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1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一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情况往往是老师津津乐道,学生莫测高深,课堂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每次讲授鲁迅的文章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但每次检查预习情况都发现预习结果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鲁迅的作品他们读不懂,根本不知道文章讲了些什么,要表现什么。这次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为什么我们如此推崇的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学生会敬而远之,甚至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负担呢?我想,原因有三。
第一、鲁迅的一部分文章,为了在民国的时候能发表,为了过审稿关,有时只能用比较隐晦的笔调去写;
第二、学生对鲁迅所处时期的一些历史情况不了解;
第三、学生不懂得站在作者的时代去审视作品,而是以今天的身份、今天的社会环境去阅读作品,试想一下,以今天的和平、富裕、民主、自由去理解鲁迅时代的混乱、专权、贫困,这是学生无法想像的,这也是学生无法理解作者内心和写作目的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我觉得,要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特别是一些年代比较久远,时代背景比较特殊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走进那篇文章所处的社会,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作品所处的时代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上课前,让学生自觉地去找作者所处的社会情况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民情民风,以利于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二、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其人。
三、上课时,让学生把找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该时代和该作者的理解和认识。
四、讲课时,教师要把文章和时代背景、作者其人联系起来,讲清楚“文”与“人”的关系。
五、老师可整理各个时代的最典型的特点,以利于让学生对照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来对号入座。
六、老师可找每个时代的代表作家进行评析,让学生对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家略知一二。
总之,让学生自主、自觉地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2
在网上看到了于漪老师关于《拿来主义》的教学设计,于是照搬照抄地上了两个课时。
就这个教学设计来看,于漪老师的课显然是成功的。分小步骤提问,既有学生的讨论,也有老师独到的见解;既重基础知识,又重文本解读。对于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来说,这个教学设计无疑是典范。
但是,即使是名师的教学设计,那也只是适合她自己的风格,满足她自己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可以参考,却不能复制。
现在,网上的教案很多,良莠不齐,而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就要以一个“拿来主义者”的身份,对这些资料进行批判吸收,设计出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满足自己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3
最近上课讲了鲁迅的《拿来主义》,以下是我对这次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对于核心价值的突破我将《拿来主义》的核心价值定位在“语言的形象化表达与深层意味”上,对于“形象化表达”,采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进行突破,也就是让学生找到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后,将它们还原成一般的抽象的说法,再与原来的形象化的说法来比较,当然,这不是我的首创,我是从郑桂华老师教《呐喊自序》中得到启发,“拿来”而已对于“深层意味”的把握,主要采用示范赏析、自主赏析、和质疑解疑三个方法来完成以“语言”为核心而又不停留于“语言”上,从“为文”探讨“为人”,提倡“语言是胸怀与智慧的表现”!
二、强调生活性我设计了三道拓展延伸题:思考——阅读——辩论三部曲,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目的都是为语文学习引进活水,让学习与生活接轨,让“课本只是例子”
三、强调预设与生成过分强调预设,按部就班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会禁锢了课堂,禁锢了思维在设计中我为学生的生成留出了时间与空间,如探究“删去第2段与第5段可不可以”,对“大宅子”等比喻论证的创新,还有对富有意味的语句的赏析与质疑,为课堂创造“可以预设的精彩”
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虽然方向远比方法重要,但是,方法的指导决不可忽视“思路解析法”是我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的总结,是完全“原创”的我采用的是“演绎法”而非“归纳法”,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为他们提示了一个思考与总结的范本
人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我反省一下,我的设计是针对自己学生的水平设计的,不知能不能给别人以借鉴?还有用三个“?”结构课堂的思路虽然清晰,但是否让人觉得有点繁琐呢?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4
在这学期“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选择教授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在我近八年的教学历程中,这是第三次教授这篇文章,感受与前两次截然不同,仍有很多反思和收获,下面总结如下:
1、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明确
教学目标的确立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据,针对对鲁迅了解较少或较浅的高中生,我们不能把有关《拿来主义》的什么都灌给他们。所以,本课我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拿来主义》是为何而写的,从《拿来主义》中我们要学到什么——正确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为了巩固这一人文性的目标,我还用了两个材料来加深学生对现今外来事物的认识,最终达到“洋为中用、他为我用、古为今用”的目标。当然其中穿插了议论文或杂文常用的论证方法,重点又讲解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明确。就算一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但只要是学生真的懂得了该问题,那这堂课的收获也比教师定很多目标然后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好,因为学生起码学到了一个本领。
2、 用问题带动学生动手动脑
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就把类似“本文中心思想是什么?”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只会让他们对鲁迅的文章更烦躁,更害怕。我们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来达到教学目标,由简单到困难,但是只要学生的动手动脑积极性一出来,那师生都会受益匪浅。如学生预习时就让他们带着问题读文章,这样提高了阅读效率,节省了课堂时间,课堂节奏更加紧凑。课堂上围绕议论文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步骤讲解分析文章,层层深入,井然有序。我在教授比喻方法的时候,让学生鉴赏比喻的妙处,告诉学生比喻该怎么用,并且当堂训练,效果还是很好的。
3、用课外延伸提起学生兴趣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学生讨论很热烈,下笔也很迅速。学生当中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如外国节日的泛滥、大街上充斥着太多外国尤其是美国的产品,如可口可乐、肯德鸡、卖当劳等,活跃了课堂氛围,更加深了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4篇】相关文章:
2.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3.拿来主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