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 篇1
《秋天》是一篇自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秋天》一课的教学,我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带学生走进课文的优美意境中。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各项语文活动都要由阅读文体开始,对于诗歌则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心里。所谓多样化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渐进,由识记生字到读顺诗歌到读出韵律以至读出感情,步步走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其次是指多种方式朗读,可以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后看来,总觉读出韵律一节处理的不妥当。我本意是想通过四步读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方法,但由于诗歌节奏的划分本无定法,它和语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给学生划分节奏时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作一个范例,并不能真正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这不能不说是这一环节上的遗憾。
在品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三幅画面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展开想象,将诗中画面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个问题的设置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同时在设计课时,准备了第二套方案来降低难度,也就是在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极简单的景物,描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重在教给学生描写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降低难度的方法确实为学生打开了思路,也迸发了许多灵动的`火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片断。但就总体而言,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更易于接受图片这种直观的形式,而对于诗歌凝炼的语言,似乎还嫌抽象。此外,提到的渔家、原野的秋天,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直接经验不足,间接经验又不够,理解起来自然困难。
在品析美词这一环节中,我着重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应该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品析的相对到位。但场面显得平静,过于有条不紊,没有适时激起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没有形成激烈探讨的场面,这也限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每一堂课我都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学贵有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真正对课堂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有着独立思考意识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遗憾,我在这一节课上却缺少了这一环节。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总觉得这课的教学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没有真正活起来。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 篇2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本诗语言流畅,优美,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学生的情感。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鉴于这,我在教学中采用把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优美意境以及品味诗歌的优美 诗句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都是农村孩子,对于农村的秋天学生都很熟悉,因此,课堂上,我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然后把学生的视线转向课文。从为什么说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入手,合作探究,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整理在全班展示。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秋天到来,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能不让空气更甜更好吗?其次,设计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金秋是美丽迷人的,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自己心中的秋天吧!
1、彩笔绘秋天,画出心中的秋天。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天。
课堂上整堂课抓住了重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不足之处。
1、时间调控欠当,先紧后松。
2、没有充分利用好文中画面,展开想象。
3、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背诵。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 篇3
12月5日,在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中,聆听了孙月梅老师执教的《秋天》一课,我有一种如沐秋风,神清气爽的感觉。孙老师都能准确的把握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年段特点,采取多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令我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上课伊始,孙老师借助媒体,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图片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秋天,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再如学到第二段,让孩子们来体会“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时,出示直观的图片,让孩子们理解了文本内容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二、识字灵活,方法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儿童,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识词的教学效率。孙老师在识字教学的设计中进行了精心处理。先是带拼音读、然后去拼音读,再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方法灵活多样,难度层层加深,识字教学扎实高效。孙老师也抓住了本课字词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如“一片片”、带“一”的短语,带“了”的短语,让学生在反复读和猜谜语中,巩固了生字,了解了字的'用法。
三、注重思维训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学习第二段时,孙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我看到。”的句式来说话,培养了写话能力。又如训练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特征。
四、教师范读文本,引领学生朗读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学生朗读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孙老师能以身示范,范读课文,学生有了模板,朗读课文更抑扬顿挫,绘声绘色。这一点值得我在公开课中大胆的去尝试。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观看完图片,谈谈感受,节省时间可以完成写字教学的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 篇4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秋天》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一、多元识字,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例如“树”“叶”的教学,将部首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渗透了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在学习“飞、大、片”时,充分发挥了字理识字的优势,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字理、字义,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多样朗读,感悟秋天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亲身体验,感知秋天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先布置学生和爸爸、妈妈去观察秋天,发现秋天。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习。在教学时,将课文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由对秋天的感受拓展到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不足之处
1.朗读环节,读出韵律,学生还不能通过声音感悟,只会扯着嗓子喊。
2. 课堂纪律要随时整顿,时刻关注,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全情投入学习。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 篇5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了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并围绕这四点进行教学。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自然段,并学习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进行说话训练。
4、指导书写“了、字“两个生字。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能够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并完成背诵。本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这样分散识字,能够降低难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一定的环境中识字,更有利于学生识记生字。在学完第一段后,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秋天中的事物有更多的了解,我进行了说话训练,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说出秋天里其他事物的变化,达到了训练的目的。最后进行生字指导,一看二描三对照四点评,这样的步骤让学生进行识字教学。
在讲课的`中处理一片片这个环节上,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备课时认为学生这个理解不是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一片片是很多的意思,并进行这样ABB式词语的训练,结过发现学缺乏生活经验,不能很快的说出这一类的词语,有没能及时的点播,导致这一环节上的不理想。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 篇6
上课了,师生问好之后,我首先给孩子们说:“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画,想不想看一下?”孩子们的兴致很高,大声说道:“想!”于是,我出示了课前准备好的两幅乡村秋景图。从孩子们那一声声蛙的尖叫声中我感觉到了他们对这两个图的喜爱。于是我接着再问:你们喜欢这两幅图画吗?那你知道图画上描写的哪个季节的景色吗?孩子们纷纷回答秋天。于是我顺势而导引入课题。钉上孩子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接下来出示学习目标。在这之前从未在课堂教学中出示过学习目标,所以学习目标出示之后我采取我读读生听的方式,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之后,我让孩子们发现课题中的字体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为了突出秋这个本课的生字,板书时我特意选用了红色。在指导学生学习秋这个生字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发现秋是由禾和火两个字组成的,并将秋的字理渗透到教学之中。我告诉孩子们秋天是禾谷成熟的季节,古人在秋收后往往将田里的庄稼用火焚烧,可以使土地更加肥沃,所以秋天的秋是左边禾右边火。接下来我还让孩子们练习用秋字组词,李荣星回答道:秋天真漂亮啊!她竟然把词语说成了句子!
进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认识自然段。因为没有多媒体,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对自然段前空两格的标志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事先在黑板上抄写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告诉孩子们一天课文往往是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书本55页的学习伙伴提醒了我们自然段的前面会空两格。但是孩子们还是不太明白。于是我借助黑板上事先抄好的第一自然段,将天气凉了前边空的两格用方格的形式画给学生看,恰好两个字的位置。在方格中写上①表示自然段的'序号,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课文中其它的自然段并标注序号。因为没有直观的示范二、三自然段的标法,所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仅在段前标注了序号,而且段尾的空白处也标上了序号,于是就出现了有的孩子标出一共八个自然段的现象。在逐一指导的过程中占用了课堂的很多时间。
接下来我给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应该怎么去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可以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这一环节,我逐段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并适时指导学生读好轻声:凉了、黄了、叶子,读准儿化音一会儿和一字的变调读法,指名读,范读,领读,齐读多种方式并用,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能够达到正确的朗读课文。
秋天来了大自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徐誉泽很快发现了秋天来了,树叶黄了。板书之后我让学生学习树叶两个生字让学生发现可以采用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记生字,顺便巩固了学过的生字对和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木字旁和口字旁两个偏旁,在学习木字旁的时候,我出事了木字,告诉孩子们汉字可有谦让精神了,木和对交上朋友以后,因为要住在一个共同的家——田字格里,所以木主动收起了大长腿给对腾出了足够的居住空间,让谦让是一种美德悄然渗透其中。
接下来孩子们发现了,秋天来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了下来。这时我出示了一片和一片片让学生对比发现它们的区别,孩子们首先发现的是一片中有一个片字,一片片中有两个片字,而没有发现两个词语表示的数量有不同。这时我让他们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中的树叶,引导他们发现一片片表示的数量更多。借助插图理解词语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办法!接下来我将片字演变过程用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简单的进行了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片字的认识。这是这节课中我第二次渗透字理教学。
秋天来了还有什么变化呢?孩子们继续发现了天气凉了,人们穿的衣服也厚了。在学习气字的时候,我让他们比较气和“汽”的区别,郭艺晴发现“汽”有个三点水,贺林蒲马上想到了“汽油”这个词语,我适时表扬他们之后,告诉他们“气”和气体有关,于是“空气,气球”等一个个词语从孩子们口中脱口而出。
完成了“气”字的教学,我让孩子们再读第一自然段,齐读,师生承接读,并将黑板上的凉了,黄了,叶子,落下来擦掉让孩子试背,结果很多孩子基本能达到背诵第一自然段了。
最后进行的是写字教学。我将田字格板贴在小黑板上,给学生示范了新笔画横撇的写法,认识横撇之后学习写“了,子”两个字。新笔画我采用红色的粉笔书写,力求醒目。遗憾的是,学生的自行书写刚刚开始,下课铃声已经响了。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 篇7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本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课文,首先要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还要了解自然段,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并且能背诵这篇课文。
这样的容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多,也比较复杂的。所以,我在课时的安排上就比其他的课文要多一节课。
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反观自己的课堂,让自己遗憾的地方还真不少。归结一下,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识字方法太单一。
总是习惯性的遵循以前的'规律,先让学生圈出生字,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识记。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识记的过程当中,方法太过单一,而且思维比较局限,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识字。在识记当中,总是从前识到后,这样既浪费有着重指导重点字,导致重点和难点就不突出,对于难记的字依然没有突破。
2、总体设计还存在瑕疵。
由于这篇课文要掌握的新知识太多了,所以,总想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在设计当中,既想要识字,写字、还想要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最终导致整节课的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遵循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进行设计教学活动。
3、写字方面的指导缺乏针对性。
本课的生字很有特点,完全可以写“了”之后,让学生自学写“子”;写“人”之后,自学写“大”。
可是,当时我总觉得学生第一次学习写字,应该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没有足够相信学生的能力。导致这节课在写字这个环节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自学等能力,错失了一次训练学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的一些变化。制作课件时,我根据课文内容搜集了一些图片,重点要让学生感受到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具体的变化是什么。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光是枯燥的书面文字,很多娃娃可能根本理解不了。通过图片,不仅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说,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堂课下来,我深刻的反思了自己,有很多的地方做得不好,比如某些重点难以理解的词语,如果教授时能够结合一定的动作,可能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效果会更好。两第三自然的两个感叹号的时候效果是不好,我只是让学生读,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它。最后出示图片,让学生练习说话的时候,效果也不太好。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 篇8
一、复习旧知,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开学时第一单元的识字教学,很多学生学后都忘了很多,今天这节课课前领着学生先进行了复习,读课文,背课文,拼读一类生字,按部就班,和孩子们一起再回忆了第一单元。通过学生的读,听得出很多学生的生字已忘了怎么读,组词就更难了。这提醒了我,今后的早读时间一定要及时领着学生“回头看”。
二、交流识字方法,教会学生多种途经识字。
这节识字课距离上一次识字课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上次还是在第一单元学习生字时简单给孩子们说了识字方法,现在再让孩子们说,应该有很多学生都忘了。果不其然,在识字环节我提问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看着很多学生回答不到位,于是我便一个一个字地引导,“秋”字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火”加“禾字旁”等于“秋”,像这种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一般都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像笔画数较少的字,我们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你觉得哪个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呢?一个学生回答“了”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他还口头数了数“了”字的笔顺。我告诉同学们除了有“加一加”、“数笔画”的识字方法,还有“加一笔”、“减一笔”、“换偏旁”、“猜字谜”等识字方法,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最后我还告诉同学们,识字不只是课本上的,我们还可以到课外去识字。逛街时、逛超市时、食品包装上等我们能看到的地方都可以认一认上面的字,读一读、记一记。
三、借助画面,感受秋天的美丽。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秋天的图片,金黄的落叶、红通通的苹果、压弯腰的谷穗……一张张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着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秋天,发现秋天的美丽。借助图书再配上文字描写,学生读的就越是起劲儿,理解感悟也就越深刻。教师范读、指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分组比赛读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练读,让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教学有一点遗憾的地方,本课的生字指导不是特别到位,留给学生练习书写的时间不太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时间的分配一定要更合理,更科学。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 篇9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本课生字不多,可以先集中识字,再朗读课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读生字,用猜字、玩字卡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同时,通过组词语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识字的巩固和检测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把记生字与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结合起来。我指导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与“笼、浪、粱”。“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朗读本课一定要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首先是学生充分地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个人读、齐读。一要读正确,二要读流利,进而做到熟读成诵。
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在此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此间我进行了朗读指导,激发情感,然后朗读要求:
①边读边想象。听老师范读,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
②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体会课文中问句所表达的语气。
③在朗读中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这一要求最好先在小组内实践,可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然后互帮互学,读好每个句子。
④美读。教师再范读,读出秋天到来时的兴奋、喜悦,描绘出秋天山野那一幅披金挂红的美丽图画。想读的学生可以小声跟读,还加上动作配合读等。
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练习背诵。
真正精彩的课堂要呈现出精彩的学生。要学生学得精彩,就需要老师用心的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他们喜欢学什么,他们需要学什么、他们能做什么、他们能掌握哪些、学什么对他们有用等等。只有很好的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
跟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激发他们的兴趣开始进入教学,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兴趣就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主动积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是指兴趣,从古到今就很重视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抓住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兴趣点”,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展开教学,激起学生参与互动的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创造引人入胜的的教学情境,是美术教学的必要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经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程度相适应,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激发兴趣的方式多样,如游戏、情景、尝试作业、默画等等。在《留住秋天》这一课中,我选择的是默画的方式导入,首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去聆听一首《秋日私语》的钢琴曲,同时我送给了孩子们一首诗歌——小草黄了,树叶黄了,我听到风踩在树叶上沙沙的响,金黄色的树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有一片小小的黄叶落飞到了我的肩头上,悄悄的对我说,我来了。
“睁开眼睛,这首诗歌让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谁能来描述一下?诗歌中的我来了,我指的是谁?”“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片落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跳舞”“我看到秋天来了,秋天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裳”。我想此时此刻,每一位孩子心中都有了一幅秋天的美丽画面,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对秋天的情感,这个情感贯穿了后面的认识理解秋天,最后孩子们迫不及待了,用绘画的方式把这种情感释放了出来,去留住秋天。这堂课默画导入是关键,导入就像抛砖引玉,引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这样才能为你的教学增添更多魅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点点滴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材,设置不同的引入方法,化难为易,巧妙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 篇10
本文是一首赞美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在前一课刚学过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因此,教学本课时,我由这两首古诗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秋天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这一课写得非常的优美,也写得非常的贴切。但总感觉这一课的容量很大,用一般的`讲读方法可能比较难处理,因为每一小节都可以品味出许多的东西。因此我在第二课时,首先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其次是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谈谈朗读的体会,比如问学生你读了以后感觉秋天是怎样的?(比如秋天是调皮的,秋天的快乐的,秋天是热闹的,秋天是勤劳的等)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品味具体的词句。在组织讨论的基础上我加以引导并适当的提高,同时把自己的读后感受跟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了一小节一小节单调的讲解。
本文的5、6两小节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能让他们借助图画想象玉米和高粱在夏天和成熟后的样子,想象和感受农民的辛苦和丰收后的喜悦,然后再边想象边读书,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这儿的学生对文中的场景很陌生。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 篇11
本课成功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这我想是本节课的最大特色与亮点,优美的、处处弥漫秋天的气息的课件,尤其适合诗歌的教学,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与体会诗歌的意境。优美的.课件为学生的品味、朗读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课件用落叶、枫叶、蓝天、白云、稻谷、蜻蜓、果实等等秋天的典型事物渲染秋天的氛围;用音乐渲染秋天的意境;对于学生提高兴趣及体会诗歌语言和情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每一堂课我都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学贵有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真正对课堂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有着独立思考意识的。但可能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遗憾,在本节课上却缺少这一环节。在这堂课的最后,我设计的环节是改编《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似乎不用精心设计,提到秋天的景色就很容易联想到这首歌曲。
针对初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如果你要求他根据秋天的景物去写一首小诗,他们可能会无从下手,并且在一开始就会将这个问题定位为难题,这样就会使他们失去兴趣,失去创作的欲望。因此我要求他们改编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在优美的旋律中让他们放松心情,收获灵感,同样是用秋天的景物当作歌的意象,但他们的创作热情却非常高涨。当然,初创作的歌词听起来较为通俗,仍需锤炼。
- 相关推荐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部编版教学反思04-18
部编版教学反思04-18
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通用08-22
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04-04
部编版四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4-11
部编版上册语文教学计划03-24
部编版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05-17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2-18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学反思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