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2021-03-18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

  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割裂的语文教学活动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可是往往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二者单独作为两个部分来进行教学,甚至有一些教师会对二者会厚此薄彼,其实阅读和写作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语文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其实如果想要使学生广泛而有效的阅读,只依靠课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先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在学生的阅读量上有一个具体的要求。首先是泛读,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阅读的书籍不少于20本,这在阅读量上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内容上来说阅读内容包括了诗歌散文,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等。其次,要求学生精读,指导学生一学期需要精读的作品控制到3—4本,精读的时间学生可以利用假期进行。再次,每学期向学生指定一本研读的书目,这个数目就是我们课本上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当然阅读的量是一个必须要求,阅读的时间上也必须有保障,学生在校期间一周要保证有六节阅读课的时间,学生周末回家的时间也要达到4个课时的阅读时间,这样一来,学生阅读的时间一周当中至少有十个课时。

  在对学生的阅读有了具体的要求之后,教师会专门制作阅读成果检测,并相应的跟进名著读后感的写作指导,比如初一上学期读《西游记》时,教师会安排学生先读部分章回,然后从人物设定、情节安排等方面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后的写作,《我和<西游>有个约会》《西游之路之我见》等相关的写作安排,不仅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用笔记录了自己阅读名著的心路历程,然后从每个班的习作中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年级里学校中的评选,把这些优秀习作编订成书,在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发给家长,这样的读书成果不仅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赞许和支持,也促进了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素养的双向生成。

  阅读是学生对于生活、社会及客观现象的认识,写作是学生们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过程,只有将二者巧妙的结合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最真的心灵体验出发,给予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想,挥洒自如地写,有创意地表达自我个性。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将会更快乐,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才会更活跃,真正的体现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滋养学生心灵的学科!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2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

  古诗词之美首先在于它的音律美,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所以学古诗词必先朗诵。教学《长相思》时,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初读诗,咬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再读诗,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三读诗,读出印象;四读诗,读出大意;五读诗,读出情;六读诗,读出境。

  朗诵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多样的示范读、比赛读、配乐读、表演读等浅层次上,而是要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的语言美,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发自内心的美美的朗诵,让人陶醉的朗诵。

  如“山一程,水一程”寥寥数字,山高水远,长途跋涉的孤寂无聊的军旅生活如在眼前。又如,在读出词的大意时,我抓住作者“身在何处”与“心在何处”作为突破点,体会到作者身与心分离的那种思乡之情,而后,又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时想象作者故园的美好景象。一方面“身”在风雪交加的军旅,另一方面“心”在温馨的家园,鲜明的对比更加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此时让学生有感情地去读,就可谓“意到情成”了。

  古人写诗词“贵在含蓄”“意在言外”。学《长相思》这首词,从读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体会诗人的含蓄之美,言外之意,与诗人同喜同忧。我以适当的语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再配以埙曲,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反复吟咏,逐渐拉近与诗人的情感距离。教学古诗词,必定要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走近诗人,与诗人对话。

  体会意境时,我运用了语言描述、配图配乐吟诵等多种方法,诱发想像,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出生动鲜活的画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力,受到相应的情感及审美陶冶。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3

  课前反思,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

  一说起反思,有很多老师自然会想到课后反思,但对课前反思却忽略了。笔者说的课前反思,包括新学年(学期)开始时对学年(学期)教学目标的确立,对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也包括每课上课前对教材内容的选取与舍弃、补充与延伸,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思考,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方法的确定,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对教学想象的设想,对探究问题的筛选,对学生参与的预测,对教学效果的初评,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失误、困境的解决与把握等等。这些反思都要求教师在课前一一思索,并在备课及教案上反映出来,不留盲区,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到胸有成竹去上课,有的放矢去引导。

  例如笔者在上《在山的那边》一课前,就反思过这首诗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所以此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初中语文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规律、学习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指导与点拨,并把这些指导与点拨的内容有机的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去,比如:预习、学习、复习、听课、探究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作笔记、查找资料、发表文章、课后小记等方面。我还反思由于学生阅历浅、联系实际的人生背景不够,课前搜集一些名人的人生经历用于课堂上去启发学生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学习名人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不灰心丧气,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困难,从失败中勇敢地站起来,在艰难曲折中不断的求索,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关于朗读训练,我也反思在朗读训练中需要给学生以切实具体的指导,要克服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注重朗读指导的缺点,可在课堂上以一个片段或一两个句子作为例子来指导,一句一句的教,一遍一遍的导,可以对一个词的读音、语气、语调单独指导,让学生有勇气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还可以播放从外面购买的、教师的、学生的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跟读,以纠正不够准确的地方。这样的反思,有利于教师更进一步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更好的把握新课程,更快的提高教学质量。

  课中反思,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有了课前反思,还要有课中反思,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反思,不断调整,不能按照课前制定的教学方案一成不变的上下去,而要按照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参与方式、探究效果、整体状态进行灵活的引导,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完善,确保每一堂课的顺利、高效进行。

  例如:笔者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在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后,是不是就可以结束呢?不行,我们对一篇文章不能老是从一个角度去读,正如评价一个人不能单从一个方面去说,从不同角度的对同一文章进行探究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就某一人物、某一情节或其他方面提出问题对课文进行多角度阅读。我在引导学生归纳中心后,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此文除了中心思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可探讨的问题呢?学生兴趣很高,在文中不断的找啊,找啊,在老师的适时点拨下终于有了结果,那就是:第一个问题,作为父亲,应该怎样教孩子脱险?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课文中父亲的做法相同吗?你更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想法及理由。第二个问题,你们喜欢杰利吗?说出你的意见及理由。第三个问题,你们怎样评价4个孩子?大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既活跃了课堂,又对课文加深了理解,岂不是两全其美吗?这样的课中反思,有利于挖掘出课文的`深意,有利于多角度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4

  面对课改热潮的冲击,刚开始只是“任尔东南西北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态,但如今,时代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入,改革课堂教学,尤其迅速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是笔者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教学模式的审视

  1、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教学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之间无条件的平等,而是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人格、情感等,同时又要高于学生,教师始终是首席地位,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

  3、教学目标的改变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具体根据教学内容关注不同的目标,“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互动状态的改变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活动的外表下内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二、教学载体的审视

  1、文本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因此“探究”教材,不仅是学生的任务,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教师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领学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师生与文本作者形成对话。

  2、教具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手段冲淡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质内涵的特质,难免有“做秀之嫌”,流于形式。

  3、教师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或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或对文本作适当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为教师,“路漫漫其修遥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雪莱有一句名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吗?”,其实现在,沐浴第二轮继续教育的东风,享受国家重视义务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动新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美丽春天。每一位语文教师,真的应该在这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春天,顺应时代的东风,高举课改的大旗,小而言之,为自己的事业,开创火暖的夏季;大而言之,为祖国的未来,播种火红的秋天。多一份反思,就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5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四五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课本当回事,一本语文课本说不定我一个学期只上其中几篇自认为美文的文章,而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说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个个把星期。我上过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过离别诗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文章坚决不上,对那些说教意味甚浓的文章坚决不上,对自己认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坚决不上的。现行课改课本,每单元都是同一题材的文章,教学目标基本相同,我就上一节课就差不多了,关键是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学。语文课每课不一定要有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为什么不可以是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呢?如第八册第六整个单元都是讲爱的教育这个主题,主题雷同不说,文章题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课后,还真想不出来上后面三个课文的理由。有人说让他们阅读,看书,其实在小学语文课中,知识和情感储备都还不丰富的学生对单纯的诵读以及大量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接下来,不神聊,不瞎扯还能玩什么呢?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瞎扯,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能力,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节课不过四十分钟,根本就来不及讲几个笑话,根本就讲不了一个精彩故事,根本就来不急一次精彩的辩论,根本就来不及一次朗读比赛,也根本就来不及一次口语比赛。所以以每节课为单位备课上课,是不太科学的。真搞不清楚大语文到底是什么?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6

  在语文教学中,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我好好反思。我们都知道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

  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第7页、自修总结。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7

  参加语教学工作四年多了,依然清晰地记得曾经的老师向我提出的忠告:“做教师的只有上好,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于是我认真阅读众多的语专业报刊杂志,吮吸知识的营养;努力回忆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师长们的教学方法,寻求可资借鉴的教法;不厌其烦地翻阅大学中学过的《教材教法》本,获得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经过努力,渐渐地形成了自己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要明确,讲授内容要准确,教学组织要严密,教学方法应灵活。在日常的语教学工作中,我努力以此衡量、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吸收了语教学领域中不少新的理论、观念。

  主要有:

  1、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2、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视为灌输知识的容器。

  3、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能力,发展智力,并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教学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

  随着教学理论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就愈愈感到自己所谓的好标准还有好多不足,明显地感到自己的观念总是难跟上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不得不努力地去反思自己的语教学,归纳起,我的语教学存在着以下弊端:

  一、不敢超越堂。

  如果学生在堂上受到启发后对某一内容形成了兴趣,后能够继续进行主动地有目的地学习,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从“学会”上升到“会学”、“善学”。我心里明白,超越堂对学生是多么重要,但我没有这样做,也不敢这样做。我只知道利用好堂40分钟,让学生学好本上的知识。希望学生对中国古代、现代学名著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但如果能趁热打铁,鼓励学生的学修养,那该多好。可是我不敢这样做,在很多人的眼中,这些名著是“难书”,他们会不答应,学生哪有功夫看这种“难书”!所以,学了之后,我几乎就停滞不前了。我现在的语,除了带领学生在本中“游泳”之外,外最多布置一点读读、背背、抄抄的作业,不能也不敢让学生去广阔的外海洋中遨游、驰骋。所以,学生们刚升入初一的时候,看看他们写的记叙,眼睛一亮,小学生的作水平相当不错嘛!可是,一年过去了,他们记人叙事的水平和刚入初一时的水平相比,似乎高不出多少。

  二、不敢超越本。

  教师在教好诉基础上,超越本,收集本以外的材料,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语教师说也是多么重要。但是,我也不敢只是活脱脱的运用“嫁接术”移花接木的手法,可还得挖空心思说好话,违心地说它中心突出,构思独特,因为我不敢超越本。

  三、不敢超越“教参”。

  《教学参考书》本是只供教师参考用的,可是现在众多试卷的命题者提供的答案都是一字不差地照搬“教参”,阅卷人也是依教参画葫芦,离开了教参的说法就不给或扣分,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也只是照“教参”宣科。我刚毕业经验不足所以许多东西我自认为我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透,不会有更好的回答的。我想我的答案最多也只能算个“擦边球”,可我也不敢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也不敢引导学生去细加品味,只能把“参考书”上的答案抄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了。不少,在分析段落层次时,时时感到自身的理解和“教参”的说法存在着差异,但自己最终不敢否定“教参”、超越“教参”,要么原原本本地把“教参”的答案抄在黑板上,要么只能签名稀里糊涂,蒙混过关,让学生去自由理解。

  总之,我在语教学中,不敢超越堂,不敢超越本,不敢超越“教参”。

  我希望我的同行们不要存在类似我这样的困惑,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学会超越。只有学会超越,才能发展自我;只有学会超越,才能使学生发展;只有学会超越,教育事业才能大踏步前进。

  我的语教学往往只重视内容的分析,对学生训练的各类语练习题也偏重内容的把握。这种呆板的教学与让学生主动学习相违背的。

  语,承载着人类明的精华,中美妙的故事、精湛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广阔的视野,构成了该学科独特的人气息与强烈的吸引力。但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是否也这么想,语在他们的眼睛里究竟是什么样的?被世人称为“误尽天下苍生”的语教学也随着历史的车轮,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进行改革。但是以前改革的目的更多的是对学科体系自我的完善,而不是为了满足学习者本身的需求。正如一些语教学专家所言的一样,以往的语教学对人的关注是比较疏忽的,缺乏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过程、接受知识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情感的关注。是学体本位的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大多是按照语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根据接受者的心理发展需求。我们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也大多是从成人的角度、从教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方案,而忘记了我们所从事的对象——学生的需求。换一种思路:在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听听主角——孩子的声音,我们是否可以从孩子的视角反观我们的语教学。

  对于我说,永远是不断向同行学习,学习,再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8

  教语文这些年,虽然没有外出参加过什么比赛,但每年都会在校内出公开课。每次出公开课之前,我都是上网搜索,查找优秀教学设计和教案,看一些名师授课实录,把可以借鉴的环节拿过来为我所用,也就是用别人的教学设计拼凑成自己的。课件也是直接下载,甚至按照课件设计教学。由于不是自己备课,没有备教材,没有备学生,所以虽然自以为设计巧妙,教学结果却往往不理想。

  那时曾百思不得其解,同样的方法和思路,为什么名师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成为优质课,而我用起来却是漏洞百出?“拿来主义”为什么不适用于模仿名师教学?为什么“抄课”之路走不通?

  学名师是古往今来成名师的捷径之一。向名师看齐,学名师上课,可以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技巧,少走弯路,少摔跟头。只是我们究竟向名师学什么?是单纯的“复制”、“粘贴”,还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以至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原来不曾想过的问题。

  邯郸学步的故事家喻户晓,它告诉我们:一味的模仿别人,最终只会迷失自己。有人崇拜李镇西老师,处处模仿,却总是不得要领,最后竟然疯了。这虽是个案,却也警醒我们,简单“抄课”,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最终走进死胡同。这也就是名师一堂精彩的优质课到我们这变得一团糟的原因,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同,我们的文化底蕴与名师差距太大,我们只会预设,我们只会按部就班的牵着学生走,我们是把名师的思想“复制”下来,在课堂上“背诵表演”,只有皮毛,没有精髓。我们只关注自己的演技,却忽略了观众也就是学生的需求,只要我们演完了,就万事OK,至于学生学到什么,与我们无关。

  有人说学名师上课,如学写文章一样。好文章人人喜爱,可是如果因为自己喜欢,就原封不动地抄袭,就会成为“文贼”。我们可以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结构布局、语言风格、整体构思及文章体裁,就如同学生学课文一样,研读分析之后,找到可供借鉴学习之处,最后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果学生把别人的作文全盘照搬过来,或者用我们“抄课”的方式,每篇作文中提一段,凑成一篇作文,我们一定不会同意。

  吴非的《不跪着教书》中提到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风格,只是一味地“抄课”,何来风格?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向名师学习,需认真研读,习得名师精髓,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还需提高自身素质,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走出“抄课”岁月,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相关文章:

1.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通用3篇)

2.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3.最新经典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4.最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5.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6.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

7.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8.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2篇

上一篇:四个太阳课后教学反思 下一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