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天的盛会》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天的盛会》的教学反思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最崇高的、使人感到舒适愉快的东西——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我从《春天的盛会》这课的感受更为深刻。上完了这一节课,我对这一节课有以下的几点反思:
首先,我在活动教学中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形成了一种快乐、融洽、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如:用学生们喜欢的《春姑娘》歌曲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轻松地把他们引入课堂中。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教材中的儿歌,了解关于春天的一些常识。这样一来在情境的创设下学生的感受性就更强了。
其次,是当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情感体验,在设计时,我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从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取材。让小组自己选择唱歌、跳舞、吟诵古诗、读儿歌、作品展等喜欢的形式来表现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由于他们在美术课、音乐课、语文课等学科中也学到了许多关于春天的知识,所以他们有能力在课堂中组织、编排出他们喜欢的节目。并能从中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
第三,我也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让他们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情和评价的作用。如,一上课教师一番满腔热情、充满乐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恰到好处的形态动作和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
这节课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欣赏春天的作品,并将学生自己的作品布置在教室里的黑板报上,使教室里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体验和喜爱这一环节有些小组的表达方式较为单一,有点乱。还有部分细节地方没有落到实处。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应怎样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性。
这一节课让我对品德教学有深一层的体会,也让我知道师生合作的重要性,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启发。
《春天的盛会》的教学反思2
《春天的盛会》一课教学,我在新课标指导下抓住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的特点,创设春天的欢乐的情景,寓教于乐,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民主、合作、愉快的气氛中探究,了解春天,激发热爱春天的情感,并适时培养学生要环保、守规则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开放性的教学处理。我在教学中重视用开放的视觉处理教学。其一,课程内容的开放。我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教材,把“春天在哪里”与“种植春天”两个主题的学习汇报结合到本课中,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教育目标,有实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其二,学习方式的开放,学生的学习没有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学生的学习更多地来自于课外,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二)多样性地选用教学活动形式。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他们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跳一跳,在多种活动体验中不断深化学习主题。童话的故事情节把课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充满了童趣。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愿望。加上一首首悠扬的春天乐曲,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愉快地融入春之旅程。学生以手工制作、唱歌、舞蹈、弹奏、快板、朗诵和种植等各种形式的表演赞美春天,寓教于乐,丰富有趣,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也课程综合性的体现。
(三)学生参与的自主性突出。新的教材,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通过听讲来学习,而是直接参与的,以调查、观察、讨论、制作、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积累直接经验。在各个环节中舞台的主人是学生,我只作为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究搭建一个广阔的舞台。
(四)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我首先重视学生与学生合作:如让学生找好朋友说说自己看到的春景;小组里介绍自己的百宝箱;小组合作制作送给春姑娘的礼物等环节,鼓励了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分享、交流和体验合作的乐趣。在小组合作中,还非常注意从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时刻提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会合作,也把活动的机会提供给每个小学生。同时,还注重教师与学生合作,倡导了一种师生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关系。
(五)让儿童在活动中体悟道德。在教学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核心。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展示春天的同时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体验到从生活中获得知识的快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相机渗透了各种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自觉、自愿的乐学活动中主动地接受教育、认知与明理,形成各种好品德、好习惯,体现了品德课育人的宗旨。
《春天的盛会》的教学反思3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自主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因此,这一课的学习我本着活动性、创新性、参与性、自主性的活动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自主选择汇报的内容和形式,如讲童话故事、儿歌表演、猜谜、唱歌跳舞、吟诵古诗等若干种形式完成春天的盛会的展示交流。
使学生不但能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留住春天,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并及时展示在大家面前,还能依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由策划,表演各类节目,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体现出《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与实效性的特点,使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在学中悟。
由于整个活动都由学生来组织,而一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我在活动中没有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必要的评价和调控,因此,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活动中显得有些浮躁,未专心观看节目,纪律有些松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春天的盛会》的教学反思4
通过《春天的盛会》这一课的教学,我更深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的创造是很重要的。而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正为师生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运用了。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的心理特征,我在导入新课时,用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春姑娘”及《春姑娘》歌曲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轻松地把他们引入课堂中。而本次活动的中心,我也是让学生通过用“表现春天”的形式体现,同时,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我也参与其中,寓教于乐,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教材中的儿歌,了解关于春天的一些常识。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新、合作意识。
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智发展并未进入到抽象或相对宏观的层面,儿童的活动大都围绕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脱离儿童熟悉的生活,应该主要源自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这一特点。在设计时,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从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取材。让他们自己选择唱歌、跳舞、吟诵古诗、读儿歌、作品展等喜欢的形式来表现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由于他们在艺术课、语文课等学科中也学到了许多关于春天的知识,所以他们有能力在课堂中组织、编排出他们喜欢的节目。并能从中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满足“安全”的心理需要,培养热爱生活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课堂气氛,满足学生"安全”的心理需要,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得到表现和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情和评价的作用。如,一上课教师一番满腔热情、充满激情的开场白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恰到好处的形态动作和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在教学本课的第二环节时,学生表演完节目,我及时给予肯定并联系实际渗透思想教育,使他们从我的语言、表情、评价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在平时也能自觉爱护环境,热爱生活,勇于创作。
《春天的盛会》的教学反思5
《春天的盛会》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美丽的春天》。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美丽,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情感。
《春天的盛会》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在春天的氛围中生活的快乐与祥和,更加亲近自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自然的特征,培养学生打扮春天、美化生活环境的能力、善于合作的意识。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深入钻研了教材,根据教材特点,深深地感到教材的改革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使用。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征,在课的一开始,我就用学生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用小朋友们喜欢的美丽的春景图来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轻松地把他们引入课堂中。融入到春的氛围中。
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启发学生用各类彩纸、彩条、废旧物品等材料,让学生制作春天的花草树木和蝴蝶、蜜蜂等昆虫,并在小组内把做好的作品贴在卡纸上,再说说对春天的感受,使教室里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在课堂中,我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朗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小组内表演,让学生感到自己是春天里的小演员,尽情的享受春天的快乐。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表扬他们说得好、做得好、相信他们一定做得更好。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轻轻松松地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新合作意识。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智发展并未进入到抽象或相对宏观的层面,儿童的活动大都围绕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脱离儿童熟悉的生活,应该主要源自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在设计时,我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从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取材。例如,让他们自己选择唱歌、跳舞、朗诵、作品展示等喜欢的形式来表现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由于学生在美术课、音乐课、语文课等学科中学到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所以他们有能力在课堂中组织、编排他们喜欢的节目。从教学效果看,完全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师生心理相融,渗透思想教育。
现在的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创设一种心理相融,师生合作的良好课堂气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语言、表情和评价的作用。如,一上课教师一番充满激情的开场白,抒发对美丽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用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激活学生认知活动。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露痕迹。”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是品生课中教师的天职。我坚持在每个环节都进行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例如:在学生把花草树木、昆虫等剪纸贴在卡纸展示之后,我教育他们对要爱护花草树木,不摘花、不践踩草地、不捉昆虫等。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到自己也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春天的喜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品生课只有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不露痕迹的教育,才能收到真实可信的教育效果。
【《春天的盛会》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7.春天的盛会
8.春天的盛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