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课后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课后教学反思1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时间了,选择上什么课文呢?翻开第四册的语文书,最终将目光聚焦到了《雷雨》。炎热的夏日,骄阳如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我的脑海犹如放电影一般,一幅幅画面一一呈现。我一遍一遍地读课文,接着“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雨过天晴”这些词语仿佛跳到了课文中。哦,看似简单无华丽辞藻的《雷雨》原来潜在着很多可圈可点的内容耶!那就选它没错啦!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还是读,想法设法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出画面,读出感受。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特点与变化。
三、满意之处
1、积累词语,让课堂充满语文味。课开始,就让学生说说“雨家族”的成员,然后归纳:小雨有细雨如丝、牛毛细雨、蒙蒙细雨、和风细雨、绵绵春雨;大雨有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如注、狂风暴雨。课中,逐段赏读后,叫学生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个画面,很自然地积累了“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雨过天晴”。
2、品读词语,形象生动。文中有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我抓住“压”字,先让学生做个“压”的动作,然后问:现在有满天的乌云慢慢地、慢慢地向你压下来,好象就要压到我们头顶了,压地你——,朗读时,学生自然读出了那种压抑、闷热。再如:“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我故意出错打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摆动。蜘蛛从网上跳下来,逃走了。”让学生发现错误后,又让学生学小树乱摆,接着采访“小树”:你为什么乱摆?学生对话也很好:“因为风太大,我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了。”而“垂”字采用了动画演示,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只害怕的、慌忙而逃的小蜘蛛。
四、迷茫之处
1、几个生字的教学
生字教学也是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但是我却常常把握不好教学的火候:费时又低效,方法也比较单一,强调一下读音,分析一下字形,再组几个词。如何抓住生字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记得快又记得牢,这是今后要努力探索的。
2、“雷雨后”要学到何种度?
因为是第一课时,因此将教学重点放在了“雷雨前”,“雷雨时”、和“雷雨后”只是让学生感知一下雷雨的变化过程。但是后来教学时间比较充裕,因此教学有点随意。播放音乐是为了创设情境,感悟雨过天晴的美丽、清新,然后帮助朗读。但是学生说到了很多自己想象的雨后美景,我怕节外生枝,没有很好地点拨引导,草草收了场。其实这里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说。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课后教学反思2
本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在课堂上我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配合比较默契。这堂课设计令自己比较满意。
首先,感受雷雨前后的变化。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设计简单,没有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我先利用晴天图,用较儿童化的口吻带同学们去郊游;接着,在草地上休息中天气突然变化,电闪雷鸣,让学生感受到雷雨前后天气的明显变化。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学生的词句、语言训练。用“越来越”、“渐渐地”说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在课堂测评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加强学生的多观察、多想、多写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都能把自己观察到的写出来,但是写得不够具体,有些句子不通顺,这可能是我平时训练少不够重视的原因。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在请同学们与老师通过声音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第一课时后的教学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课后教学反思3
从学生方面来讲,学生表现得特别好,发言积极,认真思考。学生的认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开校级公开课。除了这个原因,我就很难找出其他原因了。但是从教师个人方面来说,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第一,课件播放时,发现每一张ppt右侧都少一排字,而且每段话前面空两格,都变成了空四格。所以上课时,老是调整ppt,造成学生和听课教师眼花。回到家,我在自己家里播放了这份课件,奇怪的是又是全好的,不会出现缺字和段落空四格这个问题。这份课件是早在两个星期前做好的,播放一直没有问题,只是超级链接在教室里的机子上,做了重新链接。这个缺字的问题,我根本没有考虑过。在家里的电脑和办公室的电脑里,全都是正常显示的,完全不会出现右侧缺字。我想可能教室里的机子屏幕尺寸或者分辨率不同吧,所以以后不管到哪里上课,一定要课前检查课件哦!以往我只是检查播放情况,真的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不过说真的,前几节课打开学校里提供的课件也有碰到过几次,但是我掉以轻心。没想到这次校级开课也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情况出现,肯定影响课堂质量。
第二,教师语言不够流畅,停顿较多。这是因为我在两个星期前就准备好的一节课,所以只是在上课前看了一下教案,并没有认真去思考那些连接语。说得好听点,原生态的课,常态课。因为平时我都是这样进课堂的。说得难听点,就是准备不够充分,连连接语都没有准备好,更不用说对学生的预设了。语言流畅除了说明准备不充分外,还有教师的及时应对能力有待提高。预设不够到位,所以在课堂上有时显得束手无策,应对不出来。
第三,教学环节在上课时突然增加了很多,结果时间不够只能把正常的环节删掉。觉得把教案写得太具体又不行,教学语言过分具体,让教案牵着走。不具体,你看又不行,课堂上乱说,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说了一大堆,绕啊绕啊,绕得好辛苦。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课后教学反思4
《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进大自然”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分三部分来描写这场雷雨,分别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帮助学生图文并茂地感受雷雨前闷热,令人害怕的景象;雷雨中雨势凶猛;雷雨后空气清新,万物有生机的美景。
一、“读中感悟”而非“感悟后读”。
在备课前,我花了大量时间研读教材,确定目标后,从文中的一字一句中找出教学点。 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压“,体会闷,喘不过气。在教学时,我重点抓住”压“,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压”,从而体会“乌云压下来“这不束缚的感受。教学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理解“压”,可是在转移到文中,用朗读表达时,“味”还是没到。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在课上我还是过于着急,应该让学生在慢慢体会中多读。这本身就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在读中感悟,我将其倒置为感悟后读,而且读得太少。
二、学生本身知道什么?
学生本身知道什么,也就是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第二段中。“乱摆”,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当一当小树,感受风大时的“乱摆”,这一设计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缺乏繁杂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他们能用行动展示内心的想法,当言语表达还跟不上内心的感受时,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能的方式表达,效果就好很多,学生通过自演自悟,朗读比较到位。
可是第二句,文中的重点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抓住重点词“垂”,体会蜘蛛此时的心情,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我为了让学生理解“垂”字写出了当时的风大,蜘蛛心里害怕的生动景象,设计了一个换词比较,将“垂”换成“爬”,学生在还没有理解何为“垂”时,我就已将换成“爬”的句子出示,结果学生在一片模糊,也就是在教师牵引下知道“垂”是很快,至于“垂”是东西一头往下,蜘蛛是倒着下来,都不清楚,重点词的理解目标偏离,没达成。
目标确立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旨在让学生沥青课文脉络,这样写是很有条理性的,对学生平时的写作也是一个正确的引导,要按顺序写。在设计时,我脱离了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把让他们稍做俩界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且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经过几次试教改了几次,最后的设计,我更是离谱地把它作
为一个初读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毫无思考价值。他们的思维根本没有往这个方向"走”,问题回答不来是肯定了,而在我引导出示答案后,孩子们还是一片茫然,可见这个问题的“问题”了。
零碎的几点思考,总之这节课后,让我明白,备课前真的重在备学生,尤其是对于低段的孩子,教师拼命地深挖教材,剖析出一些根本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思考的问题,课堂效率显然没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课后教学反思5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一、 在课文开始时,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通过音效,引出课题。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雷声和雨声,身临其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为后文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 注重生字词的`教学。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字词教学本身就比较枯燥,因此我采用了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做动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认字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气氛也比较高涨,获得的效果也不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雷雨前的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初读课文之后要让这么小的学生说出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是很难的。为了突破重点。所以我选择了三幅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打乱了顺序,让学生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摆一摆,希望把这种叙事方法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以此来弄清课文的脉络。又如: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中的“垂下来”一词学生不好理解清楚,容易与掉下来搞混淆,于是我通过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视频让学生看,学生就会对“垂”的理解到位,进而体会出课文用词的准确,把这句话读好。
四、体会悟趣,训练词句。
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展示图像,然后追问:
从图中看“压”字怎样理解?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像”,我采用创设语用情境的策略,以运用文本中“越来越”这个描写景物变化开始,理解“越来越”的意思和用法,再让学生用句式说雷雨中,雷雨后看到的景色变化,然后启发学生追溯全文,从而避免逐字逐句的通读全文,做到有详有略,对于第一课时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初步感知全文似乎是最快捷,也易于让学生接受,在次基础上去体会词语读懂句子,学生自然会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第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心里素质较差,缺乏调控能力,紧张情绪贯穿师生,贯穿于整堂课。由于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整堂课显得非常沉闷。练习用“越来越____”句式说话时,学生的思路没打开,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教学过渡不够自然。学生在看图片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我深知,在教学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例如:语言基本功、普通话、字的书写等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课后教学反思(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