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学反思

2021-06-01 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湖》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湖》教学反思1

  教学片段:

  师:谁愿意把第四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举手的寥寥无几,指名读也是读得不到位,还错了字音。)

  师:同学们,我们来 比一比,男、女生分开读,看谁读得好,我为你们打分。

  (学生立刻来劲了,跃跃欲试。)

  师:要想得到高分,一个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要好好读。当然,其他同学仔细倾听,看对方读得怎样。

  (这招果然有效,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声音响亮。单男生的声音就比平时全体读的声音都大。大家读得都很投入,可惜女生的声音小了一些。于是我为男生打98分,女生打97分。顿时,男生各个眉飞色舞,欢呼起来了。)

  师:我们一起读,相信会更好。

  教学感悟:

  本来沉闷的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平时的教学容易出现学习审美的疲劳,周而复始的学习如果没有新鲜的刺激,课堂就难以有激情。所谓的高耗低效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不是靠教师发脾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还要想些切合学生心理的办法,充分调动主体积极性才行。

  教学片段:

  师:不过大家刚才有一个词没有读好,“轻风徐来”读得像“狂风暴雨”。(学生都笑了。)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这是怎样的风?

  生:轻柔的风,慢慢吹来。

  师:对,就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生读,有的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寻找感觉。效果挺好。)

  师:请找一找,第四自然段中哪个句子可以概括本段意思?(生读第一句)对,这就是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描述:一轮明月升起来了,把银色的光辉洒向大地,一切都笼罩在月色里了。教师深情朗诵,学生表现出了陶醉的表情,甚至手臂舞动起来。)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月光洒在湖面上,想给湖面盖上了被子。(师:哦,一条银白色的被子。)

  生: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在湖边弹琴。(师:可能是古筝,扬琴,也可能是琵琶。)

  生:我仿佛看到了湖里有无数银蛇在游动。(师:那是漂亮的路灯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形成的。)

  生:我仿佛看到明亮的月亮慢慢升起。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白鸥飞快地掠过。(师:这时候,白鸥可能已经回巢了。但没关系,这是你的想象,可不是真的。)

  师: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我们一起美美地读。

  教学感悟:

  学习语言,一定要把品味语言和想象画面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扎实的基本功创设情境。学生是情感的王子,他们很容易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想象到优美的意境后再进行说话练习,在说中加深对语言的品析,对内容的理解,进行审美的体验活动。如此,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语文变得充满情趣,学生学得也很扎实而有效。

《西湖》教学反思2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发挥想象和联想,尽可能透彻地体会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意趣,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这样才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二、采用多媒体,形象直观教学

  在导课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三幅优美的画面,引出课题——西湖的绿,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品味语言之前,先观看三个景点的录相,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只有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才能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相会、交流、撞击。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感悟语言之美

  以往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先设计好问题,领着学生赏析。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找出认为美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只有细心去欣赏、体会,才能说出美在何处。所以,在教学中,只有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他们才会努力去探索,去感悟。

  正是采用以上教学方式,所以达到了教学的良好效果。

  值得探讨:

  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该讲究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呢,还是只侧重某一点,只要学生思考了,说了,或是写了,就算是有所得呢?

《西湖》教学反思3

  本文作者广泛采用打比方的手法,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西湖秀丽的景色,景色美,语言更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

  我想,本文的一个重点就是打比方。这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除了让他们找出比喻词,喻体等(方法),练是必需的。让他们在拿到句子以后先要分析,找出各种成分这样久而久之才能够准确的,正确的写出或找出比喻句。第二,这是一篇写景文章,光看文字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西湖的美,因此,上课前我让学生看了我带来的西湖照片,一些风景图。这样,让血循环借助直观的图开看文章就能够更好也更容易的进入文中。

  整堂课下来,学生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体会。

《西湖》教学反思4

  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就是因为课文中的语言是诗一般的语言,所以教学时感到非常吃力。上课时,我把一部分新词随着句子认读,并理解。如学“素”,我出示了句子,让学生先读通句子,然后在语境理解字义。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我就让学生理解。而学“犹”“格”“般”“初”时,我让学生把句中的“犹如”“格外”“一般”换一个词来说一说,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同时把这些句子读好。这样在课上,也就教了学生两种解词的方法,一是理解;二是通过换词来理解。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感与阅读理解能力会得到一点一点的提高。

  在学习段落时,我仍重视对字词的理解。我采用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来理解的方法,如:“镶嵌”,就借助戒指来理解的,钻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钻石就是西湖,即把钻石镶嵌在钻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堂里的。“硕大”,孩子们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说了一句“从那边跑过来一只硕大的老鼠”,孩子们都快速地举起了小手,说出了答案。“掩映”一词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画面来理解的。在课文的插图上,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的,偶尔见到几处房舍。让学生在寻找树林中的房舍,再来理解“掩映”,“层层叠叠”是通过画简笔画来理解的。

  至于西湖美景,则是通过看课件视频,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让西湖的美丽风景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在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学生能理解课文了,然后再通过配乐朗读把课文读美了。

《西湖》教学反思5

  《西湖》这是一片写景的散文,课文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语言非常优美,但有些句子不是很好读。虽然课前我布置了预习,包括收集资料,读通课文,画出生字词等,但学生之间的朗读存在差异性,检查时,很多学生的预习并没有到位,朗读时不是很流利,出现疙疙瘩瘩的现象。于是,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把词语读正确,然后把一些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教学生读了几遍,之后让学生自由练读,直到把课文读通顺。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欣赏多媒体课件,通过“绿、青、浓、淡、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知道西湖的山不仅多而且很美。在第三自然段中,让学生找找文中的比喻句,展开想象,体会课文的意境。再结合秀丽的风景图来想象文中那描绘得逼真的西湖景点。于是,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在读中感受画面的美丽,感受那“人间天堂”。

《西湖》教学反思6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我很喜欢本文,但是我也很担心,文章是否比较难,学生能否理解,并体会到其中的美丽。那教师怎样把难文上的简易,让学生理解。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多媒体

  正好有一堂信息技术课,于是我事先准备了许多关于西湖景色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如:三潭印月、柳丝轻拂、银镜一样的湖面、绿树镶边、白堤苏堤、夜晚西湖……学生非常喜欢看,觉得他和我们的瘦西湖有些像。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遇到这些景点,我直接可以让学生回忆课上看到的,学生有了印象,对课文的描写能够欣欣然点头。

  二、类比

  江南的'景色是想相的。瘦西湖与西湖比起来,一点也不差。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多次看到的景色内化,我提到了瘦西湖。比如柳丝轻拂,我让学生说说以前秋游时候看到的,学生立刻能够说出那随风飘荡的绿叶。

  又如月光下的西湖,我亲眼看过月光的瘦西湖,有同样的美丽。我也试图让学生回忆。不过学生大都没有看过。后来我想,其实风光带也有同样的效果,而学生应该都是看过的,以后可以用此来引导。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课上得不轻松,学生对第三段的描写学了个半懂不懂。读起来不美,说起来也不熟练。看来景物描写的课文,是否要等学生到一定时候才能内容比较深。

《西湖》教学反思7

  《西湖》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运用大量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间天堂——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语言清新、生动,是培养中年级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语言、学习表达的好素材。

  针对课文语言文质兼美的特点,对照中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我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内化文本语言、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回顾:初读课文之后,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由于三年级学生词汇的贫乏,他们除了说“西湖很美。”再也没有其他的表达了。我很失望。课后,我想:当时,我可以引导学生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印象。这样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出现多:如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又如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等等富有个性化的表达。

  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品读课文2.3.4节,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西湖的美丽。第二节,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观察了山峦、湖面、白鸥等景物,抓住“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读出山峦的多,抓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读出山峦的美丽;抓住“硕大的银镜”读出湖面的宽阔和明净。

  第三节课文比较长,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他们美在哪里?让学生自主读书、圈画,充分的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交流后,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进一步内化文本优美的语言,我采取介绍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第四节描写的是月光下的西湖。我采用范读的形式,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老师的朗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情境中去,读完之后,我问学生:“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仿佛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明亮的月亮正缓缓地从东方升起,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了悠扬美妙的琴声,我仿佛感受到了轻柔的风吹过我的脸庞.......从学生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完全进入了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了。

  可能在这三节的教学上,我平均使用力气,耽误了较多的时间,所以下课了,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如当堂背诵精彩课文,体会课文比喻表达方法的好处,并学习运用等等。另外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课堂参与度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抓住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讲在重点处、必要处,使学生一课一得,另外在教学中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使课堂师生对话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西湖》教学反思8

  我总是觉得描写得越美的文章有时越不容易教。所以在教学西湖时,我就觉得难度有些大,不仅是因为文中有很多难写难读的生字词而且课文用非同寻常的语言文字描写了西湖的美。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具体描绘了西湖的主要景点。而课文对孤山、白堤、苏堤、湖心的三个小岛的文字描写却不多,但融进了柔柔的江南之美,对这样的美可以利用文和图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总体说来还是缺少感性认识,让他们选择一个景点进行想象性描述,是很不容易的,更别说做导游式的介绍了,那肯定是难上加难。在第一课时,我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使学生能全面直观地了解西湖的美。可是尽管我精心设计了,学生在课堂中却仍然表现平平,少有深层次的体验。反思课堂教学,我想到,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西湖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地方,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很多学生是一无所知,所以在面对课堂如此精彩的描写显得是无动于衷。这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与教师、文本产生共鸣的原因。如果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那就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前先播放有关西湖的图片。所以,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准备了不少西湖美景图,让学生能沉浸其中,再来体会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灵动描写。这些图片也许与课文内容有出入,但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对西湖有个初步认识,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断桥残雪、三潭印月,一张张图片足以让学生叹为观止。就在学生惊叹不已时,让学生带着这些初步印象去读文,让语言文字与图片形成对应,从而构画出西湖的轮廓。此时,教师就不必多说,让学生带着这种喜悦之情读文,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环节也可以很顺利地开展,接着再分别给予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再给予较多的练习、准备的时间,效果可能会好些。

  其次,反思整堂课我还发现,由于自己过分注重了对课文的朗读,因此不少环节都没能很好地完成,比如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来到西湖边最想干什么?”那也许学生的回答会绚丽缤纷,表现出无限的欣喜和激动。如果我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如果你想画画,那么在你的画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作首小诗,那么在你的诗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当小导游,那么你会介绍西湖的什么?”也许用了这样一个结果,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能引导学生作广角度探索,多方位思考。看来这些遗憾,我得再用上一节课进行训练了。以后的课文教学也要多吸取这一课的教训,千万不能错失对学生的说话训练。

  总之,通过教学《西湖》这一课,让我感受颇多,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才会有智慧的火花迸发,才会有真挚的感情流露。

《西湖》教学反思9

  我对西湖向往以久,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西子湖畔,虽然觉得她没有想象的那么妩媚,但还是挺秀气的。心里依然对她怀有十分的好感。当读到《西湖》这篇课文时,我仿佛又与她见面了,这一次,她可是“浓妆艳抹”,美丽动人了。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那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上课之前,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环节:一是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课文,我做相应总结提问,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想欣赏西湖的好奇心。二是我的范读,引起学生的共鸣,三是课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西湖中,四是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我想,教学效果应该蛮好的吧。

  没想到这一课的初读关就不好过,不仅好多生字词,而且句子较长,着重指导对几句长句子的读法,就已经花去不少时间。课文里一些词,如“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掩映”、“轻风徐来”、“泛舟”精练、抽象岂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能感悟得出的?再加上作者广泛采用打比方的手法,对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这篇课文虽美是美极了,但难又是难极了。

《西湖》教学反思10

  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磁带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二、朗读体验法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堂课学习的第一段的复习,让他们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边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4]

  3、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齐读。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同学们看图,通过优美的图片把同学们带入情境。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读读课文,说说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建力去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因此,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使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体验。这样设计让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感悟语言文字,并受到它的熏陶。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要求:(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圈出。

  2.集体分析:

  (1)指名答,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5)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组织而又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它营造了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书,尽情地说话,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

  这一段的学习,我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悟、体验月光下西湖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让学生说说最想说的一句话,既是对全文的归纳,又让学生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六、作业

  把你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西湖》教学反思

  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就是因为课文中的语言是诗一般的语言,所以教学时感到非常吃力,光是生字词的过关就化了一节课的时间。在词语的理解上,,因为西湖离孩子太遥远了,如何能读懂这样一篇美的课文,如何能从文中吸取起精华,又如何能从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只有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于是,在理解词语时我采用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来理解的方法,用了很多方法,让学生自主理解,实在没有办法就或词典,总算是把这个拦路虎扫除了。如:镶嵌,就借助戒指来理解的,钻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钻石就是西湖,即把钻石镶嵌在钻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堂里的。硕大,孩子们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说了一句从那边跑过来一只硕大的老鼠,孩子们都快速地举起了小手,说出了答案。掩映一词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画面来理解的。在课文的32和33页的下方的画面上,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的,偶尔见到几处房舍。让学生在寻找树林中的房舍,再来理解掩映,层层叠叠是通过画简笔画来理解的。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文内容略显深了,孩子们不是很容易理解。通过看课件视频,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孩子亲眼看到西湖的胜景,西湖的美丽风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在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学生能理解课文了,然后再通过配乐朗读把课文读美了。

  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运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图画中的美景,这样即巩固了词语,又复习了旧知:从画面中理解词语,还训练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再一次领略了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教学反思11

  《西湖》这一课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四类字与二类字各有十个,文中还有11个注拼音的字。所以学生在读通课文时遇到了不小的障碍。为此,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我先是领着学生把课文读一遍,然后把一些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教学生读了一遍,之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分节读课文时,学生基本能读通课文了。文中难懂、难理解的词句较多,为了分散难点,第一课时,我把一部分新词随着句子认读,并理解。如学“素”,我出示了句子,让学生先读通句子,然后在语境理解字义。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我就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而学“犹”“格”“般”“初”时,我让学生把句中的“犹如”“格外”“一般”换一个词来说一说,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同时把这些句子读好。这样在课上,也就教了学生两种解词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过换词来理解。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感与阅读理解能力会得到一点一点的提高。

  教后感《西湖》教学反思

  《西湖》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为了让学生对西湖有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更陶冶学生情操,我设计了“西湖简介”、“西湖传说”、“西湖诗词”、“西湖景点”四个版块,作为对课文学习的延伸。

  教学本课时有以下几点体会与收获。

  一、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决问题。在与同伴的互助中学会合作。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学习“西湖简介”与“西湖传说”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板块来自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寻找答案。

  在学习“西湖诗词”与“西湖景点”时,我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古诗,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来朗读,来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训练,探究意识得到了发展。

  二、学会合作

  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极大地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往。实际上合作交流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在合作交流中,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长。交流是认识升华的阶段,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拓展思路,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合作能促进大家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悦,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西湖景点”时,我让学生同桌一起学习一个景点,两人一起读,一起学习用导游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这一过程,就是合作的过程,这样,既可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发展合作、交往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自主能力,从而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奠定了基础。

  三、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词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处处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导入时,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来进行说话训练,并进行背熟练习,注重积累。“西湖简介”这一板块,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读懂的基础上来填空。“西湖传说”这一板块,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在学习“西湖诗词”时,培养的是学生的朗读能力。而“西湖景点”则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能力培养,学生既要读懂文章,又要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综合能力。整堂课的学习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感想记录在留言板上,课后还可以进行讨论、学习,让课堂又延伸到课外了

《西湖》教学反思12

  《西湖》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诗,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那秀丽的景色, 可谓句句是景, 字字都美. 但“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掩映”、“轻风徐来”、“泛舟”这些词是多么精练,多么抽象,又岂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能感悟得出的? 再加上一类两类生字共有31个, 更给课文增加了难度. 因此这篇课文虽美, 但又是难极了。

  我试着引领学生看着图,在西湖边走一圈,让学生对西湖的全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并通过朗读、说话进一步去感悟西湖独特的美丽。课文的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侧重点,第一自然段换词造句,第二自然段在看图基础上练习读,第三段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做导游式的介绍,第四自然段在美丽的图片引导下练习想象说话,教学的层次和目的相当清楚,如果能比较完整地按要求上完这堂课,那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可以得到一次比较好的培养。

  其次,反思整堂课我还发现,由于自己过分注重了对课文的朗读,因此不少环节都没能很好地完成,比如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来到西湖边最想干什么?”那也许学生的回答会绚丽缤纷,表现出无限的欣喜和激动。如果我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如果你想画画,那么在你的画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作首小诗,那么在你的诗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当小导游,那么你会介绍西湖的什么?”也许用了这样一个结果,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能引导学生作广角度探索,多方位思考。

《西湖》教学反思13

  《西湖》以它优美的文笔、清晰的层次、丰富的词汇描绘了人间天堂的美景,如画的风景令人深深陶醉,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同样让人沉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这么美的文章该如何教呢?

  因为教过,深知这一课对学生来说不是一般的难,因此,三天前开始让学生回家每天读5遍,家长签名,第一次读后逐个检查了学生注音、划词的情况,一一落实。短信中告诉家长读书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督促孩子认真读书。北大荒一课的背诵告诉我落实得还是不错,个别同学没按时背出全文,其余的还算令人满意。三五十五遍读下来,再加上早读的朗读,《西湖》在孩子们眼中已不陌生,读熟了,也就可以开讲了。

  昨天的第一课时,本拟在初读课文知大意后,学习生字词,再弄清描述了哪些景物,学习第一自然段。结果,字词关还是用了大部分时间,三十个左右的词语,小黑板出示,用各种方式读后,开火车游戏时,还是有同学打疙瘩,擦去拼音后,两位同学读错音,因为不太放心的缘故,又花了时间读词、理解、学生字、组词,课文也就读了两遍:自读、指名分节朗读学生点评。

  时间过得飞快,一节课大半用来读词了,课前预设没完成,这也在预料之中。这是本册最难的课文了,学生由二年级上来一下接触此类美文,也是有点懵的吧。

  今天的两节课,一课时讲读1-3节,以朗读为主线,找出描绘的景物,想想作者以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因为有北大荒一课的铺垫,学生很快正确找到答案。朗读第一节,整体感知西湖是人间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第二节的教学中,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品读、感受山峦的连绵如画般的美,湖面的平静及白鸥掠过的动态之美,在朗读、赛读中,学生的情感投入,读得不错,几个平时不举手的也跃跃欲试。

  第三节的教学,重点品味湖堤的美和小岛在明净的湖水中晃动的美。“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品悟比喻的贴切、优美,感受湖水的荡漾使湖堤如在漂动一般,更增西湖的旖旎秀丽,中间穿插了苏堤、白堤的得名由来及古今文人墨客对西湖的赞美,朗诵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学生听了很感兴趣,之后的朗读就看见他们摇头晃脑的,感受到西湖的美,我的讲述也就可以省略了,没有什么言语比文本更美的了。

  之后的一节课,品味月光下的西湖之美,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拥抱,找出喜欢的优美语句,感情朗读,品读其中的诗情画意。“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四个词语组成的佳句中,明月轻风湖水相得益彰,那种幽然的意境,那份月夜赏景的怡然,只有朗读才能感受。华灯如银蛇,学生体会比喻的妙处,更品读出是西湖使景如仙境,若是没了西湖,便没了灵气与活力。琴声悠扬飘来,使人更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最后一句的教学,让学生进入角色,有了以下的师生对话:

  师:月光下,如果你正泛舟湖上,尽情观赏这如画美景,心旷神怡的你想做些什么呢?

  生:我想用照相机拍下很多很多的照片,把这么美的西湖拍下来,给朋友们观赏!

  生:我想写一篇作文,把西湖的美描绘出来,让没来过西湖的人也感受到他的美,如同作者一样!

  生:我想画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涂上自然的色彩,让西湖永远留在我的画中!

  生:我想跳进那明净的湖水中,痛痛快快地游泳!

  生:我想写一封信,告诉人们西湖有多美,让他们都来看看!

  生:我想唱一支歌,赞美一下西湖的秀丽!

  生:假如我会弹琴,我一定会在月光下弹一支曲子,让游览的人们更陶醉!

  不管是质朴的向往,还是神驰的赞美,孩子们的话语都发自内心,只要真正领略到西湖无穷的美感,教学也就达到了目的。

  之后,在反复的朗读、背诵第四节后,对文中的比喻句,感受其贴切、生动、自然、优美,进行造句练习。

  虽然准备了图片与一段录像,但因网络故障,未能呈现现给孩子们,未能给他们提供感性的画面,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改日再让他们一饱眼福吧。

《西湖》教学反思14

  课堂上,首先通过教师设问,让学生谈谈或即兴模仿平时生活中了解的越剧知识,接着。教师用大半节课的时间介绍了越剧的有关知识和家乡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学生们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最后和大家一起欣赏越剧唱腔《西湖好》并学唱。并让学生谈谈对越剧的感受。出乎意料的学生反应让人啼笑皆非:“我妈妈说,越剧是给年纪大的老人们听的。”“我觉得越剧太嗲了!”教室里霎时哄堂大笑。

  反思:本例过多的非音乐化的教学内容削弱了学生对越剧欣赏的听觉体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着重挖掘越剧的艺术魅力,重点围绕着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情感进行。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分层递进,引发对音乐内容的层层情感体验,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越剧艺术的美感。经反思调整后,从现场演唱徐派片段引入介绍徐玉兰和家乡浙江的越剧,从学生欣赏与模仿中强化学生感受越剧的旋律美与韵律美,最后欣赏《梁祝》的主题音乐,强化学生感受越剧音乐的艺术魅力。

《西湖》教学反思15

  班级里大多数学生都去过西湖,或者对西湖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知识背景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对于文本中的湖光山色较之完全没有接触过西湖的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本文的语言比较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所以,要如何做才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美的情趣是令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首先,这是一篇写景文,因此在课前我进行了课件的制作,希望通过图片来拉近学生语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西湖美景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以此来将文中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化。接着,通过看课件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亲眼见到西湖胜景。

  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描绘。课文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有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西湖的秀丽景色,景美、语言美。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

  在我看来,本文的重点之一就是本文的比喻句,比喻的运用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让学生找出本体喻体,训练也是必不可少。让学生学会发现句子中的成分才能在以后准确的找出比喻句,学会运用比喻句。

  课程一开始,我在课件出示了三幅图,分别是远景西湖、近观西湖、西湖夜景,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者观察角度和观察时间的不同,并且对应到文章中去。之后围绕观美景、学描绘、悟情感进行教学。

  在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在很多地方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寻不到恰当的词汇,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在以后的教学,特别是美文的教学中,我还得要更多的去感受学生的体悟进而寻找适合学生理解的好方法。

【《西湖》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1.《西湖》教学反思

2.西湖教学反思

3.《西湖》教学反思

4.《西湖》教学反思

5.《西湖》课程教学反思

6.西湖春晓教学反思

7.《西湖》教学反思范文

8.苏教版《西湖》教学反思

9.《西湖》的教学反思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老师,您好!》教学反思 下一篇:《解决问题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