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日月潭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教过之后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互相合作,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在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合理想象,拓展文本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我让学生看图,想象一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也会很美很美?孩子们在文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有的说:“日月潭的`傍晚很美,天上星星闪闪,山上灯光闪闪,水中也是一闪一闪,真迷人。”“大雾天的日月潭又是另一番景象,整个天空一片朦胧,对面的山、水、天空都看不出了。”……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
此外,实践积累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标,它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隽文。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实践运用。相信,学生的“好词佳句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本节课环节的设计应该是很清楚的,条理是很明朗的,但是因为离我们这里比较遥远,有的景色学生的体会还不到味。
日月潭教学反思2
《日月潭》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写景的美文,文中首先介绍来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接着介绍了它名字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这些优美的词句值得品读和积累。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主要是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写会生字;根据插图和练习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四字词语的含义;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9个。教学时,我采用由句到词再到字的顺序呈现生字,变换语境再现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课堂上老师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了多种识字方法。例如:学生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了生字“胧”、形近字比较法记住了“绕”、换偏旁记住了“环”等。
读文时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甚至是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理解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这些词语。
课前的预设是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总有许多的遗憾:
1、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更重要的是学会积累并运用。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其实,课堂上,学生在识记生字了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口头组词或是用词说一句话。这样生字的巩固识记效果会好一些。
2、指导写字可以引导学生先按结构归类,再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写字的时间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展示评价,使学生书写更加美观。
3、课堂上的评价还是应该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日月潭教学反思3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尝试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像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等常用的识字方法,但在《日月潭》一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采用这些方法。当时想,能不能换一种独特的方法来识字,让学生有新鲜感,更能激发孩子识字兴趣呢?于是我认真研究了《日月潭》一课,觉得《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我便有了大胆的设计。
从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入手,让学生理解、感受、体会文中华丽的词语。再从词语中识字,更能使学生掌握字、词、意。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配乐欣赏日月潭,在课堂上这一环节,一下子便把所有的同学都带入了风景优美的日月潭中,然后同学们观看了日月潭不同地方的美,不同时间的美,再来找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此时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厚。
在教学“清晰”“朦胧”时,我也用了两幅鲜明的`画面来帮同学们理解词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课的每一个生字我都是在同学们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来认识掌握的,并同时设计了形近字练习题进而巩固生字。这节课上同学们都能在愉悦的课堂上掌握了字词,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积累的兴趣和愿望。
本课识字教学方法的尝试使我深有感触,虽然识字教学有些枯燥,但只要自己用心研究每一篇课文的特点,就能找到适合这篇课文的识字教学方法,能让孩子更有兴趣、更喜欢、更接受,才能在识字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日月潭教学反思4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领略日月潭的秀美风光。
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仿佛真正地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读书,读出自己的'多元感悟和理解,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读书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在分层次的朗读中教师都为孩子提出读通读顺,感悟内化,背诵积累等不同的要求。让每一次读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从而避免了学生空读书,傻读书的不合理现象。
日月潭教学反思5
在教学《日月潭》第一课时中,我检查初读情况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之前的堂上预习,已基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我突发灵想,不想再“走教案”了,就对孩子们说:“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美,先把它多读几次,再争取背下来,然后向大家做介绍。看谁背得快,说得好。”于是课堂上书声琅琅,我则巡堂找学困生,听他们朗读,抽查识字效果。
当多数学生能背1到2个小节时,我只请了两个学生当堂背诵并点拨品析词句。然后指导堂上写6个生字,下课前布置学生回家继续读背课文。
第二天在教学第二课时中,我先让同桌互相检查背书,交流自己欣赏的语句,与此同时,我再次去找昨天未接受检查的学困生,了解其完成读背作业的情况。接着请部分学生当堂背诵并指导品析词句。
如此让学生在读背中感悟,我感到效果挺不错。这既能给孩子充分的读背课文的时间,也不需老师以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但是,老师必须“该出手时需出手”,在精要之处做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我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给“风光秀丽”换上意思接近的优美词语,学生就有机会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了;但当学生质疑:读不懂“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这部分内容时,有些学生说“把日月潭当作人,它的身上就像披了一块纱巾,所以看上去不大清楚。”对此,我表示认同,马上指导他们用比较的方式读这个小节的前后两句话,注意日月潭在“太阳高照”与“蒙蒙细雨”下的不同情形。虽然孩子们好像弄明白了,但我仍感到意犹未尽。
第三天一早,广州上空弥漫着薄薄轻雾,“真是天助我也!”我心中暗喜。回到学校,利用早读时间,我请孩子们远望窗外,说自己的'所见所想。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但理解了课文的第四小节,还积累了“若隐若现、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及“早晨,雾中的红太阳就像咸蛋黄一样可爱。”这样的词句。
在读背中感悟,点拨在精要处,既给学生带来收获,也使我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满足与快乐,教孩子们学语文,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
日月潭教学反思6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
再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宣扬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在这节课中,我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学生自己也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这才是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日月潭教学反思7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赞美日月潭风光秀丽、是旅游胜地。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插图,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但是很遗憾,由于课前上不去网,没有搜集到日月潭的图片,只凭课本上的插图,学生的兴趣没能大大调动起来,学生的想象能力没能拓展开来,说得也不理想。
再讲第三、四节时,我请孩子们自由地放声读一读,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就怎么读。让学生在小组内谈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
日月潭教学反思8
《日月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是:爱祖国、爱家乡。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指导学生美美地读是教学本文的一个重点。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课文第二段。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激发热爱日月潭、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日月潭》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以及清晨、中午、晴天、雨天的景色。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赞美日月潭风光秀丽、是旅游胜地。
在教学中,去觉得成功的地方有:
1、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先是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再引出其风景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借助网络搜索了有关日月潭清晨、中午、晴天、雨天的风景图片,再利用课件展示大量的图片来让学生更清晰的来了解日明月潭。通过图文结合,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把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与朗读感悟、观察图画有机结合,以读感悟、以读促悟、图画助悟、抓关键词领悟等学文形式,落实学习目标,改变了以往只有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图片的泛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2、在这节课的教学前,我引导学生上网收集信息,了解祖国宝岛台湾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贮存、整理信息的能力,使得学生语文素养有了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质疑、汇报的形式使学生人人参与,最终获取知识。课上我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应用实践:你能仿照课文介绍一下我们家乡易园的美景吗?课下让学生为日月潭旅游公司设计一句广告词,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最后还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拓展,升华情感:课后收集关于台湾省的其它相关资料,记录下来,并收集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或资料。举办一个“台湾在我心中,祖国等你回来”的图片展。
3、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而且文章的文字又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的.层次比较清楚,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文本联系生活场景的方法,如“隐隐约约”、“朦胧”。
4、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语文。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也希望学生能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所以我有意识地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好词的词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看图说话,迁移运用。但是可能我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仅仅让他们背了自己喜欢的几句话,其实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把3、4段都背下来,应该不会太困难。
当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整堂课的重点上讲,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在学习“朦胧的日月潭”的文字时,我突然要求学生找出比喻句,而且要学生精确地说“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像什么”。本身这个题目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有点困难,另外一个,也冲淡了已经营造起来的感情基调,以致于再让学生谈感受时兴趣不太大了。而且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有感情朗读时,可以用上轻音乐,帮助学生激发感情,促进感悟。
2、有些小细节不够注意。比如当学生说话出现语病时,我只是指出错误,没有让学生完整地重复。如果从小就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以后学生说话就会很有逻辑性,很规范。在看图说话时,第5张图出示的是易园夏天时的美景,孩子说得很好,在这里,我应该马上把这些词语板书,并让大家跟着这个学生齐读,营造用好词光荣的氛围。
3,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学生字词的掌握,朗读的指导,及课堂中的评价等还不是很到位,其次是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上的安排有点不合理,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日月潭教学反思9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来历,通过训练,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练习默读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4.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的由来和它的秀丽风光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针对本课重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日月潭清晨、中午、下雨时的风光图片和各种训练题的字片,适合朗读的轻柔音乐)。
五、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台湾地形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相信你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交流
1、生字教学和游戏
出示带音节的生字9个,环绕茂隐筑晰朦胧境
去掉音节认读。小游戏认读生字。
2.指读课文,想想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3、汇报交流
三品读领悟
选你最喜欢的段读,说说那你为什么喜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答(并板书"位置")。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日月潭的位置?说的时候,用上小红花里的四个词语。(课件出示一朵小红花,小红花里有四个词语:台湾、台中附近、日月潭、高山) (学生用这四个词语练习说话) 3.指名练习说话。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知道,"日"是指太阳,"月"是指月亮,这个湖真是那么大吗?大得能装下太阳和月亮? 1.自由读这一段,想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2.师生有感情地连读这一段,(将日月潭轮廓和光华岛板画出来),再请学生上台将日潭和月潭标上名称。
3.进行比聪明的游戏,练习说话。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题(填空z日月潭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_______。这个岛把湖水____北边像______的______叫_______,南边像_______,叫_______,所以_________) (三)学习
三、四自然段
过渡:日月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它像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季节换上不同的新装,呈现不同的`景色。今天,老师把一位导游小姐请到了课堂上,现在,我们就随着导游小姐去看看美丽的日月潭。
1.(多媒体课件,学生边听介绍,边看日月潭清晨、中午、下雨时的景色)思考:导游小姐介绍了哪些时候日月潭的美景。
2.请同学们回忆,刚才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时候日月潭的美景? (指名答,并板书:美景、清晨、中午、下雨)
在这些不同的景色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指名答,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学生先说哪一部分,就先学习哪一部分的课文。)电脑随机出示那一段
例1.下雨时的景色(当以说喜欢的这一部分学生)
(1)这时候,日月潭真像童话中的仙境,"仙境"指什么?
(2)这时候,日月到景色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朦胧)
(3)"蒙蒙细雨"是指什么样的雨呢?(小毛毛雨)
既然是小雨,那我们在读这四个字的时候要读.得慢、轻一点。(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一句话,并标上指导朗读的记号)老师指导朗读这一句话。.
(4)朗读这一段,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朦胧、仙境等词)
(5)师配乐朗读一一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例2.清晨时的景色。(同样,也由喜欢这一部分的学生引出。) (1)请默读这一段,完成这道题。(课件出示要求:默读,在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下划"--")
(2)回答并板书(隐隐约约)
(3)我们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反复练读,在应该强调的词语下划"·"小圆点)
(4)男女生指名赛读一稍作评议后再齐读。
例3.中午时的景色。
过渡:我们在学习描写早晨景色时借助了两个题目,现在,我们按照这种方法自学。
(1)(课件)学生自学,划记,朗读。
(2)与同桌交换意见,完成这两题。
(3)指名读一一评议一一指名配乐读一一配音乐齐读。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复习认读生字、词语
2.选自己喜欢的段读读背背
3、练习说话.小导游介绍日月潭美景。要求:先作自我介绍,声音响亮,大方自然。(先练习,再指名。)
4风光秀丽的日月潭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呢。请你想象一下,当那些外国游客见到仙境一般的日月潭,俄们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指名答) .
5.拓展延伸
台湾还有许多的美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或视频)
6.学习生字12个,指导书写。
日月潭教学反思10
《日月潭》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令人神往。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行政、名称的由来。还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是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课件,出示带生字、词语的水果,创设情境:热情的台湾小朋友拿出水果邀请我们去做客呢?瞧!宝岛台湾这么多水果,谁想摘下水果尝一尝呢?同学们一听,都来了兴趣,争先恐后的来摘水果,达到了复习生字、词语的目标。
之后,我又提出问题:想一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且在书上画出答案。其实,学生们并不难找出答案,但我想学生们都没有去过日月潭,单纯靠朗读,并不能知道日潭和月谭的.位置。因此,我利用课件,通过一副日月潭的图片,给学生指出光华岛和由光华岛分成的日谭和月谭。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而且就算是没去过日月潭,也知道了日谭和月谭的位置。
在讲第三、四自然段时,这两段都是讲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应注重朗读的指导,读出日月潭的美来。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德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交流一下“日月潭都为我们呈现出了哪些美?”能力强一些的同学他们能概括出“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而后,我又以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阅读教学:“在这些不同的景色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呢?”指名回答,学生先提出哪儿,就先讲哪儿。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教学“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出示“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图画,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时,学生们说的很好,而我却没有及时鼓励他们。再有,文中让学生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而且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紧,学生们搜集的课外资料没有得以展示。而且整堂课下来,感觉内容不够充实。第三,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机智表现得不够,突发状况难以把握和调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日月潭教学反思11
1、合作学习法。
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日月潭教学反思12
今天早上把小鬼们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早读课时先让大家欣赏庐山瀑布的美景,学生兴致极高。我心里真是高兴,想着等到的新课一定会很精彩。心里充满自信。可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做小动作的同学也很多,致使整堂课显得十分僵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在想想,可能是一方面自己心急,没舍得花时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以为学生面对课件里直观的图片资料,应该会像早读课时兴致高涨,可为什么反而提不起学生的兴致?是不是我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难度大?记得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提出:为什么称它为日月潭?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该就能回答得出来,可实际上只有一半同学能从文中找出原因。在讲读第四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反复读句子,用“——”画出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结果连优生都不理解什么叫“点明景色特点”,更别说画出词语了。
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设计,先讲解第一句话,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清晰”这个词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句话,结果还有近一半学生没找出“朦胧”。不知道学生是否因为这个节接触到的新词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还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对于那些抽象词语,我已找出图片帮助他们理解了,比如: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等,可是这节课就没能达到预期的精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13
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教学反思14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1、合作学习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抓住“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各学习小组学生分组学习交流,再请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但是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如果我能多请几名代表交流会更好。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想象黄昏时日月潭的美景,接着给他们欣赏几幅黄昏时的日月潭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进行说话训练黄昏时的日月潭怎么样?有的'说:“黄昏时,日月潭变成金黄金黄的了,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轻纱。”有的说:“黄昏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湖面上,银光闪闪,美丽极了!”还有的说:“黄昏,日月潭和周围的建筑变成了金色,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亮晶晶的,十分动人。”随着孩子的回答,不时传来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达交流,正确运用词语。
3、重视朗读教学。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默读、指导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再让学生看课件,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注重情境教学。
在本课教学中,多次利用了图片,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充分利用好图片,把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在教学3、4自然段时,让学生小组自由读书思考,读自己喜欢的景色,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解决疑难中大胆创新,从低年级就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6、总结全文。
分层作业,既有基础部分:读(有感情地读课文)、抄(摘抄好词好句);也有课外拓展部分:查(查找有关日月潭的传说)。
7、教师的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
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日月潭教学反思15
在识字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而且难度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的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认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把文中的字认识了。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老师适时的点拨下,体会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导学生在读熟、读美的基础上,练习了背诵。
最后,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图片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日月潭教学反思16
(一)教学理念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诠释策略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诠释策略中“提取关键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扫除阅读障碍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疑问的词语。
(二)教学思路
提取关键词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关键词语的意思,深入领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使之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效果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三个:
一、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同学们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不仅运用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们更形象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叫日月潭,并给同学播放一段关于日月潭名字由来的传说的视频,这样更加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三、三四自然段是朗读重点,我通过提取关键词语简单放手,让学生来感受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日月潭景色的变化,同时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三四自然段,让同学在读熟读美的情况下联系了背诵。
日月潭教学反思17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谈谈自己教学感受和反思。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且在上课之前已叫学生预习,本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水社姐和大尖哥为民造福的形象。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通过词语连一莲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布置的'预习单和教学目标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比以前的课堂好多了,至少学生已过课文,读过生字,学生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还比较顺手。
有不足: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我却没有这么问,另外,时间时间上把握不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我却没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那么,学习完课文,要留在学生脑海当中的东西除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有什么值得留给学生的?我想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基于文本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日月潭教学反思18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教学反思19
《日月潭》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家乡”主题中的一篇写景的课文,文中先是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它名字的由来,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在执教这节课前课前我做了细致地备课,学生也在早读时进行了熟读预习,课上,整体学生听课状态较好,表现积极,氛围轻松和谐,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促进以后教学的进步,特制以下反思。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以课文和教师用书为根本,深入研读教材,教学准备充分。课前,我自己反复研读了课文,以学生的学习经验和习惯预设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又反复研读教师用书上教学建议,了解这个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结合本单元两个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此句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会认“潭湾湖绕茂盛围胜央导”十个生字,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四字词语,会写“湾胜名央迹”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日月潭的位置和名称由来,会背第二自然段。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本节课,我预设了四个环节:
(一)视频导入,质疑入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品读课文,学习前两段;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第一环节我以日月潭的课文文字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看完,让学生谈感受,当学生说出日月潭景色优美时,质疑“文章中是怎么描写的呢?”引出第二个初读课文环节。初读主要解决再次熟悉课文内容,标画段号任务。接着以问题“文中的日月潭美不美?这么美的日月潭到底在哪里呢”引出对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的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现了八个会认的字和三个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的四字词语,我在教学生读文学习中穿插随文识字。处理“潭湾湖”三个字时,我采用的是归类识字,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交流归纳,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部首都是三点水,意思都与水有关,但意思又各不相同,并作以简单补充;“绕”字教学采用加一加和换偏旁识记,和学过的“晓、浇、烧”形近字比较识记中加深认识。教学生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读文,然后抓住其中的重点字“群山茂盛古迹”引导理解,然后出示三幅图片让学生对照选词,再图文结合说意思,学生积极参与,很快理解了三个词语意思。接着让学生回文读,明确第一自然段内容:写日月潭位置。然后以“日月潭这个美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引入第二段的学习。初读,随文学习“央”和“岛”,“央”结合词语“中央”引导学生用换词法理解为中间即可,识记“央”多数学生说到了“中央电视台”;“岛”则与“鸟”比较识记。总之,识字教学部分,随文识字学生兴趣较高,积极参与,完成顺利。第二段内容的学习以聚焦关键句“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引导学生反复读,先读出比喻句,并出示两句句子在对比中感受比喻修辞的好处——更生动形象,再读抓住“圆圆的、弯弯的”读出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之美。然后结合日月潭的构成图,让学生看图读文加深认识,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声读等几遍不同形式的读,以填空尝试背诵开始引入全段背诵,学生顺利完成。最后出示五个田字格生字,让学生观察结构、占格、关键笔画,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展评。
课前的预设再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变化,总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总有许多的遗憾:第二自然段“央岛”识字环节放在段落初读上进行了,比较紧凑,效果还不错,课件上是放在理解内容时进行,比课件制作时提前了一拍。说明该处课件的制作不够精简,教学仍要以实际授课思路为主,及时作出调整。2、指导写字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结构占格,再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笔画。写字的时间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展示评价,使学生书写更加美观。3、课堂上学生虽参与度较高,但课堂常规还不够好,仍有少数几个学生不断需要提醒;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4、整节课教师的语言表达应更简练,可以让课堂更紧凑,有些环节可以简化。
每教一课,都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细细想来,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之后也许再教可以明白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做好基于学情和自我教风之上的研备,学习掌握低年级语文教学技巧和重点,尽最大努力做好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
日月潭教学反思20
《日月潭》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挂图和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以评促学,鼓励为主
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教师课堂上的口头评价以及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是否恰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体现评价的真实、真情、平等、启发和提升,设计了多种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你读得真美!老师为你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只要心去读,读出来的效果果然不同!”“老师知道你很努力,我们相信,你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等。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能体现出了评价的发展作用,对同学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进意见。“良言一句三春暖”,学生在长期的发展性评价中,胆子大了,能力也强了,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三、自主合作,重视积累
小组合作探究有利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课堂自主探究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理念新要求。为此,在阅读感悟中我就设计了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当中读书悟与同学交流解决第一课时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以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与广度。合作后的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学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所有的问题都合作、交流、探究中迎刃而解,而且部分学生体会也很深。
此外,实践积累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标,它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隽文。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实践运用。相信,学生的“好词佳句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而且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
【日月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01-05
《日月潭》教学反思07-09
日月潭教学反思08-14
日月潭教学反思05-27
《日月潭》教学反思11-29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06-14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10-11
《日月潭》教学反思05-16
日月潭教学反思08-14
日月潭教学反思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