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1
《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学生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及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学生情绪饱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
1 、精心设计环节,科学分配时间。
本节课活动多,每个活动就算是最简短也不能少于5 分钟,何况学生在活动后还要整理事实、完成记录,然后互相交流,才能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么活动就变成了过场,达不到效果。为了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把不是活动的环节尽量地简单明了,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学引入中我就从上一节课的学习开始,既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时间很短,就那么1—2 分钟,而且节省了时间。
2 、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指导到位。
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学生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使活动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取得实效。如:在观察转动的磁铁前,我边演示边告诉学生:小组内每人转动磁铁一次,等磁铁停下时观察它的方向和位置,并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简单的图或文字记录下来。最后看看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也反复多次地进行了。同时学生明白了实验的重点和要求及方法。当学生按老师的指导去做时,在3—5 分钟内就有效完成了实验,并一下子就发现磁铁每次停下时都是指着同一个方向。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个别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等方式已经知道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于是在没有实验前就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记录卡填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在教学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怎样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还有待研究。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2
执教了教科版三下科学课《磁铁的两极》,觉得教学环节上比较清晰,但很多细节上还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语言不够贴近三年级的学生,在问题导出部分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磁铁有什么性质?”。三年级的学生还不理解“性质”是什么意思,以至于回答时都答不到点子上。语言组织上还有待加强。
2、材料的发放问题。我是安排组长上来领材料的,但这节课有几个实验,组长频繁的上来领,很浪费时间。但如果一开始就全部发放下去又怕学生乱玩,三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是比较差的。现在考虑后觉得可以把材料分好后用袋子密封起来,标好号,需要用时就取相应的袋子。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防止学生乱拿。
3、讲解实验方法时有点仓促,不够清晰,导致有的小组操作时方法不准确。实验前应提醒一下接触过磁铁的回形针已经被磁化了,不能再用于实验。实验时磁铁最好能挂起来,而不是让学生拿在手里。
4、没有及时评价学生。评价应该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评价能保护、推动学生的积极性。遗憾的是这节课上我没能把握好机会及时的评价学生。
总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不仅要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还要遵从学生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有机的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不断深入探究的、有序的、可行的教学过程 。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3
《磁铁的两极》这课是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内容。本节环节很清晰,让学生通过“预测——实验——观察记录——交流研讨——习题巩固提升”,形成本节课的概念——条形磁铁的磁力中间最弱,两端最强。
教材使用条形磁铁和回形针进行实验。选择条形磁铁一个面上的5个点,根据吸引的回形针数的多少来判断5个点磁力的强弱。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了问题。
问题一:实验室磁力弱的条形磁铁,两极能吸住回形针,而中间吸不住。换了磁力强的条形磁铁,这个磁铁有很多小磁铁组成,两端磁力很强,只有磁极两个点可以吸住回形针。
问题二:一面上的5个点并不能代替6个面显然不够科学。
所以我们选择了磁力强的磁铁,把磁铁拆成小段,弱化磁力,选择铁粉代替回形针。铁粉细小,在量足够多的情况下,能够直观看出磁力的强弱。
这是本节课的两点,单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
1、任务单的.设置还需更完善。
本节课涉及到6个面磁力的观察,但任务单上磁极的那两个面还要考虑,怎样让学生看得懂,能容易记录。
2、全班交流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在本节课的交流环节,学生展示了之后,原本我可以不说话,让学生质疑、提问,但考虑到时间问题,就自行进行追问,这样课堂上的时间可以省出一些,但学生的发展没那么多了。下次上课可以在某些细节上省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的交流这块更加从容。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4
关于“怎样测量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的实验设计,学生的反应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并没有想到学生会对这一问题“束手就擒”,因此我当机立断,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教科书的图示,并进行引导“磁铁能够吸引铁的力量叫磁力,那放过来我们可以通过什么表示磁力大小?”双管齐下,学生反应到可以通过挂回形针,以回形针的个数表示。学生由此认识我认为应该可以了,至于让学生亲自探究则存在一定问题,在准备实验前我就发现,由于回形针被磁化后很难被一个个挂上,而如果直接任凭其一个个吸住,则又会出现问题,即中间部分的测量往往吸上几个回形针后就会跑到磁极端了。
其实说实话,就算是教师亲自做这个实验,总会因回形针被磁化而吸住,也是很难控制自如地将回形针一个一个挂上去,而且还得避免因为手的`干扰碰到回形针意外掉落;再者当在中间部分挂回形针会遇到问题,由于回形针个数的增多,会往两端移动,此时还必须不断地将回形针移动到中间位置,很是艰难;最后由于正中位置一个回形针都不能吸住,学生会认为没有磁力,参照了网上有些教师的设计,改用了铁粉,可是预实验时改用了大头针甚至是铁粉也不能吸住,因此对于最中间部分的磁力我并没有多作单独的处理讲解,只是将重点落实在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强,中间弱。
亲历科学探究固然是学生基本的科学学习方式,可是这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进行取舍,对于本课研究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我就认为采用教师的演示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注意点即可,这样在达到采集数据收集证据的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同样的探究活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则适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力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我操作自我发现。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5
《磁铁的两极》是《磁铁》单元的第三课。
学生们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出现了两个问题:
1、实验室的磁铁磁力较弱,在做条形磁铁和回形针实验时,只有两端吸住了回形针,中间部位没有吸住。
2、条形磁铁吸铁粉的.实验也不清楚,也是只能看到两端。
学生们根据实验现象,理所当然的认为磁铁两端有磁力,中部没有磁力。
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前我特意准备了一根断了得磁铁,学生们也可以看到磁铁的中部,再断掉后是有磁力的。通过这个现象,学生们能更好的理解:磁铁两极磁力强,中部磁力弱。
所以每节课在课前预做实验真的很有必要。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6
我认为低年级学生学科学,总要通过动手实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然后教师再用规范的科学的语言去总结。
磁铁对学生来说真的不陌生。在学习前就曾问过我好几次:“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学磁铁呀?”这充分证明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正因为他们的不陌生,而又认识的不充分,所以在导入时我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如:“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它的什么知识?”等,激起了他们的兴趣。
“做中学”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虽然他们并不能准确描述,但是他们发现的正是一些伟大的.发现。如:有的学生发现“一个磁铁能推着另一个磁铁跑”这正是“同极相斥”性质;有的学生发现磁铁能吸硬币,这正是“磁铁不仅能吸铁,还能吸镍、铬等金属。”
学生带给我的启示也是很多的。当我认为只有条形磁铁能指南北时,有学生给我争辩,他认为蹄形磁铁也可以指南北,但也许他的描述不准确,也许我的思维已经被条条框框圈得太不活跃了,我一直不太理解。当他用绳系住了蹄形磁铁中间,然后悬挂空中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教科学不是件容易事,若想教好科学更是难上加难,而教好农村的科学那真是难于上青天。因为在如此开放的社会,学生接触的事物、现象多了,眼界也宽阔了,而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绝不仅仅是一条小溪了,而应像是浩瀚无边的大海。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7
磁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住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的喜爱。平时,孩子们对于老师操作板上的磁铁总是忍不住去摸一摸、吸一吸、玩一玩。活动区中的钓鱼游戏也总是吸引着孩子们,当一条条鱼儿被磁铁鱼钩钓起来时是那么开心!但他们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本次活动的目标,就是要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发现磁铁有吸住铁或铁制品的特性。
活动中,我设计了三次探索操作活动,逐步地引导幼儿感知磁铁吸铁或铁制品的特性。
第一次操作,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铁盘子和磁铁,通过让幼儿自由玩盘子里的磁铁,来发现原来磁铁能够吸住小盘子,能吸住东西这一奥秘。
第二次操作,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通过设疑“磁铁能吸住所有东西吗?”“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不能吸住哪些东西?”来引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并提供了木棒、布块、回形针、文件夹、塑料积木、1元硬币等材料,让幼儿每样材料都用磁铁去试一试,目的是让幼儿发现磁铁能够吸住铁或铁制品的东西。
第三次操作,是在第二次操作上的提升,让幼儿隔着塑料板、纸板或泡沫板来玩一玩磁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探索,发现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的特性。
整个活动,我能够从孩子自身的探索操作去感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幼儿兴趣浓厚,氛围宽松活跃,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尝试、探索,从中发现磁铁的奥秘,也激发了幼儿观察、讲述、交流的`欲望。每次操作,我都能清楚明白地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探索、讲述后也能及时总结提升,但作为科学活动,语言还要更规范一些。活动中,我能够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积极讲述自己的发现,但到了活动后面,给予孩子大胆去说、去探索以及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过急地把结果抛出来,在交流过程中,还是重结果而轻了过程,这一点以后在任何一个活动中都值得注意。
同时,第一次操作活动虽然孩子们玩的兴趣很高,但磁铁能够吸住东西是已有经验了,因此大可以直接由生活经验导入,然后直接进入第二次操作环节,让更多的时间放在后两次操作中,给予更多机会让幼儿去探索,去思考,去交流自己的发现。第三次操作的垫板是另外准备的,因此桌面材料有些偏多,造成幼儿操作的不便。如果在前次材料中就直接选放一些稍大的木片或纸板等材料,那么就可以直接选用这些材料来探索,这样就简化了许多材料,让材料更好地为幼儿服务。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8
《磁铁的磁性》这一课,我在设计时主要侧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探究身边的科学,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一堂课的导入很重要,恰当的创设情境,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内,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猫钓鱼”这个情境,学生一看到鱼是纸做的.,鱼钩又是直的,学生一齐说:“钓不上来”。当老师把鱼钓上来的时候,学生的表情非常惊讶,参与的兴趣马上上来了。
课上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情境,第一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磁铁有吸铁的磁性,然后让学生在教室内找一找室内的那些东西是铁做的,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由于当时着急,忘了这一环节。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不同的,从而明白磁铁有两极,磁性最强的是磁铁的两极。
最后安排一个小活动,找一找铁钉在谁得兜里,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学生参与的兴趣都很浓。然后让学生利用磁铁的磁性设计小玩具,体现了科学课虽然结束了,但也正是新的科学探究活动正在开始。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9
《我们知道的磁铁》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活动是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磁铁的事情。第二活动是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整理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充分地讲述并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在交流中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最后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三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不久,对于文字记录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记录进行了一些指导,比如在学生发现鱼杆上的磁铁能吸引铁钉时,我在黑板上记录:磁铁能吸铁钉;又当学生讲到文具盒上有磁铁时,我在他们的记录单上进行示范,画一个简易文具盒,并在盒盖处画上磁铁;在学生交流知道的磁铁前,我再次地强调记录的.方法:用词语简单地记录,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同,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上课情况看,我认为这样的指导下学生的记录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会记录也是我们科学探究的一大习惯。本课的还有一个亮点是准备了大量的有磁性的物体,目的在于希望学生能受此启发,能继续在生活中寻找有关磁铁的东西,对研究磁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10
《研究磁铁》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电和磁》中的第一项活动,它是从“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着手,通过自己收集以及老师提供的各种各样磁铁,使学生对磁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进而鼓励学生更多地发现磁铁的性质,并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同时在认识磁铁性质的基础上,乐意自制指南针。
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整个教学设计主要由三个活动组成,以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为引线,把重点放在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上,把难点放在自制水浮式指南针上。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能做到依据新课标要求,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进行创设情境、观察思考、预测论证、总结深思的四步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开展学生活动,为学生搭建探究活动的平台,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
如果,能在小组活动中,完成实验报告,并在小组内进行自评与互评,由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报告评分。培养学生在实验后及时进行记录的良好习惯,就更完整了。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11
磁铁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于磁铁进行把玩,但是对于磁铁特性没有真正的去认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和掌握磁铁的性质。
通过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学生们通过自己和同学一起玩磁铁,基本上发现了磁铁的性质。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磁铁的性质,但是磁铁的应用没有涉及到。我想在教学中,还需要进行时间上的安排,这样对于每个活动时间安排一定的时间,在课堂上来合理把控时间,就比较容易进行教学。因此在时间把控上要引起我的注意。
在学生的组织和管理上,需要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提不起兴趣,或者没有安装老师的安排进行活动。因此我首先在课程组织上更加加把劲,能够使活动更加的丰富,而且有趣。同时在教学管理上下一些功夫,采取较为合适的方法进行组织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想好的一点就是学生活动比较的充分,在充分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尽可能多的去发现。但是我发现有一点,需要训练。那就是我虽然出示了,活动指南,但是在活动之中,学生很少去看相关的问题,也没有在相关问题上,就行思考和探究。这一点应当充分的引起我的注意。我想在活动之前,应当再三强调问题的重要性。
还有就是在交流分享的时候,有些学生没有好好的进行倾听。我想在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上,我还是加紧训练。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12
《研究磁铁》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第四课的教学内容。该课教学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知道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知道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是本学期我校举行的“人人一堂研究课”上本人的教学内容,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三步导学模式的运用较为成功。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探究时间长一些更好,这是因为在前面的两个演示实验占用了较长时间。个别环节拖泥带水,尤其是在实验现象的`描述上,未能简洁明了地得出正确结论。还有一个导致探究时间短的原因是:在验证磁铁具有指南北的实验中,使磁铁保持水平的时间较短,使得磁铁水平地停止旋转指示南北较难,不少组的同学该实验完成的不太成功。实际上当磁铁第一次处于水平时,就应该用胶带把线与磁铁的位置用粘贴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就能使磁铁较长时间保持水平状态。因为另外一个分组实验是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同样要求磁铁处于水平,因而两个实验均受到一些影响。由此看来,如何使磁铁始终处于水平是本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另外第一个分组实验完毕时没有向学生强调下一个实验仍要使磁铁保持平衡才能顺利进行,以至有的组的同学把细线和磁铁均拆下来,导致下一个实验费时较多。
以上是本次实验出现的问题,如果把这些问题在下次的教学中解决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会进一步提高。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08-15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04-05
《磁铁的两极》科学教学反思05-18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6篇)08-10
磁铁的两极课堂教学反思(精选6篇)09-16
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06-15
评课稿《磁铁两极》08-26
磁铁的两极教案设计08-25
研究磁铁教学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