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

2021-03-24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1

  今天讲到《桃花心木》一课时,期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读文,带着这样的问题,当你通篇读完后,你觉得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只要用心读书的孩子,问题很好解决,很明显,大家一直认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这个句子不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我便围绕这个句子展开教学。这句话的一个关键词又是什么呢?孩子们反复读了两三遍,已找到了答案,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是“不确定”。是啊,生活中的不确定太多太多,在文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桃花心木苗的生活不确定,用心读书的孩子们找到了根据,说出了理由。这些不必细说。

  把握人文目标,激发学生情感,自然到了火候,由树我们也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人,联系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你的生活也定会不确定,在不确定的生活中,你是怎样做的?是否经得住生活的考验?是否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否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是否在此基础上努力生长?当然这一连串的问题是相关联的。其实孩子们都有话可说,觉得很多事情似乎难于启齿,在我的一再引导下,孩子们还是没有勇气站起来谈到自己的“生活逆境”。在我的一再鼓励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仍没有站出来,我冒昧的点到了张XX的名字,她怯生生的谈到了她的生活,尽管语言有些支离破碎,当然这不是她平时的水平。她的情况我十分清楚,在我的帮助下,她完成了一次超越自己的心声流露。“爸爸得病后,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爷爷上了年纪,腿脚不便,我们家本来就不富裕,现在更是雪上加霜,从爸爸得病那一刻起,我暗暗下决心,以后我一定好好读书了,再也不贪玩了,我要努力学习,找到工作,改变我们家现在的样子…”

  感谢她,我话音刚落,掌声已经响起来了。在不确定的生活中,你变得坚强了,懂事了,很大的收获,是一笔财富。

  有一个开头的,大家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看透了大家的心思,我也不再点名了,想说的便主动站起来交流了,李XX也谈到了他的生活环境,不确定正是姥爷的离世,他十分悲痛,因为是姥爷一直把他带大的,妈妈的改嫁似乎对他打击也不小,他也信誓旦旦的说,“我也不知将来干什么好,我只想好好学习,不给妈妈惹麻烦,想姥爷,我要更听姥姥的话…”又一次掌声雷动,我不知道大家是佩服他的勇气,还是和他有类似的经历,产生了共鸣?还是被他的真情实话打动?总之,掌声许久。

  孩子们的所想所思在笔尖流淌,停笔片刻,如释重负,眸子也明亮了许多,看到这一切,我似乎也看到了他们的未来,她们才是一棵棵真正的,能经历风雨的“桃花心木”。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借种树喻育人。课文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才有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我紧扣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读课文,抓主要内容。

  林清玄的散文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善于从生活小事或不起眼的事物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读了课文学生不难说出,本文主要讲:作者看到种桃花心木的人一些奇怪的举动,经过与他的一番对话,悟到了一个人生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相机板书:

  奇怪的举动——一番对话——人生道理

  2.抓住线索,突出重点进行教学。

  种桃花心木的人有哪些奇怪的举动呢?学生读文概括出:一是浇水的时间不定,二是浇水的水量不定。假如老师就是种树人,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纷纷发问:为什么你不按时来?到底一次浇多少水?等等。然后在读读文中作者的疑问。

  3.回归课题、体会写法。

  本单元要让学生体会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归课题——桃花心木。以物命题,意图何在呢?意在街桃花心木让人知道,人也要会在不确定中生活尤其重点体会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以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上完这堂课后,细细琢磨,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做的欠缺:

  1、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还不够精。要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咬文嚼字,在朗读指导中,要注意技巧,从语速、语调等方面有层次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更好地感悟文本的内容。

  2、评价语言没有特色。尤其是鼓励性的语言少,因此没有带动起学生的气氛,导致我和学生都没有进入到最佳状态当中,因此感觉师生不能同步,有些脱节了。

  学无止境,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需要我们孜孜以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多学习,多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3

  我教《桃花心木》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第一题学生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

  第二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知道只有在不确定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教者所费时间不多,却使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4

  《桃花心木》这是一篇借种树来喻育人的课文,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为了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尽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处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给他们质疑、朗读、释疑等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的机会,让他们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1、以朗读训练为主线,理解文本:

  在设计本文的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男女生读,找到种树人的话和作者想的内容入情入境地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让学生边读边想的读,深入理解词句的读,对课文读熟之后,继而理解质疑,使学生能在联系生活情景中体验性的朗读,分角色体验性的读,达到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为目的。

  2、以质疑探究为导向,开启思维: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问题的解决。教学中,提出质疑,作出自己的'评价──“种树人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课文后将自己的肺腑之言说出来,写下来。”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并进行表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个性和表达能力。

  3、以联系生活为支点,感悟哲理:

  这篇课文,人与事都来自平凡的生活,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我想,联系生活经验能使课文所含着的道理变得容易理解,如课文中一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谈感受,学生对本文心中有了了解,知道了“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自主。”“不要做温室里的花草”、“只有做坚强的野草生命力才会更旺盛”等,我相信孩子们今后一定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锻炼自己,养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其实,有时候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不用教师耗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5

  通过今天改同步训练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听课效果并不好,这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其中一个小题让学生填空,内容是桃花心木是怎样一种树?这项内容不难,课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只要熟悉课文,这算不了一个问题。结果却不是这样,好多学生不着边际地随意乱填一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非;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词语把握不准,写错字,漏写字,忘掉字等一类错误,多有出现,不一而足。改题过程中我十分生气,如此简单的问题,错误都花样百出,我当时气愤填膺;改完作业,我静下心来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杜绝此类问题出现的方法是:学生多读课文,好的课文还要学生进行抄写,再通过学习,如此,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课文内容谙熟于心是不成问题的。

  一部分学生课文不好好读,课上不认真听讲,如此学习状态,作业不出错才怪呢!这反映了班上一部分人的学风问题,懒散,靠抄袭别人的作业来完成作业,课上、课下就是一个字:玩。为今之计,刹住这股不良风气,必须改掉。否则,期末成绩将会差的不可想象。

  其次,其中的一道小练笔题: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结果学生写得很勉强,很多甚至谈不上借物喻人,只是人和物很牵强地放在一起,学生以为这就是借物喻人了。其实,学生没有掌握借物喻人的根本之处在哪里?是物和人有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写物为主,水到渠成,写人点到为止即可,如本课的写法。看来,知识点或写作手法,学生由学会到在实践中掌握,绝非以道里计,更不会像学生所说的那样——会了吗?会了——如此简单。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1.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

2.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3.小学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4.人教版小学课程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5.语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范文

6.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7.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学反思范文

8.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野草》教学反思范文

上一篇:美术教学反思 下一篇:葡萄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