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位、二位小数的步认识读写法。为了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教材采取了小步子的编排方法,小数的初步认识只限于两位数,而且是直观认识和具体比较,不抽象概括。
教材编排的顺序是:结合十分之几,先出现一位小数,再结合百分之几,出现两位小数,在一位、两位小数的后面分别出现了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教学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读写法。也是本单元起始教材,是学好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的基础,所以采取了多种直观,结合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和计量单位的知识,联系分数引出小数。
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小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计算问题,及孕伏了小数的组成,整数、小数的概念名称,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遵循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通过复习,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以旧促新,引起新知识的正迁移。
通过谈话引导过去学过了整数,还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开始初步认识一位小数。那么什么样的数是一位小数呢?是这节课要研究的。这样导入新课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学习一位小数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孕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针对自己经常忘记让学生看书,特设了看书、讨论、质疑问难。这部分是新知传授过程,传授知识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设计意图是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法,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规律,揭示知识规律,以达到最佳动态。教学例1采劝扶着走"的方式,例2采取引导学生"自己走"的方式,并通过演示操作,类推、比较、观察、尝练、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参与教学活动,获取新知识。通过质疑,确实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一起解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了解到学生还没有弄懂的知识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一)、情景导入,学读、写分数。
课始从本班学生人数入手(48),以增加的一点(4和8之间加上小数点)为突破口,明确新产生的数与以前学的整数的区别,问学生认不认识这样的数,以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让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小数,以及读情景图,不但使学习素材变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读数和写数的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本着学生已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的原则,顺利完成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教学。
(二)、操作感知,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尽管学生在此前研究的数学知识中的数据均为整数,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0.5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1米的一半就是0.5或0.5米是50厘米。在研究一位小数时,就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平均分成10份的1米长的纸条为工具,以0.5米的理解为基点和突破口,再去解决0.3米、0.4米等多长,从而使整个探究过程显得顺畅、自然、扎实、有效。
认识一位小数之后,让学生继续利用纸条进行实际测量两根毛线的长度(一根长0.2米,另一根长0.7米),方式是先估后量,然后再来测量课本的宽度(0.17米,用纸条不能直接量出)。这样做既巩固了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和运用,还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又为两位小数的探究埋下伏笔,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切实感受探究两位小数甚至多位小数的必要性。
本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实践操作,学生的手、口、耳、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授课时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思考、讨论、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自然而然的收获知识。
(三)、实践应用,巩固认识
教育学认为,适度的练习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节课的练习设计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二是突出本节课内容设计的完整性和层次性(从开始的信息图引入到结束的进一步理解信息数据的意义),三是通过开放的题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创造的机会,使其灵活掌握知识。但由于我没能准确地掌握时间,课堂调控能力差导致开放题没能得到训练。
(四)、课外调查,拓展延伸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本节的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课外调查的布置,将学生的探究领域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探究视野,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为下一节课的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学习提供了研究素材。
在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师放的力度还不够,总是感觉对学生不放心,学生一时间回答不到教师预想的答案就忙于提示,或总感觉学生说的不如自己叙述的明白就重复解释,我想这归根结底的原因还在于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到位,不能做到真正相信学生。或者是在于太注重预设而忽视生成,为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而赶时间。
2、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经常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课堂上要准确把握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课堂上我就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和利用生成。如在用1米长的纸条测量0.2米长的那一条毛线的时候,多数同学一开始都估测是0.2米,但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可能是将毛线拉得过紧好多孩子就说出了0.21米、0.22米、0.23米等的两位小数,这时我把其中的一个两位小数写到了黑板上,本想利用它转入对两位小数的探究,但一时间又没有想出很好的连接语,这时0.7米的毛线长度还没有测量,思维地运转没有跟上,又只能按照原先的设计进行了下去。只是给学生作出了“在实际测量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毛线不要拉得过紧或过松,因为毛线有弹性,所以测出来的数据可能就不一样”的解释。事后我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一突发事件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如果当时有的学生说出0.23米的数据后老师接着问“你是用纸条准确测到的还是估计出来的?”转而导入“用米尺能不能准确测出?”。这样就很自然地能导入了对两位小数的探究,还会节省出测量课本的宽的时间用来做涂一涂,填一填的开放练习题,从而也会使教学目标能够全面达成。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1、与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太重复,教材为什么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内容标准中规定,“能认、读、写小数”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所以我们本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教材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认识和计算的形象支撑,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2、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要求?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在把握教学要求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例1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如何进行教学?
例1是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虽然教材设计了米、分米、厘米这一学生熟悉的素材,但由于学生只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如果仅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来思考小数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例如,有的教师创设卡通动物(身高1分米)和积木块(厚1厘米)比高矮的场景,并用米尺进行测量。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支撑,避免了仅从抽象的关系去思考。除了教材上所涉及的“分米和米”“厘米和米”这两种关系之外,教师还可以增加“3厘米=0.3分米”这种类型;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反过来思考“0.1米等于多少分米”“0.01米等于多少厘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首先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给你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逛超市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现数学回归生活的思想。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时,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整节课的知识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学生已有了生活经验,可以重点放在总结小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上。在教学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应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需要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地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现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首先复习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十分之几的含义,为下面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实际操作,认知、感知小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老师适时作出点拨,得出几分米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米,同样可以写成小数。又通过让学生在米尺上找一找、说一说,在实践操作中理解感知小数的含义。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找身边的小数、组数比赛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4、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利用这些生成资源使得学生深刻的了解了小数的读法。
在整个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
1、整合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点“赶”教学的感觉,
2、调整板书,运用多种感官,弥补教学不足
板书的目的是为促进更有效的教学,在板书上再进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学时注重教师语言与板书同步进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板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