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1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学小品文。课文通过想象,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具体记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化石的相关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本课时的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有效地激活教材的知识,形成具有教师个性教学的语文教学课堂。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我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一)巧妙设计,以学定教
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胳,整体感知全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质疑,结合质疑深入文本解决,真正的做到了以学定教。接着以“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角色转换,揣摩想象
具体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之一。引导学生从琥珀的样子和发现地海滩,思考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以及演变成琥珀的过程。如何结合课文,让学生想象并表述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呢?首先创设情景“我是小小科学家”,引导学生以科学家的角色,入情入境,融入文本去揣摩想象,在轻松愉快的表达氛围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真正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词句,有效地把听、说、读结合起来,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三)自主合作,活跃课堂
在学生充分想象并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出松脂球和化石的形成条件,补充完善研究记录表。教师适时指导,并随机抽取两名学生上台汇报展示。学生在自主、热烈地讨论、汇报、展示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好地得以彰显,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四)精美动画,整体回归
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画的.展现,琥珀的形成过程完整的呈现于眼前,让想象,画面,文字完美统一,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课文教学的整体回归。
(五)大胆想象,创新写作
课后让学生以新编《奇异的琥珀》为题,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对课文中描写的这块琥珀的形成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进行大胆的猜测,并写下来,更好地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
(六)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还不够。在语言评价方面,我理答得还不够完美。以后,我还应加强自己的理答机智,更娴熟、更有效的处理学生精彩的生成。
《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2
教学《奇异的琥珀》我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以问题为纽带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在课堂中学生若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他们更多的为问题,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这里的“问题”包含了师生双方的提问,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所谓“问是为了思”,而学生的思维不仅仅是由老师的启发性提问来锻炼的,它同样需要学生自己的积极提问。为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别对课题提问,“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我则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以发现为中心
学生能自己去发现、理解蕴藏在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松脂球和化石形成的条件,以及它们形成中的奇异之处,是这节课的重点。为此,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后,联系语言文字,找出了松脂球形成所需的四大条件:
形成地时间在夏天,只有在夏日骄阳下,松树才会渗出厚厚的松脂,天越热,温度越高,松脂渗得越多,才能继续滴下,把虫重重包围;形成地点在松树,只有松树才会渗出松脂,松脂厚、黏稠才能一滴就把两虫完全淹没,挣扎也徒劳,才能继续滴,把他们重重包围;条件三是只有十分接近,一滴松脂滴下,才能把他们一齐包住,蜘蛛刚扑过去,松脂刚好落下,早不滴晚不滴,就在那一刹那,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而且不偏不倚,一齐包住,这真是机缘巧合,十分奇异。
条件四是松脂重重包裹,这样才能历经泥沙的掩埋,岁月的浸润;条件五要有两只距离极近的蜘蛛和苍蝇,这样一大滴松脂才能把他们重重包围。学生在自主发现品味文字,重点理解“刚、刚好、一齐、继续、重重包裹”当蜘蛛要扑向苍蝇时,被刚好滴下的一大滴松脂一齐包住,不偏不倚,不早不晚,完整地包住,厚厚的松脂还要继续滴,重重包围住两只小虫,积成松脂球。它形成的奇异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巧”,蜘蛛刚好要扑过去,一大滴松脂刚好滴下来包住两虫,这一切是多么凑巧啊!
更值得赞赏的是学生在个性话的理解中,感到“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眼泪”写出了忧伤和无奈,他体会出了作者蕴藏在科学知识的叙述中的文艺元素,真正体验了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学生在自主发现中获得理解,获得体验。
三以合作为方式
课中学生有多次小组学习的过程,它体现了学生通过倾听、交流、补充获得集体成功的过程,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体现。
课内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小组交流、展示自主钻研的心得,小组内组员互相补充,不同的小组互相补充。他们有的齐读,有的分角色读,有的分节读,有的交流一条件一个原因,有的针对一个词语,一句句子来谈自己的所得,有的归纳课中所得,活用语言,说出“作者推测……因为……”,总之,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体验了集体成功的付出过程和集体成功的快乐。
四以运用为中心
要让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内化,在外化成独立自信的语言表达,就需要给学生创设各种途径来运用语言。为此在课内,学生通过“大胆提问、个性表达,归纳总结,填空说话”等形式,来活用语言。如在总结全文,归纳说话时,学生这样表达:
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时间是在夏天,是因为只有在夏天松树才能渗出厚厚的松脂。
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地点是在松树林,是因为只有在松树林里才会有松脂。
作者推测两只小虫曾经在粘稠的松脂里挣扎,是因为透过琥珀可以看见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作者推测这块琥珀约摸形成在一万年前,是因为这块琥珀显出了一万年前的地质年代的特征。
作者推测蜘蛛想吃掉苍蝇,是因为蜘蛛是苍蝇的天敌。
由于经历了这样的外化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运用得到了锻炼,做到了语言训练唱主角,多元训练贯始终。
五以情感为载体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中处处有情,而在课文的学习中,实际包含了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包含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更包含了师生间的对话。所以无论是通过媒体制作出松脂球形成和化石形成的具象过程,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还是通过情景创设引入课题,各教学环节的过度,小结的语言都有情感的渲染,如总结时我这样动情地叙述:“《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知识性的美文,作者先描写了推测出的奇异的琥珀的形成的过程和条件然后描写了它怎样被发现,最后告诉我们它的价值所在,整个故事合情合理,生动形象。让人不禁感叹天地造化的神奇,它的形成包含了那么多的巧合,它的存在昭示了沧海桑田的悠远,这真是一块奇异的琥珀啊。”
课中更有对于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表个性见解的鼓励和赞赏,“你的体验真丰富,你的钻研真有水平,你的朗读让我们身临其境……”,而学生也通过合作或获得了成功的快乐,通过朗读感受到文中的“奇异”。
【《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