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
张博文《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采用了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整篇课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表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纵观整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因此如果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在这部分,我让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语以及感叹号的使用,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在读的基础上,品悟语言,感受技艺高超,学习之后,让学生会用,我设计了仿照句子,写句子的题目,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我还让学生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姥姥技艺高超。不足之处是,当我加入写作特点时,引导的不够好,学生答非所问。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用这样的一句话过渡,姥姥的剪纸不光栩栩如生,她的剪纸还有神奇的力量呢?这句话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部分,“拴”住我童年的剪纸都有哪些?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我还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
当时,在这块,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过多的去强调,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情酝酿的不够强烈,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对姥姥的回忆时,个别的男同学还忍不住笑出声来,我想就是因为在这一部分的教学,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体会不到亲人的关爱,在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时,学生跟我一起读,我应该再让学生多读几遍。
学生的感情是需要老师去激发,我应该捉住时机,适时的“煽风点火”。这两部分的内容,前者是在欢快中度过,后者则需要陷入深深地回忆中,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姥姥对孙儿的疼爱。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朗读,通过读,来体会感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结束了,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一系列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思索。
1、“对话”问题。
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彼此分享对文章的理解,探讨重点问题。作为教师,比孩子早一步解读教材,其实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更应该是充当“引路人”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对“对话”在备课中是早有预设的。对于预设,在备课中我是相当细致的,从学生角度出发,设想了许多情境,同时也设计了必要的引学过程。但课堂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我总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自己的预设,有一味地领着学生走的感觉,还没有做到真正的完全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没有拘束的自由驰骋。
2、鱼与熊掌可否兼得?
何为舍得?《现在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但如果将这个词分开来看却很有意思:舍,即为割舍,得,意为收获。在我看来,这个词饱满着一种辩证的哲学思想和生活真理:没有舍哪有得?
今天,以这个观点看这堂课,我仍然没有学会舍弃:各个突破,面面俱到。却显得整节课容量过大,各环节如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而像我这样的教师不少。为什么会这样?细想来,有这样几点原因。一是应对考试,教学中怕有遗漏;二是面对大纲,恨不能大纲中提出的要求每堂课都要落实;三是自己好不容易对文本理解透彻,也要求学生在每个难点精彩点上作停留,每个环节留给学生思考品味的时间不足。
有人说,语文是一门遗憾的学科,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材,无论是颇受赞誉的时文,还是经典名篇,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可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教学时不得不舍弃很多内容。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遗憾,留下较大的空间,才可能让学生觉得“盛宴散而意无穷”,才能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继续钻研。问题是,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留给学生所谓的“充分时间”从何而来?我想,对教材大胆取舍,不求满载而归,但求课课有得,不失为一良策。
3、时间的把握。
一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作为教师总想在课堂上渗透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训练。因而时间的控制就尤为重要,一节课里哪些环节要处理的祥,哪些环节有处理的略,教师必须心中有数。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往往前松后紧,一进入创设的情景就忘记了时间,对学生的收放还不够自如,对时间的把握还有待加强。
有思才有所得,发现不足才能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面对这些不足,努力改善之,竭力超越之。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3
《姥姥的剪纸》围绕剪纸展开了“我”与姥姥之间的故事,表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剪纸”这条主线,引领学生走进“我”与姥姥的内心情感世界。由开始的欣赏剪纸作品到“喜鹊登枝”这幅剪纸,使学生体会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姥姥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技艺。进一步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整篇课文不仅写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还写了姥姥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这在“老牛兔子”剪纸中有了集中的体现,我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以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姥姥对“我”的疼爱和“我”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从而激起学生对亲人的感恩之心。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分成两个部分: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剪纸技艺的高超显而易见暂且视为“明线”,祖孙亲情虽不强烈外显,但是绵延深厚,可以看成文章的“暗线”。双线交织,“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齐头并进,叙事与抒情携手向前,合成课文的“主脉”。教学时,我们依照这条“主脉”前行,一定能够达到理想教学目标实现的彼岸。
题目《姥姥的剪纸》明确告诉我们,剪纸是中心词。适当的进行剪纸知识的介绍,对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我们可以展示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简介一下剪纸艺术的来龙去脉。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美,还能极大的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课文很长,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么教学起来一定显得杂乱的。让明线更“明”。我们可以先来感受一下姥姥剪纸艺术的高超。第一层次,书中左邻右舍对于姥姥剪纸的评价怎么样?文中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描写别人眼里姥姥的剪纸是个什么样子。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在书上进行“批注”,尝试着用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来概括。预计学生的答案如下:“无所不能”“啧啧赞叹”“神了”??然后我们一起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更深刻的理解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了解姥姥在邻居们的眼里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心灵手
巧”、“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勤劳善良??这些关键词通过咀嚼,让姥姥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然后再次通过朗读让这种情感感受“宣泄”出来。真正在语言文字中走上一个来回。
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老师通过让学生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神”在哪里,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坚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增加学生的积累,逐步将文中的好词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教者在指导朗读时体现了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评价,自己改正,使学生少了很多的依赖,完全x自己把课文读好、读细,读得有感情。
在整个教学中,他始终围绕“心灵手巧”来讲,让学生自己找句子,自己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很好,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有些体会,如果不写下来,读过后就会忘记,如果写下来,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笔头,一举两得。
在分析句子的时候,老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但这个体会并不是漫无目标的,老师在学生问答的时候,总提醒“心灵手巧”这个词语,让学生在缩小的范围内寻找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让学生能更详细地分析课文。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4
在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披文入情环环相扣
经过这反复思索,我将落脚点放在“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和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上。把握了这个重点,就以“神”为线索展开教学,我采用圈画关键语句、读、批、悟、谈等方法进行了有效的突破。上课就按着“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感受姥姥的技艺高超;“姥姥是如何练就这一手绝活的”——让学生知道姥姥不光是在剪纸,也是在用剪纸教育我,感受姥姥对我的疼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么多呢?”——进一步感受姥姥把对我浓浓的爱倾洒在一幅幅剪纸中。这样学生就深刻体会到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二、利用好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虽然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使用电子白板的'机率不是很高,但我还是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使用电子白板中的“笔”圈画重点词“剪”,通过反复引读,体会姥姥剪的时间长、次数多;使用放大镜效果出示“乡亲们对姥姥赞叹的话语”,放大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富有教学机智,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本来板书“神”是在教学完1—3自然段后请学生概括,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在读相应的句子时就把这个字读好了,我就相机板书。
对“拴”的处理,我认为也较为到位。结合当时是“密云多雨的盛夏”的危险和作者的活动,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出课文中的“拴”,与学生进行热烈地讨论“课文中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经过追问明白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的身体,更用剪纸拴住了我那颗贪玩的心……为领悟祖孙俩那浓浓的情作好辅垫。
在快要结束课文时,因时间还有多余,我就灵机一动,增加了一个板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谁?说说你的理由”,将感恩教育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在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孩子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四、板书既体现了人文性,又体现了工具性。
“神”这一个字是对姥姥剪纸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姥姥的剪纸的神奇不仅在于本身剪纸技艺的高超,更在于她把对外甥的爱倾洒在一幅幅剪纸中,让作者的心境与梦境都变得有声有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是学生习作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例文写作方法的剖析,目的在于让学生今后习作中使用好这个方法。
五、让学生敢于提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班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非常强,据此,我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在欣赏姥姥的多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后,请学生提问,并顺利成章的引入到了下文的学习。
但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1、在处理“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时,因课前对此部分的教学时间估计可能会比较长,因此课上想抓紧时间。所以当学生结合“一张普普通通……要什么便有什么了”回答到“技艺高超”,我就急于让学生谈“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了技艺高超”,而没有让学生很好的体会这句句子: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姥姥却无所不能以及讲正面描写,到后来才补上去。
2、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精彩,理解到位,感悟深刻,但在朗读上不能很好的将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情感朗读中,今后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此外今后将进一步研究电子白板,尽量让学生上台使用电子白板,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我想如果在以后的课堂中,教师用心地解读教材,努力挖掘课文的训练点,精心设计,争取让每节课都精彩。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5
在教学苏教版《姥姥的剪纸》时,我把难点和重点定为: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让情感在朗读和体验中升华。
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以下三个环节:初读文本,走近姥姥——品读感悟,走进姥姥——读背结合,升华情感
第一环节:初读文本,走近姥姥
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简介剪纸。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浓浓的祖孙亲情。
我通过图片再现姥姥的剪纸,让学生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姥姥技艺的高超。抓住第1自然段的“都”字,抓住邻居的啧啧赞叹声来让学生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是多么的“神了”!再通过姥姥摸黑剪出“喜鹊登枝”这件事,感受姥姥剪纸技艺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过理解“刁难、耍赖”等词感受作者的顽皮和姥姥的爱孙之情。学生在朗读和感悟后,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认识了这位技艺高超、可亲可敬的姥姥。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走进姥姥
让学生自由读7—12自然段,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看到图想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最后抓住姥姥与作者的对话进行朗读训练指导,一个对孙儿关爱有加的姥姥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抓住两幅画面,进行朗读感悟、想象,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感受姥姥对“我”的疼爱、呵护。
第三环节:读背结合,升华情感
通过抓词语“定定地”、“出神地”,读出姥姥内心又是希望朝夕相处的孙儿能留在身旁,又想让孙儿去更广阔的田地发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犊情深,对儿孙们是如此的牵挂深深打动了作者,也使读者的内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好的语言、动情的话语就应该让孩子能当堂积累下来,让学生把课文段落背诵下来,这样既积累语言,有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领悟。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6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根据这一阶段目标的要求和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在第一课时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相关词语;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感受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我把难点和重点定为: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让情感在朗读和体验中升华。
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再现剪纸,让学生先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姥姥技艺的高超,再让学生找出“剪纸”图的语句品读感悟。例如抓住第1自然段的“都”字,抓住邻居的啧啧赞叹声“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突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娴熟,然后紧扣环节设计问题“姥姥的剪纸为什么那么神呢?”又带领学生围绕“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句进行引导学习,品味语言,体现姥姥的技艺的高超是付出了努力练成的,再抓住“身心入境”一词,深刻表现剪纸给姥姥带来的投入与快乐。7—12自然段,我让学生自由读,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看到图想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最后抓住姥姥与作者的对话进行朗读训练指导。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我还让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的老人对自己的关怀照顾,激起孩子们感情上的共鸣。透过课文中的文字,再加上学生展开的回忆,从而我们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由此,孩子们读起来更入情入境了。
让我心存遗憾的是,文中“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是教学的难点,它不仅是姥姥在讲述自己剪纸的经历,还是在教自己的孙儿做人做事。可是我感觉这句话在我们的两三句讨论中就滑过了,理解得不够深入。再一个是教学的后半部分从“牛兔图”体会我和姥姥之间的情感不够深入,特别是出示了三幅剪纸图,应该让学生说说姥姥剪这三幅图的寓意是什么,明白姥姥对我的疼爱。但是,我只是集中起来理解,缺少深入的挖掘体会,为后面对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的理解产生了一点阻碍,特别是学生的语言组织上明显有了障碍,而一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理解上就要再花一点时间才行,这也是我在挖掘语言文字上最大的问题,常常点到为止,应该多考虑理解能力差的学生。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结束了,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一系列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思索。有思才有所得,发现不足才能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面对这些不足,努力改善,竭力超越。
【最新《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