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1
我在上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时》的时候,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时候问:“同学们,请你反复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打上问号。”在交流“还有什么没有读懂”的地方时,一时小手如林,这早在意料之中,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过去也采用过,愿意提问的孩子多,但大多不着边际或无关痛痒,提出的好问题不多。没想到这次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提的几个问题都很有价值:
“‘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红领巾’怎么迎着太阳?”
“水中的鱼儿为什么‘望着’我们?
“鱼儿怎么会听我们唱歌?”
听到这些问题,我是如此惊喜!经过两年的培养和训练,孩子们居然能提出这样精彩的问题了!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懂得读书了,如果阅读每篇课文都能这样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将来他们在语文中学习到就不仅仅只是语言文字的粗浅知识,而是一种思维的方式、阅读的方式了。
于是我们就围绕着学生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学习第二自然段,我把这些问题简单地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运用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自己体会诗的意境,在理解“红领巾““太阳”“阳光”时,又作了必要的点拨。这样一来,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大增,认真地读,仔细地听,专心地想,甚至用笔在书上划线圈点,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弄清了他们心中的疑问,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2
1、重视生字教学,重视生字与文本的有机融合。因为是三年级的学生,集体备课时就有老师提出将重点之一集中在生字教学上,如何进行有实效性地生字教学,如何利用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比如说桨字,我想要告诉学生桨是一种划船工具,大多为木制,上半部是圆柱形,下半部扁平略宽,再有周字,写同字框时应开口大一些等。尤其是时间的安排上,手段方式的呈现上,还真拿捏不准。教学中,我将生字单列开来,逐个教学,还有意识地将课后习题的词语分成几个类别,既是学习词语,又力图通过词语串起文章一幅幅生动可人的画面。尽管某些教学环节略显迟钝,但可以感觉出孩子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词串串起一幅幅生动可人的画面!方法妙!让枯燥的词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2、结合教学内容,创新表现形式。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读书比赛,同学们读得很起劲,尤其得到老师的表扬后,孩子们的热情更为高涨。因此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就设计了比赛的场景上一节语文课,同学们的读书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比赛,比比读书,比比听写。孩子们一听都跃跃欲试,几次听写,我又选了几位小老师来带领同学们读这些我特意准备的词语。当小老师们津津有味、沉浸其中时,我又不忘记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读词要求,比方说悄悄、轻轻等词语。另外,为了表扬学生上课时的优秀表现,我喜欢奖励他们继续读书,奖励他们把自己的精彩写在黑板上,这么一来,这些孩子就更起劲了!孩子们最喜欢比赛了,比赛读书,比赛听写,选小老师,还读出词语的味道,并给予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陆老师方法真多!
3、精心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第二课时怎么教,我反反复复地阅读教材,揣摩教案,在结合诗歌遣词造句准确、精当的特点后,打算从词语入手展开教学。最先听写的一组词语是推开、波浪、倒映、环绕,听写完词语后我引导孩子联想到美丽的白塔,联想到四周的绿树,环绕的围墙再结合文本,让他们充分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美感,三组词语听写完毕,三节诗歌也教学完毕。这个时候,再回到全诗反复出现的一句诗歌上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并相机指引学生把握好全诗的基调,至此,一种流溢于心间的轻柔、舒爽就自然显现出来。末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描述北海如画的风光,红领巾们喜悦的心情以及小伙伴们内心的感激之情,孩子们便又一次沉浸在文章《让我们荡起双桨》中了!
通过三组词语的听写,引导孩子们联想画面,读出字里行家的美感,这也是特级教师薛法根倡导的词块教学的方法。陆老师在这节课中运用得法!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3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第一篇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是一首同名歌曲的歌词,歌曲旋律欢快优美,歌词形象地表现了少先队员在温暖的阳光下,荡舟北海、尽情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室里的多媒体还不曾能正常使用,昨晚布置孩子们回家到网上搜索这首歌曲,一上课我面带笑容,神秘地问:“猜一猜,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哪篇课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
“这是一首好听的歌,谁会唱?”话音刚落,“我会”“我会”小手林立。
“谁愿意到前面来唱给大家听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小手也哗啦啦放了下来。紧接着又有小手陆陆续续竖了起来,到最后,只有陈恺、沈忱、胡继元、陈雁楠四个小朋友勇敢地走到讲台前,用自信的歌声表演了这首歌曲。
歌声结束,我请大家回忆歌词内容,说说你从歌词中懂得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不比从前,更多的是课文整体分析,注重句子的完整,语法的修饰及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我问孩子,课文用了哪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形容我们看到的美景?孩子们很快想到了“绿树红墙”,卞青青今天挺爱听讲的,很快想到了“白塔”,然后我又带着孩子们进行了引申,想象如果是我们泛舟湖面,还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致呢?
我作了简要的课文讲解,请孩子们快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读过三个自然段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举手,我让他们一起告诉我,原来,他们发现了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二句话都是相同的。我不由得带头为孩子们鼓起了掌,看来,孩子们不仅会读书,而且会思考了。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时,我问:“红领巾”指的是谁?孩子们都能准确无误地告诉我是“我们”。而“阳光洒在海面上”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孩子还不懂。三次重复的那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意义?这些都是课文的难点,有待我在第二课时中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解决。
其实,语文教学真的是没有所谓的标准,除了生字词语一定要求掌握外,更多的是靠老师去“引”,去“例”。希望孩子在学完每篇课文后,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都能把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说出来,写下来。就像我今天布置的小作《不一样的三年级》一样,为孩子搭建一个写话平台,大胆说,大胆写。相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用唱歌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在轻松的交流中进入课文的学习,增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方面,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采用边读边看插图边想象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和插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我还采取多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并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加以体会,同时还调动学生在平时旅游时的积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在识字方面,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课文教学,还得继续通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来感悟诗歌所描绘的景色和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5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第一小节描述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
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第三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
如何让今天的孩子能透过这精美的文字穿越时空与作者与“红领巾们”共呼吸呢?于是,有了以下的一些设想。
作为一首歌,优美的歌词,悠扬的旋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于是今天的第二课时,让孩子们在充分朗读之后,我用自己甜美的嗓音,哼唱起这首曲子。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也忍不住哼唱起来,看着他们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知道他们开始逐渐兴奋了,开始对文本有了感觉。于是我就渐渐让他们把唱的嗓音放大,他们唱的更高兴了,一个个手舞足蹈。看着他们的兴奋劲儿,于是开始逐段地进行讲解,让他们对于文本理解得更深层一些。歌词不难理解,可歌词中所包含的含义却意义深远,比如“阳光”的一语双关,还有就是“小船儿轻轻飘荡,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的三次出现有何作用?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其实,问题容易解决,可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们思考的方法,而不是凭空地去知道“阳光”的双关之意,“小船儿轻轻飘荡,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的三次出现的作用。这对于三年级而言,进行阅读的分析理解是重中之重。
最后,拓展延伸。语文教材既是例子,更是引子。怎么“例”,怎么“引”?课文学完了,孩子们心中必定有一定的感悟,那怎样才能让他们把心中的所思所感所想表达出来呢?为此,我特意在“复习”环节中安排了让学生写“学后记”,这为让孩子们说出心中的话塔建了一个平台,尽管是第一次接触,可孩子们却一个个跃跃欲试。当然,一开始,他们还对“学后记”显得很懵懂,可是经我一解释,他们一会儿就茅塞顿开了,兴奋地传达着自己的小发现。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6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篇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全诗通俗易懂,活泼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应该是轻松的。
因此一上课,很多学生就已经会背课文了。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没有让学生听录音机里播放的歌曲,而是自己给孩子唱了一遍这首歌,尽管歌声不是非常优美,但是听着自己老师唱的歌曲,他们还是一个个欢呼雀跃,不停地给我鼓掌。在我的热情的鼓励下,很多孩子都跃跃欲试,要给大家唱一遍歌,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歌声,每一个孩子的热情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一张张小脸变得通红,一个个都手舞足蹈,情绪比刚开始的时候激动了很多,思维也活跃起来。可见,孩子们是很喜欢唱歌的。
上完这一课,为了更好地进行延伸拓展,我又给学生们唱了《我的祖国》这一首经典老歌,学生听得认真极了,有不少孩子说:我爷爷、奶奶也会唱这首歌,很好听……他们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我想:唱歌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音乐的感染力是无穷的,能最快地感染大家。学生们不是都很喜欢音乐课吗?希望今后经常让音乐走进我们的课堂,用音乐来抓住孩子的心。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7
这是一首流传甚广,影响了几代人的脍炙人口的歌词,它表现的是一群少年儿童荡舟北海、尽情嬉戏的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我用唱歌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在轻松的交流中进入课文的学习,增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生字时,先可以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既可以讲理解的词语意思,也可以说说理解词语的方法,甚至可以相互夸夸对方学习的优点,或者给对方指出建议和给予鼓励。例如“飘荡”,可运用拆字法,学生对“荡”都知道是摇动的意思,“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学生很快明白“飘”就是“一些物体浮在水面上”,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事物浮在水面上摇动”的意思。又如“双桨”可以看插图理解,“凉爽”,学生说是“凉快”;“愉快”,学生理解为“开心、快乐、高兴”,教师可以揭示这是近义词解释法。
在教学课文时,通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来感悟诗歌所描绘的景色和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