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教学反思

2021-03-23 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赤壁》教学反思1

  苏轼一直以来都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的两首词,一首是《定风波》,一首是《望江南·超然台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的作品,黄州成就了苏轼文学的顶峰。苏轼曾经在在他的诗中提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潮州儋州”。《赤壁赋》是汉代文赋的代表,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曾指出“《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所以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感很强。在我看来,这样的文章其实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让学生背就行,在反复地背诵中,其中的很多道理自然而然就能够懂。说实话,这篇文章自己在讲前几遍的时候,并不是特别懂,尤其是主客问答的部分,现在比之前理解的深了那么一点吧。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主要有四个方面,“赏文本”、“析文言”、“悟文理”、“体文情”。“赏文本”角度,主要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介绍这篇文章,让学生熟悉这种文体。“析文言”主要是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这一部分其实可以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学。“悟文理”从主客问答的角度,来看待苏轼的自我开导。“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客悲的焦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就是“物是永恒的,但人生是短暂”的,苏轼用“水与月”的变与不变,来进行开导。当客提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时,苏轼就提出了要享受当下。“体文情”主要看苏轼在儒佛道三家思想影响之下,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旷达乐观。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也完成了自己既定的教学目标,PPT做的也很漂亮。对于主客问答中文理的讲解自己很满意,起码自己懂了,讲解的也比较清晰。但是,课程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这是一堂课,而不是一场报告,应该注意让学生有参与感,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思考。但是自己的课,自己说的太多,课件上的东西太多,变成了自己读课件,这样就容易使自己受制于课件,而缺乏自己的讲解和灵活性。另外,这个假期,自己已经讲了六篇课文,但是自己一篇也没有听,我想主要的原因是自己不敢听,觉得有很多错误。我想,诚实地面对自己,才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赤壁》教学反思2

  我自己比较喜欢苏轼,也看过一些苏轼的作品和关于他的介绍评论文章,欣赏他的旷达人生,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起来,让我更能坚强的面对困难。我想让学生学这篇课文也有许多收获,所以做了很多准备。

  这一课上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自学阶段的基础文言现象很多同学没有整理全,只有三分之一的好学生能掌握。这要靠检测巩固,还得是反复训练。

  二、诵读遍数不够,学生只满足会读课文。韩博士要求读六遍课文,学生达不到。即使读也只是为默写,只读不思。

  三、苏轼思想本来就是难点,学生对三、四段内容理解不到位。主客问答,苏子思想矛盾的变化,天地万物的辨证关系,苏轼是如何解脱的这些问题学生不好把握。

  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所以在学完之后,从大师身上没学到多少精神。

  从我自身谈起也有不足之处,我还是放不开手对学生估计高,所以有些失望;引导不到位,学生讨论不出来,有时直接自己讲,学生被动接受。

  这节课的收获:写作素材的积累,参看高考优秀作文,引用苏轼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论述,一事多用,灵活多变。

  《赤壁》教学反思3

  赤壁赋这篇文章我一共上了五个课时,“战线”会拖这么长我也没想到。第一节课我主要对苏轼这个人进行的介绍,分别通过“三苏”、“唐宋八大家”、“苏黄”、“苏辛”、“宋四家”等来介绍苏轼。我将苏轼的生平遭遇到的坎坷说给学生听,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问我后来怎么样。

  可惜我课前查阅的资料不够丰富,无法继续解答学生的问题。由于是上《赤壁赋》,我又补充了他写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整理在本子上,齐读了一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慷慨激昂而且富有感情,我心里想:要是早读的时候他们也能像现在这样就好了。时间过得飞快,到了正式想上《赤壁赋》的时候,却已经下课了。

  因为文体是赋的关系,所以此篇文言文更注重的是诵读和背诵,体会赋的美感,而不太过强调翻译与字字对应。况且如此优美的赋,一经过现代文翻译,美感就丧失了。但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我以为字字落实总没有错,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却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昏昏欲睡。

  这篇文言的思辨性很强,所以我几乎是上完一段给学生总结一下本段的思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记忆和理解。许多同学在刚接触这篇文言文的时候,读完一遍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结果在我讲完全篇之后,许多同学都说在学过的《劝学》、《师说》、《赤壁赋》中最喜欢这一篇,这倒让我很是惊讶,让我觉得我的付出没有白费。

  《赤壁》教学反思4

  我在选课参赛的时候,决定选《赤壁赋》一文,是个艰难的决定。本文是经典中的经典,有过无数次的被解读;本文由景入情,由情悟理,思想深刻,背景广阔;本文以赋为体,主课问答,应突出诵读;本文又是以文言文为载体,应强化理解。一时间,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入手,畏首畏尾,总怕设计漏洞百出,割裂了学生与文本,但又不愿调换内容。

  我考虑到本文文体特征,先定下了诵读这条主线,为帮助学生诵读,我将课前自主学习的设计精细化,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逐层深入理解文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示小组交流成果,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理解,也增强学生的信心。课堂主要以引导,帮助为主,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的景、情、事、理。课后延伸阅读是我的另一个设想,读懂本文是本课的目标之一,读苏轼是我设计的更高目标。作为文化经典,苏轼不可复制,如果在语文课堂上不能引起学生对苏轼的阅读兴趣,那我总觉得是一种遗憾。

  我的这一节课,完全是一节生成课,学生不是我所带的学生,尽管彼此有些陌生,但他们一次又一次给了我惊喜。我对学生的表现是满意的,我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还有遗憾和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予以指导。

  《赤壁》教学反思5

  文赋是介于散文和赋之间的一种文体。一篇好的文赋语言摇曳多姿,情感浓郁,哲理丰富。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对话中探讨了人生哲理的意蕴。因此学习本文必须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应诵读一定量的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我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而朗读比默读更能有效地刺激大脑皮层,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一个学生对一篇文言文理解到什么程度是可以从他能否在节奏和语调上读好这篇文言文中看出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背诵前两段的内容。

  另外如何既做到文言文阅读字字落实,又能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与发掘呢?对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如让学生在充分自我预习的基础上互相就文章的字词质疑、释疑,教师只需对一些过难的字句进行必要的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提问并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仅作补充和引导。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所以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小觑学生的学习潜能,只要对他们提出一定要求,让他们掌握一定方法,他们就可以学得更好更高效。对于书下有着详尽解释的文言文,确实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时间由老师逐字逐句串讲或者是让学生站起来一人一句翻译。学生之所以觉得上文言文枯燥想睡觉是因为他们觉得授课方式单调。而分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程度好的同学可以临时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于是一些简单的字词问题就可以由学生自行解答了,至于大家都不理解的字句则由老师来讲解回答,这也正是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如部分学生惰性很强,完全依赖小组其他成员,课前预习不充分,以至于上课时提不出任何问题,这不是都懂了,而是不懂得地方太多了的缘故。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知人论世”是读懂文章的必要方法,所以让学生掌握好这把钥匙是尤为重要的。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对写作背景作了充分介绍,所以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涵时显得不是很困难。

  《赤壁》教学反思6

  上完课后,有一份释然,多少明白了些傅雷“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这句话的含义;亦有一份沉重,经肖老师等专家的指点,发现自己课堂之浅薄。

  “一堂好课应该呈现从徘徊到突围的精彩,有挣扎、有冲突、有交锋,然后从缝隙间突围,师生均能从文本和课堂获得突围的快感。”肖老师的话语让我感到很温暖,也促醒了沉醉在自我设计中的潜意识里的我。是啊,远方的风比远方更遥远,距离让我更坚定的成长。

  “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写“月”的句子,并就你最有体会的一句阐述自己的理解。”提问过于机械和呆板,进而使整堂课略显呆滞,缺少灵动,课堂缺少深化的容器,却一直生成在教师的言语里。教师自己仿佛已沉醉于课中,却无法引领学生入境,甚至局部都没有,勉强确实是没有幸福的。

  我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整堂课都在赶场,频率快,节奏快,看似行云流水,实则走马观花。缺少“点”上的细化,徘徊一词虽已让学生感悟了,但联系诗境不够,矛盾场的渲染不够,学生的生成就不够,学生其实是成长在自己的思考之中。当然,师生的互动也只是停留在“接招就走”的形式层面,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自己也没有随文本情感的变化而变化,需改之。

  “以文率言”的课堂模式显然忽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堂上意识到了却没有很好的落实。没有言的积累,何来文的感悟突破,“以言固文”也许才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方针。注重人文味的同时却极大程度的削弱了文言文“雅”的书卷味,淡化了学生的文言感悟和文化熏陶,苏轼的儒道佛思想只字未提。

  反思,则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这堂课也多少让我找到了一点自信,这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宽慰。是命运把我们抛到了路上,且行且拾且习且思。

【《赤壁》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1.《赤壁》教学反思

2.杜牧《赤壁》教学反思范文

3.赤壁之战教学反思范文

4.《赤壁之战》教学反思范文

5.赤壁赋教学反思范文

6.《赤壁》课程教学反思

7.古诗赤壁教学反思

8.赤壁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上一篇:《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下一篇:《中东》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