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课堂中的“引导到位”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课堂中的“引导到位”教学反思1
在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努力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音乐与生活、游戏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当我们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乐意学习,并且会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节音乐课中,我们怎么才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孩子,让孩子在音乐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呢?
导课是音乐课堂中很重要的环节,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想要让孩子对这节课充满好奇和兴趣,导课的设计就至关重要。比如,我在教授《理发师》一课时,利用歌曲第一乐句的节奏进行节奏游戏,我发现这一乐句的节奏和火车行驶的声音很相似,所以我用这个节奏编创了简单的律动,让孩子先学会后,然后让学生首尾相接围成圆圈,模仿火车行驶。这样既让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这条节奏,还给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后面的引出课题和难点解决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比如,音乐课上经常会让学生说一说对歌曲的感受,感受这个词虽然很笼统,范围较广泛让学生有话去说,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词语就很抽象,孩子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就会用语言去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感受,我会问:“这首歌曲让你感觉快乐还是想哭?”“这首歌曲你觉得是高亢的还是平缓的?”“你觉得歌曲中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觉得这首歌曲适合跳舞还是睡觉?”这样就让感受具体化,也让学生知道:原来这就是对音乐的感受。不仅让学生准确感受音乐,还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由于一些现实条件,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甚至基本为零,家长的不重视,学生的无所谓,让我的音乐教学理想实现的很艰难。通过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感受到我的学生在音乐教学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孩子在起点就有着天壤之别,我很想把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慢慢掌握,以便达到自学的能力。
一些技能和知识学生达不到,老师的引导也就形同虚设。所以,我在课堂上努力训练孩子们的音乐能力,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学生在音乐素养上得到提升,让他们受益终生。
音乐课堂中的“引导到位”教学反思2
新课程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求多项交流——交往、互动。教师应主动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强有力的支持者。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可能会偏离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可能要走弯路,由此可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恰如其分的课堂引导无疑极为重要。
新课程的“引导”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教学目标,视学生“学”的情况进行“导”。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的引导,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一起铺设的通向教学目标的路径;是在学生遇到学习的疑难时,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疑惑的症结,作出相应的提问,让学生茅塞顿开。
一、课堂教学中引导应具备的几点:
1、引导要具有方向性。要让学生学会那些知识,培养那些能力,培养什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定着教师引导的方向,也就是说,教学的目标决定教学的引导方向。
2、引导要具有多样性。教师要实现课堂上的有效引导,还应注重课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充分认识上。有些老师认为,“意外”是学生随机生成的,靠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其实不然,没有教师课前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计划,哪有课堂上面对“意外”的游刃有余。在课堂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大脑的思考,面对几十种想法,要应付几十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所以,有些环节的引导,采用一种引导方案就满足不了课堂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准备多种引导的方案。这样设计多种引导方案,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有清醒的教学思路,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使课堂顺利进行,而不至于出现意外时而手足无措,或错过捕捉和利用课堂中出现的有价值的课堂资源。
3、引导要具有灵活。教师要有开放活跃的思维,要像说话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要讲究灵活,不能只顾按自己已设计的教案一成不变地进行着教学程序。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足够的耐心去听学生的发言,有灵活敏锐的嗅觉,善于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及时利用有价值的课堂资源。课堂上恰到好处的引导,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它不仅仅是教师对理解知识的方法上的引导,还应表现在教师的板书、体态动作、多媒体运用等方式手段。
4、引导要具有适时性。教师的有效引导应适时,适度。课堂上,有的教师经常在学生尚未有所思考前进行引导,使学生引而不发,错失引导良机;或在无需学生深思的问题上,教师却在竭力引导,出现教师刚导完,学生思路早走到前的尴尬场面,这样的引导往往只会浪费教学时间。同时教师引导应注意适度,即在引导时应注意控制难度,把握深度,巧设坡度,创激亮度。这样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明思维方向,创设良好思维情境,使教师及时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反之则是对学生思维的严重干扰,导得越多,引发学生思考的反而越少,学生对思考的兴趣也就越低。比如用“谁听懂他的意思了,你能解释一下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针对方法类似的情况,老师用“与某某方法类似的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辨析出它们的异同,在比较中深化理解,真正达到成果共享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应关注的几点
1、充分利用差异资源。促进学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当我们承认学生存在差异时,应允许一部分“先知先觉”的学生冒尖,并合理利用他们的意见,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促进他们共同发展。就上述片段而言,当个别学生提出的方法超越预设的教学进程时,教师可及时调整计划,采用“执果索因”的策略就势进入。
2、引导过程注意激励性。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来实现,成功的肯定评价会给学生以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运用激励性的引导。
3、教师导评注意启发性。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决定了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应注意通过提问、讲解、归纳、示范等教学活动,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注意自然、及时、具体、有序、深入。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片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通过折、比、量等操作活动,探究这些图形的特征。然后汇报。
生:我发现正方形是正正的,4个角一样大。
生:平行四边形是歪歪斜斜的,边也不一样长。
生:长方形有两条边是一样长的。
生:正方形的4条边都一样长。
生:正方形的4个角一样大。
生:平行四边形的角不一样大。
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培养其思维的逻辑性。采用开放式教学。学生反馈的信息是丰富多样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中的引导应以学生的自我激发为主,但是教师的导评也不容忽视。教师的导评应该注重启发,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学习引导成为激活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4、导学过程中注意典型性。如某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教师可以随时提出表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随机导评,表面看是中断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实际上却用心良苦。教师从整个班级里“捕捉”出这么一个“典型”,接着以一种非常珍视的态度,特别提醒全班同学注意,为的就是树立一个可学性极强的形象。其他学生会觉得这种“典型经验”亲切可亲。而能得到教师如此重视的那名学生,该有多么自豪!所以教师要注重榜样效应,在教学中把握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总之,“导”是放手但不放眼,让学生自主探究,但不失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但不失方向。只要是正确的,学生可以有出乎教师意料的想法,可以不跟着固定的思路走,这就是“创新”。这样的“导”是“引导”,是尊重学生主体的导,是教师把握住了“度”的导,也正是我们新课程所需要的“导”。教师要实现有效的引导,必须做到适时、适人,合情、合理。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为立足点。
通过导向、导法、导思,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且要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生成的重组者和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努力使数学课堂成为开放民主、互动对话、以学定教、相机生成、充满活力与智慧、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课堂。
【音乐课堂中的“引导到位”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1.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6.音乐欣赏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