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通用1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1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们选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而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可以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有趣,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但是这一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但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那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通俗的启发谈话的方法导入新课:先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说给咱班小朋友听听。让学生理解很多的成语故事。从而引出“坐井观天”,告诉学生它也是一个成语,《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中。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用手工做的纸筒,观看黑板,比较比平时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样呢?为学生创造体验,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问。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力。学生们做的不亦乐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部分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充分。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3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道理。
课下,我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字典或者想其它办法解决,二年级的学生是有能力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课上,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小组读课文,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最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寓意,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让学生懂得目关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课语言生动有趣,符合低年级的年龄特点。因此学生们兴致极高,快乐地学完了这篇课文。为了激起孩子学习课文的兴趣,我把故事的情节绘声绘色地推到了孩子的眼前。
师:今天,我们去跟两种动物玩一玩,你们喜欢吗?
生:我知道是青蛙和小鸟。
师: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争论天大不大)
生:我来说说,小鸟认为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看到这么精彩的一幕幕,我呆住了。我才说了一句话,学生们已经答了我很多很多。我决定“顺水推舟”,抓住学生这一百分的热度,让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学生们高兴极了,有的在兴致高昂地朗读课文,有的编成故事,讲给同桌听,有的大声背诵课文,还有的在表演。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我还大胆地采用了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一、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二、做实验,体验观天。让学生用纸围起来的“井”里,体验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三、设计“跳出井口”,让学生说一说,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接下来的故事会怎么样呢?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和我都获益许多。新课程提倡的不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吗?。这两点学生们都做到了。他们想要表现,愿意表现,而且敢于表现,并且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我想:这节课,我是快乐的,学生也是快乐的。我希望这种快乐能伴随着学生们成长。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5
本课作为生本课堂研讨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落实“生本课堂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一,问题引领——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最主要的是通过恰当的手段去引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我在课前对课标、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根据学情将教学内容问题化,让学生的“学”有了方向,小组合作学习就有了合作讨论的“载体”。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不会流于形式。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奠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提出自学的问题后,让孩子用画线、做记号的方式为的是让他们有真正自读思考的时间。带着自己思考的问题再去四人小组讨论,这样才让孩子的脑子真正的动起来。而画线的时间,也让课间巡视的老师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后续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
三、建立小组评价体系。
将小组讨论与交流评价体系相挂钩,采取捆绑式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采用评价小组的整体表现。而个性朗读时则重视个人评价。比如说,四个人当中,有ABcD四个能力层级,A是学习最好的,D是学习最差的。在问问题的时候,如果是A回答得2分,D回答得6分,中间得4分。用这样差异评价的方式,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全力参与,学习最差的通过较多的参与可以较好地掌握知识,全组学习。
本课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些教学环节还是过于匆忙,如“无边无际”还没有说透,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来解释,联系实际再说说词的意思。在写字展评环节中,最好举优秀同学的字为参照而不是错误的字,加深他们正确字的印象,并培养字体美观感受。此外,四人小组活动如何更好地开展,评价体系如何完善,这也是下一阶段将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6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7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站的高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本课课文短小精悍,学生读起来道理也容易懂,但是,如何落实好本文的语言文字训练呢?这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一、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指导的。
“渴”和“喝”两个生字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际、沿”: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沿”:第五笔是横折弯。“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像这样容易记混的字、容易写错的字,通过我的对比、引导,学生掌握的较好。
二、通过分角色朗读,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本文的朗读,学生对小鸟的话不难理解,但是对青蛙的话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有的学生在朗读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青蛙是从生下来,就在井里吗?”显然,学生是在怀疑,因为他们看到过池塘里的青蛙,看到过田野里的青蛙,但是,他们想不到井里也会有青蛙,尤其是,学生更没有坐在井底看天的经验,因此,我通过让学生看窗户外的天空,再用卷好的纸筒看外面的天空,学生就能体会,井中的青蛙原来看到的天真是井口那么大,他们也就能进入角色进行朗读、体会了。
三、续说故事
这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有了对井底之蛙的理解,那么,他们对青蛙如果跳出井口看到的天空有多大、青蛙会看到什么景象也就会言之有物了,结果,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青蛙的跳出井口是感受,以及看到的美丽景象。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补充相应的知识,比如,这是个寓言故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以寓言故事导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更好。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8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在重点词语的把握上漏掉了一个较重要的词“井沿”,其实我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井沿的意思,感受对话发生的场所等,并且引出文章第一段话,让文章通过三个词连成一个整体,不会让人有断章的感觉,所以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
另外,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9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
本课计划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和初读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第三课时朗读背诵,练习巩固。理解课文时,我这样安排: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研读感悟——演读入境——拓展延伸。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课文视频,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知道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位置,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其次,在学习课文中,我主要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还让学生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抓住句子: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鸟飞呀飞,飞过了哪里。让学生仿照句式说句子。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后,用“因为……所以……”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进行对话表演。
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
不足之处:
1、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够。在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思考回答,自己就先给答案了,以后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2、训练说句子时不敢放手。如:在说_____无边无际,打得很哪!这个句子时,我出示大海、森林、沙漠、草原这张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句子,应让学生想想说说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3、没有关注到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我没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这是一个老师不该犯的错误,在以后的课堂中都要把每个学生当做主角。
总而言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新,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愿意去学、在快乐中学。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10
《坐井观天》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一篇十分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透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搞笑的对话,写了青蛙和小鸟为了天的大小而进行了几次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我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我在教学上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进行: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导入过程中,我以两个小动物的争吵为开始,让孩子来解决它们两的争吵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在进行认识会认会读的生字的过程中,开火车顺读的方式进行了生字的学习。
2.课文主要讲了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让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进行思考后的再整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概括潜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潜力。并且理解“井沿”一词。
3.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之前对于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识记呢教学中主要教学四个生字“井、观”。在全班指导“观”字以后,给予孩子自主识字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选取自己想要教学是生字,当当小老师,说说你是怎样记的怎样写的好看一则训练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潜力,另一方面是训练了孩子的观察和表达潜力。
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
1.在讲解生字的过程中对形近字和形声字的区分还不是很透彻。
2.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指导的还不是很透,学生读的还不是很到位。
3.在课文的最后环节里应该让孩子整体分角色朗读,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并且在教学的过程要深度的挖掘课文的内容及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11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1、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2、在讲生字时,教师应该师范书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字,指导书写不少于10分钟。
3、在讲解“一百多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下文的“无边无际”可以和“一百多里”进行联系,进而理解词语意思。
4、讲解生字也可以放到文中,现在语文提倡“随文识字”,在讲解课文时把生字挑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5、教师上课应该多下台走走,尤其要关注后两排的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
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砺,让我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改进,希望下一次公开课的表现能更上一层楼!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12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又在思考: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说谎话的区别。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最后我想:如果举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这两个例子,一个是:我能一口气吞下一头牛,我能用手推动火车。学生从老师的语气和自己的经历中了解,这些就是夸张,不切实际的,就是说大话。我发现学生在学的时候,兴趣很浓,并且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个词以及青蛙当时的心情了。
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13
在我校本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的《坐井观天》是新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根据教材特点、研讨主题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但是,在真正走进课堂上完课之后才发现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在听了教研室宋晓丽老师的指导和老师的评课后,更让我有如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为我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1.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自由读书,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哪儿里干什么,并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一出口,就开始齐读,没有理解到自由读书的意思,看着孩子读得起劲我没有忍心打断他们,我也意识到,齐读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只是想着之后再让他们自由读,勾画,这样看来,学生失去读思结合的时间。所以,从学习的效果看,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2.读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整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个前提没有做好的话,就算教案准备得再好,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没有用,这也已经是我的老问题了,希望能快速改进。
特别是倾听习惯:
在课堂上,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总有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当我点了一位学生起来发言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回答不出。此时环顾四周,没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倾听这位学生的发言。如果这时要点几位学生站起来复述刚才的那位学生的发言,能讲全的没几位学生。可以说,课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这样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和“落实”。很多细节我都关注到了,但是很多次我都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上,孩子做错就要把制度落实下去,而不能只顾着赶着课程。
先整顿再进行课程,讲课的过程中需要眼睛要盯紧每一个孩子,如果有一个孩子不听就停下来,及时提醒孩子。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14
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个人拼读、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自渎、交流识字方法、游戏巩固识字等,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识字。生字词在学生的眼前多次再现,寓教于乐,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想象体会,在说说、读读、演演中进行充分体验。
通过表演与评论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既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集体备课小组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意。
2、创设情境,设置思维训练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课后反思,我先从复习词语导入,再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生字,小组合作没有流于形式,达到了合作的目的,然后再全班交流,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进行拼读;然后同位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齐读生字词。让小老师带读生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完生字以后,我考虑到本课的生字词比较好懂,所以把理解词语放到学生当中解决,由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再由学生来解决。接着播放光盘的图文并茂的情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概,接着由学生讲出故事的内容并贴好小鸟和青蛙的位置图。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理顺课文的思路和解决某些词语。最后落实写字。
纵观整节课,我能把握着整体思路进行,做到:
1、思路清晰,紧紧围绕着识字和理解课文开展。
2、在识字方面,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不足之处在于处理一些细节上仍需锤炼。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15
那是个阳光绚烂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习新课了。不同的是,今天领导听我打分课。
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前,每学完这课,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发明性思维,我都要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效果非常好。依照惯例,学完新课后我又一次让同学们想像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下被激发起来,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考虑。
待平静下来,我开始指名回答。张一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李博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金禹天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他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我示意他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身想的和说的写出来。
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金禹天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平安啊!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他一个发表自身观点的机会。倘若让他把话说完,不只同学们不会再笑他,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养他们发明性的思维吗?可我竟然说他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小朋友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身!
收起笑,我在他的作业下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通用1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