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2022-09-30 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1

  新教材除了课文的更新,语文园地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就本学习园地内容而言,“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其中,每个园地保留的项目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而“书写提示”“识字加油站”相机出现,由此看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的交流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园地的教学除了要延续课文学习的内容知识,更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应该说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会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简单总结。

  1、教学效果(思效)。

  就“交流平台”来说,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以及对于相关课文知识的运用和积累。这部分的学习,教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积累运用。学生在读、说、交流中发现写景文章主要的在于想象画面,通过看、听、闻、想,将语言文字具体化,在脑中形成画面感。这部分的学习等于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系统的“复习”,通过这个环节的交流,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内容进一步理解了。

  “书写提示”是新增的练习项目,字体范例内容是《观潮》中的语段,最主要的是旁边的提示,对于书写的格式、标点符号、书写态度都有明确要求,让学生对于写字要求更加明确。

  在“日积月累”的处理上,教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由诵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2、教学收获(思得)。

  (1)通过交流平台,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重点有了进一步的把握,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尤其是在“词句段运用”部分,学生不仅透过这些词语与句段对于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用“风”“烟花”“雷雨”“小狗”说几句话,并且按照要求用上“霎时”“顿时”“忽然”,这其实是对于词语的辨析和运用;而“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则是对于语言组织方面的规范。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于如何丰富语言、如何条理性表达有了更深的认识。

  3、不足之处(思失)。

  虽然我感觉在这次的语文园地学习中,就是复习、积累和运用,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但是依然有些许遗憾:尤其是“语句段运用”部分,这些词语学生能够理解,但是在运用方面过于狭隘了,很明显学生缺少“生活”。在平时教学中应该以生活为主线,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语文园地教学的源泉。

  现在来说,学生虽然不缺少“生活”,但是的的确确缺少对于“生活的观察和发现”。

  4、改进措施(思改)。

  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的。因为这也是每个园地学习遇到的共性问题,让语文走向生活,并且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的机会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创造。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2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交流平台”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进行想象,说一说文章中所描写的画面。再找出有关句子进行品析,学习作者在文章中想出画面、听到声音、闻到味道。“书写提示”结合课本中给出的三点提示指导学生书写。“日积月累”让学生自读诗句懂得大概意思。在初步感知后,可让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还可通过抄写,帮助记忆。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力,开展自学。学生结成小组互相讨论,互相解决难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三、不足之处

  “日积月累”对诗句的理解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只是老师用口述的形式简单的说给大家,学生对诗句根本没有理解,以至于在背诵时死记硬背,感到困难。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教授“日积月累”时,我会采用课件展示的方法,用更现代化的方法渗透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3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下面我以习作为例。习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顺序写校园里的景物,或者别处的景物,还可以写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我们就先来选择写写我们朝夕相处的校园。

  先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选定自己喜欢的一处地方驻足观察、思考,完成片断练习。片断内容可以是细致地景物描写,也可以写写发生在此地的一件事情。

  然后,全班评改。评改要求:景物描写的过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来描写,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描写方法;事件记叙的过程中,是否与此地的景物、环境有所联系。

  最后,让学生选择经典的片断再次游览校园,列出游览的先后顺序,加上开头和结尾,将精彩片断连成篇。

  这样的习作指导重在作文的二次生成。教学时以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我认为,在开放的作文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唤醒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我手写我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以生活为主线,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

  教学思考:

  语文园地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的。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11-01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及教学反思12-15

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通用13篇)04-13

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07-16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04-11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3-21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03-21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