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教学反思

2021-09-21 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鱼》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鱼》教学反思1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形成清晰的问题意识之前,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上还有许多事情可做。可以围绕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围绕文章中的关键句段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

  《北风和小鱼》教学中,我采用品词、品句、品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通过“气极了”、“猛吹”、感悟北风的蛮不讲理;通过“得意”感悟北风的盛气凌人;通过“非常得意”感悟北风过于自信而变得可笑等等。随着学生对一些重点词句理解的加深,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图象,在他们脑海里就逐渐清晰起来,这时朗读便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过来又促使学生感悟。如解释得意一词的意思时,我没有把字典上的意思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理解,我先引导学生读“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的句子,再让学生自己边读边用动作、表情来表现“得意”,最后在指名学生读的时候“抓”住一个表情、动作最到位的学生引导全班观察,自然而然的引出这样的表情、语气就是“得意”。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评价方式,为了能发挥评价作用,激发学生“读”、“演”的兴趣。给儿童提供平等、温馨的人文阅读环境,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可引领儿童走进一个自信的阅读空间。“你吹得这阵北风好厉害啊!”“敢和老师比一比谁读得好吗?”“我们看出了你这条小鱼真的是很勇敢。”……老师的爱心、激励和信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活跃着儿童的情绪,给予了学生一种向上的力量,使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精神享受,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整篇课文教学,没有老师琐碎的讲解,围绕“读”,学生已经透彻地理解了课文,所以,我觉得自己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今后,围绕这种教学方法,我将继续努力探索,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功。

《小鱼》教学反思2

  本次教学活动,我和孩子做了课前准备,我们在课前学习了歌曲,在学歌曲的时候,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歌曲,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歌词告诉我,我给予纠正。通过反复倾听歌曲,幼儿熟悉了歌词,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旋律,记住了歌曲,并会随音乐进行演唱。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的教育保持了幼儿参与的热情,幼儿感到易学、易掌握,他们不会因为简单而乏味,不会因为复杂而退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成功感。这次教学活动,幼儿学小鱼吃食也是一个重点,在教学上,我也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我用比较慢的节奏给幼儿做示范,然后请幼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渐渐速度加快,让幼儿逐渐掌握旋律的节奏;另外,在做示范的时候,动作夸张也是吸引幼儿兴趣的一个方法,所以幼儿在掌握节奏这个环节时,没有费很大的力气。小鱼吃食中,有的宝宝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小碎步走动,用前手掌往嘴巴送食物;有的双手合十,在嘴边,左右摆动,创造力十分的丰富,令人惊喜。幼儿学会了有节奏的吃食后,接下来的网鱼情景也比较顺了,当网鱼人来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要变成木头小鱼,站在原地不要动,等网鱼人走了以后,再跑回我们的家。并且提示孩子们小鱼的家就是我们的座位,只有安静地坐下才算回家了。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知识一环扣一环,孩子不容易走神,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能够不断地解决问题,孩子会有一种胜利的感觉,这种的感觉将会成为他们不断学习的动力。

《小鱼》教学反思3

  师:小朋友们,上课前先看老师写一个词,看谁看得最仔细、最认真。

  板书:得意

  谁愿意为我们读读这个词?〈生读〉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你什么时候“得意”过?为什么事而得意?你得意的时候是怎么说的?(演一演)

  谁愿意再来读读“得意”这个词,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带上得意的表情。

  2、师:课文里两次写到了北风“得意”,请小朋友找出来读读,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3、交流并出示:[幻灯出示]

  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

  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

  齐读这两句话。

  师:小朋友,北风为什么得意?为什么非常得意?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就能知道这些答案了.

  自评:本课的引入新课环节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得意”这个词语的意思。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时,注意抓住事物表象及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进行,让学生建立起词语、句子与事物表象之间的联系,进而让学生自愿走进课文的情境,读出形,读出神,读出情。这样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的读书活动,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展开了想像的翅膀。使得我们有效教学从“头”开始。

《小鱼》教学反思4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们一起听了华彩乐章老师的教研课《北风和小鱼》。

  我的第一感受是有多媒体真好,有多媒体教室的孩子真幸福。华彩乐章老师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孩子进行读中感悟,用一个个画面引领孩子入境生情,增强孩子内心体验。在引领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华彩乐章老师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调来描述这个画面,从而读好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这样做是比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及心理特点的,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例如为使孩子们体会到北风“气极了”,引导他们观察多媒体画面,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北风“气极了”。有的学生说:“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有的学生说:“他的脸都气得发青了。”有的学生说:“他吹的气更大了,把大雪吹来,河面都结冰了。”……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感同身受,读起书来倍加用情。

《小鱼》教学反思5

  本课教材是浙美版第一册12课《大鱼和小鱼》的内容,是一堂造型表现课,本课的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在感受和认知中,学会比较和鉴别物象的大小特征。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仅是认识了解鱼的结构、外形特征,画出单纯的美丽的鱼,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大鱼和小鱼,理解大鱼和小鱼的差异,将大鱼和小鱼和谐、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充实在画面中。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课我共设计了五个大的环节,接下来我从各个环节的设计上进行课堂教学上的思考:

  一、影片导入,近距离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海底世界》记录片中的一个小片段,让学生领略现实生活中美丽的海底世界,原本考虑过以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片段进行导入,在课堂上动画片所引发的可能是孩子们对主角的关注而忽略了我所希望学生对海底的观察,同时从动画片到现实的跳跃对让学生对现实中的鱼类的观察也存在偏差。

  二、比一比,认识大小,发现比较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做了精心的设计,首先由看上去差不多的鱼的图片和大小反差较大的鱼的图片对比,让学生初步地感知比较;再从事先准备好的三条大中小不同的鱼中选择中等大小的鱼出示在板书上,请学生来说大小,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是希望不管学生说的是大还是小我都能对它进行改变,说大我还有更大的,说小我还有更小的,我相信这样的设计学生对比较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最后是引导学生在身边发现大小,找一个孩子站在我的边上,学生会发现他是小的,可是再找一个更小的孩子之后,发现原来他还是比较大的,再由学生举例说教室里发现的大小,学生说黑板大,那么跟墙比它就是小的,跟墙面上的瓷砖比它又是小的。同时在原有板书上添加大大的“大”字,和小小的“小”字。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一步步地让学生认识大小、感知大小、发现大小并能寻找大小,不管是在图片的展示上、教具的展示上、还是在板书的设计上,我尽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大小之间的对比,同时在教学中从孩子们身边的事物出发,能让他们更具有亲切感。

  三、了解知识,学会表现。

  这一环节主要是认识鱼的组成部分、外形和花纹的特征以及海底世界的表现方法。在这些环节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在认识鱼的外形这一环节上,我在课件中出示了不同形状的鱼并用几何形进行加强,这样的设计较好,但是对鱼尾和鳍的部分的外形展示可能有点多余,或许会让学生偏离对鱼的主体形的感知,不过在板书基本形让学生上来添画的环节不但让学生对前面结构的认识进行了实践,同时也让学生对不同形的设计有了更深的印象;而在对鱼的花纹的认识上,尽管有图片的欣赏和板书的示范,但是对花纹的讲解却没有,只提到了如何装饰却没有说装饰什么,是圆形的或是条纹的等等,这是这一环节上缺失的地方;最后在对海底的描绘上,我从孩子们的想法上出发,孩子们说什么我就在黑板上画什么,同板书上原有的鱼相结合,这样的板书展示首先让孩子们知道,“哦,原来水草……还可以这样画!”,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老师的绘画能力有所肯定,我相信只有让学生产生崇拜,才能让学生对老师的所教更认真地学。

  感受范作,展开想象。

  在作品欣赏前,我先给学生提出了对于作业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作品,我想这样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更有帮助,在这一环节上我提出了想象大鱼和小鱼在一起干什么,但缺少让学生去思考回答的过程,因为我在考虑思考回答好还是思考之后在绘画作品上进行表现好,我想两种方式都可以,因为目的是相同的,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区别。

  作业展示,师生互评,总结延伸。

  在作业展示这一环节,我是在学生作业中选择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作业,有整体画面较好的,有鱼画得特别漂亮的,也有海底世界画得特别美的,当然也会有比如大小比较不明显的,花纹设计还有待加强的等等,在这些不同的作品中让学生选择最美的画、最美的鱼、最美的孩子,同时我来指出画面中的小问题,在评价的环节上我缺少了一个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如果能将自评、互评、师评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的话,这个评价会更加地完整,同时我还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尽可能快地出现完整的作品。

  每一堂课的设计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样每一堂课都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个实践,而对自己课堂的思考又是一个更深层的学习,从不同的欣赏角度看都会发现不同的问题,而自己的眼光总是狭隘的,所以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批评指正,能让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

《小鱼》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的可怜,对小男孩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

  沙滩、水洼、叨念、蒸干、甚至、继续、吸干

  成百上千、忍不住、弯腰、不久、在乎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鱼儿在乎”。

  请大家看屏幕谁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呢?

  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有许许多多的浅水洼,浅水洼里有鱼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呢?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请问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了?

  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此时,它们会想起谁呢?

  想不想看看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活地生活的情景呀?(播放鱼儿在大海快乐生活的录像片)

  大海里快乐的生活已经慢慢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呀?

  出示: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生齐读这一句,体会鱼儿难受的心情)

  出示句子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

  我们刚才看到这浅水洼里不是有水的吗?小鱼怎么会死呢?

  出示“蒸”字:谁认识?

  太阳确实是很热很热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在水洼里,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小朋友们,你觉得这时的小鱼会感受到什么呢?

  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小鱼儿,你们怎么了,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这是小鱼此时的心声呀!它多么希望有人来救它呀!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吧!谁来读?

  (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吧。

  2、学习二至六自然段,感受“男孩在乎”。

  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呢?请大家把书本翻到132页,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到第六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

  小男孩扔鱼的这一动作可以看出小男孩是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小学语文教案《《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写了小男孩在扔鱼呢?找出句子划一划。

  出示句子: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两句话。)

  是呀,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看得出小男孩是很在乎这些小鱼的。我们来看看小男孩捡的鱼多吗?

  (教师巡回指导。多种形式的练读。教师用手势帮助他们朗读,指导学生读出鱼“多”的味道。)

  引出问题

  大家想想看,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鱼儿被困在浅水洼里,小男孩能捡完吗?

  他知道吗?可是他——

  多么用心的、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呀!他明明知道浅水洼里的鱼儿是捡不完的,但他还在捡!说明小男孩是真的非常非常在乎这浅水洼里的小鱼!(板书:小男孩)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捡得完呢?(生讨论)

  现在老师再来问大家,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

  小结:所有爱小鱼的人都在乎。(板书:……在乎)

  (三)拓展升华。

  生命只有一次。当我们看到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藤儿在奋力往上爬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笋芽儿不知不觉地拱出了地面,当我们看到花儿不知不觉地开放了,我们会充分感受到无论是人,还是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的世界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生命,才变得生机勃勃,五彩缤纷。最后,送小朋友们一首诗,

  每天清晨,当我们听到小鸟在歌唱,那有多好;

  每到河边,当我们看到小鱼在游戏,那有多好;

  每到之处,鲜花盛开,小草碧绿,那有多好;

  生命只有一次,

  小鱼在乎,小鸟在乎,花儿在乎,我也在乎。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珍惜生命吧!

  教后反思:上这节课,我自己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验。《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生命的珍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我把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极度渲染,播放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活生活的录像,学生兴奋地看着录像,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接着老师一声叹息:“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地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学生通过两个情境的对比体验,体会到小鱼的心情,再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就能读出难受的样子。另外,小男孩“捡鱼”的句子让学生演读,在演中体会男孩的累,“这么累了还要捡”更能理解小男孩对鱼儿的在乎。

  2、· 做到识字写字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蒸”是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我出示字,先让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家都引导学生观察四点底,

  又问学生有什么好的方法才能拾得完呢?学生说了很多方法,教师总结说:“只要我们在沙滩上的人你捡,我捡,叫爸爸妈妈来捡,叫同学们一起来捡,就能把它们捡完了。”最后老师进一步拓展升华:“看来,所有爱小鱼的人都在乎!”

《小鱼》教学反思7

  本节课预设了这样几个目标:复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虽然教学环节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回顾整个过程,总感觉有不少遗憾在其中,现反思如下:

  1、在出示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请马上自由大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找出课文描写海边潜水洼和小鱼们的相关句子,用“-------”画出来。

  后面感觉到当学生第一次读完后,还需要再强调找出相关的句子,感觉应该做如下的修改,会使学生更清楚的明白要做些什么,同时也避免了教师的啰嗦和唠叨,提高了课堂效率,即1、请自由大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描写海边潜水洼和小鱼们的相关句子,用“-------”画出来。

  2、在品读“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一段文字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虽然我在四人小组内让学生进行圈动词,同时进行表演的学习活动,但是学生在表演得不到位的时候,我没有进行更多地指导,所以孩子们后面能够讲出的东西比较单一和肤浅,如果进行几个小的问题设置效果应该会好很多:为什么这么用力呢?为什么这么慢呢?就可以体会出用心和尽心尽力的善良、爱护小动物和珍惜小生命的令人敬佩的少年的形象。

  3、分角色进行朗读:2个旁白,一个演“小男孩”,一个演“我”,就发现孩子们的角色分工没有分好,吵吵嚷嚷的,在这方面还需要协调;另外,在全班面前展示,不够自信和大胆。

  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童心的可爱和珍贵,孩子们也积极踊跃的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可是感觉到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大,有一部分的小孩,尤其是男孩子,有点不注意守纪律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新问题,尤其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倾听习惯。

《小鱼》教学反思8

  【教材分析】

  《小鱼的梦》是一首优美的儿童歌谣,描绘了鱼儿睡觉的情景,充满着诗情画意。全诗共八行。前两行写小鱼夜里睡在池塘妈妈的怀抱里;中间四行描写小鱼睡觉的环境,这一部分想象非常奇特:星星、风儿、波浪都是自然界平常的景物,被、催眠曲、摇篮又是孩子们睡觉时司空见惯的事物,两方面糅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所以读来优美而亲切;最后两行继续写小鱼睡觉的情景,自然地引出“甜甜的梦”。

  本课要求认字13个,继续培养识字能力,用已有的方法学习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在学习课文时,为了避免破坏诗歌的整体氛围,主要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境,不要讲得太多,也不要提琐碎的问题。

  【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起,我就在课堂上展开了“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在语文课上,我引导孩子们通过多次探究,总结出一些识字方法,如:熟字加笔划、加偏旁,归类识字,编故事、编谜语等。这节课的识字教学,是建立在孩子们熟知的学习方式上,他们能够在已有的学习和活动经验上进行学习。本班的孩子思维很活跃,想象力丰富,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特别喜欢用编故事、编谜语的学习方法学习生字,鼓励他们通过各种自己喜爱的方法在课堂内自主学习不认识的字,既缓解了课堂教学的压力,又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很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

  【课时教学目标】

  1、 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十三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 初步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正确书写生字“曲、玩”,体会独体字与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法上的区别,掌握正确的笔顺规则。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十三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我运用了“学生自主探究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熟字加、减偏旁,归类,编故事,编谜语”等方法,独立解决识字问题。我组织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做游戏等方式识记生字。这样学习,不但发挥了孩子的学习自主性,他们的创造力也得以很好地体现。这些识字方法是通过多节语文课的多次探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来的。掌握了这些识字方法后,学生有能力独立识记本课的十三个生字,教师没有必要再逐字分析字形,那样做反而会遏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遏制了课堂新因素的生成,使语文课堂的“四动”教学成为纸上谈兵。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 小组合作,探究识字 → 巩固识字,练习组词 →指导写字

  【设计理念】

  在学习生字时,我设计了“小鱼写信――池塘乐园――捡贝壳”这一系列的游戏和活动,全文按照“字――词――句”的顺序一步一步展开学习。首先,我创设情景,用“小鱼的来信”作为引子诱导孩子们认真学习生字。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把生字的学习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己,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然后,通过“池塘乐园”这个环节巩固生字,让孩子自己观察生字的特点,给生字归类。再开展“捡贝壳”的游戏,鼓励孩子们用本课的生字口头组词。这样学习,不但发挥了孩子的学习自主性,他们的创造力也得以很好地体现。

  【课后反思】

  《小鱼的梦》这一课我的教学构思是:第一课时,导入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由旧知引入新知,复习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创设情景,用“小鱼的来信”作为引子诱导孩子们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共同分享,把生字的学习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己,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然后通过“池塘乐园” 这个环节巩固生字,让孩子自己观察生字的特点,给生字归类,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游戏“捡贝壳”进行组词扩词练习;最后,指导孩子书写两个生字。

  从这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老师应该处在学生的角度融入教学活动,成为参与者,倾听者,只是在将要偏离主题的时候才是导航者。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使学生自由发挥,又不偏离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自己感到满意的地方:

  1、 认真备课,准备比较充分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对童话很感兴趣,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举一动、一问一答完全把动物人格化,同时,他们的认知水平是直观的。平时越是贴近孩子的生活,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从孩子的角度设计教案,教学过程才会更生动,孩子们的情感才会更投入。所以,在备课时,我先把自己儿童化,设计了有趣的小游戏帮助教学,并且制作了彩色的教具,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喜欢的。在教学语言上,我力求做到亲切、生动、能贴近和吸引孩子,在每个教学环节以及过渡语言上做了精心的设计,力求做到自然衔接。

  2、 指导学生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在语文课上,我引导孩子们通过多次探究,总结出一些识字方法,如:熟字加笔划、加偏旁,归类识字,编故事、编谜语等。这节课的识字教学,是建立在孩子们熟知的学习方式上,他们能够在已有的学习和活动经验上进行学习。所以,我创设情景,设计了“小鱼写信”这个环节鼓励孩子们合作探究,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并跟自己的小伙伴们分享。实际上,孩子们也是非常喜欢这个环节的。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获得了需要的心理驱动和满足,每个孩子都经历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每个孩子都与同伴分享获得对方的鼓励;我在当中扮演了参与者,倾听者,我充分信任孩子,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不断鼓励和指导他们的学习,鼓励他们去探究和发现,寻找自信的力量,在合作与分享中感受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发挥了孩子的学习自主性,他们的创造力也得以很好地体现。

  感到遗憾的地方:

  1、这节课容量稍大了,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难度,到了最后,把生字回归文本,再读课文这个环节就省略了,如果加上这个环节,整节课的结构会更完整。其实,识字还是要和文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能脱离文本,这还需要老师下一番功夫,更深入地研读教材。

  2、如果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就更好了。

  3、在“捡贝壳”这个环节体现了由字到词的学习过程,但是没能体现由词到句的过程,识字时最好能体现一个发展的坡度,即从字到词再到句的过程,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字,需要积累的字。如果生字都能结合小鱼来说一句话就更好了,也更贴近文本。

  4、一些细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加以重视,如:写字时,先让孩子们观察、书空,指出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笔画等等,等老师讲完再让孩子们写,按照自己平时的教写生字的步骤落实,注意提醒孩子们的书写姿势;面对孩子们书空时如果能做到镜面示范,效果会更好。

  孩子们在探究,我作为他们的老师,也应该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努力,为孩子们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每个孩子都喜爱语文,真真正正地学会学习。

《小鱼》教学反思9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北风和小鱼》是一篇精彩的童话寓言故事,写的是肆虐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弱者面对强者时的毫不畏惧。文章十分生动、有趣,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在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主要采用“读、悟、演、再读”的步骤进行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读中感悟。

  画面是引领儿童入境生情,增强内心体验的有效手段。在引领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调来描述这个画面。这样做是比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及心理特点的,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例如为使孩子们体会到北风“气极了”,引导他们观察多媒体画面,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北风“气极了”。有的学生说:“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有的学生说:“他的脸都气得发青了。”有的学生说 :“他吹的气更大了,把大雪吹来,河面都结冰了。”……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感同身受,读起书来更倍加用情。

  二、发挥想像,进行角色表演。

  让儿童扮演文中的角色是诱发其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儿童通过角色置换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具体丰富的形象。他们从中能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为了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三自然段中北风和小鱼的对话,我先请学生做北风,学一学北风“哈哈”的笑声,做一做北风得意的样子,读出北风骄傲得意的语气,再请学生做小鱼,做一做小鱼“就不怕”的样子,读出小鱼的勇敢。在此基础上,同桌合作,一个演北风,一个演小鱼,加上自己想像的动作表演对话。之后,我拿出了“北风”头饰,分别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北风,其余学生站起来演小鱼,学生们兴致盎然,读得入情入味,演得惟妙惟肖,把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感受到了读书的情趣。

  三、发挥评价作用,激发学生“读”、“演”的兴趣。

  给儿童提供平等、温馨的人文阅读环境,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可引领儿童走进一个自信的阅读空间。“你吹得这阵北风好厉害啊!”“敢和老师比一比谁读得好吗?”“我们看出了你这条小鱼真的是很勇敢。”……老师的爱心、激励和信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活跃着儿童的情绪,给予了学生一种向上的力量,使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精神享受,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整篇课文教学,没有老师琐碎的讲解,围绕“读”,学生已经透彻地理解了课文,所以,我觉得自己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今后,围绕这种教学方法,我将继续努力探索,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功。

《小鱼》教学反思10

  《北风和小鱼》一则寓言故事,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材,我教学第一课时,以下是对教学后的一些感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自认为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一点:

  创新教育强调让学生“试一试”,鼓励开动脑筋,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拥有自学、探究的机会。在《北风和小鱼》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采用品词、品句、品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

  让学生通过“呼呼的吹”、感悟北风的大和寒冷;通过“得意”感悟北风的盛气凌人;随着学生对一些重点词句理解的加深,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图象,在他们脑海里就逐渐清晰起来,这时朗读便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过来又促使学生感悟,获得思想启迪。如解释"得意"一词的意思时,我没有把字典上的意思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理解,我先引导学生读“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的句子,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自己得意的时候会怎么做,家长动作表示自己的心情。然后再用这样的动作加上读读北风说的话,这时学生自己边读边用动作、表情来表现“得意”,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全班学生理解“得意”,学生的知识习得过程得到了最佳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处理得欠缺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课堂语言缺乏童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尤其举足轻重。在教学过程中我忽略了使用趣味性的语言,说话语速比较快不符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起来比较吃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学,学生反应比较慢。

  2、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过大,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教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故事说了什么?这个问题有点过大了,就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回答。应该使用填词的方式加以引导学生,譬如:()的北风()的小鱼,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回答。

  3、教学跨度太大

  学生生字词后,我马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应该是由生字词——句——段——全文。这个环节学生的反应就慢了,学生不能直接把自然段朗读出来,学生的思维更不上老师的步伐,学生显得有些被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4、驾权课堂能力还较弱

  课堂能力组织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之一,我在这节课中驾权课堂能力欠佳。学生生字词时,小火车开歪,我就没有加以引导,譬如可以说:小火车脱离轨道了,我们把火车开回去吧。

  5、缺少奖励机制

  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中要使用一些奖励机制,利用鼓励能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使孩子们课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积极,更充实,更持久地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这种兴趣。这个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奖励贴花小星星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忽略的学生的情感需要,非常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没有能很好保持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作为新教师,我的教学水平还需要不断的提高,我的教学艺术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不断学习新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学生乐于上语文课。

《小鱼》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表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读起了第一句话“北风呼呼地吹着”,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学生有的说太冷了,有的说冷得我直发抖,有的说冷得就像掉进了冰块里。我又对学生说这么冷的北风,确实让人挺怕的,瞧瞧挂图上谁那么怕呀?学生说“青草、梧桐树、小鸟”,接着我让学生朗读了课文中的语句。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北风的冷以及动植物的害怕,我让学生进行了表演,第一组演北风,第二组学生表演青草,第三组学生表演梧桐树,另第四组学生表演鸟儿。演北风的小朋友用力地吹,他们吹向草地,刚才还昂着头的青草一下子就低下了脑袋,他们吹向梧桐树,挺拔的梧桐树在风中冷得瑟瑟发抖;他们吹向小鸟,小鸟都躲进了窝,不敢露出脑袋。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还有谁也和小草、梧桐树、小鸟一样很怕北风啊?”“大雁、柳树、小刺猬、蛇……”孩子们说了很多,然后我就请他们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北风呼呼的吹着,它向( )吹一吹,( )。学生说北风呼呼的吹着,它向大雁吹一吹,大雁飞回了南方,它向小刺猬吹一吹,小刺猬躲进洞里冬眠了,它向柳树吹一吹,柳树掉光了头发,它向小朋友吹一吹,小朋友穿起了羽绒服……然后我再请学生演一演,在表演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小鱼》教学反思12

  苏教版教材有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插图多,几乎篇篇课文都有,有些课文甚至有几幅插图,这些插图给一些基层学校的老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种种好处,使他们能在缺乏教学资源的时候,利用插图来进行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化解教学的难点等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读图应该是读教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除了有以上我说的作用之外,有时一幅插图,能扭转教学的情感基调,完全改变教学的观点,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

  教参如是说:《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的行为。教师根据教参的提示,抓住了文中‘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这句话,在教学时,把北风和小鱼对立了起来,学生痛恨北风而喜欢小鱼,使课堂中充满了对北风的讨伐之声以及对小鱼的溢美之词。

  在听教师教学时,我总觉得教师如此把北风和小鱼对立起来不是那么一回事,但说服教师必须有依据。我就随意翻看教材,发现此课一共有三幅插图,在教学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充分利用了第一、二幅插图,一是北风吹来,大自然的景观发生了变化;一是北风和小鱼对话图。可所有的教师都忽略了文中的第三幅图:白茫茫的雪覆盖在大地上,屋顶白了,树白了,麦苗在厚厚的雪下美美地睡了……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插图啊。于是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抓住这一幅图,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1)小鱼喜欢这呼呼的北风带来的寒冷的冬天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你喜欢吗?为什么?(在让学生自由作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最后一幅插图)(出示:图上是白茫茫的雪)

  我:你们喜欢这幅图吗?

  生:喜欢

  我:为什么喜欢呀?

  生1:下雪了,我们就可以去堆雪人,打雪仗

  生2:我也喜欢,妈妈告诉我雪像一条被子盖在麦苗身上,明年就可以丰收了。

  ……

  我:那你们知道雪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吗?

  (孩子歪着脑袋在想,一个孩子抢着回答)

  生:我知道,是北风给我们带来的。

  我:那你们喜欢北风吗?

  生:喜欢

  ……小结明理:冬天虽然寒冷,但我们和勇敢的小鱼一样,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找到了快乐,而这快乐是北风赠送的,北风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让我们在冬天里快乐地成长。

  无须多说什么,一幅插图改变了孩子的认识,这比千言万语的说道要强多了,可见读图是多么重要,图也能我们教学的指路灯啊。

《小鱼》教学反思1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识字教学中,我追求的是“识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因而,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看图猜字,给字加笔画,击鼓传花等多种形式的识字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本首儿歌中,有这么几个词“睡”、“落”、“尾巴”、“嘴”,比如“落”,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则采用了看图猜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形象直观的图来猜猜是什么字。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大声迅速猜出是什么字,还能把相对应的字与画记在脑海里。我想,正是这样的识字才能在孩子眼中变得容易,而且充满快乐和趣味。

  《小鱼的梦》是一首以梦想为主题的儿歌,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是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播放《摇篮曲》,播放小鱼儿在池塘妈妈睡觉的优美画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悟性,朗读能力和想象力。在本课的拓展部分——小鱼会梦见什么呢?孩子们由于情境的熏陶,把自己当成了那条会做梦的小鱼儿,个个放飞想象的翅膀,各说已梦,有说梦见和鱼婆婆去北京玩的,有说参加百米游泳比赛得冠军的,有说双鳍变成翅膀飞上天空的……“铃……”下课铃声响了,此时孩子仍然兴致盎然,意犹未尽,告诉我:“老师,这节课真有意思!”

  一节课上下来,我百感交集。因为我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小鱼》教学反思14

  《浅水洼里的小鱼》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尽力拯救那些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感人场面。文章的主要写的是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对话,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知道小男孩明知自己这样做无济于事,但仍尽自己的力量奋力拯救小鱼。文中的这个孩子纯真、善良、感人至深,通过学文,要让学生感受到男孩的善良。我在设计时,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情感点,并努力在两者之者架设一座桥梁。

  一、以“在乎”为切入点展开教学。

  在学生学习生字后,让学生谈谈“在乎”一词怎么理解,说说在生活中谁在乎你?并谈谈大海中的小鱼最在乎什么?接着通过读悟第一自然段体会鱼儿在乎自已好好的活着,读第2—6自然段感受,小男孩在乎每一条小鱼。整堂课以“在乎”为切入点,以“在乎”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的思路清晰,对教材的处理较到位。

  二、创设心灵交流的平台。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是有差别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创设心灵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景时,让学生想象,用不了多么,火辣辣的太阳就会当空照,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教学2—6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小男孩捡鱼、扔鱼的辛苦,并有意识的“采访”,引导学生揣摩小男孩的心理,这一个个环节的教学,我引领着孩子深入文本,进入文本角色,让孩子与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与文中的角色交流,和谐、轻松地营造了一个多方位交流的平台,使合作学习更加地愉悦,使孩子们更加地积极主动。

  三、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这种语言训练中提升发展。

  在学生读悟了小男孩在乎浅水洼里的每一条小鱼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进行填空练习:这条_________,这条也_________!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所有的小鱼_________。学生借助这一练习形式,开动思维,展开想象。有的说:“这条想回大海!这一条也想回大海……”有的说:“这条想活,这一条也想活……”还有的说:“这条是个小生命,这条也是小生命……”这样的设计和教学,既达到了对课文内涵、情感的理解、体会,与作者、文中的小男孩心心相印,产生共鸣,又在此基础上,启发思维想象,发展了语言。学生由此“一举多得”。这是有效的语文学习,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语文学习。当然,这堂课既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情感还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诵读还不够到位。

  我想,怎样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挖掘课文的情感,体会字里行间中蕴涵的真情,还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小鱼》教学反思15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又发现了很多不足。

  一、时间把握上有待加强。在备课的过程中,担心的是时间绰绰有余,可是在实战过程中却发现时间远远不够,以至于指导写字这个环节没有切实有效地开展,而是像蜻蜓点水,草率结束。

  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值得思考。在整堂课上,我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一直想让学生往我预想的那个答案靠拢,而课堂上学生的感悟是多元化的,当学生讲的感受和我预设的问题答案大相径庭的时候,我束手无策,我只能无奈地请她们坐下,再加上中途发生了我一直担心的问题——多媒体死机了,紧张的心情让我无条件地重复学生的话,我想一个经验十足的老教师也许就能水道渠成地将学生引导过来。我想我是欠缺的。

  三、朗读得多,但还是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也没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小鱼》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小鱼篓教学反思

2.《网小鱼》教学反思

3.《小鱼你好》教学反思

4.《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

5.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

6.大鱼和小鱼教学反思

7.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

8.《小鱼的梦》教学反思

上一篇:《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下一篇:《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