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1-11-18 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角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画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选择自己的材料动手做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其实我也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虽然教学设计及教学思路还好,比如用老师的大三角板和学生的三角尺比较大小,为了证实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但是环节的设置不是很好。应该先出示老师的大三角板和学生的小三角尺,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再出示钟面上两个相差不多的两个角,引导学生直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是有困难的,此时应该借用一个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来用重叠的方法比。如果这样安排的话,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还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2

  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教学的还可以,谁知道,在课堂作业本上,格子图中学生花直角,错误一塌糊涂!

  错误一是:画的根本不是直角(这是最严重的错误,可能孩子连三角板上的直角都没找到,随便用一个角比着来画的)。

  错误二:画得不够标准,比直角大一点或小一点,或两条边没画直(这种应该是找得到三角板上的直角了,但用直角比着画时,把三角板放歪了,还有的三角板已经旧了,角已经磨损了,整个成圆弧形了)。

  错误三:没写顶点、边的名称,或没画直角的标记。(这种直角是画对了,但应该更完整就好了)

  这些充分反应学生在空间图形学习一些问题,首先,对生活中的直观物体的依赖性强。表现在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往往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图形,要形成理解还比较困难。例如,儿童对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性质的理解就比对圆性质的理解较容易,因为前者相对来说更为直观。或者,对“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可能就会比对“角”性质的认识更容易些,因为“闭合的区域”往往比“开放的区域”更为直观。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的触摸来体验角,他们的形成的感觉整个面来感受角,对于直角的认识更是如此!学习中,尤其是在最初的几何学习中,常常将图形的直观原形与图形形状的名称联系起来观察,忽视图形的所有组成部分的特征。

  其次,常常用生活经验来思考和描述性质或概念。低年级的儿童对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的直观特征,往往是用日常经验的语言来描述的,例如,对于“三角形”的描述,会更多地借用日常经验中的“三角”,因此,常常会说“是尖尖的那样”,会用这种描述来作为图形的识别图式。虽然这种日常经验有助于儿童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发展空间思维,但在思考和辨识中也常常容易被直观图形的表象所误导。即便教学中运用了较为精确的语言描述,并试图让些低年级的儿童来学会这些描述,但实际上贮存于儿童头脑中的那些图形特征(陈述性知识),可能还会更多的依赖日常生活中更直观的经验的支持。

  在认识中的出现图形存在的偏差,导致在绘画直角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需要学生能够把直角的认识更加清楚才能画出一个正确的直角,只是自我感觉这个过程好像不是一天,一节课上全部解决的!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中形如课桌表面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

  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层次,学画直角。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较大的困难,画出的直角不标准。

  主要不足:

  1.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时发言不够踊跃。

  2.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得不好不完整。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一课的基础上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练习来看,学生在用手上的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直角还存在一些问题:

  1、找不到直角。其实,这也是学生会不会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和用三角尺来画直角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在课上和老师一起认识了三角尺上的直角,也用手摸了,眼睛好好看了,可是,就是有这么几个学生,找不到直角,或是一会找到了,换个方向,在应用的时候又找不到了。

  2、画角的方法还要练习。因为画直角是需要三角尺的`配合,我怎么看就是有一些学生两个手配合不好,一是有些孩子一个手按不住尺,一移动,线就画弯了;二是直角的顶点画起来不是尖尖的;三是一条边画好了,没有把边和尺对齐了再画另一条,就根据自己的感觉画出另一条边,画法是错误的。课上,自己已尽量把节奏放慢,给别生充分的时间,但还有些学生看来还是需要一些时间,要手把手教过才行了。

  3、在画了直角后,我又要求学生画了比直角大和直角小的角,结果也不是很理想。虽然他们通过了上一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但一小部分孩子都还是把角的边画得长长的,但其实还是直角。把他们画的角和三角板对好,放在投影仪上再让他们看看,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画好了角自己验证的方法。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5

  今天上了《直角的初步认识》,师傅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针对基础落实的几点建议。

  其实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到了学生对“直角”这一概念还欠感触。由于在备课时没有充分研究教材,所以环节设计上,在直角的认识上欠扎实、到位。只是简单一点,认读了一下。没有从多方面让学生去感知这个直角,所以学生映像浅薄,以至于在后续的量角环节上有学生拿着三角尺的锐角进行测量。我想,正如师傅所说的那样,直角认识是学生初步空间观念的培养,这一步一定要落实到位,可以从多方面对直角进行认识、感知加深映像,如看、找、摸、说四方面入收,让学生能教深刻的了解何为“直角”。第一步落实到位了,后面的量角验证的环节也不会遇上上面的情况了。

  “先天”不足,“后天”补,这个补真的是又费时,又费力。此时真的感受到备好一堂课,认真解读教材真的是很重要。如果能在新授课教学中落实、扎实目标,突破重难点的话,在后面的练习课及作业反馈中都显的很轻松,但是向今天这个课,难点没有突破好,明天还要重新来一遍,即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师生的精力,但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6

  在活动化的课堂中做数学,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按照操作的不同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自愿参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的特点是“听过了,便忘记了;看过了,便记住了;做过了,便真正掌握了。”在教学角时,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画直角,画直角比画一般的角,难度要大一些,两条边的方向不能随便定,只能根据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决定怎么画,有了一定的限制。

  画直角的方法比画一般角的方法难度加大啦,这时我特别强调学生直角的顶点必须是尖的,直角也有两条边组成,不能沿着三角板画成三角形,另外强调直角符号必须是方方正正的,不要画成弧线。二是在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时,学生不会旋转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验证。所以我通过黑板上演示和课件上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的方法相结合,让学生知道怎么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同时也在比较中得出,这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但是我觉得要想让每个同学都学会判断、比较的方法,还得让学生亲自操作,在做中学习数学,掌握方法。所以我让学生多次演示,加深理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1.《认识角》教学反思范文

2.认识角教学反思范文

3.角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4.《角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5.认识角的教学反思范文

6.《认识角》的教学反思范文

7.认识角教学反思

8.《认识角》教学反思

上一篇:《面积》教学反思 下一篇:《有趣的数字宝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