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新房教学反思

2021-03-26 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住新房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住新房教学反思1

  “住新房”这一课 是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以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后继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竖式笔算的方法。鉴于知识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学中多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促使学生通过迁移类推主动探究新知。

  教学中,利用“住新房”这一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在交流中学会计算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开阔的思维空间,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大力提倡的“以人为本”、“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算法多样化”、“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在讲解竖式的过程中,我原来设计的是以角色的转化来进行,学生当老师,老师做学生的形式出现,帮助全班同学明晰算理掌握方法。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把教学中这一重点讲清楚时,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互动交流的形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这节课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去发现解决新知识的方法。为了解决新问题,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他们想方设法要把一个“新”的问题转化成一个“老”问题来解决;即把一个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题目转化为加法或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乘整十数来解决。通过他们的努力新问题终于解决了,这些知识的获得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明白的。长期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的。

住新房教学反思2

  “住新房”是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后继学习的,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竖式笔算的方法。鉴于知识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学中多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促使学生通过迁移类推主动探究新知。

  一张情境图,三种解答的方法,便是这堂课学生学习的内容。教材分析所给的教学目标是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当学生拿到12×14=?这个算式,大部分学生想到的是以前学得拆分法,即:把14分成10+4,然后用 10×12=120,4×12=48,120+48=168。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算理,我提出一个问题:“用竖式计算和前面的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恍然大悟,28就是14乘2的结果,而14指的是140,只是0省略不写而已。就是14乘10.这时我又问: “那什么是不同的?”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算理是相同的,只是书写格式不同。这样,学生的知识获得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明白的,长期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住新房教学反思3

  宝宜《住新房》本节课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难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竖式笔算的方法。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利用课件展示出“住新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信息,理解并提出问题:这幢楼一共可以住多少户人家?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列式,并交流列式的理由。学生都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4×12或12×14。我先让学生对其计算结果先进行估测后,再让学生先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算?结果书上有的方法,学生们都想了出来,有的同学知道把新知识转化为老知识来解决,个别学生甚至已经会用竖式计算。但是当我让他们说说自己想法的时候,他们却说不清楚。这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用竖式计算时和前面的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恍然大悟,28就是14乘2的结果,而14指的是140,就是14乘10。这时我又问:那什么是不同的呢?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算理是相同的,只是书写格式不同。这样,学生的知识获得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明白的。但是由于计算教学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这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去努力。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别学生出现了个位用乘法、十位用加法的情况,还有数位没对齐的现象,这几个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还没有掌握,需要个别指导。

住新房教学反思4

  在《住新房》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新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价值。

  我觉得本节课我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1、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开始,跟学生简单的交流,让学生搜集到数学信息,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问题。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教学中,利用“住新房”这一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在交流中学会计算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开阔的思维空间,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大力提倡的“以人为本”、“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算法多样化”、“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在讲解竖式的过程中,我原来设计的是以角色的转化来进行,学生当老师,老师做学生的形式出现,帮助全班同学明晰算理掌握方法。但是在教学中我担心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把教学中这一重点讲清楚,所以我还是采用了比较保守的方法——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互动交流的形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在巩固练习中,不仅重视了计算的基础,又注意变换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觉得本节课我在以下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组织教学中,我感觉自己还是讲得多了一些,也没有较好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评价的语言也太少。看来,我还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怎样少讲些,多到学生当中去指导,让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

住新房教学反思5

  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复习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然后引入出“住新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信息,理解并提出问题:这幢楼一共可以住多少户人家?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列式:14×12。怎样计算“14×12”呢?

  我组织学生独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计算完毕后在班内集体交流。

  汇报算法时,我让学生把各种算法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笔算的过程,也说出了计算的算理,14×12就是把12分成10和2,先求2个14是28,再求10个14是140,最后把28和140相加得168。竖式中的28是14×2的积,14表示的是140,是14×10的积,168是28+140的和。

  竖式计算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以后积的位置写在哪里?教师引导,应该从十位开始写起。这样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了竖式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从口算入手,在学生明白了口算每一步的意义后再入手竖式计算,把竖式的每一步过程与口算对应起来,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步骤的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还节省了时间。

  本节课我认为在教学中我注重渗透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把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留给了学生,注重孩子对算理的理解,最后出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强化了竖式计算的过程。不足的地方,练习量较少。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别学生出现了个位用乘法、十位用加法的情况,还有数位没对齐的现象,这几个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还没有掌握,需要个别指导。

住新房教学反思6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是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的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学生的体验是很重要的。

  《住新房》这节课,我依据新教材的特点,以“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先引入出“住新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信息,理解并提出问题:这幢楼一共可以住多少户人家?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列式,并交流列式的理由。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4×12。怎样计算“14×12”呢?

  汇报算法时,我让学生把各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孩子们很容易就说出了笔算的过程,我又进行引导14×12就是在求14个12或者12个14,把12分成10和2,先求2个14是28,再求10个14是140,最后把28和140相加得168。竖式中的28是14×2的积,14表示的是140,是14×10的积,168是28+140的和。在教学中我注重渗透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把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留给了学生,注重孩子对算理的理解,最后评价学生的`想法,强化了竖式计算的过程。这样,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方法的过程很精彩。

  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谁想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想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一试。学生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在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寻找、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只有充分体验到某种算法与其它算法相比之下的优越性,学生才有可能将其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知识。

住新房教学反思7

  本节课,学生在已学的乘法知识基础上,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也就是转化成一位数乘两位数和整十数的乘法掌握较好,对算式在情景中的含义理解到位。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问题意识也很强,特别是在对竖式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上,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解答都很到位,竖式中有0和没有0的对比,以及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以后积的位置,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解答,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较好。

  但在课后,通过反思,我觉得这些地方在下一次课上可以进行一些改进

  1、课前在老师的指点下,将课前设计的估算环节省去了,所以在列出乘法算式以后对算式的意义解释,对孩子的怎样计算这样得乘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应该让孩子回忆1412就是在求14个12或者12个14。而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遗漏了这个重要的环节,导致孩子在计算时,有类似于 1010=100,24=8,100+8=108这样的错误出现,于是我在观察了学生的计算情况以后,我马上提醒孩子们用乘法的意义和估算的方法检查自己的错误。

  2、在第二种算法出现时,我没有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很好得沟通,让孩子就结合乘法的意义叙述算式在求几个几,这里就可以节约一些完成练习的时间。

  3、在对竖式和口算进行沟通时,还感觉有些薄弱。

  4、在孩子们对竖式的算法和书写格式进行激烈的讨论时,我没有很好的指导与评价,以后要在引导性的评语,以及讨论的指向性语言方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下功夫,让孩子的这种活跃的思维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形成逻辑思维强,发言提问有说服力,话语完整清楚,有良好次序的讨论氛围。

  5、没有把各环节的时间把握好,所以导致没有练习的时间。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及时地巩固和检验。

  我觉得以后在处理课堂生成性问题上,还应该更加机智一些,充分的展示孩子的思想,并快速的做出反应与评价,其实在这节课上还有一些孩子的方法值得展示与交流,比如12+8=20,20xx=280,814=112,280-112=168.在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后还是可以作为另一种思想方法进行展示和评价。机智的处理生成性问题,这也需要在课前对学情的进行充分估计和预测,以便与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及时的做出反应。

  在计算教学中,像这样的计算课还有很多,把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沟通与归纳是很重要。

【住新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住新房教学反思

2.《住新房》教学反思范文

3.《小猪住新房》教案素材

4.住新房的幼儿教案

5.住新房祝福语

6.三年级下册数学《住新房》的教学反思

7.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住新房》教学反思

8.朋友住新房祝福语

上一篇:太阳教学反思 下一篇: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