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2020-11-02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很积极。在后来的作业课中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

  我深深地感触到:

  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

  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

  3.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

  4.学生资源是最丰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2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提问: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讲爬山虎叶子的这段,我主要是让学生在读中去领悟叶子的美,通过朗读把叶子的美读出来。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采用老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方式从文中找出爬山虎脚的特点。接着默读爬山虎向上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在学生精读课文后,再和孩子们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最后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另外,在讲爬山虎的叶子和脚,以及怎样爬的时候,顺带提及到作者怎样观察植物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写的秘密。并布置《观察日记之生豆芽》,这样比平时上作文课时,单独来讲怎样观察植物,怎样写植物要容易多,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3

  今天上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老课文,我是先用丝瓜和葡萄这两种藤状植物引入,让学生知道爬山虎和这些普通的藤状植物不一样,它是有脚的。接着讲课文时,我抓住“今年,我注意了。”这句话,先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注意”上,作者注意了什么?学生能很快答出:作者注意了爬山虎的脚。然后就学习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我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脚和墙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但是在拓深感情的时候学生没什么互动,只是一味听我在说。接着我又让学生把注意放在“今年”上,“今年注意了”说明了什么?学生也能很快想到是他以前没有注意。我马上提问:“他以前注意什么了呢?”学生就能想到以前注意叶子去了。然后就学习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段落。通过看图片和感情朗读,我让学生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引人注意,感受到了叶子的美感。本来想让学生感悟爬山虎的脚在叶子后面默默奉献的精神,可学生都不大愿意去领悟这其中的深意,只是停留在表层的分析。最后让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是在连续观察,部分学生能先从表示时间的词语入手,体会到作者的连续观察。一小部分学生根本不愿动脑筋,看来以后上课要逼一逼这些不愿动脑筋的同学多举手发言。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4

  整堂课我的教学设计还是可以的,但是教学效果却让我感到很不满意。

  我想在这里固然有学生的一些因素,可是我的因素还是占主要比重的。学生在这堂课上表现出的积极性比平时低了一些,在开始让他们“读生字”的环节中只有四个同学举手表示要试一下,这让我很心寒,应该说预习了的学生对于生字没有什么问题的。课后从学生那里得知来了几位听课老师有点害怕,所以才不举手的。这让我感到我平时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让学生知道他们才是课堂的的主人,而不要对听课的老师有所顾忌。

  (一)在这堂课中让我觉得我的心理素质不是很好。

  这可能是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缘故,在课堂上我表现得很紧张(虽然别人可能不觉得),所以在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不高时,我的激情也降低了,这是很不应该的,无论怎么样,上课一定要有激情。

  (二)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内容,但是不能设计学生的回答,只能是引导学生回答。

  在这一点我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就比较幼稚,想法太过于完美,总是想着让学生的答案与我设计的差不多,结果学生就是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我就乱了方寸,出了教师不应该的行为(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够),总是在等学生符合自己需要的答案。老师不应该这样,要随机应变,实在引导不过来的,自己说出来让学生知道了也就够了,这一点比起老教师经验就差多了。

  (三)问题一定要提得好,提得准确。

  这一点是我这堂课的重要收获之一。在课上我把“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粗心的问成“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结果学生都回答到3、4、5段中去了,茎、细丝什么样的回答都有,叫学生答得越多,出现的乱七八糟的回答就越多,差点课都上不下去!在这里我深深感到语文老师对于所提问题的准确性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让他们做什么,回答什么!

  (四)研究课程要细,不能只是研究表面上的一些内容。

  研究课程细不细主要是在备课时备得充分与否,我觉得今天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主要还是我备课这一块做得不够,我的备课知识内容浮在水面上,没有更深层次的去进行挖掘教材中的资源,比如我在和学生交流第四自然段“爬的样子”的教学中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与“爬”相关的动词,然后让他们读一下就好了,没有更深入的和同学去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事实上文中恰恰这些“动词”是用得很美,可以说是很妙的,这里是有顺序与讲究的,一点一点儿递进,不能交换顺序。在这些动词上要研究得细一些。这主要是备课不够,如果备课充分,那么今天在教学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了,正如一些老教师所说:“只有备课做好了,才能上好一堂课。”今天让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五)板书要简单,布局要合理,层次要清晰。

  在这堂课上我的层次是蛮清晰的,但是简单与合理就不够了。首先一点是这个板书是不合理的,第一层中的三方面是介绍爬山虎的,而不是介绍爬山虎的脚的,后面的三方面才是写爬山虎的脚的,这是我板书中的一个重要错误,以后要特别注意,板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清顺序或帮助理解,而错误的,不合理的板书只能带给学生误导!其次我的板书不够简单,我上课是学生边讲我边写的,我的板书就显得字数多了点,很罗嗦,可以直接写“生长的地方、叶子、脚”就可以了,不用再写上“爬山虎”这三个字了,写板书的时候字多了,时间就浪费了,在我写的时候学生就干等着。究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备课不仔细,如果在备好课之后再好好推敲一下,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情况了。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这节课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很多:

  1、没有考虑高年级学生的能力,在备课时我只是单纯的按照上学期生本课堂的第一课时的模式来上课,忽略了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要求,在识字写字这一部分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在学生拖泥带水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没有及时地给予引导,课堂调度不合理,显得课堂内容空洞并且不扎实。

  2、老师的课堂语言没有规范起来,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提出的问题模糊不清,导致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在课堂上配合我的要求。

  3、没有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来备课上课,也就是说没有吃透课程标准对语文定义,没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运用语言。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解决生字词,所以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的教学重点不是生字词,而是理解和感悟,可是我在上课时长时间纠结于字词部分,所以这堂课已经完全不适用于高年级了。

  4、课堂不够高效。现在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由于自己备课不够深入,所以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虽然很高,可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却没有达到,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而回答问题,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的思考当中。

  5、备课还是没有很细致,只考虑了备教材而忽略了备学生,导致没有高度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由于对生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所以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好,使这节课成了一堂浮于表面的形式课。

  基于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当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细心研究教材,真正吃透教材,把握应当达成的教学目标,扎实地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交流的能力,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把语文教学的感、悟、思真正落到实处。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6

  颇为得意的课前准备,明确而清晰的教学思路,成了我为《爬山虎》精心砌成的颇为美丽的“墙”,从而忽略了“爬山虎”这种绿色植物,只要气候、地理环境适宜,它都可以自己垂直地往上攀登!学生,不也是这样吗?

  先给这次公开教学定下一个指导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此思想指导下,我给这堂课定了一个课题:学习的迁移运用——例说《爬山虎的脚》第一部分,让学生举一反三。围绕这一课题,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例学“爬山虎的叶”,让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学,找出重点词句后讨论辨析,交流汇报;我还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哪一句、哪些字词都考虑全面,尽量不空漏多余,不旁逸斜出,并穿插了一些图片、录像;接着总结阅读短文的方法,让学生欣赏《爬山虎的脚》的录像;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另一种植物。

  有教师认为我讲的太琐碎,不能反映新课程理念,于是我又做了修改,尽量让学生多思、多讲。我没有向学生例说《爬山虎的脚》的第一部分,也没有使用那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只是摘取其中生动形象、辅助教学强的录像片段,我想尝试一种新的“开放、自主教学”,彻底去掉平时教学中那种别扭做法。在这堂课上,我体会到了崭新的令我激动的气息:

  学生自由阅读,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尽管表述不同,但都或近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都感悟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体会到了作者强烈的爱科学的思想感情;更令我高兴的是学生都各自介绍了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有的采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的通过画图来解读文章,有的通过抓重点词句来品析,有的用诵读理解表演出来,有的在课前准备了爬山虎的实物,借助实物理解,还有的是通过看课外书、看录像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各显神通,尽展自己的才能!我又何必让学生“一二一,齐步走”呢?

  当学生学完《爬山虎的脚》,惊诧爬山虎的脚具有那么神奇的力量时,我又抛砖引玉,介绍了《丝瓜的脚》、《葡萄的茎》、《九死还魂草》、《会发光的树》等小资料,学生兴致大增,有的讲课外书上看到的《子弹树》;有的说网上下载的《吃人草》,有的带来黄瓜藤,介绍它的脚……大自然真奇妙,学生怎不爱好?我又适时点拨:你想揭开大自然中这些植物的奥秘吗?那就下课后去看书、上网、问别人……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眼睛,让我深深地读懂了:这就是对知识的强烈追求!

  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作业:以“植物的小秘密”为题写一篇短文,时间为一个月,要求突出自己的发现。一个月之后,学生的习作又一次震撼了我:他们细致观察、翻阅资料、上网查询、不耻下问……每篇文章都是那么妙趣横生!这种教学效果也许是课堂上无法立竿见影的,但课后的效果深深证明了这堂课的魅力!

  渐渐地,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其实我为《爬山虎的脚》所做的精心设计,恰恰成了砌在自己和学生间的一堵“教”与“学”的墙。令我的思绪越发沉重的是,我肯定不只是这次为公开教学而精心砌造了一堵墙,或许这种墙,我已经砌得太多了,以致自己也成了教学视网膜上的一个盲点。在这样的“墙”式教学中我失去了什么,学生又失去了什么呢?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异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7

  《爬山虎的脚》一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在教学这一自然段的时,为了较好的处理重点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课上让学生默读课文后,画一幅简笔示意图。

  我提出要求后,学生不屑一顾,认为很简单。可当我巡视时,竟发现全班没有一个画对的。于是,我找了三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当三个同学板演完后,下面的同学议论纷纷。我给了大家几分钟,等他们议论得差不多时,我请同学评议。大家很快找到了出错的地方:孙金诺、李晨曦没有把“叶尖一顺儿朝下”画对;吴楚怡没有“细丝”画到“长叶柄的地方”;孙金诺没有把“细丝”画到“长叶柄的反面”。这时,我出示了同学们课前采集的爬山虎让大家观察,使大家体会到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我表扬了那些画出“叶尖一顺儿朝下”的同学能联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能画出“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的同学读书认真仔细,提醒大家读书要仔细,理解内容要联系上下,抓住重点的词句。

  在这一环节,我比事先的安排多花费了一些时间,我认为这样做是非常有必要的,目的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他们自己会学习。

  当看到同学们恍然大悟和连连点头的神情,我也欣慰地笑了。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8

  《爬山虎的脚》一文是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的一篇名作。课前我设计了以读代讲,以说代讲为主的教学自控方式,想达到的预期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上台指说爬山虎的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进而使学生对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及爬山虎脚的样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媒体教学非常感兴趣,从一开始便深深地投入其中。学生思维比较踊跃,举手发言比较积极。

  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充分运用媒体,提出了课前设计的环节: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完成填空练习,明确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长得什么样子?从学生举手的情况表明,全班学生都能够找到有关语句读出来。教学在顺利进行。“谁能上台指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吗?”我的问题紧接着提了出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在学生看来,这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之后,我就请了三位同学上台指说。真没想到,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却在学生的联系中出现了问题:第一个同学说的还可以,但指图不明确;第二个上来支支吾吾,指图介绍时分不清茎和柄。第三位同学非常完整地、较好地向大家指图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9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经典课文,我认为这也是一篇很重要的课文,所以我想把这课当作一堂公开课。经过了三次备课,先自己独立进行备课,接着查找资料,把自己需要的记录下来,最后进行整理完成第三次备课。本以为差不多了,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可是一上课问题就出来了。

  上课伊始,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题,学生在一次次猜谜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然后由课题让学生找到关键字“脚”,接着直接进入课文的重点部分3、4、5小节。开课很顺利,可接下去就事与愿违了。学习第三小节时,我采用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这样一个开放型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并在我的引导下明白了这一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和颜色。我以为学生都懂了,按我的估计我也觉得他们应该懂了。我便让他们按课文中的介绍把爬山虎的脚画出来,学生一听都兴高采烈的拿出本子来画。可当我下去看他们画时,学生刚才的那股高兴劲不见了,都皱着眉头,原来他们不知怎么下笔画。其实他们就是没真正的读懂课文,如果这是我停下来,让他们回到课文中去再读一读、学一学,就不至于后面耽误那么多时间了。可我还是估计他们应该会,提醒他们从"茎上"开始画就行,于是只是再提醒了两句,可学生画的都是错了.这下我着急了,赶紧让他们停下来。我连忙在黑板上画出了爬山虎的茎和叶子,让学生画它的脚,学生还是找不到位置。我当时很生气的说道:“自己去看书,到书上去找答案。”学生们都低下头去看书找句子,接着我让一个孩子站起来读,然后全班读,读完了再找到关键词“叶柄的反面”。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它的脚长在叶柄的反面,学生们很快就画出来了,可此时离下课只剩十分钟了。“天哪!怎么会弄成这样!”接下来的十分钟就讲了爬山虎爬的过程。本打算是讲完三个小节的,可现在只讲了两个小节,而且第二小节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习。

  课后我想了想,如果我能在讲第三小节时,让学生多读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全班齐读,找到关键词理解,学生应该能准确的画出爬山虎脚的位置也就多花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学生就能弄懂了,也不至于后面耽误了很长的时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可就因为我对学生的高估,致使学生没能在有效的时间掌握知识,而我也没能完成任务。这就充分证明备学生的重要性,宁可把学生估计低些,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使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完成教学。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0

  昨天的年级组引路课上,娇姐讲了《爬山虎的脚》。听了这节课,让我收获了一个好方法。可以在课上带领同学们,通过做《优化设计》去辅助理解课文。这样做,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点段落及思想感情,同时,减轻了学生课后负担。

  关于这节课,我有如下反思:

  1.我能够更好的运用图片去辅助课堂,这是一个进步。

  2.首次把《优化设计》带入课堂,效果还挺好,这可以作为保留项目。

  3.下次的课上,我可以尝试把《优化设计》上,字词的题,安排在第一课时。这样课上练习生字,帮助加深印象。

  4.讲课时,语言连接不够顺畅,这应该是我不够了解自己的教案。

  总得来说,我学会了去丰富课堂,这是我这一课最大的收获!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相关文章:

1.《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通用15篇)

2.《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通用15篇

3.四年级爬山虎的脚 教学反思

4.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5篇)

5.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5篇)

6.爬山虎的脚作文(通用15篇)

7.爬山虎的脚作文通用15篇

8.四年级语文《爬山虎脚》教学反思

9.《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上一篇:《文字的对齐》教学反思 下一篇:《刷子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