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秋天教学反思 篇1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的热爱之情,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问题还值得我继续改进:
一、精练基本功
在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北大荒的时候,描述的是“当地的劳动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而课后老教师告诉我,北大荒其实是被解放军改造的,准确地来说应该是军垦农场。在这里我就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仅靠脑海中的记忆就完成了给学生的灌输,导致了一个小小的失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精练基本功,保证向学生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背景介绍都有据可依。
二、以画促读
课文第三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我很希望让学生将这段话读好。可是,我一连请了几位学生,发现他们不是读得生硬、毫无美感就是虚空、为读文而读文,没有流露出真正的情感。在课后,我请教了老教师,感觉到: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来感受美。所以,我准备鼓励他们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相信当我再次请他们朗读的时候,同学们一定会对这么美的语句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朗读起来感情也会更加丰富。
三、以演促读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因为学生离农村生活比较遥远,对农作物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在阅读过程中未能体会出其中的“欢快”的感情。在课后,我通过查阅资料,搜索相关教学视频,发现“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后分角色表演”的办法很是有效,所以,我准备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先看课文的网络动画,再分组表演“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和“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等动作,让他们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教室里来,让课堂也热闹非凡,在深入理解语境、情感的基础上再品读课文。
秋天教学反思 篇2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美文,优美的文字对学生具有感染力。对于课文的教学,我本节课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小河清澈和原野热闹。因此,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重点,提炼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秋天的北大荒哪些地方的美景,学生提炼出天空、小河、原野。
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中的画面,把文字转化为画面。儿童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契机。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借助重点词句来体会文本的内涵。我在本节课上采用了重点词突破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凸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中的重点词“热闹非凡”,让学生细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写出原野的“热闹非凡”。再来品读大豆、高粱、榛树这三种景物的特点,从“演唱”“笑声”“燃烧”等词感受的原野的“热闹非凡”。
“先总后分”构段方式学法迁移。在上一课《练习与测试》的课外阅读部分中,有一题和这个写法是相同的,所以我顺势在课堂上进行“先总后分”的学法迁移,学生们不仅记住了这个写法的特点,而且也学会了迁移运用。
不足:时间没有调控好,课堂的进度、课堂的伸缩性没有拿捏准,以至于留给学生读与写的时间过少,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深入到课文中,另外词语运用练习不足,如“下课了,校园里热闹非凡!”为开头,练习写话,这节课没有呈现出来。
秋天教学反思 篇3
真正精彩的课堂要呈现出精彩的学生。要学生学得精彩,就需要老师用心的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他们喜欢学什么,他们需要学什么、他们能做什么、他们能掌握哪些、学什么对他们有用等等。只有很好的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
跟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激发他们的兴趣开始进入教学,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兴趣就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主动积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是指兴趣,从古到今就很重视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抓住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兴趣点”,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展开教学,激起学生参与互动的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创造引人入胜的的教学情境,是美术教学的必要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经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程度相适应,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激发兴趣的方式多样,如游戏、情景、尝试作业、默画等等。在《留住秋天》这一课中,我选择的是默画的方式导入,首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去聆听一首《秋日私语》的钢琴曲,同时我送给了孩子们一首诗歌——小草黄了,树叶黄了,我听到风踩在树叶上沙沙的响,金黄色的树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有一片小小的黄叶落飞到了我的肩头上,悄悄的对我说,我来了。
“睁开眼睛,这首诗歌让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谁能来描述一下?诗歌中的我来了,我指的是谁?”“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片落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跳舞”“我看到秋天来了,秋天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裳”。我想此时此刻,每一位孩子心中都有了一幅秋天的美丽画面,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对秋天的情感,这个情感贯穿了后面的认识理解秋天,最后孩子们迫不及待了,用绘画的方式把这种情感释放了出来,去留住秋天。这堂课默画导入是关键,导入就像抛砖引玉,引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这样才能为你的教学增添更多魅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点点滴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材,设置不同的引入方法,化难为易,巧妙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秋天教学反思 篇4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学会正确使用一些多媒体工具,如:照相机、录象机等,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秋天的信息。还学会了网上信息的搜索、整理,大大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量。
二、自主创作,快乐无限。在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体会创造的乐趣。教师始终能做到尊重学生的选择,欣赏生的创作与表现。
三、展示评价,富有新意。在教师指导下制作成的“走进秋天”网站,让学生有了一个很好的作品发布平台,有了一个自由展示的机会,并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展示交流过程中,儿童既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欣赏同伴的成果,又能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同伴,愿意与他人分享,并在交流分享中提升自己交往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创造不断。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提出“如何留住秋天?”这一问题,延伸了这一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来浏览“走进秋天”网站,使大家的成果有向更多的人展示的机会,还可以扩大建设这一网站的队伍,带动其他人来这里“留住秋天”。有了这一平台,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地创作,不断地收集秋天的信息,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收获的喜悦。
秋天教学反思 篇5
课上过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时地写出来。有时候思想的火花是转瞬即逝的,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所以觉得自己对于自己的这节课写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好导读,千万不要插手太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美德意境,一个不留神,还是讲多了,过了。
在第一节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谈得有些过了,让学生反而在诵读体会中表现得少了。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本诗的学习我们进行的课时较多,我重点完成了一项:当堂指导背诵。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下的负担。看了学生的部分习作,我想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压力也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为他们减轻压力,不要让课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在背诵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课上。
秋天教学反思 篇6
这几天实在好忙,每天除了忙着上课,下班还要忙着备学校的推优课。今天终于上完了《寻找秋天》这一课,真是如释重负!!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上课之前,我认真地把每一句话都记在脑子里,把每个环节要干什么都在脑子中过了一遍又一遍!总是担心自己的课讲不完,把每个环节所用时间都算好了。
课按照计划顺利上,自己觉得上的很顺利。所有的环节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学生的表现也很好,能把我要讲的表现出来。我用一封信的形式开头,引出课文标题,同时以一封信的形式结尾,前后呼应,而且还能引出要讲的生字,使讲课的内容连贯起来。自己的朗读水平不高,这是我知道的,所以范读是我的需要重点练习的。课下,我也是反复的练习,但还是有点放不开,效果不太好。今天上课,面对一群可爱孩子,我完全放松了,加上和学生默契配合,自己的范读效果很好,学生模仿的也很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教学难点,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老师的范读,学生已经有了模仿的意识了,而且读得越来越有进步。毕竟是刚刚开学一个多月,接触课文还是第一次,所以读书不可能像高年级一样,绘声绘色,但是同学们能面带微笑,有高有低的朗读课文已经很不容易了。以后每次读课文,我都悉心指导,慢慢的就会有提高有进步了。
主任和同组的老师都去听课了,也给我提了很多建议,感受最大的就是我的口语问题!自己生活的环境,儿化音特别重,所以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前教高年级,也没有人提出过,这次讲完课,有两个老师提醒我要注意这个问题。这对我来讲,确是是个警钟!真的,我从来没注意过。不管叫那个年级,这都是要改正的。尤其是教一年级,他们这是学习语言要规范的时候,我就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上课总是很重的儿化音,这对学生以不好,以后上课一定好注意!
自己在备课时可能总是注意设计好的环节,没有自己向自己提出质疑,总觉得自己的课设计的不错了,没有改的必要了,就开始一门心思的背环节背语言。今天别人评课,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有很多考虑不成熟不到位的环节,比如过渡的语言,出示问题的时效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设计是自己教学理念的问题,没有注意到以学生为主体,要从学生的需要去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细节的处理,比如月亮在生活中的实际颜色和美术上绘画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个别课件出示了容易影响学生的思维等等。这些被自己忽略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再深入的钻研教材,更细致的研究教案,什么事都不能忽视和轻心,否则就会在教学中出险问题。
一节课,一次收获,每天反省自己,每天积累经验,用心虚心的吸纳别人的优点,自己才能一点点进步!
秋天教学反思 篇7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秋天》是学生进入七年级后接触到的第三首新诗。和前两首相比,这一首,更加注重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表达。诗不长,仅三节。但很精粹,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诗人将视野投向农家生活,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在明朗纯净的诗意中表达了对秋天、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全诗以“秋”为主轴,平行地展开三幅画面。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但学生对于秋天的认识比较少,因为温州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特点,秋天的季节特点并不明显,而对于生长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农家的秋天更是遥远,所以如何增强学生的对秋天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秋意,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氛围,是本课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本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本课主要采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实际上是打破了传统的“一书、一板、一粉笔”较为枯燥的教学模式,而把优美的诗文、美妙的音乐、美丽的画面等美好事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并进而创造美。
这堂课主要包括了引入秋天——寻找秋天(看秋天——品秋天——听秋天)——感悟秋天几处环节。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就用一曲《秋日私语》配上一幅充满秋意的唯美画面,开始秋的旅程,一下子将学生的情绪带入秋日的宁静悠远中,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在这片宁静悠远的秋意中正式上课,揭开了秋的第一幅画面,我用带着恬静而又悠扬的曲子,用蓝天、白云、蜻蜓、稻谷等组成的FLASH动画,用诗般的语言营造一个诗意的秋天,既让学生沉静在诗意之中,又为下面学习诗歌、解读秋天做好了铺垫。假若用传统的方式导入,是将秋天“讲”给学生听,那么秋天也就不能快速地走进学生的心理。有了信息技术的加盟,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学生的情感就会随信息技术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自由驰骋。
“寻找秋天”是本课的主要环节。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寻找诗歌中有秋天意象的词,通过对这些词的品味,通过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感受到作者所营造的秋天的意境,并品味到作者优美的语言。传统的教学仅能依靠文字,解读方法单一,学生会越学越枯燥,而我借助了多媒体手段,介入图片、文字、音乐,运用对比的手段,不仅让学生欣赏到美,更让学生在图片与文字的比较中,在文字与文字的对比中,在不同音乐的选择中,更深入理解文字。从而达到对诗歌语言的感悟。以第三节诗歌为例。前两节诗歌侧重于描写外在的景物和人事,第三节诗歌则重在写人的内心微妙的变化、感觉,提升了全文的情感。而这种微妙的情感定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帮助学生解读。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用音乐,因为音乐最能走进人的内心。我用了两首不同的音乐,一首是明朗欢快、情感激烈的乐曲,而另一首则是略带忧伤,情思飞扬的《少女的祈祷》,让学生在两首具有强烈对比的乐曲中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将诗歌中含蓄表达出的少女的思恋之情解读出来。在这三个环节中,我始终以学生的朗读为基本步骤,用个别读、配乐读、朗读评价、朗读技巧指点、集体读等多种朗读方法穿插使用,在课堂最后以仍以学生的配乐朗读为高潮,避免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忽略语文所强调的文字本身。课堂结束时我将秋天进行到底,仍用诗文、音乐、图片相配合,点出秋天在每个人的心里。秋天迟早会离去,但秋天也永远不会有终点。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因而我让学生将秋天的感受延续下去,在网页上提供学生大量的与秋天的有关的图片、音乐、文章等,供学生课后学习,丰富学生对秋天的认识,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秋天而逐渐形成自己对秋天的理解。上完课后,我有如下体会。
1.本课成功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这我想是本节课的最大特色与亮点,优美的、处处弥漫秋天的气息的课件,尤其适合诗歌的教学,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与体会诗歌的意境。优美的课件为学生的品味、朗读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课件用落叶、枫叶、蓝天、白云、稻谷、蜻蜓、果实等等秋天的典型事物渲染秋天的氛围;用音乐渲染秋天的意境;对于学生提高兴趣及体会诗歌语言和情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2.恰当使用多媒体介入图片、音乐、文字帮助解读。图片、音乐、文字都不是单纯地介入,而是运用比较的手段,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大量优质资源的提供,将课内延伸到课外。诗歌的语言不能过多地去分析,所以我借助其它手段引导学生去体会。在三段的诗歌中,我分别借助图片、文字、音乐的介入,引导学生去体会、去品味。如在“看秋天”这环节中用图片和文字相比较,图片既表现了文字,又有很多文字的留白需要自己去想像;在“品秋天”这一环节中,通过文字的删减比较,学生马上领悟到诗歌的意蕴;在“听秋天”这一环节中,通过两种不同音乐的比较,学生既提高了音乐的鉴赏力,又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意境的体验。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3.以朗读贯穿始终,体现语文味。以朗读为主线,就避免多媒体教学中经常碰到的喧兵夺主的尴尬。使多媒体起到真正的辅助教学的作用。诗歌重在朗读。本堂课以朗读贯穿始终,在朗读中品味,又在品味之后又能指导朗读。每一节的朗读指导,为下文的朗读作铺垫;个别朗读与集体朗读相辅相成;最后的配乐朗读又使整堂课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与自信心。朗读与品味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互相提高。
4.尚缺少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课堂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还是缺少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这首诗歌的形式学生比较容易模仿,若能在课堂上展开,让学生查找到不同的关于秋天的文章,能拓展学生对秋天的全面的认识,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秋天。然后再让学生写写,这样就能升华学生的情感,并将之表达出来。
秋天教学反思 篇8
《秋天的雨》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性强的散文。但是,对于南方来说,秋天并不像北方那样明显。因此,我要想办法突破这一障碍,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
在上课开始前几天,我让学生去大自然中感受秋天,并且找树叶,回家和家长一起完成树叶画。果然不出我所望,学生们完成的树叶画精美有趣。
除此以外,我还要求学生收集秋天有关的诗句、词语,积累写在《采蜜园》中。
在正式开课前,我还特地准备了一些橘子、学生也带来了一些水果。在课堂上让学生闻一闻橘子、闻一闻自己带来的水果的味道,让他们体会秋天的气味。通过这些方法,把生活带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生活。
这样一来,在讲课的时候很顺利地理解了“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的意思。在课堂上,学生读课文的同时,也感受着自己的生活,整一节课也变得更加有意思了。
秋天教学反思 篇9
本课采用儿歌的形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全文共有三个小节,分别写出了秋天的凉爽、丰收、美丽。
教学本课,我运用了示范朗读、引导点拨、联系生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特点。
教学第一小节,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春夏秋冬各有什么气候特点,然后把秋天和冬天、夏天进行比较,总结出秋天不冷不热的特点,学生也跟着很好地理解了“凉爽”该词的词义。接着通过男女生赛读的形式让生大胆地用朗读表现出凉爽的感觉。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师:男生们读得真凉快啊!爽!你们是秋的使者吗?(男生们脸上笑意盈盈,得意洋洋)
师:女生们是不是有些过于害羞了,读起来有点像夏末,还带着些闷热呢,再读一次吧,赶快把秋姑娘叫出来!(女生们会心一笑,抖擞精神再读一遍)
教学第二小节,通过让引导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秋天成熟的水果和庄稼,点拨学生想象自己是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收获果实,说说自己心情会如何(激动、高兴、喜悦、骄傲……),师生共同小结,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些感情去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第三小节,我运用想象感受、颜色比较、动作呈现三种形式,抓住“寒霜”、“红”、“黄”、“翻金浪”四个关键字眼理解秋天的美丽。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我还是挺满意的,相信孩子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吧!
秋天教学反思 篇10
《秋天到了》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一副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悦之情。全文有三个自然段,每段观察角度、观察点各不相同,合起来构成一幅秋季全景图。
在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整节课中,让学生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多种形式、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创设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说出赞美秋天的话,培养表达能力。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犹未尽之时,设计了让学生在读和说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落实。
本节课中,师生关系融洽,我非常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地营造亲密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鼓励、等待与欣赏中,学会阅读,使阅读理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教师用内在感召力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总的回想这一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说教学准备还不够充分课件如果能动起来就更好了尤其是“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和“树叶黄了,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进行比较时真的有树叶从树上漂落就更好了,还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得不够充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使我的每一节课都充满阳光,充满笑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会学知识,学会知识,真正体现课堂的高效性。
秋天教学反思 篇11
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本篇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生动,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呢?
一、注重词语积累。
比如第二小节中描写流云,作者运用了“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表示色彩的词,把流云流光溢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表示色彩的词汇就该引导学生记忆积累。课后习题4就是指导我们进行这样的工作。这样的词汇当然还有很多:雪白、漆黑、土黄、草绿、茄子紫……当学生记忆的仓库中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表达时才能灵活自如地选用。这篇课文中值得积累的词汇还有很多,如“一碧如洗”、“清澈见底”、“遍地金黄”等成语,还有“哗啦啦”、“乐呵呵”、“沉甸甸”等ABB格式的词语。
二、学习语言表达。
如第三小节描写小河,作者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把水面比作“明镜”,还运用了“清澈见底”、“静静地”等词汇充分表达了小河之美。如果把这个段落改写为“小河躺在大地的怀里。小鱼游过来,水面漾起波纹。”文章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初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虽然说得清楚的学生不多,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有所感悟。经常进行这样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就会增强了。再如第四小节写“原野热闹非凡”,是一种典型的“总——分”结构,先概括后具体。学习之后请学生以“教室(校园、市场、操场)热闹非凡”为题进行说话写作练习,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迁移。
语言积累、表达的基础是理解。对于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当然要引导学生理解,最起码理解大概的意思。如本课中写“榛树叶子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就存在一些问题,这从学生的作业中就可以看出来了。所以就不得不进行一些讲解与指导了。
秋天教学反思 篇12
本篇课文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我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引入,围绕一个“美”字展开教学。然后我让学生反复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北大荒秋天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用许多表现色彩的词,细腻生动地描摹出了景物的特点。我问学生:“这一小节中,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这句话: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接着,我让学生细细品读句子,想象意境,读着读着,学生都能抓住“银灰、橘黄、血红、绛紫”这四个色彩的词,感悟到流云色彩的变化多端以及流云色彩的美,从而感受到天空的一碧如洗。这时,我结合课后第四题,让学生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学生因为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很快就能说出几个,如“雪白、火红”等,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色彩的认识。
所以我觉得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资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起来。
秋天教学反思 篇13
拼音教学结束了,今天就要开始识字教学了。
一、复习旧知,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开学时第一单元的识字教学,很多学生学后都忘了很多,今天这节课课前领着学生先进行了复习,读课文,背课文,拼读一类生字,按部就班,和孩子们一起再回忆了第一单元。通过学生的读,听得出很多学生的生字已忘了怎么读,组词就更难了。这提醒了我,今后的早读时间一定要及时领着学生“回头看”。
二、交流识字方法,教会学生多种途经识字。
这节识字课距离上一次识字课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上次还是在第一单元学习生字时简单给孩子们说了识字方法,现在再让孩子们说,应该有很多学生都忘了。果不其然,在识字环节我提问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看着很多学生回答不到位,于是我便一个一个字地引导,“秋”字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火”加“禾字旁”等于“秋”,像这种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一般都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像笔画数较少的字,我们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你觉得哪个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呢?一个学生回答“了”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他还口头数了数“了”字的笔顺。我告诉同学们除了有“加一加”、“数笔画”的识字方法,还有“加一笔”、“减一笔”、“换偏旁”、“猜字谜”等识字方法,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最后我还告诉同学们,识字不只是课本上的,我们还可以到课外去识字。逛街时、逛超市时、食品包装上等我们能看到的地方都可以认一认上面的字,读一读、记一记。
三、借助画面,感受秋天的美丽。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秋天的图片,金黄的落叶、红通通的苹果、压弯腰的谷穗……一张张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着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秋天,发现秋天的美丽。借助图书再配上文字描写,学生读的`就越是起劲儿,理解感悟也就越深刻。教师范读、指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分组比赛读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练读,让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教学有一点遗憾的地方,本课的生字指导不是特别到位,留给学生练习书写的时间不太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时间的分配一定要更合理,更科学。
秋天教学反思 篇14
《秋天》这篇课文是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节课教学目标是会认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人字头”“木字旁”“口字旁”三个部首和认识横钩一种笔画;教学重点是感受秋天景象的美丽。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先由谈话导入,我问孩子们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孩子们张口就答:一年有四个季节,现在是秋天!从而引出了课题。
为了锻炼一下孩子们的说话能力,我随即问道:那你们能说说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吗?这一下激发了孩子的表达欲望,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秋天,叶子都变黄了,有的同学说:秋天,大雁开始往南飞,还有的同学说:秋天,果子都成熟了。听到有同学这样说,我马上追问:“那你们知道,秋天成熟的果子都有哪些吗?”孩子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有的说:玉米,有的说红薯,有的说梨,还有的说石榴,柿子,花生等等,这一下调动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趁着孩子们这个热乎劲儿,我赶紧引入正题,让孩子们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秋天的。最后,我们总结出了文章是从“天气、树叶、天空、大雁”四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通过这些事物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以及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以及让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重点指导朗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我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孩子自己尝试读,然后指名读,赛读等形式,孩子们最后读的越来越好!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忘了强调课文里出现的不同的“一”字的读音。
2、在指导生字书写时,没有进行逐一指导,导致有些孩子书写不规范。
3、整节课节奏比较拖沓,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及时完成。总结原因是因为我没有进行充分备课,完全凭借之前上课经验去上。反思自己以后还是要充分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课堂效率!
秋天教学反思 篇15
《秋天》教学反思《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秋天》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一、多元识字,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例如“树”“叶”的教学,将部首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渗透了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在学习“飞、大、片”时,充分发挥了字理识字的优势,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字理、字义,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多样朗读,感悟秋天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亲身体验,感知秋天在本课的教学之前,先布置学生和爸爸、妈妈去观察秋天,发现秋天。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习。在教学时,将课文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由对秋天的感受拓展到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不足之处
1.朗读环节,读出韵律,学生还不能通过声音感悟,只会扯着嗓子喊。
2.课堂纪律要随时整顿,时刻关注,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全情投入学习。
秋天教学反思 篇16
本文是一首赞美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在前一课刚学过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因此,教学本课时,我由这两首古诗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秋天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这一课写得非常的优美,也写得非常的贴切。但总感觉这一课的容量很大,用一般的讲读方法可能比较难处理,因为每一小节都可以品味出许多的东西。因此我在第二课时,首先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其次是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谈谈朗读的体会,比如问学生你读了以后感觉秋天是怎样的?(比如秋天是调皮的,秋天的快乐的,秋天是热闹的,秋天是勤劳的等)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品味具体的词句。在组织讨论的基础上我加以引导并适当的提高,同时把自己的读后感受跟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了一小节一小节单调的讲解。
本文的5、6两小节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能让他们借助图画想象玉米和高粱在夏天和成熟后的样子,想象和感受农民的辛苦和丰收后的喜悦,然后再边想象边读书,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这儿的学生对文中的场景很陌生。
秋天教学反思 篇17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不完美才是它的真实存在。不管怎样的课堂,哪怕你再做精心的准备,总会留有一些不足的。叶澜教授讲:“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毕竟课是活的,对象是活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看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从学生的角度看,不同的学生同样也有不同的收获和困惑。或许,这节课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很适合,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也许就不适合了。所以说没有完美的课,只能力求更好的课。
但反观自己的课堂,让自己遗憾的地方还真不少。归结一下,有如下几个方面:
1、自己的教学观念仍需开放。
做为语文教师——最简单而又最难的教师的我,似乎总是在重复以前的毛病,为公开而公开,为上课而作课。求全而不肯放下任何一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环节。其实当自己走过之后,回顾走过的路,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选择了那条最无限接近目标的路。自己原本可以走的很轻松,但是自己却是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让自己不能在路上轻松而行。如果自己以自己平时的习惯去讲解,这篇课文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所以以后讲课,按照自己想好的方式去做,坚持走自己的路,心无旁骛地去做,结果会让自己满意。
2、总体设计还存在瑕疵。
一课时的课绝不要拖到两课时去做,能够在十分钟内做完的事情,决不让他在半个小时内做完。这说明自己在给自己定位的时候存在问题。而平时讲课可以这样,但是在这样的的公开课的情形下,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思路。
3、课堂掌控
不论是在导入环节,还是在朗读环节,或者是在分析环节,都存在着自己的弱点。例如朗读环节,自己似乎做的许多地工作都是没有用的,或者说是效果不明显的。自己明明可以很简单明了的让学生感悟到诗歌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做那些画蛇添足的事情了!我得承认,这不是自己的强项。但是自己相信,只要自己多取长补短,可以改掉这个毛病的。还有在课文的备课上,还存在着不仔细的问题,如“载”字的读音和解释上,这是自己临时发现的,而自己却把它当成了一个问题来解决。结果还是让人不满意。此外,在生活常识上,收麦子不是在秋天,而是在夏天,自己也应该强调这一点的,可是因为自己的疏忽而让自己遗憾。不应该啊!
4、以后多问为什么?
这是自己假期出去学习的感受。听韩军老师的课,有这种感觉,不论是学生做得怎么样,好与不好,都不要紧,重要的是学生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多的刨根问底,才会让学生有所收获,也会让自己有所收获。
不管怎么样,课已经讲完了,生活还在继续。工作还在继续。不管选上选不上,都不要紧,自己也不看重这一点,而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重要的是自己给自己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把心态放平,摆正,只要尽力就不后悔,因为理想和现实往往是存在差距的。即使你很努力,即使你非常努力,可能结果与你的想法大相径庭,你给自己希望越大,可能给自己的失望就会越大,与其让自己失望,还不如让自己干脆就不抱任何希望,还不如让自己把心态调整好,即使失败,自己也会坦然面对。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坚持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秋天教学反思 篇18
上课了,师生问好之后,我首先给孩子们说:“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画,想不想看一下?”孩子们的兴致很高,大声说道:“想!”于是,我出示了课前准备好的两幅乡村秋景图。从孩子们那一声声蛙的尖叫声中我感觉到了他们对这两个图的喜爱。于是我接着再问:你们喜欢这两幅图画吗?那你知道图画上描写的哪个季节的景色吗?孩子们纷纷回答秋天。于是我顺势而导引入课题。钉上孩子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接下来出示学习目标。在这之前从未在课堂教学中出示过学习目标,所以学习目标出示之后我采取我读读生听的方式,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之后,我让孩子们发现课题中的字体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为了突出秋这个本课的生字,板书时我特意选用了红色。在指导学生学习秋这个生字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发现秋是由禾和火两个字组成的,并将秋的字理渗透到教学之中。我告诉孩子们秋天是禾谷成熟的季节,古人在秋收后往往将田里的庄稼用火焚烧,可以使土地更加肥沃,所以秋天的秋是左边禾右边火。接下来我还让孩子们练习用秋字组词,李荣星回答道:秋天真漂亮啊!她竟然把词语说成了句子!
进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认识自然段。因为没有多媒体,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对自然段前空两格的标志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事先在黑板上抄写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告诉孩子们一天课文往往是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书本55页的学习伙伴提醒了我们自然段的前面会空两格。但是孩子们还是不太明白。于是我借助黑板上事先抄好的第一自然段,将天气凉了前边空的两格用方格的形式画给学生看,恰好两个字的位置。在方格中写上①表示自然段的序号,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课文中其它的自然段并标注序号。因为没有直观的示范二、三自然段的标法,所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仅在段前标注了序号,而且段尾的空白处也标上了序号,于是就出现了有的孩子标出一共八个自然段的现象。在逐一指导的过程中占用了课堂的很多时间。
接下来我给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应该怎么去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可以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这一环节,我逐段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并适时指导学生读好轻声:凉了、黄了、叶子,读准儿化音一会儿和一字的变调读法,指名读,范读,领读,齐读多种方式并用,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能够达到正确的朗读课文。
秋天来了大自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徐誉泽很快发现了秋天来了,树叶黄了。板书之后我让学生学习树叶两个生字让学生发现可以采用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记生字,顺便巩固了学过的生字对和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木字旁和口字旁两个偏旁,在学习木字旁的时候,我出事了木字,告诉孩子们汉字可有谦让精神了,木和对交上朋友以后,因为要住在一个共同的家——田字格里,所以木主动收起了大长腿给对腾出了足够的居住空间,让谦让是一种美德悄然渗透其中。
接下来孩子们发现了,秋天来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了下来。这时我出示了一片和一片片让学生对比发现它们的区别,孩子们首先发现的是一片中有一个片字,一片片中有两个片字,而没有发现两个词语表示的数量有不同。这时我让他们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中的树叶,引导他们发现一片片表示的数量更多。借助插图理解词语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办法!接下来我将片字演变过程用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简单的进行了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片字的认识。这是这节课中我第二次渗透字理教学。
秋天来了还有什么变化呢?孩子们继续发现了天气凉了,人们穿的衣服也厚了。在学习气字的时候,我让他们比较气和“汽”的区别,郭艺晴发现“汽”有个三点水,贺林蒲马上想到了“汽油”这个词语,我适时表扬他们之后,告诉他们“气”和气体有关,于是“空气,气球”等一个个词语从孩子们口中脱口而出。
完成了“气”字的教学,我让孩子们再读第一自然段,齐读,师生承接读,并将黑板上的凉了,黄了,叶子,落下来擦掉让孩子试背,结果很多孩子基本能达到背诵第一自然段了。
最后进行的是写字教学。我将田字格板贴在小黑板上,给学生示范了新笔画横撇的写法,认识横撇之后学习写“了,子”两个字。新笔画我采用红色的粉笔书写,力求醒目。遗憾的是,学生的自行书写刚刚开始,下课铃声已经响了。
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识字写字与正确朗读课文是教学的重点之所在。识字教学方面我采用随文识字和字理识字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用熟悉加一加的方式认记生字,在学生组词和朗读课文中巩固生字。朗读教学我紧扣低年段学生“读正确”的要求展开教学,关注本课中的轻声、儿化音与“一”字的变调读法。遗憾的是由于认识自然段这一教学环节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加上孩子们是第一次学习课文,借助拼音朗读课文环节中部分孩子因为拼音掌握不够牢固,所以朗读速度较慢,导致后面品读第一自然段的教学环节进行粗糙,预设的体会秋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的比较、一片xx的拓展以及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句式的练习都没有来得及细细展开,书写之后的评议环节也没有进行。
一同事评课时认为在教学“片”字的时候没有必要进行字理教学,以节省课堂时间,我不敢苟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文化更是奇妙无比,很多时候我们不敢尝试在课堂中运用,是因为我们自身底蕴不够深厚。试想,如果在低年段孩子识字的过程中能经常渗透汉字的字理,他们了解文字背后的精彩故事,是不是会更加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同时,这也是汉字文化的一个传承。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尝试,如果有可能,今后我会继续做下去。
秋天教学反思 篇19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本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课文,首先要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还要了解自然段,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并且能背诵这篇课文。
这样的容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多,也比较复杂的。所以,我在课时的安排上就比其他的课文要多一节课。
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反观自己的课堂,让自己遗憾的地方还真不少。归结一下,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识字方法太单一。
总是习惯性的遵循以前的规律,先让学生圈出生字,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识记。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识记的过程当中,方法太过单一,而且思维比较局限,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识字。在识记当中,总是从前识到后,这样既浪费有着重指导重点字,导致重点和难点就不突出,对于难记的字依然没有突破。
2、总体设计还存在瑕疵。
由于这篇课文要掌握的新知识太多了,所以,总想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在设计当中,既想要识字,写字、还想要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最终导致整节课的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遵循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进行设计教学活动。
3、写字方面的指导缺乏针对性。
本课的生字很有特点,完全可以写“了”之后,让学生自学写“子”;写“人”之后,自学写“大”。
可是,当时我总觉得学生第一次学习写字,应该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没有足够相信学生的能力。导致这节课在写字这个环节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自学等能力,错失了一次训练学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的一些变化。制作课件时,我根据课文内容搜集了一些图片,重点要让学生感受到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具体的变化是什么。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光是枯燥的书面文字,很多娃娃可能根本理解不了。通过图片,不仅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说,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堂课下来,我深刻的反思了自己,有很多的地方做得不好,比如某些重点难以理解的词语,如果教授时能够结合一定的动作,可能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效果会更好。两第三自然的两个感叹号的时候效果是不好,我只是让学生读,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它。最后出示图片,让学生练习说话的时候,效果也不太好。
【秋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秋天》教学反思01-15
秋天教学反思10-19
秋天教学反思05-22
《秋天》教学反思11-02
《秋天》教学反思01-02
《秋天》 的教学反思10-06
《秋天》的教学反思11-17
《秋天》教学反思08-20
《秋天》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03-12
《秋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