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2022-07-05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1

  高一新开学差不多两个月了,对于高中物理的教学已完成了第一章《力》和第二章《直线运动》,中间进行了两次单元测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比如我上课认真讲过的《力》中“三力平衡问题”,《直线运动》中的“刹车陷阱问题”,“追击问题”等,均严重未达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仔细回想一下整个授课过程,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由于课时紧张,上课时我自己讲得太多,学生练习得太少,很多类型的问题只讲过一、两次,我就相当然的认为,我讲过,学生就应该会,由于我每种题至少操练过不下100次,对其中的迂回曲折了如指掌,而学生作为新手,他对上述问题一无所知,教师和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差异性非常大,理解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

  其二、学生的数学知识,比如平面几何及三角函数关系应用很不敏感、很不熟悉,因此在进行力的分解和列平衡方程时遇到很大困难。

  其三、由于现在教辅资料越编越精致,很多历年高考中的好题,竞赛中的高考难度的题都被编进了现在的教辅资料,走进了学生的平常训练,这些历经30年能存活下来的好题,一般都是当年的难题,试题进化的速度远远高于人类自身的进化速度,要知道从类人猿转化为人可是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啦!所以我们在学生遇到学习物理困难时不要太多苛责,而是要多一点鼓励和安慰。

  由于存在以上问题,我觉得应该重新认识一下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是该领域的领袖,学生对该领域几乎一无所知,教材既是桥梁,同时也是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一堵高墙。教师应更多的是想办法在学生和教材之架起一架梯度合适的梯子,使学生能较为理想地到达知识的顶峰,尽量少做一些加大试题难度,扩大学生与教材之间高度差的工作。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数学知识在逐渐提高,在高中后阶段的学习中,以上提到的问题会自然而然地被解决,所以目前不必盲目加大难度,让学生痛苦不堪,自己也自寻烦恼。现在要做的是讲好、讲透概念规律,适当地做点重复练习。一切顺其自然,一切水到渠成。

  以上是本人关于前期物理教学的一点反思,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2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一物理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及时更新

  1、习惯于浅显的定性研究,不肯动脑进行深入的定量探究。

  2、不认真看教材,不习惯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3、不肯花功夫记忆知识,基本概念、公式、原理不去熟练掌握。

  4、做作业时图完成任务,过分的依赖教材、参考资料或同学,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不强。

  相应措施及设想:

  课堂上尽可能的把定量探究的实验交给学生去完成,强化探究意识,培养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课堂上进行教材阅读训练,先是由老师就教材内容提问,让学生讨论回答,逐步过度到要学生对教材内容质疑,学生讨论、老师指导解决,从而培养认真阅读、深入钻研的学习品质;为了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上增加一些小测验,用几分钟的时间对上一堂课学过的重点知识进行检测,并请成绩优劣不同的学生上台展示,练习中增加一些对概念的判断、公式的推理、原理的一解多题训练;为了增强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除了从道理上讲清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之外,还适当布置当堂练习,在老师督查下完成。

  二:学生基础薄弱

  1、描述物理现象、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解答物理问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不能较准确的使用物理语言。

  2、解题素养差:不规范、不严谨,缺乏条理和逻辑。

  3、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太差,必备的数学知识如函数、方程、平面几何等掌握不好,给学习物理造成很大障碍。

  相应措施及设想:

  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描述物理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抽象、归纳出物理概念,练习中增加问答题和论述题的份量,还布置课外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操作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论、实验误差分析和反思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时,先让学生上台板书他们的解答过程,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应该怎样表达更规范;督促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当课堂上要用到某一个数学知识点时,课前提醒学生做好准备。

  三:课时安排不够

  虽然在36个课时内能免强完成一个模块基本内容的学习,但缺少时间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和解题指导,难于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相应措施及设想:

  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上,挤时间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几点建议

  1.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2.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3.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

  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4.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

  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

  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小结: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反思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再有就是教学过于死板,平时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总是满足于自己一言堂。不给学生机会出错,而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的向周围的人学习和请教,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3

  紧张忙碌的高一结束了。回首一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扩招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听课组老师说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科组里的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能够尽快的适应这里的工作,在此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

  我所任教的四个班每个班的特点不同。6班因为本人是班主任,很多同学有着不敢不学、不得不学的心理,因此在期末考试能够从倒数第一前进到名列第六名。从上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也就不能真正学好物理。而且一部分同学虽然也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7班是四个班中上课的感觉最好的一个,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也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比较强;5班上课也很专心,只是课后的功夫不足,有的同学凭借小聪明课后从不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要才能交上来。

  四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总的来说,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

  3、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4、注重“情景”教学。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我通常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

  5、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时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这一学期来,也遇到很多困难。我反思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落实不到位。本来应该当时落实没能及时落实。再有就是教学过于死板,平时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总是满足于自己一言堂。不给学生机会出错,而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再者由于课时有限,没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要求又比较高,很多时候物理课后没有作业或者作业很少,但是一些概念、规律及情景需要学生在课下加深理解,然而很多学生所欠缺的正是课下的功夫,导致很多学生反映“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这一点是我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的向周围的人学习和请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学任务。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4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

  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性比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堂中常希望独立思考求解,学习气氛比较沉闷。这给教师了解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强讲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讲解时要注意反馈系统运用,如作业、讨论、考试中的反馈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讨论、回答问题等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的共同活动;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口头的、书面的练习。

  四、从教学关系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因此,必须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是交流的主导一方,其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最优学习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但教师的活动不能离开学生这个主体,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5

  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如下:

  1、回顾寻找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过程引入新课教学。

  2、了解伽利略用斜面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过程。

  3、分组进行斜面实验,体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全过程。

  4、了解伽利略的逻辑推

  理过程,全面体验。

  5、分别运用数学的代数和图象方法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数学对于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6、规律应用。

  二、本节课基本完成了制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了课表对教学的要求。

  (1)学生亲身的斜面实验探究活动和运动规律的数学推演过程,非常兴奋,表现出了对知识的极大热情,并且由亲自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完成了对实验和数学方法的要求,分组实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

  三、教学过程的难点。

  (1)课时太少,而且课堂时间40分钟,很难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进行探究,本来设计的实验探究时间为十分钟,实际过程用了十二分钟,结果导致教学的最后阶段显得很匆忙。这是始料不及的,这让我体会到了时间的掌控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十分重要的。

  (2)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很难控制,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一旦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学内容将难以完成,会出现课后再花时间去补救的尴尬局面。

  (3)由于时间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精炼还有语言的速度都是需要重点进行控制。

  总之,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 ,探索的路才刚刚起步,我们相信只要用新的课程理念去武装我们的思想,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最终就能达成课程的总目标。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6

  要上好公开课不容易,所以在开公开课《功率》之前,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方面作了充分准备,如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找准重点、找对难点;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问题;应用恰当的导课形式,每个环节导语连接好。完善课堂小结、练习及课后记等教学各环节。

  比如说:在设计如何引入课题方面,我从学生的思维结构入手,举了三个例子,层层递进,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自然而然过渡到这节课的主题;接着在提到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它的公式及概念时,我通过与速度的类比法引入,从而加深了功率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在“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和运用,在两个公式:P=W/T和P=FV的应用上,学生还不够灵活。特别是在分析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情况,有部分学生还不是很理解,所以在理论分析后,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以帮助他们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的逻辑思维结构的特点,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环环相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整堂课的气氛较好,学生也能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虽说整堂课氛围还好,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也达到了,但由于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种种不足,仍存在许多的缺点。

  (1)整堂的理论性太强,新课改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的不够。

  新课改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则提高了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一些实践性的内容,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本身的教授。以往我们评价一位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高低往往是看这堂课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有没有做小动作、走神、打磕睡,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是否能掌握这堂课的知识。而现在我们要看的是学生是否通过这些知识的研究和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2)整堂课学生主动研究较少。

  在课堂通过例子地分析,总结得出规律后,才要求学生进行验证性研究。这样不足在于,这样的研究是教师布置下去的任务,学生的研究是被动的。其实教师只应起着引导、帮助的作用,引导仅仅是提示、帮助,说穿了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引导是当学生迷惑时教师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而不是轻易去告知他方向。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应该重新定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标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学是传统意义上教学的深化和提高,要做好“主导”比做好“主演”更难。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沿着老路去走,所以要彻底转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认识、实践的过程才能达到。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他检视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营造和维持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3)在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思做得还不够到位。

  其实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思在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学前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熟悉教材,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提高教

  学效率,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结束后的反思能帮助我们及时积累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提供条件。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找到了自己很多地方的不足,比如说教学经验、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等等都存在不足,发现了与新课改之间的差距,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学习教学理论,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备课时要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不断的向周围的人学习和请教,多听听有经验教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

  新课程改革给教学实践的改革提高创造了条件。我们要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迅速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7

  初次试讲,我充分体会了做老师的刺激感。让我在挑战自己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发掘自我,肯定自我。有了这样一个试讲的尝试,我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诸多不足及课堂问题。首先对自由落体这节课做一下总结:

  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教学设计的不够好

  由于平时缺少上台发言的锻炼,而我又没有在台下进行反复练习,致使整个试讲过程并不是十分流畅。总以为船到桥头自直的我,这次体验了紧张的滋味。望着下面坐着的同班同学,顿时心里异常紧张,连板书有些都忘了写。这些让我深知每一次试讲都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要充分考虑到一些异常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绝顺利流畅,不会出纰漏。对于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虽然自己准备了一遍又一遍,总希望能以最通俗易懂的形式去讲解,可事实上还是无法按自己所想的那样把自己懂得的内容表述出来。这无疑成为我最大的遗憾。同时也证明了我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来加以成长。下面是我经过改进后的教学目标及思路设计。

  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定性得出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是相同的,其二是通过定量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学生学习中通常有两大难点:一是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是相同的,但学生往往会从生活经验中得出一个错误的观点,即重的物体下落比轻的物体下落快,而这一观点对学生来说根深蒂固。二是用实验的方法定量测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围绕这两大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分析中发现矛盾、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就成了设计的中心环节,而这一过程正式当年伽利略对落体研究的过程,因此,设计时突出了伽利略当时的研究过程,让学生切身体验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感悟物理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常用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及价值观。

  二、实验教学不够新颖

  在自由落体试验中,我采用的是物理课本中的老套教学实验,这样的实验可能失去学生实验的兴趣,为此,我为自由落体的理解加上了一个实验,实验设计如下:

  提出:悬线断后物体运动情况如何下落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是水平还是竖直?用火烧断悬线,避免剪刀剪断悬线时对悬线横切的不利影响,确保小球开始下落时初速为零。提问学生,得出:物体下落的轨迹是一竖直方向的直线。观察法进行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做到以下三点:A、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实验落体运动快慢的教学过程中,对两物体下落快慢的比较,通过物体运动的初、末状态的比较来进行。在开始下落瞬间观察两物体是否同时、同高、无初速,在落到桌面上的瞬间通过眼看耳听来进行判别。B、学会对现象作准确、条理的分析和描述。C、善于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如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重力加速度大小的过程中,通过用刻度尺测出纸袋中两点间距差,求得的重力加速度值小于9.8rn/s,使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作用。在实验牛顿管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正误实验操作的对比,使学生领悟到牛顿管由水平位置转为竖直时应保持上端不动,从而使金属片和羽毛在刚开始下落时速度为零;在学生观察到真空中金属片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的现象后,提问学生:生活中有没有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的现象。启发学生:若重的物体压住了轻的物体,也会使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再进行演示:在真空中羽毛在上、金属片在下时两物体下落快慢相同,从而使学生真正建立起:忽略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快慢相同的观点。

  三、重点不够突出,语音语调仍需改善

  在上课过程中,我由于紧张,语调都一样的,比较平淡,没有给人以突出重点的感觉,这就使学生听课过程中可能会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重点不能被很好的吸收。还有在自由落体运动试讲中最后的知识点Vt2 =2gs公式含义过程都没有交代清楚,自由落体的图也忘记画出来了

  总而言之,我还是太缺乏经验,无法老练得驾驭课堂,无法抓住学生的思绪跟着我走。自身的各个缺点都必须改正,并且不断提高知识水平、能力水平。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8

  3月30日上午10点,我在东山中学完成了学员汇报课。通过自己课堂上的教学体验和各听课老师的点评,我感觉收益良多,在肯定自己工作上一些优点的同时,也暴露出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授课思路清晰明了,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二、注重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做到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全程参与,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注重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动性;三、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从课前的引入到各部分内容的过渡都力求做到自然、有趣,寻求课堂的“笑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四、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课堂讲解的深度及课堂练习的难度。

  在不足方面,许多老师都提到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这点确实也是我缺乏的一个方面。物理这门学科,在描述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中都需要注重语言的严密性与规范性,只有正确表述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在其他细节上我还要再进行琢磨,例如在讲引力常量时,除了介绍卡文迪许的实验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实验室的荣誉,让学生知道该实验培养了许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摇篮”。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投身科学研究的兴趣。另外,在教学中要将物理方法与思想介绍给学生,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是将轨迹看做是椭圆轨道得出的;扭秤实验应用了放大思想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勤加锻炼,从基本工做起,从细节处花心思,不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等到提高。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9

  随着教改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使用,各种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纷沓而至,并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给基础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了新课程新教材给教育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困惑。反思自己一年来的教学历程,提出一些浅见,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对传统物理教学的反思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节好课;

  (2)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

  (3)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

  (4)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

  (5)重继承而不重创新;

  (6)重结果而不重过程;

  (7)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对比传统的物理教学,按新课标要求,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被教师们所利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在我的实际操作中,我曾经遇到了这样的困惑,越强调探究,就越感到教学时间的紧张,在单位时间内有时完不成教学任务。如果每节课都进行探究式教学,那么,一学期下来,我们很有可能难以完成应有的教学进度。

  带着这个无奈的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和同事探讨以及向师傅请教。结果让我明白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实施探究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某个知识的获取,而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要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

  我们明白了这样做的理由,那么该如何解决时间紧的问题呢?

  实施探究式教学应采用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只要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让他们去做他们有兴趣又能做的事情,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节省时间。只要在老师评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纵观全局、总体规划,不单独某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可以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三、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改革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然而,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基础、能力等方面差异明显,上课时往往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把握好“管”与“放”的分寸,提高课堂效率呢?

  通过思考,我明确意识到:一方面,按新课标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要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需求获取知识,也就是说,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并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的太死,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扼杀了学生的自身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教师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需要我们老师将教学内容、学生、课堂活动等因素纳入综合考虑,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例如:如何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间的关系呢?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如从“环境、情境、过程、状态、结构”去分析问题,即可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意义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进生转化从培养兴趣开始

  后进生转化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以为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后进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起始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推动力量.所以应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师除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外,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为了巩固后进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后进生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习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习上的“

  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后进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成功教学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优生们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甚至让入着谜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的强烈吸引力,而后进生对物理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则取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所以,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本人是否热爱物理、对物理学教学是否投入、教师对科学的价值体系是否信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是否能从物理知识及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等,这些对后进生学好物理课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五、避免题海战术,重视物理学习中的“思”与“问”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平时多做些题就能把物理学好,他们也试着这样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忽视了“思”与“问”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物理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处理好“思”与“问”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中进步,在“问”中升华。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浅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10

  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使学生达到会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顺利通过会考关。

  3、提高阶段。会考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

  难点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

  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用考试或考查的方法及时检验本阶段的能力培养结果。着重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命好考查试题,尽可能多地覆盖各知识点中的能力要求内容。可采用个别或部分抽查和全体考查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又可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学习和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抽查或考查结果,认真分析卷面,总结经验。对未达标的个别同学,可通过耐心细致地辅导达到能力要求。普遍问题,可通过评析卷面加以解决,使绝大部分同学达到本阶段的能力要求。对不完善的措施和方法,及时加以修正和完善。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11

  今天与学生交流,好多学生说物理难学,我也从自己学习物理的经历感觉了一下,自己的高中物理几乎是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感悟而学的,成绩也曾经不好过,但因为喜欢从没有过放弃的想法,一直坚持至今。别人的传闻不要管,专心思考自己的问题就成。

  站到了讲台上,再让自己的学生象自己那样去感知,绝对不合乎实际,想了又想,高一是基础,是兴趣,高一砸了,这物理就会放弃了。在这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们抽象思维太欠缺了,迫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做出新的尝试。

  将高中物理内容整体思考了一下,重点就是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在高一打基础的这个时候,力的范围就课本上学过的那几种力。学生较易理解。教学中应将生活实际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去体会、去感知。让他们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即使他的成绩不理想,但他也觉得物理有趣,这就会使他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步提高成绩,应付考试。一直到运用物理思维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若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即使他能在考试中拿上高分,也能进入大学,但物理这们科学我觉得不会对他的成长增添任何乐趣,在他的印象中,那只会是一堆烦躁的公式、公理、定理、规律。

  因此,将生活中与物理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联系起来就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当老师的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而不是死守课堂,紧盯着手重的那几本资料及习题。只要我们老师将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了,在你的潜移默化下,学生自然而然也会逐渐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学生,就不会是一群只会考高分,只会读死书,而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12

  高中物理比初中难度大,对能力的要求高,很多学生学得不好。特别是高一的学生,初中刚升入高一时没注意好衔接,导致整个高中物理都学不好。所以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是非常关键的,高中物理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学习的要求不同

  初中物理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考试比较简单,想取得高分并不难。高中物理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研究的往往是多个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处理问题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学生接受难度大。

  二、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没问题。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像初中那样死记公式肯定不行,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如果死记公式在解题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要理解每个公式的含义、适用条件和范围。

  三、数学要求不同

  高中物理对数学的要求比初中要高,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有:函数(三角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求极值,矢量合成,数列,圆的知识,图像的应用。且对数学的应用要求高,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能力要求之一,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表述、分析、处理问题。刚升入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像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的概念;正交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很多学生用起来很不熟练。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因此,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认识到初高中衔接的重要性,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教学应注意: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13

  经过新课改后高一物理的教学,感触颇深。学校教研组多次组织老师到外校听观摩课,通过听各位优秀教师的课,从而学习教学方法以及讲课技巧。主要是学习如何提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

  学校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专门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理化生教研组组长郑老师组织我们组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本学期,我讲了三次公开课,通过其他老师的点评,能尽快发现自己在讲课过程中的优缺点。通过一学期的讲课、学习,相互交流受益匪浅。在此特别感谢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更要感谢温馨的理化生组对我的帮助与指导。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想:

  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例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譬如,当初在讲“力的正交分解”,笔者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学生老是在正交分解这部分出错,自己还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后来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总结里,我看到了不少学生说老师在此“惜墨如金”,他们没有真正的搞懂,此时自己才恍然醒悟。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其次,对学生出现的不恰当或错误的做法要及时纠正,避免一些错误的想法或做法在学生头脑中扎根。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于物理,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

  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高一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

  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14

  我在高一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在高一新生中相当普遍。下面,就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2)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

  (3)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4)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

  (5)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二、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够仔细,

  (2)公式不明;

  (3)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书写太混乱;

  (4)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一)、原因分析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故此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

  2、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有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习惯和规范还未养成;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教师的授课方式等都会对高一

  学生造成影响,但由于大多数的教师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因而,主观方面,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二)、几点建议和思考

  1、解决办法

  (1)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

  (2)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合成原理等等。

  (3)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2、几点思考

  (1)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

  (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要在学生的熟练掌握上下功夫,不仅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而且要从其产生的背景,建立的过程以及具体应用上展开教学与探索,使知识点完整、立体、丰富,使学生真正理解。

  (3)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一方面,新知识的教学要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应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进行理性归纳。另一方面,要鼓励、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放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检验、巩固,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15

  高一物理从知识体系到学习方法都与初中物理有较大的差别。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是学生易产生分化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特点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法的培养,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了解高一物理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大量的概念。如:力、加速度等。

  2、教学的难度加大。主要表现在教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像的运用等。

  3、空间关系的建立,在初中只有一维的问题,高中出现平面问题甚至立体问题。

  4、概念和规律较高中更具复杂性,如速度的概念中,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运动的速度等。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难点呢?

  首先,要把握好进度,勿图快,尤其在以上几个难点的。

  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记硬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数需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勿死记硬背。

  第三,在教学中,加强观察与实验,教师一定要把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讲清楚,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要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如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在运用规律进行演绎推理时较注重对条件的判断与分析,不只是套公式。最后,在教学中不要随意增加难度。如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总是将综合性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把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那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习方法的是否科学。物理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也只能是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上面。所以我们在研究教师教法的同时,要认真探索学生的学法。

  (1)教学生学会听课。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掌握适当的“火候”,结合知识教学有机地讲述:

  ①高中物理学科的课堂授课有什么特点,与其他学科有些什么不同。

  ②高中物理中力、光、热、电四大部分各有哪些不同。

  ③高中物理各种类型教材,在讲授方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④自己讲物理课有哪些习惯,学生应如何做才能适应自己的教学、听好课。

  (2)教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牢牢抓住基本概念。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教师的思路是按照教材的系统,依据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而展开的,所以要教会学生使自己的思维活动跟上教师的思路的展开而展开,这样就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习思维方法和处理问题能力。

  第四、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

  物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除了课堂上的讲授、示范外,在课后的辅导中,再在学法上给以指导和点拨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我认为主要应抓住如下四点。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加强记忆,战胜遗忘。

  (2)在指导学生做习题中,引导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学会三步走:一是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分清问题的属性,弄清哪些是直接可知,哪些是间接可知,哪些是显性未知,哪些是隐性未知。二是认真分析题意,学会两种分析方法,即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及所用公式、规律等。三是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想?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要给学生留思考题,埋伏笔。把教材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和争论,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

  (4)要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列内容提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较好形式,关键要持之以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做到看书和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

  总之,只要教师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学”,从而学会。就能避免学生过早分化,提高教学质量。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16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

  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电学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八、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17

  物理是我们在学习当中遇到的比较难学的科目。虽然物理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但是理论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总存在误差,是人们不理解甚至怀疑理论定律,因此显得物理非常难。实际上,掌握了理论规律结合生活实际,我们是可以轻松学好物理的,关键是物理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知识、巩固知识。那么我们就物理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从教师角度找找教师的原因。

  首先,我们在备课、讲评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打下不好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三种常规工作,那我们就从常规工作说起。

  一、备课。

  以往我们通常根据主观意识,提前几天甚至几周备好课,而不考虑学生现有的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状况。结果,学生本来已掌握的内容教师仍在津津乐道,而学生很难理解难以掌握的内容却蜻蜒点水,教师沉醉于少数优生的发言中,而大多数学生却一知半解。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群问群答中,往往掌握了知识的同学回答得很好,显得全班都掌握了,其实只有部分同学掌握了,造成许多同学问题的累积。

  二、作业。

  有时作业布置随意,缺乏针对性,这样就不能真正起到作业的作用。作业是检验学生这节课或者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那作业应该是针对这节课或这段时间的教学内容,趁热打铁让学生掌握知识。有时批改作业不及时,甚至积累在一起批改,这样就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在课堂上加以训练;有的甚至学生交的作业有去无回,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作业的不重视,抄袭或不做,那就找不到问题,无从下手。三是讲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能经常埋怨学生:这种问题已讲过许多遍了,你怎么还不会。其实很可能教师所谓的作业、试卷讲评也就是走过场而已,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对哪些方面的知识理解有偏差,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有的教师试卷讲评过了就算数,殊不知大部分学生是不会自觉改正的,教师必须把好一道督促关。学生的问题积压多了,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渐渐地失去了,觉得很难而且补不过来,成绩好的学生也就渐渐地变成了成绩不好的学生。因此布置作业时要搞清所留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用什么知识,形成什么技能,认真筛选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独立自觉的完成,这样才能达到作业的效果。试卷讲评时,应注重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对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典型题要做进一步的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变换,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及时反馈、真实反馈,多做一些小测试,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学生,及时地、甚至重复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物理知识真正地落实到位,并使之牢固掌握。

  其次,教师包办太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惟恐自己讲不清楚、学生学到的东西少,就采用满堂灌,所有问题都自己包办,尤其是分析一些复杂的例题时,更是读题、画图、标条件、列方程,一包到底,学生只是算算结果而已。这种课的后果是学生听得懂,但做不来,这种情况是我们都经常遇到的。从高一到高三,甚至整个理科教学都有这样的困惑。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将一个估计学生会无从下手的题目预先分析和提示一下,把大体思路及重点步骤告诉学生,结果记下来的学生都解出来了,但是当之后布置另一道类似的题时,学生却不会做。这不就是刚讲过的题目吗?我顿时感到老师管得过多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地减弱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因此不论题目容易与否,也不论字数多少,给学生讲解例题时,让学生成为主体,鼓励学生来讲解题思路,问学生“你要先怎么做呢”?让学生来审题、解题,独立思考,解出结果,这样才是真正学会了。

  再有就是没有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物理知识。

  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许多非本质的属性影响着对本质属性的认识和理解。如许多同学认为,汽车速度越快惯性越大,拔河比赛时胜利的一方对绳子的拉力大,铁比木头重等等,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分析本质,建立物理模型。汽车的惯性是汽车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汽车的质量一定,这种性质就一定,汽车速度快时难以停下来,是因为改变运动状态的摩擦力使它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停下来,所以显得好像是惯性大。有时传统教学认为不要事事举例,讲方法、记定律就行了。但是我觉得不从根本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规律的正确性他是不会记牢的,应该把符合生活实际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不大符合实际的规律要告诉学生原因为什么实际与规律不相符,不要让学生觉得定理不完整不正确,长期如此不好理解的也就不理解了,学生也感觉不到定理的正确性,也不认为物理知识对生活实际有指导作用了,认为物理就是书本知识毫无用处。除概念、规律外,习题教学中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学生在做题时,往往看到大题就害怕,读不懂题,或做题过程思维混乱。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与题目相符合的物理模型,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教师应尽量教育学生把物理过程转化为图形,这样直观、形象,能突出物理本质。如运动图分析、受力分析图等对做题大有帮助。

  总之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相统一,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18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感受,在初中时物理学得还挺不错,到了高中以后,突然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甚至跟不上了。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各次测验考试的成绩低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和调查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为什么初中和高中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如何给学生搭建一个坡度较缓的“引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长久不衰的话题,也是高一物理教师在高一年级学期初教学中的头等大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初步探讨一下高一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困难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客观原因:

  1、学习内容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高。初中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学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 而 高中物理则是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简而言之,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物理教材相比,有其以下显着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标量到矢量,从浅显到严谨,从定性到定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是自然的。

  2、教师课堂教学有变化。初中物理教学特点是课堂容量较小,一节课只要求解决一个或者两个物理问题即可,且实验目的单一方法操作直观,定量计算简单,所以学生参与度较高,思维活跃。高中物理教学的显着特点是课堂容量大,计算量大,抽象思维比较明显。通常一节课下来学生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方程多,计算量大,牵涉的物理量也多,让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另外,高中物理知识由于相对较为抽象,所以,学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高一物理开始就给出了一些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都与初中物理所接触的知识相似 ,又有所不同,这让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

  主观原因:

  1、学生学习方法上不适应。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的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就能应付考试,从而养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如果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另外,有的学生课堂上听课效率不高,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以至于这道题还没懂,老师又开始讲下道题,再加上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缺乏应有的了解,导致学生对一些物理规律理解出现困难。总之,初中物理,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牛顿第二定律、平抛物体的运动等题目)。高中物理,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及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

  2、在物理学习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不够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断;应用图像分析物理规律;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模棱两可,这里既与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学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问题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更为突出。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1、妥善过渡,降低台阶,注意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习,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要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基本物理习惯的养成。学习物理的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从答题情况看,这里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严格作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图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从答卷情况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不好,需要加强训练。三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

  3、要把学习方法的养成放在第一位,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从高一开始,学生自然沿用初中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方法,而这不能适应高中学习的需要,容易使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陷入僵局,所以必须让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做好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具体指导,比如做好课前预习,掌握知识要领,课内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对重难点认真思考,学会分析,课后做好归纳、总结。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物理思维方法的渗透,如等效法,微元法,整体法,隔离法,等等。这些方法若被学生掌握就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很容易得到成功感,激励兴趣和斗志,顺利地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学习。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一物理新课程教学反思_物理教学反思03-10

高一物理的教学反思05-19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08-27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05-16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2-06

高一物理教学的反思06-28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03-10

物理教学与物理教学的反思_物理教学反思03-10

物理教学反思_物理教学反思04-27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范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