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大师》教学反思

2022-05-11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剃头大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剃头大师》教学反思 篇1

  今天试讲《剃头大师》第二课时。在试讲的过程当中,思路不清晰,准备不充分,需要在很多地方进行改进。

  第一,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虽然参看了各种教学用书,但是对书本内容的把握不是很到位,这需要在平时备课中多加思考,及时写教学反思,提高自己。

  第二,语文课上,需要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而我一直用高年级思维来教低年级学生,没有完全吃透课文内容。以后我会多看《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第三,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说到底,还是自己没有设计好教学方案,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学情、教学情境去教学。当课堂上的内容熟记于心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以后要把握学习的机会,多听优秀老师和其他老师的课,不断学习。每周听两个优秀老师的课,写好反思记录。多和优秀老师进行交流。

  第五,勤于写教学设计。在写的过程中多锻炼自己,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第六,评价语匮乏。归根到底,还是自己平时看的书、学习的内容少,知道的内容少,需要多层面提升自己。多加学习。

  《剃头大师》教学反思 篇2

  《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调皮的日子》。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的有趣过程,文笔活泼,溢满童真。故事中的小沙理发时只要求“别剪破耳朵”,结果被“我”剪得“整个头上坑坑洼洼”,后“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还害得姑父“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文章语句生动,童趣横生。 作为一件童年趣事,课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经验和记忆。“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这个单元导语揭示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也体现在本课课后练习中;《语文园地》里特别提示“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近似。”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切实联系上下文,紧密结合生活经验。从本课课文内容方面来看,里面人物个性特点十分鲜明——小沙十分“胆小”;剃头师傅看似“老掉牙”却透出一股严肃认真劲儿;主人公“我”则天真调皮。小沙因害怕理发,情愿把头交给没有经验的“我”随意处置;“我”十分乐意,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就像个剃头大师,因为随意乱剪最终闯了祸,但初衷并无恶意,纯粹出于孩子的调皮而已。教学中,通过画、议、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我”给表弟剃头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内心。

  文中处处存在明显的对比,如小沙的感受从怕剃头到“无所谓”、“他是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的顾客”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剃头师傅和“我”使用的剃头工具、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及结果的对比,反差巨大,从而感受“我”的人物形象——调皮,最后感受童真童趣。本课难点就是引导孩子感受本文为何以“剃头大师”为题。容量很大,必须做出取舍。所以我重点做的是“对比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抓住关键词感受“害人精”、“剃头大师”的特点,并指导朗读出“我”在给小沙剃头时的愉悦心理,最后对比结果,感受出我的人物形象。个人觉得本次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唯一遗憾就是时间方面把握得不够得当,最后一个环节:为什么本文以“剃头大师”为题,这个环节进行得比较仓促,根本没留下多少时间给学生深入思考,几乎由教师自己自问自答。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控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给值得深究的问题多腾出一些时间。

  《剃头大师》教学反思 篇3

  《剃头大师》主要讲小沙天生害怕剃头,谁给他剃头,他就骂人家“害人精”,剃头时,他爸爸要执一把木尺在一旁,以免小沙夺门而出。这一次给他剃头的是一个老师傅,他的耳朵不好,听不到小沙的抗议,老师傅喜欢把头发零碎的部分弄到小沙的脖子里,痒的小沙吃吃笑,最人心疼的是,剃完头,还要给“害人精”双倍的价钱。有一次,姑父让我给小沙剃头,我给小沙提了个光头,小傻大叫一声,跑了出去。“剃头大师”是一种自嘲,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只是小沙用来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罢了。以“剃头大师”为题目,不仅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还能深化文章主题。

  根据文章的内容、语言特点及四年级的教学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透过对语言的感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读书伊始,指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全文,将“剃头大师”和“害人精”两个人物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了“剃头大师”一词的意思,又理解“害人精”这一词的意思。

  关注内容,感悟形式。透过语言形式,把握语言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运用之妙,这是很好的教学经验。据此设计了两个教学过程:

  1.初读——从语言到内容。按照课文的顺序,指导学生了解三个人物,小沙、“剃头大师”、“害人精”。

  2.细读、深读一一从内容到语言。

  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详细、深入的阅读,层层深入地感悟品味语言,既读懂了故事,也学习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教给方法,学习语言。在本文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根据提示划分段落;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进入课文情境等方法学习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本课时,往往因怕有所缺失而面面俱到,结果造成重点不突出。如在教学小沙人物性格特点时,我原木设计了学生问的合作练习,一个人扮演小沙,一个人扮演“剃头师傅”,边想象边叙述,小沙怎样演,老师怎样提示。这样可以练习同时表述两方的语特色,并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可教学中,我上课伊始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分段上耗时过多。其实这些内容是中年级语文课最基本的训练,不用走一遍也完全可以。出于怕缺尖相关环节而在上而费了大量时间,影响了对重点词句更为深入和扎实的训练,使得重点没有突出,教学特色也不鲜明。

  《剃头大师》教学反思 篇4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突显了年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两次默读,并在默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默读时要圈画关键词,做批注。对于这样的长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突显了教材特点,半扶半放,抓重点词。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始终都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如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时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充分默读、圈画后进行交流。

  3、突显了本体特征。语文课就要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一。在课堂上,学生时而浏览课文,时而默读片段,时而在我的引领下深情朗诵。特别是在理解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通过个别读、范读、师生对读、接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把教学推向了高潮。

  4、突显重难点。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应该在略读课中得到训练和提高的。何谓学以致用?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道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功能。精读课是为学,略读课是为了用。老师平时在精读课加强指导,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孩子才能在自主读书中训练和运用读文能力,最终达到能自主阅读和理解感悟的目的。在课堂中,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圈点勾画重点词句,深入领悟文字魅力。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从本文的谋篇布局和文章语言方面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抓住以上特点对学生渗透习作的指导。尤其是童趣十足的语言,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尽情地品味、感受。从而试图达到烂熟于心,进行运用的效果。我想:就这样来教课文,让学生从读中学读,从读中学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

  1、本节课安排的读书环节不少,但好像缺乏读书目的。

  2、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老师的“导”多了点。学生主动提问,进行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少了点。

  3、老师对于学生读书后的评价不够及时。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课堂教学应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童年的快乐。

  2、在此基础上,应让学生表演读,这样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使学生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我们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剃头大师》教学反思 篇5

  《剃头大师》主要讲了小沙天生害怕剃头,不愿意剃头,每次都要押着小沙去,谁给他剃头,他就骂人家“害人精”,剃头时,他爸爸要执一把木尺站在一旁,以免小沙夺门而出。这一次给他剃头的是一个老师傅,他的耳朵不好,听不到小沙的抗议,老师傅喜欢把头发零碎的部分弄到小沙的脖子里,痒的小沙吃吃笑,最人心疼的是,剃完头,还要给“害人精”双倍的价钱。有一次,我回家,小沙央求我给剃,由于我从来没有剃过,所以将小沙的头发剃的参差不齐,还把姑父的睡衣当做围裙弄得都是发茬,结果小沙还是去到理发店找到原来的剃头师傅给他剃了头。

  生字学习中,各有侧重,从音、形、义不同方面进行生字教学。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极其有限,如果让学生直接描述词的意思,给出定义性的理解这困难了,也不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突破重点,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让学生学习用不同的方式理解词意,并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提示,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围绕课文叙述的两件事展开交流,在交流反馈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作者语言的准确性,在读中通过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为了学生学习语言,积累美的语言,形成初步的理解词句能力奠定了基础。

  《剃头大师》教学反思 篇6

  《剃头大师》是部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围绕着童年,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丰富情感体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剃头大师》这篇课文讲的是表弟小沙每次都不愿意剃头,姑为了给小沙剃头,每次都要押着小沙去。有一次“我”回家,小沙要求“我”给他剃头,由于“我”从来没有剃过,所以将小沙的头发剃得参差不齐,还把姑父的睡衣当做围裙弄得都是发茬,结果小沙还是到理发店找原来的剃头师傅给他剃了个光头。

  一、学生都有过理发的经历,教学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理解小沙的感受,对于“剃头大师”和“害人精”的称呼,通过交流、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分别指的是谁和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二、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指导学生理解题眼。课中把握全文,将“剃头大师”和“害人精”两个人物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的了“剃头大师”一词的意思,又理解了“害人精”这一词的意思。

  三、关注内容,感悟形式。透过语言形式,把握语言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运用之妙。对此,我设计了两个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从语言到内容,按照课文的顺序知道学生了解三个人物:小沙、“剃头大师”、“害人精”。初读课文重在整体感知,通过“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在文中分别指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把握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大体情节,同时,相机引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2、再读课文。从内容到语言。这个过程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详细深入的阅读,层层深入的感悟语言,既读懂了故事,也学习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再读课文要真正走进文本,通过充分的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与交流,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与童趣。

  四、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注入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联系课文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老师傅和我为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随时注意学生专注性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剃头大师》教学反思 篇7

  《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童年的`趣事,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很多相关的经验与记忆,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童真童趣。

  教学时,我立足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教学活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它的特点。本节课我紧紧围绕这两点来展开教学。

  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我,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多个环节运用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地教给了学生很多理解词句的方法。比如。首先,在导入部分,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猜一猜想一想的办法去理解“锃亮、老掉牙”的意思;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耿耿于怀”的意思;“夺门而逃”一词是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验证;在理解句子时,也同样用上了“猜一猜想一想、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这些方法,并把以上的方法一一板书列举。最后,推荐阅读时,再一次提示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生活中。最终让学生既得言又得法,落实了单元目标和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

  二、注重人物特点的感悟。

  本单元的作文训练目标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它的特点。为了在课上落实这一目标,我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利用“胆小鬼、淘气包、小书虫”等一系列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引出“剃头大师”,让学生初步感知词语背后隐含着鲜明的人物特点。在让学生初步初读课文时,也让学生首先发现代表人物特点的称呼:害人精和剃头大师,然后通过朗读走近人物,感悟特点。从而为单元的习作训练做了有力的铺垫。

  三,关注文本语言,感悟童真童趣。

  本文的内容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了童真童趣,我在课上通过自由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反复读书,并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画一画的方式让学生感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童趣。总结全文时又将一些体现童真童趣的典型句子拎出来让学生感悟,并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再次感悟童真童趣,并使得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四、注重写字指导,增强练字意识。

  课堂伊始,就设置了一个听写的环节。既是引课,又体现书写指导。通过“胆、鬼、差”三个字的听写,指导学生不仅关注字体书写的正确,还要注意书写的美观。虽然只用了短短的一两分钟,但确实起到了增强学生“提笔皆是练字时”的练字意识。

  总的来说,这节课突出的亮点是体现了学法的指导。老师教的清楚,学生学的扎实。但因课文太长,上课时间有限,相对来说,对文章的趣味性感悟方面就显得不够充分。今后,还应继续加强对学生朗读感悟方面的指导,面对长文的教学,如何取舍而又兼顾是我要继续突破的问题。

  《剃头大师》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四个亮点:

  1.带“问”默读,体悟情感。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使其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有所收获,品味“我”为表弟小沙剃头的趣事,感悟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及对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切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

  3.识字情景化,激发学习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分一分”等环节,将识字与说话,识字与生活有机结合。学生识字方法多样化,教师指导识字情景化,有效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欲望。

  4.对比阅读,升华情感。通过对比,统览全文,读后想前,感悟不同;通过描写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相关句子的对比朗读,回归课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文章的主旨。

  《剃头大师》教学反思 篇9

  本篇课文我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重在随文识字,解决易错难写字,读通课文,初步弄清楚文章结构,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我先让他们进行默读和独立思考,部分孩子对于这个问题感到困难,我相机引导:文章写了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提示,难度降低很多,多数孩子都能概括出来。但我忘记指导学生加上时间、地点,再串联起来,这样的回答才显得更完整。

  第二课时,我重在理解课后习题:①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为解决这一个问题,我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和小沙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基于这个问题,我顺势再一次理解:谁才是“害人精”,谁才是“剃头大师”。②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在一个问题的处理上,我认为我下的功夫不够多,导致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浅显,甚至感到疑惑。

  我想,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如:“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一把老掉牙的推剪”我都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还可以给学生时间,谈谈自己生活中是否见过。再如“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这句话的理解,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应该来说是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这个方法去理解,但我又是操心过度,不愿放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我真是得时刻铭记在心呀!总的来说就是这其中的难懂句,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去找,再尝试用自己的已知方法去理解,而是犯了大忌:灌输知识,忽略了训练重点。

【关于《剃头大师》教学反思(精选9篇)】相关文章:

关于剃头的生活随笔11-07

剃头的作文12-08

部编版三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剃头大师》04-29

剃头歇后语05-27

关于教学反思(精选40篇)04-08

关于教学反思03-31

《剃头匠》观后感04-18

鲁迅先生剃头的故事08-09

关于历史教学反思11-08

关于《观潮》教学反思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