭牌的含义、电阻丝的特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二是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包括串联和并联时,调节滑片能引起哪些相关物理量的改变。三是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分为两种实验,一种是滑动变阻器在其中起分压作用的实验,有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定值电阻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第二种是起改变电流作用的实验,焦耳定律实验,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四是生活中的滑动变阻器,让学生举例说出。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选配了适量的巩固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觉得在课的设计上还是比较成熟,应该能是很好的一节课,但在实际上课时,却和设想的不一样,可以说,不算一节很成功的复习课,不足之处:

  1、有些地方可能是启发引导的不够,很多地方学生对本该知道的东西都说不出来,或说不到位,有的问题解释好几遍还有学生不明白,一直问个不停,在时间上,就显得不是很充分,最后没有练习的时间了,如果能制熟练运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同时加上实物演示,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形象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2、练习太少,不能使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在各部分之间过渡的不够自然,流畅,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得加强锻炼,通过不断的反思;

  3、数学方法作出函数关系的图象从理论上阐明问题,基本上能够更清晰的体现出控制的特点。我觉得这也正是传统教学上用语言无法准确的给出的;

  在今后的复习教学中,我还要多努力,教学水平才会不断的提高。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我通过读书看报时灯光调得亮些,看电视时灯光调得暗些,引出如何调节灯光的亮度?学生思考分析,引导学生从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这个角度加以考虑,学生回答:可以调节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明确改变导体的长度是最方便、最实用的方法,引入课题。

  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就是采用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逐渐改变电阻,并按这一原理设计制成了滑动变阻器。 这一段电阻线固然可以变阻,但阻值变化范围太小,实用价值不大。提出问题:如何增大它的阻值变化范围?学生回答:可以增大电阻线的长度,并采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提出问题:电阻线太长,使用者操作不方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讲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符号。通过猜想知道名牌上的内容。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变阻器的在六种接法中哪些能起到变阻作用,哪些接法又是等效的,四种接法可以起到变阻作用。这四种接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一上一下"。指出"一下"是关键,滑片越接近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小,电流越大。滑片远离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则反之。通过分析归纳得出规律,学生易于掌握。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然后我在演示连接电路,让学生把老师的实物连接电路图画出来,进一步加深理解。下一节课在通过探究实验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使用方法,我觉得效果很好。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8

  滑动变阻电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仪器,所以我把它作为专题复习的一个内容,单独拿出来进行一节课的复习。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是从四个方面来复习滑动变阻器的:一是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知识,既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铭牌的含义、电阻丝的特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二是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包括串联和并联时,调节滑片能引起哪些相关物理量的改变。三是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分为两种实验,一种是滑动变阻器在其中起分压作用的实验,有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定值电阻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第二种是起改变电流作用的实验,焦耳定律实验,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四是生活中的滑动变阻器,让学生举例说出。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选配了适量的巩固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己觉得在课的设计上还是比较成熟,应该能是很好的一节课,但在实际上课时,却和设想的不一样,可以说,不算一节很成功的.复习课。有些地方可能是启发引导的不够,很多地方学生对本该知道的东西都说不出来,或说不到位,有的问题解释好几遍还有学生不明白,一直问个不停,在时间上,就显得不是很充分,最后没有练习的时间了。还有,在各部分之间过渡的不够自然,流畅,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得加强锻炼。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我的教学水平一定还会有不断的提高。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的例子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着这一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开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大胆地发表意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使学生自己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这本身是一个质的飞跃。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发展先于知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中,有一些学生往往不注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认为只要会作题就可以了,结果往往失分于选择题、填空题等一些概念性较强的题目。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让学生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10

  1、使用说明:

  (1)滑动变阻器要串联接入电路。

  (2)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各选一个。

  (3)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滑片左右移动,观察滑片与下面所选的接线柱靠近或者远离时,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

  2、使用对象:

  初二学生。

  3、注意事项:

  (1)学生做实验前,检查器材是否完整和完好。

  (2)连接电路前开关要断开。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置于阻值最大处。

  (4)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好器材。

  《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上节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后面“欧姆定律”的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电学实验占重要地位,学好变阻器,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的电学实验做必要的准备。

  变阻器是电学中最常用的重要电路元件,是本章的教学重点,这一节课虽然在课标上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通过我对课标的理解,我觉得如果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就必须学会变阻器的原理和构造,必须会正确的连入电路,并知道它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本节课的一开始,我以“调光灯”引入课题,用这样一个学生能观察和体会到的例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正题,紧接着我对“灯泡亮度为何会发生变化”、“什么引起了电流的变化”、“改变电阻的方法有哪些”、“哪一种方法更容易做到”等提出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电阻丝实验的验证让学生充满了兴趣,也使得自己事先的结果得到了肯定,获得了初步的成就感。

  而对于“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我则采用完全开放式,由学生自己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讨论,最后交流探究结果,解决疑难问题。本堂课最成功之处是解剖滑动变阻器,出示各个部分,介绍滑动变阻器结构,说明其工作原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了一个个难点、疑点。并且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引导怎样观察、怎样分析。应该实事求是学科学,而不是仅在表面上搞懂。

  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就是采用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逐渐改变电阻,并按这一原理设计制成了滑动变阻器。这一段电阻线固然可以变阻,但阻值变化范围太小,实用价值不大。提出问题:如何增大它的阻值变化范围?学生回答:可以增大电阻线的长度,并采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提出问题:电阻线太长,使用者操作不方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讲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符号。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变阻器的在六种接法中哪些能起到变阻作用,哪些接法又是等效的,四种接法可以起到变阻作用。这四种接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一上一下"。指出"一下"是关键,滑片越接近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小,电流越大。滑片远离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则反之。通过分析归纳得出规律,学生易于掌握。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然后我在演示连接电路,让学生把老师的实物连接电路图画出来,进一步加深理解。下一节课在通过探究实验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使用方法,我觉得效果很好。

  一、成功之处

  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尤其在小组合作,不论是讨论问题还是做实验的时候,互相之间积极配合,互相帮助,积极询问问题,没有一个是课外生,没有一个不积极投入这堂课,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

  二、不足之处

  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太少,还有在探究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工作还不够,另外,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11

  该课是继上节课后的第2个课时,主要讲变阻器,由于学生对变阻器不熟悉,所以我发了一些变阻器让学生观察,发现再让他们回答相关问题时,比光看书回答问题效果好得多。

  该实验不难做,主要是让学生连好变阻器,在电路比较完全的情况下(二节干电池、一个2.5V灯泡),完全可以放手发动学生,不必但心烧坏灯泡的问题,就是学生连接错误也有自己更正的机会,这样就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在探索中提高、在疑问中进步。

  电阻箱的知识用多媒体播放效果较好,特别是练习读数,它是许多读数的基础,多练习一下是比较好的,学生在此出现的问题并不多,相反,他们的学生兴趣还非常容易激发。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12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质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这种教学理念在教授“变阻器”这个内容时,我就充分注意到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开展实验探究,从自身的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

  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电学元件,重点在于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的一步步认识。教学的手段&方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学生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下面列举教学中具有意义的几点:

  1、在教学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课程却是要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所以引入的视频是一位歌星的演唱会片断,这样的引入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具有兴趣的,再联系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调光台灯,所以更加激发学生想了解调光台灯的原理的热情度,同时拉近了课程与生活的距离。在教学中先充分调动血色和那个的学习热情,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义务和责任。

  2、在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原理的实验中,教师本人给每一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块自制钉有电阻丝的木板,学生可以根据这块木板上的电阻丝自己独立思考在把电源、电灯、开关接入电路的同时,如何运用电阻丝改变灯的亮度。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电阻与长度有关,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学生能体验自身实验探究成功的快乐的同时确实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在课堂的实验探究中应该充分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乐是教师所包办不出来的。

  3、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提出两个学生能自己评价自己的问题:

  (1)今天这堂课你最有兴趣研究的问题的是什么?

  (2)在今天的实验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在本节课的引入以及两个实验探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能够体现善于欣赏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自己在学习中的不断进步,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责任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问题,列举缺点,营造一个活跃合作的课堂气氛,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间,帮助学生尝试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13

  1、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2、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3、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既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4、以教材内容和设计好的实验报告为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14

  一个仪器,讲清它的构造、原理、作用并不十分困难。怎样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由感性的肤浅认识──到理性的理解──再到熟练得使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受到启发。我认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让学生感觉知识离自己并不远,努力思考就能想出好办法,设计会更加合理。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进,印象会更深,应用起来会更亲切、更熟练。

  本节课通过给学生实验器材,让学生猜想分组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出变阻器改变电阻大小的最便捷的的因素,有效地得到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很好地解决了重点。在教授变阻器的使用时,教师又是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进而总结出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真正地理解了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它的使用规则,为以后的电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了解了滑动变阻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结束后,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口诀的形式总结出来,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识记掌握。

  由于课堂时间不足,探究实验只能分组探究合作交流。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15

  本节课较成功之处有:

  1.变阻器是一个很重要的电器元件。在以后的实验和电学计算中都要用到它。由于滑动变阻器不同于一般的电器元件,它有四个接线柱,选用不同的接线柱,它连入电路中的部分就可能不同。因此,“变阻器”一节课的内容,在电学部分以至以后的学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难度又很大。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使学生真正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因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通过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将一根较长的镍铬合金电阻线AB、小灯泡、电源、开关和演示电流表按图所示电路串联起来。其中P是金属夹制成的触头,当P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灯逐渐变亮;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灯逐渐变暗。这样学生轻松的就能认识到变阻器的原理

  2.这节课的难点是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由于有四个接线柱,接入不同接线柱,所起的作用不同,学生特别容易混淆。因此我采用先在黑板上画好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先分析六种接法。并将其分类。

  经学生讨论先分为两类:滑片移动不起作用的①②;滑片移动起作用的③④⑤⑥,在进一步讨论滑片移动方向作用不同又可分为两类:③④;⑤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在通过实验验证就能很好的掌握好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很好的突破难点。

  3.依照新课改的精神,不局限于课本,将课外的一些知识引入课堂,如:插入式电阻箱的使用与读数。

  4.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又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结束,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理念。

  本节课不足之处有:

  1.在讲接法时,在黑板上画图浪费了大量时间,如果能制成课件进行多媒体展示,同时加上实物演示,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形象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2.练习太少,不能使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

【变阻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变阻器教学反思06-14

变阻器教学反思08-10

变阻器教学反思08-10

变阻器的教学反思09-11

变阻器教学反思范文06-11

滑动变阻器教学反思08-15

《滑动变阻器》的教学反思07-05

变阻器的教学反思范文03-08

《滑动变阻器》教学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