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篇1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百分数的意义,分数和小学化为百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相同。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优点也有不足。
一、优点
1、复习引入自然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思路作为铺垫,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解题思路与方法,然后通过解题思路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对这类应用题能更好的掌握。
2、练习设计有层次
(1)先进行练习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
(2)进行用百分数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并尝试根据这类题的特点试编这样的题,并计算。
(3)知识拓展: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并尝试编一道这一类型的题。(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二、不足之处:
1、拓展不足,也可以设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基础上再去思考、去解答可能效果会更好。
2、上课语言不够简洁,由于时间关系,所以教学过程进行的略显匆忙,总结不及时,这是以后一定要注意的。
3、个别学生不细心,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使自己能做到游刃有余,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们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越来越强。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篇2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通过教学解决这类问题,既能使学生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师看来比较简单,有固定的思路。但是在学生正式做作业的时候,常常是错误百出,思来想去其中的缘由,可能是我在教学的时候过于强调机械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因此,这学期我在教学时吸取了以往的一些经验教训,作了一些改变,紧扣住百分数的意义,借助线段图这一手段,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例1时,我首先出示了两个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上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大约相当于计划造林16公顷的1/4,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两个已知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再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含义时,我继续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借助了线段图,使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了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25%,4公顷相当于20公顷的20%。从以往简单机械地训练关系式中解放了出来,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解法时,使学生明确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先要求出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减去100%,得到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在这里我要求学生指着线段图说说算式中的100%表示图中哪个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这儿有些糊涂,没有明确一点,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要先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要找准单位1。
由于借助了线段图,重点强调了百分数的意义,求多(少)百分之几,是将哪两个量进行比较,哪个数量是单位1,就是求哪个量是哪个量的百分之几,直观形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篇3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对于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两种“比”法。一是比较大小,二是比较倍数。教学时,我先用50千克比40千克多几分之几为例,引入课题。先让学生求50千克比40千克多多少千克?再来讨论多几分之几?多百分之几?在解决了第一个比较“多10千克”之后,再来理解第二个比较“10千克是40千克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对比“40千克比50千克少百分之几”与“50千克比40千克多百分之几”的不同。这里的难点是比较倍数时,前者是拿10千克和50千克比倍数,后者是拿10千克和40千克比倍数。这样通过对比,让学生充分理解,标准的不同,结果不同。
通过对两种比较的.讨论,理解。学生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理解较好,为接下来学习例题打好了基础。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篇4
练习的设计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所谓保底就是通过练习要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做到基础人人过关;所谓不封顶就是通过练习要能促进不同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
上述片段中,练习的素材相同,问题相同,只是条件表述不同,却充分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第(1)题知道了相差量1吨和单位“1”的量10吨,直接用“1÷10=10%”就解决了问题,可以说是很简单。第(2)题同样知道相差量1吨和相同问题“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但是没有直接告诉单位“1”的量,要用“1+9”求出单位“1”的量,部分学生却在解答过程中绕了一大圈,教师并没有急于点拨,而是等待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简洁方法。通过比较两个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深化了对这类问题本质的理解。并再次通过对三道求“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问题的比较,固化了这类应用问题的本质,即都是用“相差量÷单位“1”的量”,区别只在于条件表述的不同。这样课本练习更加丰满厚实,同时又易于学生掌握,感觉到练习简单,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
因此,我认为练习的组织宜在追问中走向深入,宜在比较中走向简单。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跟进追问,增加练习的含量,同时要引领学生通过比较,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把握所学知识的本质,让练习变得更简单。这样简单的练习便会充溢理性,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篇5
如何吃透教材中的练习?使教材中素材和形式单一的练习“做一做”有深度、有层次性?是我们一线教师的追求。简洁的情境是不是一定就好,简单的练习走向深入再回归简单是不是具有推广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如何“放大”教材中的练习?
教材中紧跟例题而提供的“做一做”练习往往素材和形式单一,有些素材还会偏离学生的`经验,这些都有待教师进行加工处理。怎样才能吃透这样的练习呢?我想关键是把握准教学的重点,围绕教学重点组织练习,深度挖掘练习的价值,通过追问将简单的模仿性练习引向深入,通过比较透视数学本质,让练习回归简单,就能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2、如何把握“放大”的度?
只要吃透教材,动态组织练习,就能“放大”教材习题,挖掘出教材习题蕴含的价值。如何把握“放大”教材习题的度?我想练习的目的应该是厚实基础,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只要能确保练习保底的实效,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放大”是可以不封顶的,关键是教材习题“放大”后要逐层引导学生思维回归知识的原点。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篇6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延续和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重点在让学生理解互相比较的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同时明确其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我主要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生动的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归类,抽象出本节课所需要的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分析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
三是应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时,关注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不够。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前后相生的。我们不能就题教题,要关注“纵深”。即研究实际问题本身的发展。学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的学生就是会也不举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篇7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材围绕这一知识点,只编排了一个例题(例2)、让学生理解表达增加或减少幅度的语言、“做一做”和一个练习(练习二十一)。根据本班实际,我安排两节课授完。这节课是第一节课,属新授课。教学时,我并没有照本宣科的讲解书上的例2,而是首先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且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接着引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改编成例2,导入新课;教学例2后,改变例2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再与例2比较,让学生弄清由于问题变了,单位“1”就有了变化,列式也就不同了,自然结果就不一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预防了“负迁移”的产生。
二、组织有效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不管复习,还是新授、巩固,练习题都是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进行互动交流。如,新授时,根据课件出示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后,让学生说出含义“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试算,然后,让学生交流解答方法、总结规律,我随机予以点评。就是在这样一系列有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
三、 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是培养问题意识。复习旧知时,我并没有出示完整的题,而是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教学例2和改编例2也一样,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二是注重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正初步形成。本节课,我让学生根据例2得出: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就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除以原计划的”;再根据改变的例2得出: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就用“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除以实际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就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的数”这一规律。
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在教学时,我总喜欢问学生“还可以怎么算?”启发学生求异、发散思维。如:例2,学生“(14-12)÷12”这样算后,启发学生这样思考:先求“实际造林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再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列出算式“14÷12-1”。
四、注重了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形成反思意识。
下课前,我安排了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采取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的形式进行交流。有的说学会了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方法;有的说进一步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有的说知道了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乙数不会比甲数少百分之“几”,因为单位‘1’不同;还有的说保护环境十分重要,我们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还有的说“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第二种解法掌握得还不太熟练,还得加强练习。等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篇8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就行。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就是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基础的,理解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要能找到相比较的两个量。
在例题的教学中则采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例1中“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让学生先找出单位“1”的量,然后尝试画线段图,并在画图中体会“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的面积是和原计划的造林面积比较的”,因此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为“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的面积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从而转化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往不同的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是“相差量”和“单位1的量”。
鼓励解题多样化,对于例题的另一种解法则作简单的介绍,但是也必须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解题方法则不作规定,两种均可。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主要有:一是不能找准单位1;二是计算错误。
思考:五年级学习分数时,有过很多类似“男生20人,女生25人,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那时大部分学生已经会比较“相差量”和“单位1的量”,如果由分数问题引出例题,或许更高效。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篇9
在本课中要讲两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少百分之几)的思路。一种是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实际比计划多造林的公顷数是计划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用多的公顷数除以计划公顷数,把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就得到所求的百分数;另一种是根据实际造林是计划的125%,用 125%-100%就能得到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这种思路把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百分之几首先转化成实际是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样一种思路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较少,或者在百分数前面有关内容的学习中还没有接触过。所以这样两种思路如果要在一课内完成,那就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因为第一种做法,比较容易找到学生新知的生长点,所以我们不必化很多精力,或者说我们可以重点通过比多比少的对比,帮助学生建立从百分数的意义这个角度去理解的模型。第二种思路是一种新的思路,它首先把比多比少转化成是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与100%相比的结果,分别用百分之几-100%或100%-百分之几。学生可能对一会儿用百分之几-100%,一会儿用100%-百分之几比较难以理解,但我想只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学生也能理解的。因为一个是比100%少,只能用100%-百分之几,而比多时是大于100%,所以用100%-百分之几。
那么第二种思路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在根据百分数意义求解问题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习先转化的思路。我想可能更多培养学生的一种思考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一种联想的习惯与能力。善于联想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基本素养,能根据已知的联想到与已知条件有关的其它结论,这是数学抽象推理的一种重要载体。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去思考,那么我们更应该把第二种思路作为重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例题出现前,先让学生说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已知百分数联想其它百分数,这样的.设计应该是有道理的,但实际操作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分拖泥带水,不能拔高要求,确保在最佳时间段内解决关键问题。
同时我想到针对今天的课堂实施情况,下一节练习课我们应该着重解决什么?从理清思路的高度把两种不同的思路进行对比。应该包括:同一种思路内比多比少的对比,像第一种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求,应该突出百分数意义理解时的一个数相同(都是什么比什么少几或多几),另一个不同(即标准不同,单位1不同),一个是与多的哪个数比,一个是与少的哪个数比。第二种思路转化,同样转化后,一个比1多,一个比1少,所以分别-1与1-。不同思路之间的对比,一个是直接求,一个是先转化再求。通过不同层次的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清晰思路,完成知识构建。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可能过于偏激,也可能过于理想。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少作浏览,如果对你的课程实施有一些帮助,我就非常满足了。当然最佳的,就是一起参与进来,谈谈你在这个教学时的酸甜苦辣,让我们一同分享教育的智慧与快乐。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篇10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基础上教学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功之处:
1.重视解题策略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教材中画出线段图直观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同时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先求出实际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即14-12=2(公顷);再求出增加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即2÷12≈16.7%。二是先求出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把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单位“1”或100%。用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减去100%,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通过两种方法的教学对比,使学生明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同时应用线段图加强学生图形结合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题目的变式,训练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例2的问题后进行变式训练,再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为防止负迁移,可以提出问题:能不能说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的含义是什么?在这里是谁和谁比?使学生明确这道题实际求的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占实际的百分之几,列式为(14-12)÷14≈14.3%。或者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12÷14≈85.7%,再把实际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100%-85.7%=14.3%。通过变式练习,即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篇11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百分数的意义,分数和小学化为百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相同。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优点也有不足。
一、优点
1、复习引入自然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思路作为铺垫,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解题思路与方法,然后通过解题思路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对这类应用题能更好的掌握。
2、练习设计有层次
(1)先进行练习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
(2)进行用百分数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并尝试根据这类题的特点试编这样的题,并计算。
(3)知识拓展: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并尝试编一道这一类型的题。(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二、不足之处:
1、拓展不足,也可以设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基础上再去思考、去解答可能效果会更好。
2、上课语言不够简洁,由于时间关系,所以教学过程进行的略显匆忙,总结不及时,这是以后一定要注意的。
3、个别学生不细心,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使自己能做到游刃有余,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们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越来越强。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篇12
教材分析和教学准备。例1这类问题,我在上学期就已经把学生教会了,但大部分学生只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所以今天这节课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第二种解法,即A%-1和1-A%的方法。百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的比较结果,而比较的结果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和“谁比谁多(少)百分之几”,这两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形式所表达的'实质内容是一样的。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要让学生彻底理解这种同一性,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另外一种解法。
准备题: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112%,红花比黄花多百分之几?通过条件你知道谁多谁少,多百分之几呢?你是怎么解的?同法解决“白兔占黑兔的80%,白兔比黑兔少百分之几?”
——准备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条件和问题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两者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112%,可知红花比黄花多,多百分之几呢,就是比单位1多的百分率。
教学例题采用,给出条件学生提问的形式,选择四个问题分别是: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快速完成这四个问题的列式解答。重点讨论学习后两个问题的第二种解法。算式和线段图结合让学生理解20÷16-100%,100%-16÷20的解题思路。两种方法的比较。A%-1和1-B%的比较,为什么前者1在后,后者1在前。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学反思07-04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学反思12-15
《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范文07-02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通用3篇)09-19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教学反思范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