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语文教学反思

2021-07-08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教师语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教师语文教学反思1

  新课程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号:“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个响亮的口号尤其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搭建了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一、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

  新课程则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二、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三、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中,我们往往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情商在学成长中的作用。例如某个勤奋的学生经过努力语文考了95分,没有上优秀,我们则不会称他为好学生,也许会说他脑子慢再学也不行。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他自卑而沮丧。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学生,让学生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诚然,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

  语文课堂就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初中教师语文教学反思2

  谈起语文教学,我的经验可以说并不算长。但是工作几年来,却也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语文课。对于语文课的最初理解也在不断的改变。这其中有让人欣赏,值得学习的课堂,却也有很多语文课,刻板、教条而又一味的拔高煽情。一堂语文课,学生听完没有更加爱文学,没有更想交流,也没有想写作的丁点儿欲望,只是单纯的背诵,诱导式的牵强附会的点拨和答题公式的背诵。这样的语文课,文学的味道在哪里?

  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对现代语文教学也颇有微词。在听完一堂名为《怒吼吧,黄河》的公开课后,他曾怒气冲冲的说道:“这是典型的假语文!”这让那位刚刚讲完的年轻老师十分尴尬。但王旭明却“不依不饶”,他操起手机又写了一则微博:“。先放五分钟音乐(音乐课),问听出什么感情(大而空),老师朗诵并配乐朗诵《五月的鲜花》(个人炫技型的艺术指导课),让学生念冼星海和光未然生平(音乐理论课),反复讲爱国达十多次(思品课),要命啊,是所有课独非语文课。”

  无独有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也与王部长有着相同的疑惑。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矫情造作和陈词滥情,让我对未来的路茫然无措。是该坚守自己对于文学最初的热爱和理解来讲出有自己风格的课,还是和老教师一样,臣服于传统,一板一眼的按照“常理”出牌?其实,很多老教师们也曾和我一样,有过探求文学,别具匠心的愿望,却被残酷的考试成绩达标评比残忍的摧毁。是啊,着重培养文学底蕴的课堂,论应试成绩怎能比得上针对试题进行专题讲座的课堂呢?论观赏性也无法与集多媒体、配乐、动画、朗诵、表演与一体的课堂相媲美。然而,文学美感的培养,怎么会有速成班?怎么可能小锣打鼓、皆大欢喜?博大精深的国学,从《诗经》到诸子百家,从唐诗到宋词,从明清小说到《白鹿原》,这些由中国的文字组成的如此美感的文学世界,我们却无法用一颗平常心来传递给学生们。在语文教学中,似乎越激情越亢奋越好,教师的个人表演能力成了国学如此悠久历史和底蕴的代名词。可是我却认为,相比较这样极端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更应注重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效果,更应传达文学中的温文尔雅,韬光养晦。我们自然可以在文学的世界中展开想象力,天马行空,恣意狂狷的挥洒自己的才华,但是,传递这种能量的方式应该是隐忍的、是内敛的。教师的激情固然不可缺少,但这种激情应该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而不是病态的亢奋和剑拔弩张的课堂氛围。

  当然,传统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对于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来说,前辈们摸索出来的讲课的思路与模式确实是培养语感与得分两者兼得的最佳方式。我个人并不是很赞成每逢课改就对以往的讲课模式进行批评。每一种得以传承的教学方法,必定有其独特的作用而被广为借鉴。不能因为要改革就批判旧有的模式。课改,到底应该如何改?这本应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问题。古今中外,对于教学尚且无法推选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我们面对如此多元化的.学科,却非要定出一个标准来执行,让穷尽一生研究教育理论的学者们情何以堪?我想推行课改的学者们也必定是为了传递一种更科学的价值观在努力。没错,课改必须得进行,然而,需要优先改革的却是我们的选拔制度。语文教学只有推行了正确的、科学的考核制度,剔除教条死板的阅读和死记硬背的基础,将文学的灵动通过文章,通过更灵活更主观的阅读体现出来时,一切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才会得以彻底的贯彻,发挥其原本被赋予的作用。

  不守旧、不盲从,不偏激,我想应该是一名青年教师应有的特质。在感恩传统赋予我们课堂力量的同时,批判的接受和学习,放宽眼界,虚心求教,敢于批判,才会尽到新时代语文教师应有的责任。

  初中教师语文教学反思3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二十年,一直在努力营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这种氛围,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正因如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努力与学生拉近距离。

  在日常班级管理、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拉近距离、多交流,寻求与他们的认同点,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面关注他们,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以此为起点,给适当的任务,促其自学,鼓励加环境的合力,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目标和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他们,让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获,引起兴趣,并在其中体味到快乐。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二、课前精心准备。

  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要做到知识容量、广度、深度、技能训练达要求,课堂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释疑针对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准备很重要。平时备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的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富有激情的导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信号,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巧设问题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做到不走神、认真听讲,积极地动脑思考。

  四、注重学生自我展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

  注重分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且能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勤思考、敢发言、勤发言,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其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五、培养课代表、小组长协调、配合能力,使课堂更高效。

  要做到和谐、轻松、高效,教师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合理高效的发挥课代表及小组长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明确,真正让课代表及小组长做好老师的“左右手”以使课堂效果更高效。

  六、注重学生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主的理想,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们在合作学习方面得到了一些认识。在努力营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这种氛围,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打造高效课堂模式。

  我们每位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兴趣呢?我反思了很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为伤老筋的问题是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度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都是学习基础极差的,要想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必须要有耐心,细心的教态。首先教师要从内心深处接纳他们。教师要满腔热情的与这些学生交流思想,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知道老师不会歧视他们,而是理解他们并愿意帮助他们。其次是鼓励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展个性特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主动积极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管擦,操作,大胆表他,评价,作出结论。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再次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预习教材的习惯,加强阅读指导。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主动积极性,如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可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有目标地认真阅读归纳总结。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灵活应用讲座中的教学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困难要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去解决,尽最大努力去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初中教师语文教学反思4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教中学,学中教,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语文是基础学科,更应该重视教学反思。

  那么,如何写好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呢?下面谈谈我的认识。

  (1)写自己成功的经验:指及时记下好的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手段措施等。

  我们可以反思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比如我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引导学生推敲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紧扣“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一句设疑引导:作者的眼泪因何产生?作者又为何已这句话结尾?这首诗又怎样与抗战初期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这样,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学生比较深入地把诗的内容互相联系起来,对诗歌的主题也有了深入的理解。课后,我高兴地把这些感觉记录下来,反思成功之处:语文课堂点拨就要力求点拨出语文味道来,把学生引向语文深入审美阅读的轨道,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语文味道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2)写自己的教学缺憾:指及时总结失败的教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我在一个班教冯骥才的《珍珠鸟》时,我把让学生们发现“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过程作为这节课的重点,如果同学们能很顺利地找出这个过程,那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会水到渠成,课堂教学也会很顺利。我在进行这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自己讲得多,引导得多,确实把教学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体现了我的“主导”地位,但是却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而是根据我的思路来整理,由我来总结。课后冷静反思,觉得这一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细读,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让学生自主完成比老师的强硬灌输要好得多。

  后来,在另一个班,我便主动的让学生自己去细读,自己去概括,效果果然更好了。由此我发现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

  (3)写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指及时记下偶发事件应变处理的案例。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我们学校初一学生要学习小学六年级内容,我在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的重要性深有感触。在备课时,我特别认真地查阅资料,特别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有关资料。本以为自己对这课相关的内容了如指掌,却没想到,一个学生不经意间提出的问题却狠狠地“教训”了我。

  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渎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本想到孩子们会提出“奥运的五环”代表什么意思或其他一些句子的含义,没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布勃卡、德弗斯、刘易斯、埃文斯、索托马约尔、奥蒂、吉普凯特、莫塞利,这些运动员都是哪儿的?他们参加的什么比赛项目?”我心里大吃一惊,这孩子怎么提出这样的问题!说实话,中国运动员我的了解还比较多,至于课文中提到的外国运动员,我只知道布勃卡是俄罗斯撑竿跳运动员,瓦尔德内尔是瑞典乒乓球运动员,而其他的外国运动员有的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非常不熟悉,这可让我怎么回答呀!当时真的羞愧极了,记得很清楚我是这么说的:“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咱们可以上网查阅,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你心中的疑问。”那时,我已看出了这个同学很失望,我也非常惭愧。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深深的认识到:现代语文教育需要老师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拥有所有知识,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师应本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特别要着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教师遇到不理解的问题,问问学生,求得学生的帮助,体现了对学生和尊重,这样也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之门,老师和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互补,老师得到的是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而学生则受益更大,不但获得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

  (4)写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指及时记下学生独到的思路和见解;或者记下学生有价值的疑问及产生问题的根源。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过就其自身而言,就是师生心灵的共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且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在课文《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们讨论最喜欢哪一个人物,并说明理由。学生大多是喜欢文中的小孩:在大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敢说真话的情况下,他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我正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讨论“你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最喜欢的人是两个骗子。”我大吃一惊,按一般人的理解,那两个骗子应该是大家批评的对象。不过,我还是很有耐心的追问:“为什么?你喜欢他们什么呢?”这个学生回答:“我认为骗子只是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以毒攻毒,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他们的目的是好的。”学生们议论纷纷,但我很高兴,借机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课堂效果很好。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并把学生的新想法、新见解做了记录,更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很不容易,作为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不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写同事间交流的心得: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我们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要把“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对自己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整理。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反思,就会避免人云亦云,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只要能够坚持这样做,就能使自己对教学具有独特的见解,形成教学的个性化。

  初中教师语文教学反思5

  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四五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在此,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上的一点反思。

  (一)对每一位学生要有信心,尊重每位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要借助于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的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另外,教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信心,鼓励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进步,要意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照顾到学生的感受。

  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学生回答是错误的,比较片面的,我们也不应完全否定,而是要热情鼓励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自己语文阅读的质量。

  (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教学中只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上应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不应是教师一味讲解,课堂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这样语文课堂的氛围才能活跃起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灵活多变,启发式教学,不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以更科学的更合理的教学语言构建精彩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初中教师语文教学反思6

  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十几载年来,颇感语文老师之为难。语文课似乎人人能听,人人能评,人人都有想法的课。语文教学也是为许多教育家、专业或非专业人士诟病最多的。于是从上第一天课起,脑子里就混沌模糊,既怕误人子弟,耽误学生前程,又怕辜负学校厚望,于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此十几载年,甚为辛苦。然在与前辈、同行与学生的共同研讨与交流中似发现两点略有点价值的东西,一是语文课必须是基于语言文字的,二是语文课必须要达到师生共鸣的目的。

  犹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之时,我抱着极其虔诚的心态去听各种各样的课(特别是公开课),突然发现大多数语文课听不懂了。有在课堂上翩翩起舞者,有在课堂上离题万里者,有整节课道德者教化者,不一而足。由此深感自我见识之浅陋,于是在课堂上依样画瓢,结果有一天一位前辈听完我课后醍醐灌顶式地问了我一句:“你在上语文课吗?”我猛然间全身震颤了一下,是啊,我在上语文课吗?由此发现,其实当语文课离开语文本质的时候已经异化了。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上怎样的课,上哪一篇课文,我都时刻牢记:一定要把这节课上成语文课。语文者,语言文字也。当然这里特指汉语言文字,语文课不能离开汉语言文字,不能离开文本,否则就是离水之鱼,断翅之鸟。

上一篇:小班教师教育教学反思 下一篇:高一化学教育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