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女娲造人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轻松。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
《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力求让学生既学得好,又学得愉快。因此一开课,便以一个有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并由这个话题自然地过渡到对神话的了解,过渡到课文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感悟、提问,合作探究。这一课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想象的丰富与优美之后,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训练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争先恐后的发言,把自己扩写好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这一点我很欣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口头语较多。最重要的是对于大胆合理的想象把握、运用的不好,由于时间的关系而我又没能及时正确的进行指导,不免存有遗憾。其次是在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希望能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能有所改进与提高。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2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为此,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神话《女祸造人》作为本节课材料,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力的训练。
成功之处:
有教育机智。当天,全年级学生都欢欢喜喜去财大看话剧,仅留下上课的这个班不能去,学生们老大不高兴,又加上突然下雨,天气很冷,学生冒雨跑到阶梯教室。我一下想到学生昨天刚兴高采烈地学习吟唱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即让语文科代表黄伊伊领唱。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1、点击了学生的兴奋点。
首先,选的文章是神话传说,是六年级学生最为感兴趣的。
其次,课前唱歌让学生情绪由阴转晴,进而让学生讲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课堂上晴朗起来,再由师以“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我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几个问题将学生阅读欲X撩拨到极致。
2、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以讲故事,创编神话故事等比赛形式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点带面,全体参与,让学生在竞争中各有所得。
3、联想、想象能力的迁移。最后环节让学生创编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小组都热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几个小组提出创编课本剧,并当堂表演,将整个课堂气氛拉向高潮,学生潜能得到极大挖掘。
不足之处:
1、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几个教学环节皆在老师主观引导下进行。尤其当下课铃响起,而学生课本剧的表演正浓,学生们和听课老师们也正听得如痴如醉时,我却因为是公开课而打断学生的表演。后来虽然又让学生继续表演,但已影响了学生的情绪。没有很好贯彻“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观念。
2、课堂评价不到位。如有学生提出“女娲到哪去了?”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对以神话形式解答的学生,我没能给予肯定,只对一位回答“女娲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学生极其赞赏。这个评价说明我本身的教育机智不够,对问题的认识较窄。学生刘莫的点评非常不错,可我没能充分赞赏。
3、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
在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学生问题较多,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3
十一二岁,正是花一样的季节,爱做梦的年纪。这个季节的孩子们还保留着那份原始的纯真,用善良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奇异多彩的世界,用丰富的想象去解释成人们习以为常的世间万物。这才是真正的孩子。
要是能让孩子们把这份纯真、这份善良,还有这难能可贵的丰富的想象力更长久地葆有,而不是过早地被纷扰的现实世界压榨殆尽,那该多好。
面对此,语文学科岂能无所作为?语文课堂岂能随波逐流?语文老师岂能放弃担当?
我愿尽我所能。
定准目标把握想象。
《女娲造人》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可以称为“想象世界”,体裁上分别是童话、神话以及寓言,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心灵的天空自由遨翔。
《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生动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文字亲切,读来很容易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创的原始冲动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所以,上课前,我把《女娲造人》的教学初衷和教学重点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力,用五彩斑斓的想象编织学生心灵的彩虹。
合作探究提升想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了同学们充分想象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尽情发挥。
一、比较阅读,体会想象。
首先从“是真的吗”导入,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探究欲,激活了课堂气氛。
紧接着,让同学们讲述自己熟悉的中国神话故事,同学们兴味盎然,一下子就把同学们引入了想象世界,效果良好。
在布置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前,我从学法上对同学们进行了快速阅读方法指导。读完后再比较《女娲造人》与《风俗通》里的记载,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同学们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课文丰富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悦、造人的辛劳、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
二.赏读文本,品味想象。
语文学习必须注重情感体验,没有情感体验就谈不上感悟。而情感性正是《女娲造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女娲这一形象可爱可亲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大量时间,通过小组交流,让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蕴含着丰富情感的句子并美读这些句子。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体会到了课文流露的喜悦之感,感受到了课文因运用丰富的想象而产生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析读这些相关语段,学生明确了作者是借助想象和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的。同时同学们还认识到:女娲不仅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还是一个人,有着人的七情六欲;女娲更是一位母亲,有着母性的温情。首先,她“神”通广大,却也有着“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想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因为她的这种创造力,诞生了人类。其次,她享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忙忙碌碌,勤劳而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情感是真实的.,是合乎人的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三.以读促写,放飞想象。
有了以上认识做铺垫,我顺势安排学生尝试创编,放飞想象,当堂写作——新编《女娲造人》,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让他们在快乐的、自由的空间里遨游。因为这才是孩子们所渴望的课堂,也是新课标提倡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同学们都能发挥想象,写出了比较精彩的创编作品。于是,交流展示创编作品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超越自我完美想象。
或许,语文教学始终是一门不断超越的艺术,细思本节课,以下地方还值得改进。
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有时没能给予肯定,同时,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动学生相互作点评。
2、个别教学环节之间过渡不太自然,有时显得生硬。
3、板书有待提高,平日要加强书法练习,特别是粉笔字。
孩子的天空是纯净的,只有至真至善至美的图画,才能与之匹配。那一双稚嫩的手,还需要我们老师去扶助;那一双空明的眼,还需要我们老师去鼓励;那一片绚烂的想象空间,还需要我们老师去指引。如果我的这一堂课做了些有益的事情,我心足矣!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4
本文是一篇神话,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做到了对照课文故事情节,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学习本文,学生明白了课文丰富女娲造人的动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等内容。从而理解了作者是借助想象来丰富情节,借助描写来丰富细节。在授课中,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认识、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相关的文句中。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5
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这节课各环节的得与失进行一下分析。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努力地方向。课堂上用一组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其次,通过比较阅读(课文内容和课后一则写《女娲造人》的简短文章《风俗通》)让学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写法,整堂课的环节较为流畅,学生也易把握。 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做,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尤其对女娲造人的动机做了大胆的想象,闪现了一个又一个思维的火花,如“人间混乱,女娲造人是为了管理这个世界”;“和盘古比赛,盘古造出了各种兽,女娲造出了人”;“女娲无意间造出了人”……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得到了训练。针对学生习作情况,我还专门让学生朗读了女娲造人的过程,让他们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但语文教学始终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只能做到更好,不能做到最好,我认为以下地方值得自己思考:
1、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比较阅读,说出课文好在什么地方。很多学生一想到比较阅读,并要说出异同,就变得很严肃,开始上课对课文产生的喜爱之情一下子就被抛开了,好像是又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也是课堂显得沉闷的原因。
2、课堂评价不到位。如有学生提出“女娲到哪去了?”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对以神话形式解答的学生,我没能给予肯定,只对一位回答 “女娲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学生极其赞赏。这个评价说明我本身的教育机智不够,对问题的认识较窄。
3、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 ,在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学生问题较多,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缺憾。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6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轻松。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
《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力求让学生既学得好,又学得愉快。因此一开课,便以一个有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并由这个话题自然地过渡到对神话的了解,过渡到课文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感悟、提问,合作探究。这一课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想象的丰富与优美之后,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训练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争先恐后的发言,把自己扩写好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这一点我很欣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口头语较多、肢体动作不自然。最重要的是对于大胆合理的想象把握、运用的不好,由于时间的关系而我又没能及时正确的进行指导,不免存有遗憾。其次是在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在学生质疑某个环节,学生的问题较多,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希望能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能有所改进与提高。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7
12月8日,我完成了“合格课”的教学。 这次活动,从准备到完成过程都使我受益匪浅。虽然整个过程比较忙碌、辛苦,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课件的制作及运用,网络资源的搜集和筛选等环节都让我得到很大提高。经过这次锻炼,我对以后的多媒体教学更有信心了,相信下次再上这样的公开课,我一定能驾轻就熟,应付自如。
从教学过程来看,总体而言进行顺利。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果不错、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大家一致认为本课的导入很有新意,通过一首关于神话的优美歌曲引出本课——《女娲造人》,这使学生们耳目一新,并且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成功之处。这也是本堂课我最满意的地方。让学生复述故事和评价复述的环节也处理得不错。尤其是复述的环节,学生表现非常出色,可见作了充分的准备。这也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
但这堂课也有两个遗憾: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写神话故事的名称这一环节构想虽好,但时间用得稍多了些,这是我不满意之处。另外,由于在对文中喜悦场面及女娲形象的分析这两个环节上所花时间过多,以至于让学生做想象练习的时间不够,这是本堂课最大的遗憾。
从老师们的评课来看,本堂课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比如朗读过少,想象练习时间安排太少,以及教师语言不够简洁等。我认为他们说得很有道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改正。
总地来说,这堂课从备课、上课到评课都让我收获不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断学习,向高效率、高境界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懈努力。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8
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
1、对文本的挖掘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第四个教学环节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深入挖掘。
2、教学细节的处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想象”的规范写法、第二个教学环节的“查一查”的理解等。
3、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还及待提高。因为这也制约了我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希望自己能在不断克服不足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能在不断聆听专家的斧正中提升自己!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9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文字通俗易懂,洋溢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喜悦。
学习本文时,我首先用“人”的谜语引出“人是从哪里来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由课题引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由此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以“女娲是人是神”为导线,引导学生辩论女娲的神性及人性,得出女娲亦人亦神的人物形象。拓展将课文与《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对比阅读,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学生阅读后得出结论:课文丰富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悦、造人的辛劳、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通过析读这些相关语段,学生明确了作者是借助想象来丰富情节,借助描写来丰富细节的。而最能体现作者想象力的就是其中对人类诞生后喜悦心情的描写,让学生找到句子,对出感情。在扩展其他神话故事,引出神话的概念。最后的作业练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作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这一训练环节的设计,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在处理环节板块之间的衔接上做的不到位。
2、读的不够,因为文章长度的原因,只能利用早自习时让学生提前阅读,课上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朗读。
3、课堂评价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有时没能给予肯定,在课堂上没有发动学生作点评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0
1、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课文中说她“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并非一个神。
2、人来到这个世间是文章重点描写的内容。女娲揉团黄土造成第一个小人儿,这个“人”一落下地就具有了生命,开口叫她“妈妈”;女娲不知疲倦地造人,为了加快速度,她就藤条一挥;为了解决人类延续的问题,女娲“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作者娓娓道来,如同一条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不断前进,使人读来仿佛置身于那个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悦。
3、大胆而又新奇的想象。《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作者又进一步就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做了丰富的想像。想像是大胆的,也是真实而合情合理的。
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像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
广阔的天地,莽莽榛榛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想像巧妙而富于人类经验;“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这正是这篇童话真实感人的地方。
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让他们在快乐的、自由的空间里遨游,这才是孩子们所渴望的课堂,也是新课标提倡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1
今天中心学校对我校七、八年级老师进行课堂质评,我被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讲,我的授课内容是《女娲造人》。这是我从武汉学习了三个月之后,回来讲的第一节公开课,从教学目标的厘定到导入语的选择,从研读练习的难易把握到小组探究时间的分配,从板书设计到结语设计我都要反复斟酌、修改。我甚至还准备好了课件,但最后我放弃了多媒体教室上课,因为目前我校还没有安装电子白板,听课老师更想听的是常态课,而不是什么花架子。我的教案虽谈不上完美设计,但至少凝聚了我的心血。我深知自己在一中的斤两,不想得到别人的好评,但至少对得起自己的努力。
下面就从教材处理与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教材把握
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六单元的一篇课,这一单元可以称为想象世界,体裁上是由童话、神话以及寓言构成,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能力。我在上课时,把《女娲造人》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力,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比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从“人是怎么来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其次,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目标,根据厘定的目标逐一完成。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中国神话,然后老师告诉学生还有希腊神话、佛教神话、印第安神话、北欧神话,你们想听吗?那看你们的课堂表现啦!一下子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接下来学生回答问题很主动。特别小组探究环节——讲故事环节和分组朗读两个环节,学生积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小组表现得好坏要用分数来衡量,在评价各小组时,我把主动权也交给学生,有的组唯恐自己落后,总想给别的组打低分,这时我就要全班来评,对不公平的打分,我才出面主持公道。
从学生学习行为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很好。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做,还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语文学习还很重情感体验,没有情感体验哪谈得上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大量时间,通过比较阅读的形式让同学们找出课文情感丰富的句子在什么地方。这个环节经过同学的合作交流,学生体会到了课文流露的喜悦之感,体验了课文因运用丰富的想象而产生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最后安排学生作业《女娲造人》新编,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让他们在快乐的、自由的空间里遨游,这才是孩子们所渴望的课堂,也是新课标提倡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但语文教学始终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只能做到更好,不能做到最好,我认为以下地方值得改进。
教学中研读部分花的时间较长,主要是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学生概括不出来,学生卡壳。这时课堂显得沉闷,其实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想象,并体会想象妙在何处。为什么不先让学生感性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符合认知规律。我的处理办法却刚好相反,这也是不符合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一要求。我想下次再这一课时,我会把这一目标放在最后去完成。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2
《女娲造人》这篇文章是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童话、神话和寓言一般称作想像和幻想类作品,想像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所选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带有浓厚的想像色彩。本单元就是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而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同时这篇文章所塑造的女娲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人类的无所不能的神的形象,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设计完善了女娲的形象,从神的角度把女娲再还原成一个生动充满灵性和饱含母性的人的形象。
所以我总结了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想象大胆新奇,语言生动有趣,既而定下了文章的教学目标:第一,了解神话,解读文章内容;第二,通过听课文看动画,分析感受女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第三,了解并初步学习运用想象和联想。 我的教学设想是首先向学生介绍神话这种体裁,然后再听文章让学生感受女娲的神性,第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共同思考,一起解决,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女娲的人性,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对故事进行改编。最重要的是第三点,我真的很希望学生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的表现也确实不错。除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还不够完善,但总体环节的安排和设计感觉比较流畅。但是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感觉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学生对女娲的形象并不能很好的体会。
上完课之后我又听了其他三位老师的课,一个上午确实充实,就是太累。后来还听了几个评委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一课,我也有了进一步的反思。 第一,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起来,课堂的主动性有体现,学生的答案可能并不一定很好,但很积极,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好学生真的是夸出来的。带初一的学生跟带初三真的差别很大啊!
第二,在这一课上,我最想让学生多花时间的就是对女娲造人的改编,但时间上还是有点紧。其实,一节课能让学生学到一点东西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们老师往往都很急,巴不得把自己的所有都掏出来给学生,我也不例外。在取舍上没有做到更大胆。
第三,忽视了字词。这是评委杨校长给的建议,我深以为然。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但却容易被忽视,一直以来我都是让学生读读写写就算了,而没有更进一步去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生字词。这是我以后要努力改进的一点。
最后,还有一个困惑,听课文朗读时究竟是单纯的听录音好还是配上动画好一点?是不是配上动画就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压缩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希望同事们能指点迷津。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2篇】相关文章: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8篇12-21
初一上学期:《女娲造人》课后反思12-16
人教课标本七上《女娲造人》教学设计12-16
《女娲造人》优秀说课稿及感悟12-17
初一上册《女娲造人》说课稿12-17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11-04
关于初一女娲造人的课件05-12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15篇)03-15
《女娲造人》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2-06
《女娲造人》改编-初一续写改写作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