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训练不要丢

2021-11-26 教学反思

  课改之后,语文课堂活跃了,活动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了,课堂变得热热闹闹。我们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可以这样理解,可以那样体会,学生的看法多了,思考多了,但热闹过后总觉得在浅层表象后少了几分积淀。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工具性绝对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一,新课标并不排除工具性,而将其与人文性放在同等的位置,肯定了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地位,没有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的工具性就无从谈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语文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掌握上执着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字音的准确、字义的理解、字形的掌握与书写的方法等到方面不能忽视。但是现在的语言文字训练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人文相辅相成,有机整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训练落在实处时,又要相机整合兴趣培养、情感体验、文化渗透,将这些因素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紧密交织,让学生获得心灵与情感的积极体验。通过语言学习的实践过程、心理上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人与物、事与景有所认识、有所感触,并通过练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感悟和运用语言的目的,而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也会伴随在学习过程中,促使人文性真正落在实处。

  当然,现在的'语言文字训练不应面面俱到,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需要训练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走进课标,解读文本,让文本“感动”自己,当文本的整体形象和精神“感动”了自己,当汇聚这些形象和精神的语言“打动”了自己时,教师在解读文本中做到即见“森林”又见“树木”,那么一些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点”就会自然浮现出来,这些“点”可能是文章中能够“牵一发动全局”的地方,可能是值得玩味品评的精彩部分,然后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与咀嚼中对文本了然于心,从而获得文本的精神滋养。在确立训练点时,要考虑到学段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还要考虑到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在训练过程中,要有善于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引起个体心灵的震撼、想像,激发孩子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运用语言这把“钥匙”去感受体味文本蕴含的人文美、精神美,获得语言原来如此精妙绝伦的真实感受,从而使学生热爱我们的语言,并且从中获得语言积累、运用的启示。

【语言文字训练不要丢】相关文章:

1.丢草绳阅读训练及答案

2.关于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随想

3.加大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论文

4.日月潭语言文字训练教案

5.中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要走丢》

6.《看图学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论文

7.小猫丢丢作文

8.不要秘诀的秘诀阅读训练与答案

上一篇:动之以情才能导之以行 下一篇: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写作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