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述,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述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潜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三个问题:
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他最后要到葫芦了吗?
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3、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又是什么呢?
在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明白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能够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一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主角,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再通过图文结合,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几点思考:
1、教师的提问欠精。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2、教师自己说的太多,尤其是最后道理的引出,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多说多想。
3、教师的评价语太过单调。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2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到达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能够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能够变被动理解为主动参与,多读能够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但这所谓的“读”务必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取的最佳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主角读、齐读、选取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到达“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3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分别学习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再探究其缘由,学习二、三两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好处,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现反思总结以下几点:
一、用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主角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资料,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潜力。另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而培养这种潜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资料,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二、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资料,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观察潜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潜力。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资料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学中采用主角换位,“你要是种葫芦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反馈及应变潜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2.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不断地钻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4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学习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
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5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则寓言故事,讲授的是一个人种了一颗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却不知道要治理,认为只要葫芦,不要叶子,结果一个葫芦也没得到。需要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存在必然联系的道理。
中心校的各位领导今天听取了第一课时的教学,本节课设计的识字教学,通过猜谜语导入,引出课题,通读课文了解大意,圈出识字,扫清阅读障碍,其中的识字部分,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偏方归类,形声字归类,熟字替换,加一加,换一换,利用多种方式练读词语,加以巩固;初步感知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读出相应的语气,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纵观整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首先是对孩子们出错的字词上,处理不当:“盯”字在组词时,有孩子组词“园丁”,当时只是给孩子强调了这个“盯”需要用到哪个身体部位,而没有对出错的这个“丁”字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2、其次是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对孩子们的引导不到位。感受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葫芦的可爱,通过描写葫芦的样子体会葫芦的健康和茂盛,为了突出结果的意外性,特别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感受到葫芦在生长过程中遭受的变故“如果照着这样长下去,能不能得到想要的葫芦?”可是孩子们都回答“不能”,这样的回答是不符合情节发展的规律的,所以在这里,多次进行引导,最终用了几次才是孩子明白过来,所以还是对孩子们思维的引导方式有所欠缺;
3、在认字摘葫芦环节,孩子们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可是名额有限,没能上前摘取葫芦的同学,有些失望,所以在这里,没有有效的把握和调节好孩子们的情绪,使的部分孩子有些懊恼,所以以后在设计活动时,尽量顾全所有孩子的`情绪,以免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
4、课堂教学中,孩子应该是主体,可是本节课中教师需要太过冗长,没能给孩子们留足空间和时间,有些本末倒置,应将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博大精深,对于学识有限的我,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改进,希望能尽早理清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6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从整个教学流程看,自己的设计是比较完整的,但是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看,我的教学还是不够扎实,还充在许多问题,俗话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方可使自己有所进步,下面是自己的教后反思:
1、首先抓题眼,质疑问难是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选择解决方案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体现课堂的民主。在导入环节,孩子们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为我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识字环节,孩子们能运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小组进行合作交流识字记忆字形,教师省了很多的字形分析和讲解,只是在扩词训练上没有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进行说话训练。
3、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他们会读书的目的。在《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分组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4、如能将课文内容排成课本剧让孩子们来演一演,孩子们的个性会得到张扬,学习氛围会更浓,对文本所蕴涵的道里理解会更深刻。
总之,在学校组织的这次平行研讨课活动中,我们又得到了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深感上好一堂课是多么得不易,不仅要深专教材,紧扣目标,还要根据学情因材施教。从这几天的讲课情况看,我校的教学水平在稳步提升,我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应迎头赶上,努力专研教材,认真备课,关注每一个孩子,虚心向别人请教,多看有意的书籍,多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7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植物生长要经历一个过程,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在教学时,我努力挖掘训练点。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在读到小葫芦很可爱时,我问学生 “假如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这么可爱,你还会怎么说,怎么做?”在体会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自己的葫芦时,我又提问:“你猜那个人会在什么时候去看自己的小葫芦?”学生的想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文学习采用角色换位获得情感体验。“你如果也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的说的慢条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语气来劝告书中种葫芦的人,有的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来用科学道理讲给书中种葫芦的人听。这样的角色换位体验学习法,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识字方式多样化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种识字窍门,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前提。对于识字教学。如在学习“葫”“芦”“藤”时通过图片来指认“葫芦”和“藤”,让学生先认识一下“葫芦”和“藤”是什么,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到“葫芦”和“藤”都与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有的用猜字谜的形式巩固识字,如“邻”、“盯”。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习生字,然 后向 老师汇报,得到同学帮助的生字是哪几个?这样经过学生一汇报,多种形式反复地读,例如:
1、指名读,读对了大家跟着读,同时表扬“小老师,你真棒!”
2、组与组之间比赛读。
3、男女比赛读。
4、开火车读。经过趣味性的强化记忆,学生最终掌握地比较好了。这样的生字教学效果使我自己很满意。
三、教学中的不足
识字教学在整个课时中占据了比较多的时间,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朗读、理解比较急,比较浅。导致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流于形式,不够落实;朗读对象狭窄,没有让大多数同学得到锻炼。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词语句子自己再去探究,我想学生会改变过来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所以在教学中总是存在很多的变数,需要我不断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8
《我要的是葫芦》主要是讲从前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因没有及时医治叶子上的蚜虫,导致他种的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通过对这篇课文朗读和理解,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以及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我运用谜语导入,为使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识字环节创设一个“葫芦园摘葫芦”的情景,自由识字并口头组词,以“开火车”的形式识字组词并领读,个别学生分析字形,之后就读词语,在这里应该渗透识字方法,归类识字:比如“葫、芦、藤”三个字,都带有草字头,你还能说出带有草字头的字吗?再比如“邻”字组词时,同学们说“铃铛”一词,我只是在读音上作了区分,没有在字形上作辨别。写字指导方面教师没有充分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字写得太小。在“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问题中,对孩子要求过高,应该是课件出示一个特定的格式。语文课要有读书声,而在这堂课学生读的少,这样也很难充分感悟,教师也应该示范读,传授更多的朗读技巧。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自己太年轻,教学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不成熟,导致了课堂时间没把握好。最后的环节是扩散思维,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开头续遍一个小故事,没有完成。这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没有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进行启发,没有给予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没有关注到个别学生的养成习惯。还有就是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教学语言的再精炼,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一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一些。我相信,通过我今后不断的努力,我一定会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给予者和引导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9
在《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的设计中,我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比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自读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线划出来,并美美地多读几遍。学生们都认真地读着,并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中的许多个很美的词语。从“细长的葫芦藤”我们可以知道葫芦是又细又长的,从“长满”可以看出绿叶长得很多很密,由“雪白”会想到像雪一样白。孩子们有话说,他们自己能读得懂。在课上时,我处理“雪白”时有点疏忽,应该可以再引导一下,像“雪白”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火红”就是像火一样红,也可以再问问孩子们能不能再想几个这样的词语。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白白错失了这样的教学点。
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自言自语”“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男女生合作读、教师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又产生了好多问题。在引导两个重点句子的时候,我居然一紧张就把两个句子进行比较着读的环节给忘了,这真是上课的大忌啊。我想这个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我更大胆地教学,更仔细地准备,冷静而大方地处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0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性质、趣味地介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懂得葫芦的生长规律,一味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点。
新课标强调,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本课要写的生字比较有规律,因此,我引导学生对本课要写的子进行仔细观察。比如:观察生字的结构。相同偏旁的字:怪、慢;相同部件的字:挂、哇;相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然后再观察每个字的重要笔画。进行练写、评议。
同时,还要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让学生逐步品味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引到学生,“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错在哪里呢?”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到(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
改进之处,教学评价还要继续到位,有时为了赶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地评价,不利于课堂问题的生成,应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引导学生。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1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二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篇寓言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的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分别学习课文第一、四两个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的基础上探究原因,学习二、三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找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施教过程中也发现自己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是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随时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促进学生,今后还有待提高。其次,语言过于生硬,不够儿童化。这点在试教过程中反映尤为明显。在师傅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正式上课时进步不少。例如将呆板的介绍蚜虫,转变为教师模仿蚜虫的语气进行自我介绍,调动了课堂氛围,增添了不少乐趣。最后,希望教学语言能够再精炼一些,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语言的目标性要更明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继续努力,继续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2
本课学习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这两种教学法,在只有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农村小学特别适用。
观察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范读法。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教学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3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讲一个种葫芦的人十分喜爱小葫芦,但葫芦叶上生虫了,他认为叶子上的虫子和他要的葫芦没有关系。结果小葫芦掉光了。这则寓言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正确全面地看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实物“葫芦”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课文形象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从而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其一,抓重点段,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其二,抓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赛读、范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其三,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
课堂的整体气氛及效果都还不错,对语言点的落实及把握也能够落实到位。由此课我得出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4
学校进行“一课多讲”活动,每个年级老师就一个课题展开听课、评课活动。一不小心抽到2签,所以早早的得以“解脱”。尽管上完了,却对这一节课觉得诸多遗憾。
第一,对学生的引导不够。
备课时尽管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回答,可真到讲的时候发现学生全都一种答案,过于单一,思维也不够开阔,而我的引导语言过于简单,没有很好的让他们明白意思。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冷场”。例如,学习第四段时,当看到葫芦黄了,落了,你有什么想法?所有的学生都说的是:难过、伤心、后悔,没有一个人想到: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个地方设计的问题太空泛,没有很好的启发学生,在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后,引导也不够到位。
第二,语言表达不够精炼、准确。
在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时,没有设计成与以往那样的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而是改成了在学习段落过程中认读。由于语言不够精确,又换了他们不熟悉的方式,学生读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拼读(真的没想到她会拼读,从下学期开始以来都是直接认读,她也从没这样读过),结果后面起来读的学生都和她一样全都拼读,可文段中并没有拼音。经过提示后,其他学生读得不错,如果一开始要求准确而细致,就不会发现这样的情况。
第三,评价语言少而单一。
明明知道临时抱佛脚无用,功夫在平时,可这个依然没能提高,这也是个人教学素养中急需恶补的一项。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一,因材施教。本班学生对课文教学的兴趣不大,要从基础讲起,以故事的手法入题,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把自己心里明白的事情用合适的语言的表达,尽管每天要求他们在家读课外书籍,但效果不佳,要适当提供他们此年级段的阅读书籍篇目。
三,多运用多媒体课件。条件有,课件也有,只是由于教学时间紧,或由于其它原因,在课堂上使用并不多。以后,尽可能地匀出时间来用课件教学,突破课堂中的重难点。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5
这学期在校教研活动中,执教了《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反思如下:
1、内容教学宜简单
我认为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环节不可省,但是不宜花时过多,于是我巧妙地借助课文的插图激起学生读文欲望,让他们一一找到相对应的课文内容,在读通、读正确中让学生自己读懂了寓言故事的大概。在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短语卡片,这样,葫芦的生长过程自然呈现,清晰明了。
2、字词教学要注重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藤”等字。因为生活在城镇的孩子远离田园生活,他们没有看到过葫芦,也不知道植物的藤是什么样儿的。因此,这里的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由图识葫芦,观察字形特点,带出词串教学: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而后顺接到了读准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知道了“葫芦”的特点,从字到词再到句的教学呈现年段教学特色,还起到了积累语言的作用;“藤”字的教学,我还让学生从听字音到观字形再到“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藤”,让生字的教学进行有效的音形义三结合,在润物无声中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把语言训练点和能力培养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3、写字教学需到位
写字教学于第一学学段的学生来说不但不能省去,而且还需用时颇多。我在指导学生书写并不机械单一,而是教给学生观察字形的方法中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利用熟字记生字、区别形近字,既有能力培养点的训练,又有方法习得点的训练。若能抽点时间让学生在书写中进行互评,可能效果会更佳。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6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学生在学习上兴趣越来越浓了,课堂上不再是那种沉闷、冷言寡语的场面了,而是充满生气、你争我抢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解答别人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氛围使作为老师的我不得不动手动脑,尽力做到能用多媒体上课就用多媒体上,使学生和老师都能从中受益。
《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我就应用了课件,学生理解课文容易了,老师教着也省力了。这一课我是这样上的,先是屏幕边展示画面,同时阅读与画面相关的课文内容,而学生是边听边看,当读完一遍课文后,我问学生:“通过边年看画面边读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几乎都举起了小手。甲说:“我知道种葫芦的'人都非常喜欢小葫芦。”乙说:“我知道小葫芦一开始长得非常好,后来叶子上生了虫子,小葫芦全掉了。”丙说:“我知道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治葫芦叶子上的虫子。”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几乎把课文内容全说出来了。这比不用课件多读三遍课文都管用。首先学生认真看图,也认真听读的内容;其次画面栩栩如生,一目了然,不用再费尽心思去想。我们农村使用的是黑白版课本,学生就更不容易看明白书中插图,通过课件使用,弥补了这些不足,学生自然而然也就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的过程快了,再解决其他问题也就容易多了。这一课当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后,理解“事物间各部分是有联系的”时,回答问题比较贴切。还有,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在低年级段识字方面也是省时省力,在这方面我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现在我不再感到使用课件费劲而又麻烦了,而是感到其中的方便和省力,同时也体验到了什么是一堂课40分钟的真正艺术。希望我们都抽出一些时间下一些功夫制作一些课件,来达到课堂上预期的效果。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0-20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09-1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6-09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07-18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9-30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7-1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0-02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01-12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0-06
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