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静夜思》教学反思

2021-04-15 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静夜思》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静夜思》教学反思1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老师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敢于自信地表现自我、表现音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突破《静夜思》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回忆并且有表情的朗诵学过的诗歌;为了进一步理解《静夜思》的情境,还让二年级的孩子解释“静”和“思”的含义;接下来,老师通过自己朗诵,学生个别朗诵,集体朗诵等形式,在朗诵时,抓住自己和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境;最后还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情绪来表达《静夜思》思想感情的。这些都为后面有表情的演唱作好了铺垫。

  我通过有表情的朗诵《静夜思》,让孩子们进入了其中的情境。演唱歌曲,就是对情境进行实施的时候了。为了更好的表达情境,先放录音两遍,让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接着自己有感情的范唱,带唱,师生接唱歌词。小组接龙唱,全班完整的演唱。在各种演唱的同时,我随时注意自己和孩子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在孩子们对歌曲比较熟悉了以后,就对孩子们进行情感导入,通过想象身边的和远方的亲人来找思念的感觉。最后,在演唱时就要把思念之情寄托在歌声之中。经过我的循循善诱,孩子们的歌声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妙在灵活,贵在创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教学重要的是象老师那样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无关紧要,教师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的尽头—教学结果上,而应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走近新课堂,探索新课堂的奥妙,让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

  中班《静夜思》教学反思2

  语文天地的古诗《静夜思》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明”读后鼻音,“是”、“上”是翘舌音,“望”是后鼻音,“思”是读平舌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是写动作的?“疑”是什么意思?“地上霜”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怀念故乡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

  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中班《静夜思》教学反思3

  封闭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从“零”教起,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原有水平。而在开放的古诗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知识、本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他们学习古诗的资源。《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差不多每个学生都会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把重点放在识字和吟诵上。

  1.自主识字学词,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共9个,放在诗中都会认,挑出来认就有些困难了。这一次,我事先布置了学生做字卡,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互认字卡,口头组词。全班交流时,采用了摘苹果的游戏。把生字写在吹塑纸做成的苹果上,学生摘个说一说字的识记方法,再组词。学生兴致很高,摘到苹果我就把苹果送给了他们。虽然只是个被教师们用滥了的小把戏,但孩子们仍然兴致盎然,想必这些字他也已牢牢记在心间了。

  2.演读唱诵,体会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完美的意境。而意境的引入,需要多种手段。课前,我参考了一些舞蹈动作,编入这首诗的诵读中。课堂上,我边诵边演,在优美姿势的配合下,吟诵的味道出来了,诗人月下思乡的意境也体会到了。

  谷建芬的新学堂歌,有《静夜思》的曲目。这首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引导学生唱出来、演出来,诗的韵味更浓了,情感得到了升华,我觉得这是这节课最大的成功。

  中班《静夜思》教学反思4

  《静夜思》这首古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是我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李白的经典诗作,它语言凝练,感情真挚,反映了外出游子的深夜思乡之情。

  此篇课文大多数孩子都早已熟背,然而能真正了解其中深层含义,体会诗人情感的仍是少数。全诗总共4句,其中“疑是地上霜”这句是本诗的难点。我首先借用图片,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再结合现实生活。“霜”会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呢?“凉、冷、冻”有孩子抢答了。是啊。这时孩子们终于可以体会到,当时诗人李白在外游荡时,在静静的夜里那种迫切的思念家乡的之情,像“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此时的凄凉孤寂的夜晚,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非常的孤单、非常的寂寞,懂得了这种感觉,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像这样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我在学生熟读古诗以后,又引导他们提出还有不懂的问题吗?随机给以解决。所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问题很多,还有的问他为什么想家乡呀,这些说明孩子们动脑思考了。但因为孩子们都还小,对漂泊游子孤身在外的寂寥无法切身知晓,对此文的理解可能仍还有限。这些可能都将慢慢沉寂,希望在孩子们以后的人生中终会顿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内涵吧。

  中班《静夜思》教学反思5

  学习古诗,吟诵很重要。在教学中我这样设计: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让同学读,通过当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字娃娃”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读起来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不准的就看老师的口型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这节课,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你会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班《静夜思》教学反思(精选5篇)】相关文章:

1.《静夜思》教学反思

2.静夜思教学反思

3.《静夜思》教学反思

4.静夜思教学反思

5.静夜思教学反思

6.《静夜思》教学反思

7.静夜思教学反思

8.《静夜思》教学反思

上一篇:《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下一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