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

2021-06-30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反思1

  荷花,你的清香是你们醉人,你的样子是那么迷人,你的姿势是那么动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们难以忘怀,看着你,我们感到了渺小;读着你,我们忘记了下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而不是“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的多美啊,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知道了它们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机械地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审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总结和概括,却不能将概括和总结再具体化,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作文中反复强调描写、叙述要具体生动,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不断地要求学生“概括一下这段或者这几段讲的什么”,讲的什么固然重要,可是具体的描写却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学生对如何是具体、如何做到具体显得非常茫然,困惑。

  因此,我认为:文章的美、极致体现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上,应该把更多的功夫用在体味文章的具体描写上,从中感悟美、感悟生动。达到真正的读为写服务,读写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反思2

  《最佳路径》是一篇叙事文章。课文主要讲了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而大伤脑筋,无意中从老太太打理葡萄园的方法中,受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启示,从而设计出了世界最佳路径。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迪斯尼乐园”对于孩子们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那些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和漂亮的建筑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趁孩子们兴趣高涨时,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吗?迪斯尼乐园中最著名的不仅有这些,连其中的路都很有名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么就拿起书好好去读吧!听了我的话,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捧起了书。

  另外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在对老奶奶卖葡萄方式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游人你会买谁的葡萄?”学生纷纷说会买老奶奶的。因为“无人看管”,我们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因为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因为“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以此让学生体会自己摘葡萄的乐趣。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信任他人,给人自由的道理。也为理解下文最佳路径的产生埋下了伏笔,让学生在下文的学习中可厚积薄发。结尾,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专家、评委,你能说出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让学生明白因为格罗培斯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而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进一步让学生总结出人们踩出的路径幽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是最合理的路径。体现了一种理念: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二、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思:

  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抓词句,抓重点段深入体会等多种途径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学生都感受到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之所以被评为最佳路径,是因为格罗培斯尊重了游人,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他的这种设计打破了常规,与众不同。

  2、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课标中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所以,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努力挖掘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最佳设计?格罗培斯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设计理念?格罗培斯获得成功的原因?这些问题是学生上节课留下的疑惑,教学中,我有意引到学生品读相关段落,让他们自己去读,在读中感悟,通过动手勾画,写下批注,全班交流等形式,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其他同学对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3、抓住空白点,引导学生想像,把读写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优雅自然”想象小路的样子;鼓励学生以评委的身份评价格罗培斯的设计;抓住老人的做法体会“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想象游人在葡萄园任意采摘的快乐场景,使学生更好的感悟到这一做法的精妙所在。最后环节设计了一个仿写句子,既引领学生更广泛的理解了最佳路径的深层含义,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反思3

  得益于前课拼音教学所总结的`经验,在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帮小蜜蜂找家的情境游戏,并且贯穿了整个课的始终。到达了比较好的效果,帮忙小蜜蜂找到家,学生十分开心。课后,我问学生,在语文课设计的这么多游戏中最喜欢哪个时,小朋友都表示喜欢这天的帮小蜜蜂找家。

  帮小蜜蜂找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要穿过一座花园,越过一片树林,飞过一条小河,最后经过一片草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同时也在经受着构成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精神的潜移默化。

  在穿过花园的过程中,学生复习了前鼻韵母的发音,同时比较着学习后鼻韵母的发音。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了最后一个整体认读音节ying。整个过程充满着用心参与,在课件中向日葵花美丽的映衬下,后鼻韵母的学习也显得一点都不枯燥了。

  在越过树林时,学生还遇到了我精心设计的树林迷宫墙,要走出迷宫墙就需要掌握拼读的技巧。学生认真专注的眼神,甚至能够脱离老师的帮忙而自我去解决走迷宫的难题。在这个环节上,我还特地训练学生直呼音节的潜力,锻炼他们“听要求”的潜力。提出“请你读出来”,“请你拼出来”的新要求。在要求学生读出来前,先让学生在脑中默读,在心中默拼,逐渐锻炼直呼的潜力。

  在飞过小河的环节上,我十分欣喜的感受到了学生体贴、关爱的心灵。学生写得很仔细,同时速度比往常快,因为他们说,怕写得太慢小蜜蜂会飞不动而掉下河去。我看着孩子们写字的神情,担心的表情,心里感到莫大的幸福,我的这些孩子们会为别人着想呢!

  虽然在课堂上感觉学生表现有进步,但在班级常规上却发现有反复的状况。最近排队老是比较拖拉,排队小老师的管理也比较松散,得想点办法。

  语文教学反思4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三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我们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与我们的柳州山歌比较接近。

  教学时,重点是指导诵读。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诗歌每一小节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让学生分角色对读。问句富有情趣,要读得活泼,答句简洁明了,要读得更定。每小节问答后面都是具体描述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答句的内容,结合插图,读懂句子的意思,感受水乡的景物特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熟课文后,让学生回忆柳州的山歌,有的学生马上说:“我会唱,我会唱……”有的干脆唱了起来“哎……什么水面打跟斗咧,嘿了了罗……”我说:“你们能不能歌词改一改?把《水乡歌》当成我们柳州的山歌来唱?”学生们兴趣高涨,马上操练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改成了“哎……水乡到底什么多咧?嘿了了罗。哎……水乡里面水最多咧嘿了了罗。千条渠来万条河咧嘿了了罗,池塘一个连一个咧,处处绿水荡清波罗……”。

  先师生对唱,然后分男女生对唱。并希望回家唱给父母听。最后把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做小诗人,仿造课文形式赞美本地的方方面面的“多”。

  本课的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与音乐课的整合。做到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用多种形式来读课文,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感悟、积累、运用。在“感悟”“积累”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性,突出以读为本,在读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在导读环节中,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既关注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又注重读的层次性;在“运用”方面,让学生做小诗人,仿造课文形式赞美本地的方方面面的“多”,内容接近小学生的生活,共同赞美幸福生活。

  语文教学反思5

  本课是一首图文并茂、充满童趣的诗歌。课文配有两幅插图,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欢度节日的场面,歌唱了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表达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在教学第一节时,我抓住“像春天”、“像朵朵花儿”等词语,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大家穿着节日的盛装,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迎着扑面而来的和煦的春风,在小鸟的带领下赶来节日庆祝活动时的欢乐、幸福的情景。第二节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祝贺”、“歌唱”等词语,认真朗读体会,并进行讨论、交流。

  使学生懂得把花儿、白杨树和小鸟当人来写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用这些动植物来烘托出孩子们愉快的心情,通过朗读让学生们尽情表达自己的喜悦。对于“它们都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这句的理解上花的时间比较多,学生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祖国有了我们就更有希望?我就联系学生长大后,你能为祖国作些什么呢?祖国的以后的发展靠谁呢?让学生间接地知道自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学习第三节时,着重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感谢祖国?怎样向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丰满就勇敢地飞向自己的理想?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把自己的感谢之情,努力之心通过朗读充分表达出来。最后一个小节,又和学生一起回到节日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去,让学生可以加上动作地读一读。看到学生这么快乐,自己也跟着很开心,希望他们永远这么愉快。

  本课是一首歌的歌词,我结合歌曲教学,让边欣赏边体会,有兴趣的学生可跟着唱一唱,便于背诵。

  在教学中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开始,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它们都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教学时花了很多的时间,也绕了个大圈子才理解明白。教学生字“勇”时,我已经提醒学生注意第四笔是横折,而不是横折钩了,但学生在自己书写时还有少数人没注意写错了,可能是我在教学时还不够详细。以后还得多多注意,一些细节讲授时还要细致些。

  语文教学反思6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改研究会会长刘显国老师曾经指出:“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而《烟台的海》这篇课文又恰恰是情致与美好意境融合的优秀散文,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我将这堂课定位在引导学生入境、动情,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主要分三方面进行:

  1、引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我首先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利用音乐、图片、视频来渲染大海的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用心灵去体会这种声情并茂的感染力,怎能不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呢?情满而自溢,教师紧紧地抓住这一时刻,再让学生谈一谈“大海美吗?大海壮观吗?”这是一个具有人文性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感悟自然,体验生活,因此借助多媒体以形象、饱满的感情渲染意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挖掘文本内涵,生成独特感受。

  文本的意义在于价值性的'解读,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生成独特的感受。因此,教师有力地抓住了深刻内涵的语句,让学生反复的阅读、感受,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让学生们在读的基础上,同桌合作写导游词,并练读,这样的引导就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内涵,孩子们被带入了那浪漫的海边,进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文本情与读者情融为一体,这就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3、诵读体会,说出真实体验。

  每一篇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被现实激发起沸腾的感情时写的,而指导朗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并使其入境、动情。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自由读、默读、男女生分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配乐朗诵等形式,比较灵活。但是虽然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涵,但读不是泛泛的读,要读的有层次,读的有重点,读的有针对。所以,在朗读的训练中,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是呀,冬天巨浪惊涛拍岸的壮观情景写得多具体、多形象呀!你们自己再大声读读。”

  这样,学生自然会生成自己的体验。

  当然,这堂课我仍有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渴求学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一致,思想一致。毕竟由知识课程走向体验课程,由教授课程走向自主课程,还有许多路要探索。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我们不必担心学生学不会知识,而担心的是不会学习知识。知识不是复制,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师给的,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实践的能力。联系生活学语文,学习语文会生活,这才是教学的生命所在,这也是我上完这堂课后的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7

  《四季》的教案是在网上一篇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我们班的实际状况修改的。原教案我最欣赏的是注重情感目标的设计和达成,体现了人文情怀,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四季之美,表达四季之美,理解四季之美。

  课文比较简单,透过四季中典型事物为代表来体现四季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让孩子寻找其他能代表四季不一样特点的事物,运用到儿歌中自我编一编儿歌。学生表现地比较用心,并且也有佳句出现。如“大树绿绿,它对树下乘凉的人们说:‘我是夏天。’”,“秋叶飘飘,它对秋游的小朋友说:‘我是秋天。’”。孩子都能把自我的四季的切身感受编到儿歌中去。在表演四季时,更是加上了自我的动作,尤其是“雪人大肚子一挺”,孩子都把自我的小肚子挺起来,把“顽皮”展现地淋漓尽致。

  《四季》教学完成后还进行了识字一的语文考试。这次的考试虽然成绩还能够,但我总体感觉是比较不满意的。很多孩子因为粗心而出现题目的错误。还是有几个孩子因为“左右”不分而被扣分,包括几个平时个性认真的孩子。在辩音题中,强调过“沙”和“送”的平翘舌,但还是有人会失分。总结了一下,最近感觉上课学生注意力比较不集中。而自我好象又过于强调让孩子遵守课堂规范,往往停下课去强调,打乱原先的上课节奏。还是要把奖励机制运用到课堂上来,光靠老师的强调,想孩子们自我构成自觉性,在短时光内,在无任何奖励的状况下,看来还是行不通的。

  语文教学反思8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上完一节课后,静静的坐下来回味一下,抽空再听听同事们的评说,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可谓不是一种促进,且是一种质的促进。

  《卧薪尝胆》故事所讲述的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属于第二教时,意在通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揣摩来深刻地体会勾践的这种精神。依据这样的主旨我从卧薪尝胆这幅图入手,让学生先学习第四自然段,随后围绕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教学第三和第二自然段,自认为教学过程环环想扣,然走下讲台,遗憾也就产生了。

  一、新授仓促,学生接受困难

  我在复习导入后,直接出示卧薪尝胆这幅图片,让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没有进入情景,一下子直奔主题,应此并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并未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主体学生,关注失衡

  在看图介绍“卧薪尝胆”时,一个学生说:“那一个苦胆勾践吃了二十多年,不早就吃完了。”另一个学生稍加解说后,我即一笔带过,没有多做引导。这里应该展开探讨,借此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卧薪”和“尝胆”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安排不妙

  我的教学思路是把说话练习安排在教学末的,但当课文学习到“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我没有多做考虑,引导说句子练习就脱口而出,泼出去的水是无法收回的,只好顺着往下走。这样做的结果是显得课文的教学出现了一个断层,缺少艺术的安排。

  四、引导主题,有待推敲

  现在孩子们学习这些年代久远的故事,就是从中习得一种精神。在课文走到末端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自身,联系现在的生活来进行拓展的理解。比如:可以引导说我国坚持不懈地申请举办奥运会,终于成功的例子;我国的航天事业的突破;我国男足的新突破等,以此为鉴来进行运用。

  一次反思,一次进步。多次反思,多次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教学之花一定会越开越旺盛的。

  语文教学反思9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庐山的云雾的神奇绝妙,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流露了作者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运用课件出示庐山影片及画面导入,带学生一起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

  那么今天老师就带大一起走进这不是仙境却胜似仙经的人间奇景,庐山,一起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学习第一自然段,其中学习云雾的神秘时,让学生抓住“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两个词语,请三位同学到庐山来游览呢?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语气来体会云雾的神奇。

  教授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再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各种姿态画出来,并上黑板画,然后根据画面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最后总结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通过由话到画,再由画到话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依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找找课文里面那些词语体现了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并且用词语完成填空。锻炼学生的发现能力,培养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

  最后再出示庐山云雾的各种美丽图片,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庐山云雾的美,品味美妙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庐山的云雾的眷恋,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流连忘返”的感情色彩。

  语文教学反思10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故事情节、故事人物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课后阅读《鲁迅》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一学年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积极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语文教学反思11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课前,我读这篇文章,觉得这篇课文告诉学生什么叫好朋友,人与动物之间一种纯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和布谷鸟对话时的无拘无束,喜鹊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正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吗?好朋友是能催你上进的,勤劳的燕子,守纪的大雁,勇敢顽强的苍鹰不正是人类积极向上的动力吗?

  教学中,我紧扣住主线——“朋友”

  文中小作者和鸟儿成了朋友,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在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为主线展开学习。

  教学中,我还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同时这一句式也为之后的想象说话打基础。孩子们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

  “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但是,由于时间和铺垫不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第二课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句中的终日忙碌、飞行整齐、搏击风雨去掉行不行?”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为什么不行?我追问到。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的说:“这几个词分别代表了燕子、大雁、苍鹰的特点,不能去掉。”有的说:“如果前面不出现这几个词,后面我所认识到和懂得的道理就没有说服力。”还有的说:“正是因为燕子、大雁、苍鹰具有这些特点,所以我们才会去学习他们的可贵精神。”那么,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学生的回答丰富而富有创意。

  语文教学反思12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通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反思两年的小学语文 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四个“语文课堂”:

  一、给孩子一个“对话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一个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

  二、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

  通过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要陪伴学生度过 每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三、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

  引领学生去读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提高所学知识,每日利用午读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

  四、给孩子一个“感悟”的课堂

  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生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如学习《故乡的河》,让学生体验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美丽家乡 介绍给大家,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祝愿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学生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语文教学反思13

  近几年,我在教学中也积累了部分经验,但却没有能积极记载,使得宝贵的教学体验随着记忆的消磨而流失了。现在,我终于鼓足勇气,坐在电脑前,飞快地击打着键盘,为的是记录下教学中的点滴,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新课程的改革如浪潮一样涌来,于是有人困惑,有人迷茫,有人幸喜。其实,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观念转变问题。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没有教师的参与,科课程改革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然而,当前最要紧的就是部分教师用老方法教新课程,方法还是那样的方法,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肢解文本,嚼碎后喂给学生,学生得到的是无味的知识残渣。一些老师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胸无丘壑,目中无人。学生被动的接受,于是语文课堂,变成了对课文的讲解,没有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体验。学生成为老师和课本的奴隶,成为课堂的配角。像这样的课堂,今天还在继续上演着这样的悲剧。倘若这样实在是新课改的悲哀。

  新课程标准最核心的理念是“自主、探究、合作”。每一个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把握课程的基本实质。其实,我们不是要课课精彩,但必须课课精心。要始终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充分的感悟文本,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课堂上,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问的,让学生问,学生能写的,让学生写。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深刻得体悟课文。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我想如果这样,新课改就有希望了。

【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3篇)】相关文章:

1.语文写作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

2.语文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3.语文故乡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4.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5.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

6.《语文园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7.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8.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教学反思 下一篇:小学英语期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