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掌握它们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我是这样预设以下情节的: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火车的轨道是怎样的?斑马线是怎样的?等等这样的问题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我们从日常生活体验数学知识,如从三个图形中归纳总结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生活中的事例到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符合学生发展的认知体系。这样的情景设计即完成了衔接了新课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在小组合作前,我先是让同学们看到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结合图上,说一说三种线的特点(独立思考 3 分钟),用自己的话说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让学生敞开心扉,对三种线的理解到底是怎样的`,再通过小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促进、达成共识。完全在学生开放的情景模式下展开。在小组合作 4 分后时我也和同学们互相交流说一说,逐步引导从端点、长度、与直线的关系中说一说。学生完全开放学习后要适当的引导是有必要,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实践活动、体会规律。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现了学生自主性。从学生自己玩中体会通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从学生枯燥乏味的教学中解脱出来,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的有滋有味,发挥了学生自己应有的个性特点。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在综合运用上我考虑了新教材学生们忽视的内容是在同一直线上点上几点数一数这里面有多少条直线,多少条射线,多少条线段?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设计进去,因为据我的教学经验学生做这类题学生很容易做错,而且通过这一联系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新知,加深学生对三种线的认识。在看一看中学生很容易把线段看错。搞一个小游戏,从而把本课气氛推向高潮完成一个精美的结局。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最近,有幸听了东洲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选手俞老师执教的数学人教版教材《加法运算定律》,听后深受启发,东小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提供学生发现运算定律
课的一开始用讲故事形式导入,既吸引学生又激发学生思考,同时又直接切入教学内容。故事为:猴妈妈给小猴子吃桃,规定早上吃4个,晚上吃3个,小猴子感觉这样吃少了。猴妈妈改变成早上吃3个,晚上吃4个,小猴子感到很高兴。老师问:小猴子占到便宜了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明确了第一种分法是3+4,第二种分法是4+3,实际上是一样多的,从而引出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如7+8和8+7许多这样的例子,其结果是一样的,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并要归纳这些数学现象,并且明白这个现象的实质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从个别现象类推中引导学生概括运算定律
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出示学校三个班参加冬季三项比赛的人数,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对本节课需要引入新知研究的问题“三个班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怎样计算?”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学生多种计算算式中列出28+17+23和28+(17+23)、23+28+17和23+(28+17)等,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的新知研究从根据相同和不同之处迈向概括出了加法结合律。接着又通过一组题组让学生分组练习,通过分组练习学生体会到加法结合律的存在对计算时的简便之处,教师的`教学设计目的从让学生个别现象类推到引导到概括出加法结合定律,教会了学生的认知方法。题组为:(69+172)+28、(207+155)+145,69+(172+28)、207+(155+145)。
三、从具体练习应用中启发学生体会定律优越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并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感知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于计算的简便之处。如何让学生感知?执教者通过对填空题的抢答:204+57=57+□、(45+36)+64=45+(□+□)、57+65+135=57+(□+□)、23+46+77+54=(□+□)+(□+□)及对题目74+102+98你认为怎样计算方便,把学生引入了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领域,这个引入不是强制的,而是学生自觉获得的需要,也是对新知学习价值的创生。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12月14至16日,首届全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展示观摩课评比活动在郑州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本次评比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21位教师参评,其中有10 位老师展示课堂,共有800多位教师到场观摩。听了专家的评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在这次活动中,教师注重创设有效的情景。每一位老师都能根据课的需要创设具体的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去学习。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本次活动中,大部分的'老师选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5)里程碑上的数时,老师就创设了一个父子骑着摩托车,每个一段时间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方程组解决问题,这样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比较复杂的数字问题变的简单了,还有刘翔的号码牌。以一个故事情节展开一系列数学问题,贯穿整个课堂,自然、有趣。
专家提出思考:要不要每节课的导入都有创设情境导入?
二、利用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发挥团队意识,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感,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多位参加活动的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都是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之后再小组讨论、总结。这一次分组最成功的应该是河北的陈丽老师的《生活中的数据》一课,她让学生从估测一步有多长?一万步有多长?100万步有多长?探究100万张纸摞在一起有多高?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合作的兴趣。
专家提出思考:在小组交流合作时,给没有给学先独立思考的时间,活动是否充分有效。
三、课堂教学环节完整流畅。我所听到每节课的展示都是从情境出发,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得到新知识,再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总结所学知识。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是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数学化过程、建立数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为了使学生能很好的感知镜子成像的特征,我们设计了玩游戏、照镜子等活动,让学生感知镜面对称的特征,从而认识到镜里的和镜外的东西是左右相反的,但大小、上下与前后的位置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第一步,让学生自主探究镜子中的数学。
课堂上,我先与学生玩游戏——“给老师当镜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镜子,以同桌为单位按下面要求实验,一起体验一下镜子中的学问:①把数学课本的封面对着镜子,看看镜子中的“数学”两个字的位置有什么变化?②举起你的右手照镜子,镜子里的你举起的是哪只手?然后问: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活动同学们很快就有了答案,都能从镜子里看出两个字的.大小是不变的,但位置相反。一部分同学在汇报第二个活动时提到镜子里面的像和自己是一模一样的,相同的。他们都没有意识到镜子里的像其实和自己是左右相反的,出现这种错误,说明学生没有明确对称的真正含义:对称图形是和原来图形是相反的。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镜面对称的特征,接下来我又组织了同桌之间一起玩游戏:“给我当镜子”,做以下几个动作:举起右手,举起左手;眯左眼、眯右眼等,再来说一说镜子里的“像”和你的有什么不同,再交换角色来玩。通过游戏的进行,大部分同学都好像发现了镜子中的像和镜外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第二步,让学生感受镜面对称现象。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镜子,完成课本第17页上的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很直观地感知镜子中的图像是什么。然后汇报,镜子中的图像与镜外的图像合在一起是什么图形。从而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就是镜子与图形的重合处。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
第三步,让学生感受“镜子中的时钟”。
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猜一猜,镜子中的钟面上会是什么时间,然后与学生一起验证。因为有了前面的游戏作铺垫,学生能很快画出镜
子中钟面的时刻。
这节课,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使得他们很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也使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这样更激起了他们强烈地求知欲,同时也促进了思维地发展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一、试题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辛苦努力,我们一年级师生共同迎来了期中考试。本次试卷分五部分:填一填,口算,数字排序,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从总体来看试卷覆盖面很广,题量较少,分值分配合理,难易程度适中,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学生得失情况分析:
(一)主要成绩
学生对于100以内的口算掌握较好。
(二)存在问题
1、填一填:这种题型是学生的弱项,失分很多。
第1小题的第一格,全班同学出错,原因是虽然有提过,但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后三格个别同学还是没能掌握,特别是这些文字多的题目,很多孩子不愿去读,更不想动脑筋思考,应着重对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第2、4、7小题,还有部分学生总是每能认真审题,思考,导致熟悉的题目也出现许多错误。
第5小题,要天思考过程,全班只有一个学生会填,其余的'不是意思没理解,就是会说不会写,有些孩子在学习了100以内的计算后,就忘了十几减几的算法了。
第8小题,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做,有部分是粗心。
2.口算:
最后一个40=()-4,有个别学生不理解,还有一些填36,没有检查,错的比较多。
3.数字排序:
有些学生没有看清题意,从小到大排了,还有一些粗心的,掉数了,还有就是做好没有再看看,查查。
4.列式计算:
第1小题,个别同学计算结果出错。
第2小题,个别学生列式错误,主要是粗心。
5.解决问题:
第2小题,好多孩子都出现错误,原因是懒惰,粗心。
三、改进措施:
从失败中找教训,在教训中求发展,综观我们这次考试的情况来看,我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1、经常举行口算、计算、等单项竞赛,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教学时要多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结果,这样也就可以避免考前没提醒学生也不容易忘记。
3、加强对学生读题能力的训练,学会自己读题、审题。
4、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5、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6、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薄弱点,不要盲目自信,要谦虚。
7、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注重实际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高中数学不少教学资料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透过选取、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那么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潜力和水平。以下是我对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强调教法、学法、教学资料以及教学媒介的有机整合。
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教师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认知形态的知识。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学资料具有普遍性要求。如何在一节课中把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质疑反思的培养
透过现状调查,看出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缺乏有目的、有意识,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与解决问题、认识问题后的反思。学生的.质疑反思潜力是能够培养的,要有目的设计、训练。因此要培养质疑反思潜力务必做到:(1)明确教学目标。要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学会——会学——创新”。(2)在教学过程中要构成学生主动参与、用心探索、自觉建构的教学过程。(3)改善教学环境。(4)优化教学方法。
三、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就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就应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潜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忙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到达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个性难的题目能够不做练习。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今年是小学教学的最后一年,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一学期过去了,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学成绩上不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后进生的问题最大:
1、
尽管我在后进生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的预想还有一定的差距。
2、
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
3、
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①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没有养成;②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没有养成。这是让我非常头疼的问题,本来非常简单的问题由于审题不细致导致错误,让我感到很可惜。③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没有养成。他们做完题目后不知道检查、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底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懒于检查。
望来年,能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上完《铅笔有多长》后,我的心里沉沉的,好像压着一块石头,蛮不是滋味,这两天来课堂中的一些片断总是在脑海中重复播放着,想着如果能重来一次,也许会做得更好:
1、抓住课堂闪光点,转换自身角色。
其实我们每堂课中总是有那么几个“闪光点“,如果能抓住那么几个”闪光点“,即使一个也好,也许一堂课下来,教师可以教得很轻松,学生也可以学得很轻松、愉快,又能给学生一次机会,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例如,在我这堂课中,我记得在我让学生观察尺子,说说发现什么的时候,班里有个女同学说:“每个大格中有10个小格。”当时我如果能抓住这个“闪光点”,让这位女同学来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介绍,即给了她一次机会,把她已经掌握的知识教给其他小朋友,又给了自己一次“轻松”的机会。
2、给予动手的机会,亲身验证
学生的脑中藏着多少问题我们数不清,他们总是很好奇,如果没有事实摆在眼前,他们总是很坚持自己的看法,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他们没办法建立起这个概念,往往很怀疑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像认识毫米,实际生活中其实我们很少用到它,因此学生对它可以说是很陌生的,虽然说整堂课中我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尺子找出1毫米及数一数每1厘米间有几个小格,从而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不过我的脑海中总记得这样一幕,如果我当时能给予学生一次动手的机会,可能效果会不一样:我记得在刚导入新课时,我问学生数学书及艺术书有1厘米厚吗?很多学生说有,有的学生不敢肯定,当时我解释得很费力,到最后学生虽然好像是接受了数学书及艺术书是没有1厘米厚的,可是更多是一种怀疑,如果当时我能让学生拿起尺子实际测量,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发现数学书没有1厘米厚,那么如何表示就成为他们迫切想知道,认识新的长度单位也就变成了他们迫切需要的,这样一开始他们的'注意就被被深深吸引。
是啊,机会能重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机会是不可重来的,我不应在沉浸在这堂课不完美的过程中,而应努力调整自己,让自身的素质再次提高,把它当成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不让自己有“如果能重来一次”的机会。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口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中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实践中,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数学网特地收集了相关的人教版《口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1.借助实际问数学题学习口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如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景、小朋友买邮票的'情景等,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究口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我发现把探讨口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口算方法,又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口算,切实体会口算的意义和作用。把数学学习置于现实情境问题之中,是今天数学教学所提倡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并努力做好。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教学,我预设了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口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均能主动参与学习,只是不太善于根据固有经验迁移运用,对口算方法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在这方面,我虽及时为学生指正,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可见,在这方面,我仍需加强学习、锻炼,以便给学生做好点拨、指导。
3.提倡、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倡导学生运用、体验多种口算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多数学生方法单一,而且经我点拨后,未见很好的效果。课后,我深入思考,认为本班学生已学习过本节内容,应是教师曾强调:两个因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所致。这也给我启示,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培养学生“能为实际问题选择适当方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而非简单地教会为止。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在发现一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爱听、“假”听、不会听后,我开始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法。把那些不爱听、“假”听、不会听的学生吸引到数学课堂中来。经过几天的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在把我的经验来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精简教师的讲解内容,加入趣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
学生不爱听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课,可能是因为老师的`语言太琐碎,没有情趣。那么,首先教师要反省自己,精简课堂语言,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学生在尝试中,精力集中,并且有收获,同时也能够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慢慢喜欢上数学课,也就喜欢听数学,喜欢做数学。其次,在数学课堂中还要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比如:讲个数学故事,唱一首数学儿歌,来个数学比赛……这些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那些不爱听的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第二、多提问,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讲。
有些学生课堂上老老实实,循规守矩,但是作业却一塌糊涂。仔细观察会发现,课堂上的他们实际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是“假”听,什么也没有听到。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想应该多关注他们。首先,在课堂上,尽量多让他们来回答问题,在他们回答对问题时,要让表扬他,让他们体会到自己也有让老师欣赏的地方。其次,别的学生回答问题后,可以让他们来复述。让他们感觉的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他们。再次,课堂上比较简单的内容,教师没有必要喋喋不休的讲解,完全可以放手,让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来讲解。这样,首先可以让这些讲解的学生获得自信,体验成功。再次还可以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认真听讲。还可以调动其他学生的表现欲望,吸引他们也来讲解。
第三、课堂上讲到重点、难点时,要做提示。
每一节数学课,都有重、难点,这些是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易出错的地方。在讲到这些地方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例题45+37时,我让学生独立列好竖式,这对于学生太简单了,我根本不讲解。而在开始计算时,我却提醒学生注意,特别是个位5+7=12,要在个位写2,向十位进1,进的1写在十位3的右下角,接下了用4加3,再加1等于8,结果就是82。讲完之后还要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加进位的1。在课堂结束时,还要让学生总结一下,计算的要点,来进一步加深理解、记忆。
通过以上尝试后,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我也从繁重的讲课中解脱出来了,学生的作业也有明显的进步。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及时上交,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的作用,将反馈与矫正要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当天了解、当天解决、矫正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反馈矫正的及时性。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的结合为一体,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一日为好。
2.反馈矫正的准确性。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
3.反馈矫正的灵活性。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形式。咳提前设计矫正方案,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方案。在作业的检查过程中,要求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否存在抄作业现象,是否认真订正作业。总之,反馈矫正一定要落在实处。
我们要主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如果我们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结果也会不如人意。
4.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平等、合作、对话的师生关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数学活动的教学,不断完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从中认识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为了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在“努力”二字上下功夫。教师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功夫不负苦心人” ,“有一分付出,就会有一分收获”。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相似三角形》第一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表示,相似比的概念;2、探索相似三角形的主要性质和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在观、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其中,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的内涵与应用和相似三角形性质应用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少,也相对简单,只有“做一做”的延伸,即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之一是学习的难点,因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自学、交流
学生自学课本要求尽可能寻找出课本中的知识点。
时间大约15分钟。
设计原因:本节概念、记忆性内容较多,易理解掌握,学生方便自学、交流。
教后心得:对于概念性多,较需记忆的内容应给学生一定时间熟悉;对于较易理解的学习内容应该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给予信任,才会促使其更好地成长。
环节二:互动、归纳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师生互动、归纳并板书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书写要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比,同时强调“对应”和“顺序”。其二是分析“做一做”,并结合多个图形进行拓展,得出重要结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交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作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时间大约20分钟。
设计原因: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间的互助情况。
教后心得:学生普遍对教材的内容能够较好地掌握,但对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由于教材缺乏相关内容,学生的思维无法独立产生飞跃,所以需要教师备课时先做好延伸的准备,即备好相关的内容。这样,教学时学生就犹如享受知识的大餐――自助餐加上特别的、珍贵的赠品,心理上产生愉悦,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
环节三:练习、作业
由于课本没有设计相关的例题,而性质的应用是较简单的,因此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练习是可行的。但注意对相关知识的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练习2),同时为方便比较记忆可增加“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暂时不作原因说明)。由于课后作业量不多,所以作业设计时采用让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应部分的形式。
时间10分钟。
教后心得:学生练习情况较好,可以说明对三角形相似的性质掌握较好,但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对“做一做”的归纳设计练习加以巩固,这是在今后教学中需要补充的。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反思这一学期的教学总感到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思考。从多次的考试中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根本的标题的控制具有很大的问题,这些看似简略的标题却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过错,平时教学中总感到这些问题学生都会了,不需要再多强调,但事实上却是问题的严重之处,看来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练习的反馈与矫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需及时上交,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的作用,将反馈与矫正要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当天了解、当天解决、矫正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伪或不全真实,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用及时、精确的矫正办法。我以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的结合为一体,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一日为好。
二、注意反馈矫正的精确性。在教学中我们必需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尝到学习提高的甜头。
三、注意反馈矫正的灵活性。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情势。可提前设计矫正计划,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剖析其问题的实质,发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行矫正计划。 在作业的检讨过程中,要求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否存在抄作业现象,是否认真订正作业。总之,反馈矫正必定要落在实处。
我们要自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自动性和自觉性,当然,如果我们只强调学生的自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自动和自觉,成果也会不如人意。
总之,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不断增强反馈与矫正,对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必将起到必定的推进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反馈与矫正。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画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由于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所以根据已知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于第二单元的掌握情况,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已知图形填空,学生分不清东偏北30度应该是哪条边与哪条边形成30度的角。2、画示意图时,方向角没有标清楚,距离的表示,没有按照已知的单位长度换算作图,老是随便想画多长为一格就画多长。3、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30度和北偏东的30度不同。4、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以上的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更加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和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空间感稍差的学生,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学生也不一定马上能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还有个易错的知识点,那就是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较好地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由于我所带的两个民族班的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教学未能达到教学设计所设计的效果。有时不得不放慢教学的步伐,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反复地强调易错的知识点,总之,我作为他们的教师,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学到自己的数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三下《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后,再来学习东、南、西、北等八个方位的。在这个单元,学生要知道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图上的方向,还要会看路线图,根据方向来指路。对空间观念差的孩子来说,这个单元的学习简直是在云里雾里走,分不清方向。
为了帮助孩子们认识这么多方位,会辨认方向并指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认识方向
学生对太阳东升西落、北极星、指南针、夏天南风、冬天北风等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上课时把他们的已知经验引发出来进行复习,自然联系到四个方向的认识上。然后通过变换位置指认方向,学生明白了位置的改变使我们面对的方向不一样,画下的.方位图也不一样,为了方便看图,统一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画图方法。
2.利用各种途径来记忆方向
学生即使知道了方向,但指认起来依然困难重重,极易混淆东西、南北,更不用说八个方位一起记了。我首先让学生在每一幅图中标明方向再来辨认,减低难度。然后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固定的手势来表示固定的方向,如指右上为东北,右下为东南等。再通过游戏练习来巩固记忆,在练习中不断地指认多次巩固。
为了和抽象的题目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又想出了箭头记忆法帮助学生来记方向,把手势化为纸上的箭头,来记忆八个方向。在做题时可以直接用箭头来帮忙,从哪儿到哪儿,画箭头,然后认箭头方向就比较容易了。
3.同桌合作,多说多练多运用
学生总以为自己方向都认识,觉得这个单元根本不用老师教,自己完全可以解决,所以上课时注意力不太集中,老喜欢做后面的题目。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好上课的时间,我在一个内容的学习后都会让他们及时巩固,特别注意让他们互相说说,考考,指指。有时在学习之前就让他们自己先表现下自己会的。这样做,使他们上课时更投入,而且互相之间互相考察,也可以让会的教不会的。常常用游戏的形式,也让他们愿意主动听清规则和要求。
- 相关推荐
【关注不爱听、“假”听 、不会听的学生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教学反思08-13
教学反思:别让“优质课”不优06-17
不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11-23
小不不施努策尔教学设计09-05
不悲不喜不争不抢说说01-18
不言不语,不辨不析散文06-29
不抱怨不埋怨语录08-16
散文:不悲不喜06-27
不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11-24
经典诗歌赏析不悲不喜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