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图书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书馆》教学反思1
《图书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就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来说,它是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进一步扩展,也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探索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前期有学习经验,所以本课的教学我就尝试着大胆放手让他们经历一个独立思考、同伴讲解、全班交流的过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对学生能直接完成的,我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完成。而将大量的时间放在重点知识上,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讨论,合作等方法自己去解决难点,从而使学生掌握重点。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成功在于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而且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最关键的是满足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下面就具体说说我在理解算理方面的几点心得。
1、在小棒操作中感知“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学生借助情境图,提出“《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共有多少本?”的问题,并列出算式28+4之后,首先让学生进行小棒操作,并用算式记录操作的过程。有的孩子先把8根和4根合起来,得到1捆又2根,再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共有3捆又2根,也就是32根。即:8+4=12;20+12=32。而有的孩子则把4分成2和2,28根先和2根合起来就是3捆,再加上2根就是32根,即:28+2=30;30+2=32。在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10根捆成1捆的过程,所以对满十进一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一步的竖式计算的算理理解打下了伏笔。
2、在拨计数器中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学生摆完小棒,理解口算方法之后,请学生拨计数器。重点解决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个位原来有8个珠子再加2个珠子就是10个珠子,因为10个一是1个十,所以要将个位的10个珠子拿掉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个位再加上2个珠子,得到结果是32。还有的小朋友发现个位原有8个珠子再加上4个共有12个,满十个了,要将个位上的10珠子拿掉,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因而结果也是32。这样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将个位的十个珠子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的过程,进一步深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3、在沟通联系中强化“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满十进一”有了相当的理解之后,请孩子们列竖式计算。在这一环节还注意将前两项动手操作的活动与竖式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在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时,以“为什么8和4要对齐?这是拨计数器的哪一步?”“8+4满十了怎么办?怎么做不会忘了进一?”“十位变成了几?这个过程是前面两项操作的哪一步?”“当你看到竖式上的“进一”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来沟通操作与竖式计算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道理。
虽然整节课非常重视学生对“满十进一”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竖式计算时都能较得心应手,正确率较高。但由于考虑这一节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所以不敢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而是一种方法接一种方法逐一进行,导致时间花费的较多,占用了练习的时间,因此如何做到即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又让课堂有学生练习的空间是我下一阶段要研究的问题。
《图书馆》教学反思2
今天,我组织孩子们学习了故事《小熊图书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符合幼儿的逻辑思维。本次活动目标有两个:
1、能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内容。
、大胆想象,能用完整的优美的语言讲述并续编故事。
在活动前,我布置了回家调查,让孩子们回家找一找,家里都有些什么样的书,再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来幼儿园。活动开始我让幼儿猜一猜“小熊的图书馆”可能会有些什么样的书?他们根据已有经验,都积极地回答了问题,把自己的一些书猜到了小熊图书馆里去。
在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倾听、讲述、绘画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想说、敢说、会说,同时及时进行组织,帮助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来表达。特别是有的幼儿每次都简单地回答几个字,我就及时进行提醒,让他们养成用完整的话来表达。
故事中的图书都是根据小动物的特点来制作的,如,小鱼是在水里的',就用不会湿的书,刺猬有刺,就用撕不破的书,等等,在让幼儿了解了这个思路后,再让幼儿想象设计出适合其他小动物用的书,进行续编故事,但从幼儿的回答来看,他们的想象力不丰富,喜欢说别人讲过的书,自己不肯动脑筋,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我想,这也要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幼儿平时多看一些适合他们的书,有很多绘本之类的还是很好的,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延伸时,让幼儿制作连环画,在绘制连环画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投入,有一组是合作完成的,我们以后就可以多提供这样的机会,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
《图书馆》教学反思3
《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第5单元第4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三位数减法问题,并借助数线和计数器,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时:
1、创设情境:出示几张小朋友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渗透读书的好处,并根据情境图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及时捕捉本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1)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2)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2、探索与体验:
(1)解决第一个问题在这一环节,我让孩子先列式,再让孩子估算,到底估算得对不对,大家异口同声算一算,接着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有画数线图,有拨计数器,有竖式计算的……交流算法时,我重点让孩子借助计数器来理解竖式计算,但在展示算法时,我忽视了算法的层次性,应从直观到抽象;接着在沟通3种算法的联系,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让孩子明白方法不一样,但本质都一样,都是相同数位相减;最后再把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比一比,发现很接近,让孩子明白估算是计算的一个好帮手,让孩子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2)解决第二个问题在这一环节,我大胆放手,让孩子直接回顾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自行解决第二个问题:先估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为了让孩子对竖式计算有更多的感悟,在这里才择优算法:你更喜欢哪种?大部分孩子都认同竖式计算比较方便,同时再次小结竖式计算要注意的地方……计算课本来就比较无趣,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创设一个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竖式计算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孩子会算但不一定知道其中的道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借助直观演示如计数器,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脱离了计数器也能说,真正做到心中有计数器,这需要我们再接下来的计算教学中继续努力!
【《图书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3.去图书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