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立方根教学反思

2021-09-23 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3立方根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3立方根教学反思1

  《立方根》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实数》第二节《立方根》第一课时的内容。立方根(1)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节从内容上看与上一节平方根的内容基本平行,主要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从知识的展开顺序上看也基本相同,本节也是先从具体的计算出发归纳给出立方根的概念,然后讨论立方与开立方的互逆关系,研究立方根的特征。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温故而知新法,让学生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1.举例说明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2.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平方根是什么?通过复习类比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之后,我又创设了一个学生生活实际中常见的问题情境,“1.观察并思考:一个正方体的盒子边长是2厘米,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在此基础上,又设置了一个有挑战而学生又能解决的问题,“2.小明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c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你能帮帮他吗?”帮助朋友解决问题,同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将学生的注意力朝着开立方运算向立方运算的思路引导,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探究新知的环节,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类比学习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回忆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并联系上面的问题,请学生归纳得出立方根的概念及表示。之后,一位学生也迫不及待地给出了立方根的概念即“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说得真棒。你能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如“23=6,2是6 的立方根,33=9,3是9的立方根。”他用询问的眼光等待着我的回答“我们班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她对立方根的概念理解的很到位,只是?”“老师,我知道她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他把乘方等同于乘法”然后她说出了正确的答案。“看来这位同学很细心,大家为她加油。我们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同学们在下面嘀咕了几句,有的不声不响地计算了起来,稍顷学生开始举手抢着举例,课堂气氛被调动了起来。

3.3立方根教学反思2

  《立方根》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实数》第二节《立方根》第一课时的内容。立方根(1)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节从内容上看与上一节平方根的内容基本平行,主要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从知识的展开顺序上看也基本相同,本节也是先从具体的计算出发归纳给出立方根的概念,然后讨论立方与开立方的互逆关系,研究立方根的特征。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温故而知新法,让学生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1、举例说明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2、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平方根是什么?通过复习类比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之后,我又创设了一个学生生活实际中常见的问题情境。

  “1、观察并思考:一个正方体的盒子边长是2厘米,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在此基础上,又设置了一个有挑战而学生又能解决的问题。

  “2、小明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c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你能帮帮他吗?”

  帮助朋友解决问题,同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将学生的注意力朝着开立方运算向立方运算的思路引导,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探究新知的环节,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类比学习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回忆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并联系上面的问题,请学生归纳得出立方根的概念及表示。之后,一位学生也迫不及待地给出了立方根的概念即“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说得真棒。你能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如“23=6,2是6的立方根,33=9,3是9的立方根。”他用询问的眼光等待着我的回答“我们班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她对立方根的概念理解的很到位,只是?”“老师,我知道她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他把乘方等同于乘法”然后她说出了正确的答案。“看来这位同学很细心,大家为她加油。我们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同学们在下面嘀咕了几句,有的不声不响地计算了起来,稍顷学生开始举手抢着举例,课堂气氛被调动了起来。

3.3立方根教学反思3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课题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讨论、交流、应用数学知识解释有关问题的过程,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自己数学思维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

  在八年级的数学(上)中的《实数》中,我们遇到了《立方根》的教学任务。本章前两节的内容“平方根”“立方根”在内容安排上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利用类比方法,让学生通过类比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教学中突出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复习巩固平方根,又有利于立方根的学习与掌握。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感受了立方运算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性,并学会了从立方根与立方是互逆运算中寻找解题信息途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人教版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体现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学生生活实际中常常见到的问题,“要制作一种容积为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感受立方根的计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学习立方根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设计问题1:算一算一些数的立方。在此处铺设了一个台阶,再设置了一个学生容易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开立方运算向立方运算的思路引导,让学生对立方运算与开立方运算这间的互逆关系有初步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究新知作好准备。

  在教学中安排了问题2:讨论数的立方根的特征,让学生计算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活动,归纳得出“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结论,这样就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中注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以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问题3的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填空题:你能求出下列各式的值并用“ ”或“ ”填空吗?因为xxx,xx,所以xxx。

  因为xxx,xxx,所以xxx。

  由以上运算,你能得出什么规律?让学生探讨了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它的相反数的立方根的关系,由此可以将求负数的立方根的问题转化为求正数的立方根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并用式子表示出来,即,对学生印象是深刻的。

  通过《立方根》的教学,本人对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3立方根教学反思4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应用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用了精讲精练,学生自主学的教学方式。

  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学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感受立方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学习立方根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设计了问题,一个学生容易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开立方运算向立方运算的思路引导,让学生对立方运算与开立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有初步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本章前两节的内容,平方根和立方根之间在内容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类比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教学中突出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对比,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复习巩固平方根,又有利于立方根的理解和掌握,总结出来的“一二一”有助于学生生动的理解。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感受了立方运算和开立方的运算的互逆关系,并学会了从立方根和立方的逆运算中寻找解题的途径。

  体现了现在教学中的精讲精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好的呈现,老师在其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归纳角色,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老师不再讲,或者讲的很少,但要想当好这个“导演”老师确实要大量的时间备课,学生需要提前备课,课下工作量确实很大,但学生得到了表演,而且在班级里确实积极性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3.3立方根教学反思5

  一、教材地位

  《立方根》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实数》第二节《立方根》第一课时的内容。立方根(1)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节从内容上看与上一节平方根的内容基本平行,主要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从知识的展开顺序上看也基本相同,本节也是先从具体的计算出发归纳给出立方根的概念,然后讨论立方与开立方的互逆关系,研究立方根的特征。

  二、好的地方

  1、本节课,我能很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驾驭整个课堂,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把整个课堂调动的比较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比较高,能到前面展示自己,并且表现的很好,得到成功的体验,这也给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对后面的学习更加积极,也更想表现自己。

  2、本节课的课容量很大,在引导学生类比平方根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自己归纳出立方根的概念,经过例1的教学,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通过两个探究,得到立方根的性质和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及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1、—1和0,在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练习,完成了书中的课后练习和课后习题的1、2、3。

  3、通过我在课堂上的观察、了解,通过学生做练习的表现和做题情况,通过班主任老师对坐在后面的后进生的观察反馈,知道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还是不错的,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第二天我又问了一部分学生对《立方根(1)》这节课的学习感觉怎么样,都会吗?学生也都反映都会,听的挺清楚,觉得挺简单的。后面的后进生做的练习也挺不错的,写的都对,上课还回答了好几次问题,都说的挺棒的。

  4、教学中我对例2的要求规定了三点:先读出下列各式,说明表示的意义,再求值。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又强化了立方根的概念,最后完成求值,完成解答。从中也是给学生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强化读题的重要性,要明确题意,才能求解。其实,这也是通过这段时间听指导老师陆春老师的课学到的,要感谢陆老师。

  5、在讲明中a的取值范围时,我是在得到立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之后,让学生思考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学生根据性质正数、负数和0都有立方根,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得到a的取值范围,这样很自然,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三、不足之处

  1、教学中我总是以我的意识为转移,课堂上按着我设计好的路线行驶,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把学生放出去,总是攥在自己的手里,我觉得学生应该会的、容易的就少讲,觉得不好理解的就多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把学生放出去,掌控好他们,最后再收回来。

  2、教学中我受自己的意识影响,缺少原理性的东西,缺少对定义的挖掘,有些地方没有抓住定义去进一步解释,缺少让学生思考,去想的时间过程,让学生知道本质的东西有利于学生理解(我总觉得学生都会了就不用过多解释了)。

  3、教学中没有把平方根的相关知识列出来,所以对于立方根和平方根的类比就不显得充分、鲜明,我都是用语言来表述的,以后再上这节课时应该在黑板上写出来,会更好。

  4、在教学中,对立方和开立方这一对互逆运算体现的不够,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立方运算的结果是幂,开立方的结果是立方根。

  四、疑惑的地方

  教学中,我一直认为,学生都会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再去解释、说明、讲解,我觉得学生都会的地方还要去给解释,再讲,是在浪费时间,学生也不想再听(这是学生的意见)。

  五、感受与思考:

  1、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育,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2、学生理解的效果,取决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经验,作出的恰当的启发引导,以及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包含主动性、过程性。

  3、课堂难度和速度往往以中游学生为标尺,如何培养优生、帮助后进生?怎样去操作?特别是后进生人群数量庞大,而且又要面对考试评比,课堂应当怎么办?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3立方根教学反思6

  “立方根”的知识结构与“平方根”的知识结构相似,因此,利用迁移类比进行本课的教学,课堂的生成和预设基本一样,而且还超出了预设的学习内容。

  复习了平方根的定义、表示方法、开平方的意义、平方运算和开平方的关系,正数负数和零的平方根的特征,由学生的预习基础,很快类比出本课的知识要点(立方根的定义、表示方法、开立方的意义、立方运算和开立方的关系,正数负数和零的平方根的特征),教者此时总结出:开立方和开平方,都是我们现在学习的新的第六种运算,由这里开二次方、开三次方,我们还可以进行知识的引伸,还将有什么新的知识内容呢?学生协进学习,得到了开方运算、方根等知识,并且整体把握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相应的运算结果和、差、积、商、幂、方根。适当地进行这样的引伸,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放手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受到预想以外的收获,对于性质,瞿贝儿、钱泽宇等同学进行了文字表述:一个数的相反数的立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立方根的相反数,同学们又总结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立方根互为相反数。又有徐缪丹青结合自己的资料得出:,,为此在教者的赞赏下,同学们进行迁移得到平方根的重要性质:后一个公式的归纳得到,薛瑞祥作了精彩的回答。

  对于提升学习中的第8、9题的计算要求和错误分析是本课的难点,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凡是不是最简形式的数,在求它的平方根或立方根时,首先都得把它们化成最简形式(包括带分数化成假分数)”,陈铭、郑睿杰、薛瑞祥、刘鹏程、石吴瑕、金培培和王震宇等同学在黑板上做了相应的训练,全班同学进行了难点的突破

【3.3立方根教学反思6篇】相关文章:

1.3.3立方根教学反思

2.八年级3.3立方根教学反思

3.八年级3.3立方根教学反思

4.立方根教学反思

5.立方根教学反思

6.八年级3.3立方根教学反思4篇

7.3.3金属晶体的教学设计

8.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立方根教学反思

9.立方根教案

上一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下一篇:Unit2 Colours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