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一辈子做的两件事:一件事是育人(创造学生成长的健康环境);一件事是教书(开发学生的智力):即教书育人(育人教书)密不可分。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教书与育人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教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育人是指关心爱护和教育学生。教书育人二者又是因果关系,又是互动关系,又各自独立。教书比较容易做到,育人则较难实现。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就是为了育人。所以,为人师表更加重要。现在的老师、家长、社会是急功近利的追求分数,使教书与育人本末倒置,严重忽略了育人,把教书当成了教育的全部。凡学生爱戴的老师都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高大的人格形象,成为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当然这人格魅力来自于深厚的文化修养。
1、“育”与“教”的解析:
“育”字的文化含义:我们先来看看“育”字的本来含义:在甲骨文和篆文里,“育”上边不是“云”字,而是倒写的“子”字,“云”字是汉字简化演变后的写法。倒写的“子”与“月”上下结合的含义是,每一个人都是经过怀胎十月,足月后头朝下来到这个世上的,不足月则意味着不健康,先天不足。先天叛逆,站着离开母体的极少。
“育”的整个过程是教不了的,这种成长的环境只能由母体提供,母体提供的整个环境是否良好,对人是否健康至关重要。孩子的后天成长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这种环境也是教不了的,特别是学校的育人环境尤为重要,学校的文化环境对人一生的成长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校要设法为学生提供快乐成长学习的环境!有人把培养孩子的过程比作“育苗”,苗能不能成活,能不能茁壮成长,完全取决于土壤的环境,后天的施肥浇水是优化它成长的环境,但能不能成为有用的.材料,需要修剪,这个修剪的过程就是“教”。
2、“教”字的文化含义:
我们再来看看“教”字篆文写法:教字的左边是孩子的“子”上面两个叉,这叉代表草,草怎么会长在孩子的头上呢?这就是古人造字的聪明所在。古代人是不理发的,头发不梳理就像乱草,头发上就会长满乱草,就荒了。也就是说,人的头脑要不断的教化,不教化就会杂乱无章,像荒原一样荒废,那么拿什么来教化呢?那就是文化,所以“教”字的右边是文化的“文”字。要用文化来梳理思想,清理头脑,而且要持续不断的用文化梳理头脑。这就是我们今天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概念。
这也就是中国为什么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根源吧。所以教师是否能够梳理学生的思想,清除学生不正确的毛病,就看教师是否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现在的老师知识渊博的很少。有人说,教师这个职业是教师而不读书的职业,我看一点也不冤枉,现在有几个老师是自觉读书的?学生爱戴的老师必定是知识渊博的老师。老师的职责是纠偏和引路,而不是现在的满堂灌。
“教”和“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让人聪明,适应社会的发展,寻找人生的幸福。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通过一个一个的具体目标来实现。这就要老师不断的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不断的学习。
【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