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的教学反思1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曾以教师讲解为主,不甚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情感、背景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内容来。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不受学生欢迎,而是不少学生坦言爱听老师“侃”,等老师“知人论世”结束就不甚感兴趣了。但这种做法却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他们喜欢的只是其中的所谓文化。 于是我参照新课标精神尝试改变文言文教学思路,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诵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
《兰亭集序》是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借助富于韵味的文言语言,极富魅力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生存体验。我把这节课的诵读设计为四步:第一遍诵读:听录音,小声跟读,完成以下任务:
(1)边听边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
(2)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读完后讨论。第二遍诵读:自由诵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第三遍诵读:齐读,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心情。第四遍诵读:带着感情诵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欢乐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为何悲?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都有任务。
通过诵读,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产生心灵之间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采取诵读的教学方法后,我发现,许多过去需要讲解的知识在诵读中就解决了。
学生在诵读中就能够有所感知,就能够增加积累,就能够形成语感。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缺憾,而我感到最大的缺憾,就是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展开更充分的诵读活动,如果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够当堂背诵全文,那么,即使没有分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是一节成功的文言课。
兰亭集序的教学反思2
回想自己讲授《兰亭集序》这篇课文时,只是将“禊事”作为文化常识让学生识记住,却并未给学生强调上巳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没有引导学生去查阅这个节日的相关资料,而是将翻译课文,识记文言知识点,以及梳理和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作为了教学的重难点。
现在反思当时的教学过程,没有强调上巳节这个时间节点,不得不说是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个遗憾。兰亭集会的本来目的就是做禊事,这是上巳节的习俗。人们于这天来到户外,到水边沐浴,嬉戏,消灾祈福,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和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的变化实在是无常,作者不由得生发出深深地人生感慨。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体现的都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传统节日中的美主要是指生命与生活之美,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体会到了生活之美,也就更加珍爱生命。这就是《兰亭集序》这篇文章中,在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中,所蕴涵的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能将上巳节的文化内涵给学生讲解透彻,对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古人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体现出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一种和谐美好的关系。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体现的都是崇和尚美的价值理念。自从我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许多变化,人们更多的是想要改造自然,而并非像古人那样崇敬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地隔膜起来。
现在当我们重新对照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时,我们是否得到了一些启发呢?
中国传统节日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不谋而和,“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兰亭集会中,文人雅士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活动,虽离我们现在已有千年之久,但我们依然可以透过文章想象出永和九年的上巳节,那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人们修禊后的欢乐而又风雅的场景,真是悠哉,美哉!
我国的传统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尤其是年初和岁末这样的时段,有时一个月不止一个传统节日。语文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的传统节日外,也可以在传统节日中搞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更深刻地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这对传扬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途径。
【兰亭集序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2.兰亭集序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