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教学反思

2021-03-08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贝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贝壳教学反思1

  以前对待这样的短文总是浅文浅教,简单的处理带来的是对文本美解读的丧失。这次通过三个板块的解构,从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文本的艺术化处理。

  美读文章的目的是让课堂不缺少朗朗地读书声,具体的指导其实都是对学生回答的总结和点拨;文章主旨句是文眼,扣着这句话去细读文本,让学生能沉浸在文本中,这对学生的读书习惯是一种良好的熏陶和帮助;而第三个板块的用意是让学生对文章的写法进行鉴赏和学习。通过对第三个段落从文章结构、情感抒发、主题表达三个角度的作用进行赏析,让学生理解到文章要有过渡,要有前因后果的铺垫,要有联想的缘由,可以用在自己的教学里。

  在一篇短小的文章里有这么多东西可以挖掘,用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用余映潮老师的话说:“创意是无穷的!”如果每一篇文字都能用这样的态度去解构文本,去创新设计,去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原本老而陈旧的课本才能焕发生机,这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才有生气,学生才能学到真东西!

  贝壳教学反思2

  本次教学课堂学生预习充分,表现良好。教学过程整体比较完善,时间安排合理,进度适中,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深思。

  1、没有极大地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优美的散文,不仅仅靠的是老师的讲读,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引导进一步感悟。在本节课中,还是未能完全做到引导学生自己去说去体会,教师和学生没有完全融入到一起。这也是我在平时课堂中,一直困惑不解的,每次听到师父、组长的课时,她们深厚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教学方法总能让我心生敬佩,她们能准确抓住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看来自己还需要在备好每一节课的同时,去积极探寻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多了解学生,多去听课,去学习。

  2、文章拓展的内容偏多。本课在讲解文本的同时,不仅拓展了作家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到席慕蓉不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她更是一位专业画家,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将所做之事做到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而且还针对学生自身的阅读体会,或者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同学们自己能从贝壳、从席慕蓉身上学到什么。两个拓展,其实不算多,但是时间不够用,尤其是第二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去谈,留的时间太少,只有5个学生,专家刘老师给我的意见是这个讨论可以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让学生通过学完文章后进一步体会。另外,在引导学生谈出自己感受的时候,不仅仅是对学习生活上的启迪,还可以是对自己写作的启示,自己可以学会不断去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去寻找独到的感悟等等。

  3、不能够准确无误的评价学生的回答,课堂评价上不够机智、灵活。面对很多学生不同方面回答老师的问题,能蹦出我脑袋里的词实在是少得可怜,“好”,“很好”,“非常好”,“很棒”,“不错”,只有这些词,每次上课时,自己口中说出这些话的时候,都感觉到了深深地无力。正确使用课堂评价语,可以让我的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更加完善,所以这也是我要不断学习其他各位老师的一个重要方面。

  4、最后一个环节,对比阅读稍显唐突。应该留下来8—10分钟时间去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蝉》和《贝壳》的异同,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在最后其实有一个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去说通过这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哪些。

  一次评优课,是一次成长。从前期的精心准备,资料搜集,布置预习任务,再到课堂的现场生成,每一个问题的设置、讲解,课后的反思,都让我在不断进步。以后的每一次课堂我都会更加认真的对待,多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

  贝壳教学反思3

  《拾贝壳》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美的课文,如何借助这篇优美的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积累词语、句子,同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激发学生喜爱贝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呢?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弘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读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向着全面、深刻的方向发展。

  一、让学生在读中激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通过多种形式、有梯度的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词句,齐读、比赛读、男女生读、范读,抓住“光滑、银光闪闪”等重点词和重点段—第4、5自然段边读边理解,边读边感悟,每一次读都有一定目的,每一遍读都有一定层次的提高,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多种方法帮助词语理解。

  低年级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分清多音字“扇”的不同音和义,我让学生借助扇子表演,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说出表演的内容:我用扇子扇风。这样的设计是建构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弘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理解了“扇”的读音和意义。学习“弯腰”一词时,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学生很容易理解。

  理解“光滑”一词时,我先出示一个光滑的卵石,让学生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再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给你光滑的感觉,用“光滑”练习说话。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还帮学生积累了词语。这样的创设舞台,使课堂气氛变静为动,让学生乐于参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了说话的机会,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每个人都有机会说,每个人都能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的发展。

  三、学生在合作中交流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创造一种和谐的积极讨论的气氛。在学完生字后,我让学生同桌两人你指我认互相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带来的贝壳拿出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贝壳向大家介绍,并一起讨论:你准备介绍哪种贝壳?从哪几个方面去介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这样,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大家集思广益,形成了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仍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除了巩固听、说、读、写的习惯外,我还注重培养了学生预习的习惯、评价的习惯、与人合作交往的习惯、积累的习惯等等。我相信,有了好的习惯,每个孩子都将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才。

  贝壳教学反思4

  席慕容的《贝壳》是一篇很值得玩味的小品散文,让人读了如品香茗,似尝野果,细啜慢嚼,愈品愈觉得其酽醇浓郁、余味不尽。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纤敏,以自己独特传神的'笔触精心表现了自然的绮丽多彩,幽静雅致和蓬勃活跃,以小小的《贝壳》录下自己心弦的律动段幽婉而又深挚的情思,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面对辽阔的大海,有不少文人雅士欣然命笔,发出造化神奇、岁月沧桑的感慨,席慕容却从海边的贝壳这一平凡细小的事物中,对生命和人生意义作深沉幽婉的探索,挖掘出精深而又内在的含义,表露出恢宏而又博大的思想内容,显示了清新而又睿智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开篇,作者惊讶于贝壳的“坚硬和精致”,为上苍的细心、巧手所打动,把贝壳看作是神奇的艺术珍品,认为不能用它当作货币进行交易。她慧眼独到,深情别具地写道:“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的留样。”叙述似平直,情思实搖漾,纡徐平淡之中足见作者赞美之情。一句“在我手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含意隽永,耐人咀嚼。作者既没有涂饰夸张矫揉造作之势,也没有奇词诡语哗众取宠之态,而是以自己的至情至性,空灵飘逸的艺术,叩击着读者心底的丝弦。

  接着,作者宕开一笔,从这小小的贝壳去感悟人生哲理。《贝壳》写的虽然只是贝壳,是自然界的物象,而其中却寄寓着作者对人情世态的独特感受,流露出自己对人生的感喟和断想。她喟叹岁月的无情,让贝壳里的“柔软的肉体早巳死去”:她又感念上苍曾一丝不苟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跪弱和卑微的生命”制作-个‘’多精致”的居所,从两曲折地吐露出作者内心深处复杂的思绪与情意,在这时空广漠的世界上,人们怎样严肃来对待人生呢?于是作者的心灵火花一闪:我该怎么办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叹息的东西来吧。”文章是这样地寓情于景,融情于事,幽婉内在,隐曲深挚。她既是咏贝壳而非单纯写贝壳,既是作者自况而又远非是作者的自画像,既是对贝壳的咏赞而又决非单一的比附,涉笔成趣,寓有深意,使小题材溶进了如此博大如此丰富的内蕴,获得了深刻而广阔的社会意义。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作者设想千年之后人们对自己留下的“痕迹”也会忍不住这样地“轻轻叹息”。这里以简洁而有力的议论作结,进一层透示出作者熠熠闪光的社会理想,表现出作者雄劲柔韧的崇高人格。她开启读者的思绪,激起读者的联想。读者可以通过各种的想象和阐释,玩味此中深刻的积极的意蕴。这样,对贝壳写的意义更加显豁,文章的意境也更加深远。

  席慕容的散文艺术造诣极其精湛。有人称她的散文“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小石潭中一尾游鱼,夏晨荷叶上的一滴露珠”。《贝壳》是她散文中的一个珍品。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以微显著。作者经过精细炼意,从平凡的小事物中有新的发现和独特的感受,获取了有个性素质的意象,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同时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达到“小我”与“大我”的完美统一。作者所描述的像贝壳这样浅白的意象,看似在咀嚼一己之悲欢,然而却道出了从“小我“的天地升华到“大我”的境界的全部道理。

【关于贝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贝壳教学反思

2.《贝壳》教学反思

3.贝壳教学反思范文

4.《贝壳》教学反思范文

5.《拾贝壳》教学反思

6.《蝉》《贝壳》教学反思范文

7.《拾贝壳》教学反思

8.《拾贝壳》课程教学反思

上一篇:电功率教学反思 下一篇:初二物理滑轮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