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教学反思

2023-02-03 教学反思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对今教学反思(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对今教学反思1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首先在识字方面,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写字方面我进行“李、香”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结构和占位,通过希沃白板的一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部件的长短宽窄布局,以便于正确书写生字。并在指导写字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唤醒学生对词语内容的感知,在对韵歌的朗读指导时,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朗读时兴趣盎然。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镂空关键字、图片引导回忆等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第一小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配乐朗诵,视频拓展,写字魔法棒运用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识字环节应该多向外拓展,例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给生字组词等方法识字。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并且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朗读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应设计让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和线条,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朗读时间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力求让每一次课堂都精益求精。

  古对今教学反思2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教学反思3

  在本次一年级家校课活动中,我执教的《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中,我依据文本特点,以“智慧课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朗读上传,数据显示

  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上传到了平台上。上课伊始,我利用平台的“统计分析”展示了全班同学的朗读情况。大数据的呈现,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二、随文识字,诵读韵文

  1、本文,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我利用电子课本的“聚焦功能”聚焦每一小节,而后分小节巧妙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孩子学习生字。其间,平板中画笔和本地资源的使用,都使得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2、三小节的韵文朗读,我也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和家长合作读……指名读全文时,我还播放了一位同学课前上传的课文录音,并和她的现场朗读作比较,其课堂的.进步显而易见,凸显了智慧课堂的实效性。

  3、紧接着,学生诵读课文时,我还利用了电子课本的“白板功能”,学生在积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现场测试,实现精准

  学完全文后,我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利用电子课本中的“互动功能”对学生平板进行现场发送,让学生现场完成、提交。全班共50人,50人提交,体现了全员参与。全部做对的同学和个别题选错的同学,平台都精准地显现。接着,我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使其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精准性。

  四、学写生字、拍照评议

  我先通过“聚焦功能”让学生观察“凉”字的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长短。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练写、平板拍照上传。最后,我又在平台里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字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并相机正字。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别人书写中的优点,更发现了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智慧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当然,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我难免有不足之处。以后,我会继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请教,并在“智慧课堂”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本课是识字教材,教学目标主要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为重点,积累并运用识字方法,为今后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复习学过的对韵歌引入,让学生再次感受对韵歌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揭示课题之后,相机指导生字“古”的书写,分散识字。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抓住“暑、晨、朝”三个生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图片、结合字理或联系实际等方式记认生字字形,理解“朝霞、夕阳、酷暑”等词语,能够化抽象的汉字为具体形象的事物,降低识字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识记。

  随文识字环节,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记认“寒、夕、暮”的字形,理解它们的.意思。并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表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有效落实第4点教学目标。在充分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整体,在有节奏地诵读韵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落实了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

  在书写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结构上和字形上的异同点,结合生字意思熟记字形,有利于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率。通过重要笔画的指导,促进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匀称,突破写字的难点。

  古对今教学反思5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五单元是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古对今》以通俗凝练的韵语带出识字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精华,同时安排了若干组意思相对的词语,描绘了四季轮回,春去冬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本课新词较多,也比较书面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除了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之外,也要着力解决词语的理解。

  一、联系生活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书面化的词语对于他们来说往往很难理解,但是课本中所学的词语大多与他们的生活有关,所以教学时应该积极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去理解这些词语,将抽象的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感受,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教学片段:

  师:“春暖对秋凉,严寒对酷暑”,同学们,“春暖”是什么感觉呢?

  生:就是现在这个季节太阳照在脸上时感觉很舒服。

  师:那你觉得“春暖”和“酷暑”哪个更热呢?

  生:“酷暑”。

  师:对的`,大家观察“暑”字,一个大太阳就在人的头顶上,所以“酷暑”就是非常热,同样,“严寒”和“秋凉”哪个更冷?

  生:“严寒”。

  师:“寒”和“凉”两者程度不同。今天下雨了,雨点落在脸上就是凉凉的感觉,但不会觉得冷。但是“寒”就不一样了,大家观察一下“寒”的象形字(课件出示)你看到了什么?

  生:屋子里有一个人光着脚踩在两块冰上,他旁边放满了稻草。

  师:屋子外还飘着雪花,这个人缩成一团还忍不住在发抖。同学们想象一下这种感觉,让人瑟瑟发抖的冷就是“寒”。所以,“严寒”“酷暑”都是描写的什么季节呢?

  生:冬天和夏天。

  师:“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就形象地描述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给人的感受。

  一年级的学生虽小,但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熟悉的事例,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稀释难懂的词语。

  二、借助词性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们观察课文的结构,课文是由三个小节组成的,每小节结构相同,前两行都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桃对李”,而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语,或同类词,或反义词,或近义词,对于不好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词性来理解。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风”是什么意思?

  生:不知道。

  师:“和风”和老师现在出示的“微风、大风、狂风”那个意思最接近?

  生:微风。

  师:“和风”就是微风,吹在脸上那种柔柔的风。那为什么不直接说“微风”而是说“和风”呢?

  生:“和风”吹在脸上很舒服,“微风”不一定是舒服的风。

  师:对的。“和风”就像春天的太阳照在脸上给人的感觉,让人觉得很舒服。“和风对细雨”,“细雨”是大雨吗?

  生:“细雨”就是小雨。

  师:温和的风对细细的雨,那大雨对什么呢?

  生:大雨对大风。

  师:那我们试着来说一个对子,狂风对——

  生:暴雨,狂风对暴雨。

  教学中,通过出示近义词让学生理解书面化的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举一反三,自己也能用同类词说对子,体会韵语的表达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利用图片

  一年级学生学习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出示课题时我搭配了一幅春日景色的插图,让学生试着说能想到哪些成语,学生们大部分能想到“春暖花开”“柳绿花红”这一类的词语。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课文第三小节的教学作铺垫。

  在第三小节中出现了出现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这两个成语,但课文是把这两个成语拆分呈现。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再联想刚刚出示课题时的图片,学生就能理解这两幅图都是表现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通过图片理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意思。

  理解词语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词语意思,才能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古对今教学反思6

  通过上这节识字课,我发现自己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首先,这节课节奏把握的不是很好,前松后紧。前半节识字耗费太多时间,后半节课写字环节落实的不充分。其次,只注重了字,词的训练,疏忽了句的训练。方法也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对识字写字的兴趣,不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启发他们自主识字,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等。

  通过评课,有经验的老师指出自己没有完全融入学生,情绪没有调动起来。而且低年级教学,要声情并茂,表扬要多,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我在很多细节方面也没有做到位,提问不是很具体,过渡太直接,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等。这些我都会铭记在心,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改正,努力让自己成长起来。

【古对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古对今教学反思01-29

古对今教学反思01-29

古对今教学反思最新01-30

语文《古对今》教学反思03-08

《古对今》教学反思(精选10篇)06-11

古对今教学反思10篇02-24

古对今教学反思15篇01-29

《古对今》教学设计05-15

《古对今》教学设计03-07

小学语文古对今教学反思模板 古对今教学反思第一课时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