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2022-10-26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心对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1

  成功之处:

  (1)本节课,我通过复习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画图,使学生顺利的找到了要学的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观察顺利得到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理解的很准确。

  (2)通过欣赏图片,比如奥迪、现代等车标,精美的地毯、风车、电风扇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练习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判断扑克牌中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探究活动中,师生的相互沟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思维的火花。

  (4)通过4道小练习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不足之处:

  (1)拓展延伸没有进行,因为时间把握得不很理想。

  (2)创设情境方面做得还不足,应在这方面继续加强,更加重视创设情境的作用。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是建立在“轴对称”、“图形的旋转”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特殊的图形旋转——中心对称,主要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本节课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难点是中心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为了使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鉴于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实践、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和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对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我通过了大量课件,把动态的问题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首先,复习轴对称的概念与旋转的定义、性质。观察课件,回答问题:

  ①请观察左图(课件)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②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OA=OC,OB=OD,观察△AOB的变换过程,你有什么发现?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心对称中要求旋转角必须为180°),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2、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完成63页探究,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学生画出两个中心对称的三角形后,及时开展中心对称性质的研究,归纳出中心对称的性质: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让学生尝试自己证明△AOB与△A′B′C′全等。

  3、应用新知

  (1)讲授64页例1。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画出图形后,能否加深对中心对称的性质的理解;学生不同的作图方法。

  (2)课后练习。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能熟练画出两个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巩固学生的作图能力,并会简单应用中心对称的性质。

  4、归纳小结

  说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学生总结发言,不足之处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教师应重点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收获。

  本课由问题引入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点对称这一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尽量使问题直观化,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性质和画法,效果较明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建议:

  1、从旋转定义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先让学生弄清旋转角等于180°的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借助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印象),进而引出中心对称的定义。

  关于中心对称的定义,学生要体会到以下三层意思:

  (1)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2)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将其中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3)也就是说,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的,而中心对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的。

  2、可以将中心对称和轴对称进行对比:

  轴对称中心对称区别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点的连线均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联系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3、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中心对称是旋转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心对称的性质与旋转的性质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对应点在一条直线上,旋转角是固定的180°。第一个性质很重要,要使学生明确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

  (1)对称中心在两个对称点的连线上;

  (2)对称中心到两个对称点的距离相等。

  4、例1是画出与已知图形关于已知点的对称图形。此内容易于理解,可让学生自己摸索得出画法,教师稍做归纳即可。

  5、中心对称的性质是中心对称应用的核心,是作图的基础。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3

  应该说《中心对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与我设计的预期效果差不多。学生的配合度比较高。师生的研究学习互动的氛围比较活跃。听课教师给这节课下了比较高的评价。关于新课程的理念和数学思想方法用得比较到位。这给我莫大的鼓励,让我对课改充满信心。我的这节公开课在设计时注重了把我们数学组的课题研究和师生共用教学案进行了渗透和整合。而我们的数学课题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问题生成的预设与解决》。

  1、设计流程

  图片欣赏-----中心对称图形-----应用-------图片欣赏------成中心对称----性质与判定----应用-----练习与反馈----小结。

  2、主要用意

  通过观察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欣赏图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中,中心对称的美,从实际图片的设计着手引入新课,在图形的运动变化中进行概念的教学,在观察中思考中心对称的性质以及如何识别。在例题的选择时注意加强中心对称的应用。在问题预设中注重学生的发展。出现问题或疑问时,加强了引导。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在这节课上想让课题的研究要有一定的体现。把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问题设置,在该课中得以融入,并有所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按教材课本的要求,我让同学们欣赏图形、感受图形、识别图形,进而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体会对称中心的位置以及意义和价值,并感受中心对称图形与成中心对称的转化关系。

  在上课时,让学生们欣赏图形,观察图形,然后再理解图形,进一步识别图形,从而把概念教学融入其中。教学时根据新授内容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应变并解决问题。我上课时以教学案为裁体,协调好课本教材、教学案和课件,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上课以学生为主,加强学生的活动性、参与性,有意识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学生讨论“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时,注重从整体的眼光中看待问题,让学生学会相互转化。当学生出现把对称中心这个名词说成中心点时,我及时板书加以强调。在板书设计中注重书写跟数学思想方法有关的内容,如“整体、组合、分割、转化”这样做使得学生学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了潜移默化。在遇到预设不到的问题方面,充分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解决,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对学生将会出现的问题作估计,课上解决,课后反思。

  3、不足之处

  一、在分割长方形时可以进行变式教学,应问:同学们,如果是平行四边形呢?菱形呢?正方形呢?等等;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请学生画一个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的点时应在分析后进行现场演示,这样更加符合学生学情。

  三、我对学生的营造快乐学习研究氛围并不够。

  四、课题中有关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预设不到的问题要加强研究。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会因为学和教的问题而影响质量和效果。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现行的数学教学案为主要内容,以数学组研究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问题生成为契机,通过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避免错误,少走弯路,轻负高质,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为此我们八年级数学组,在润州区教育系统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我们开展了小课题的研究,这将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更有利于教师往研究型发展和提高。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发展目标。

  所以结合课题研究思路:教学案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情相结合而对学生教学问题生成的预设与解决。指出重要观点:因问题而教,因问题而学,以变化而变化。

  从而突出数学课题的主要研究思路:

  ㈠导学方面问题解决:

  体现新知识中数学问题的情境性和可接受性。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可以将导学内容得以掌握,并能独立自学解决一定的数学问题;

  ㈡例题分析与变式训练中的问题解决:

  例题分析体现数学问题的呈现方式,并进行变式训练。

  ㈢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的问题解决:

  课堂练习的反馈与反思,作业问题的反馈与反思;学生态度与积极性的培养。

  总之,我们将以小课题为指导,以教学案为抓手,在反思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突出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4

  学生在初一下学期学习了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心对称知识时一方面要用这一知识作类比,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轴对称概念对中心对称概念的干扰,在教学中本课在揭示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加强了和轴对称图形的辨析,并在练习中掌握它们的区别,让学生在类比和辨析中更好地掌握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概念。

  同样中心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两个概念又充满了辨证关系,当把某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这个图形的组成部分看作两个图形,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成中心对称。所以中心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其概念是相对而言的。这两个概念有助于学生辨证思维的培养,同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的正确理解是本堂课的难点所在,在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概念后,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明确这是中心对称图形,接着将图形标上字母,并把两个三角形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把这个图形看作两个三角形,动画演示让其中一个三角形绕一点旋转180度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从而揭示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概念,这样通过动画让学生明白了中心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概念之间的区别

  像这样运用直观形象的演示来演绎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效果还的比较好的。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5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经历,体验和自主探索”,突出过程性目标,实现教的转变、学的转变、课堂气氛的转变。下面以《中心对称》一课为例,进行反思。

  一、关于概念的教学

  中心对称概念的引出。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学习了轴对称的有关知识,我设计先复习轴对称概念和性质。本课在揭示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时,加强了和轴对称的辨析,让学生在类比和辨析中更好地掌握中心对称这一概念,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教的转变:本节课我把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中心对称图时,我只给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把对称中心定在不同的位置。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让学生通过画图归纳出中心对称的性质,达到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的目的。

  三、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让学生设计上面的各种类型图,学生自己去解答,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发现了规律,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五、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的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本节我设计如下联系生活的题:利用中心对称测量河宽

  六、不足之处

  1、轴对称的概念强调不到位、不够细致,尤其是对称点的概念。给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太短。

  2、没讲中心对称与旋转对称的关系。

  3、联系生活的例子离学生经历太远,如举测小口瓶子的内径,能使学生亲自动手就更好了。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6

  昨天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了《中心对称图形》一课,纵观这一节数学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具体感受如下四点:

  (一)、目标定位准确,目标意识强。

  这节课有三个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3、能设计简单的中心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验中心对称图形的美感。在由认定目标,实施目标等环节始终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效果较好。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开始,我用学生都很熟悉的扑克牌做一个小魔术,来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初步领会到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为学生在紧跟其后的学习中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做好了铺垫。同时,通过这个环节,也为本节课的学习留下了悬念,埋下伏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最后可以解密小魔术。

  (三)、巧妙引导,自主探究,尽展数学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与他人合作探究中发现规律建构新知。

  俗话说“耳中听到终觉浅,觉之此事要躬亲”。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而是安排学生观察图形的的特点,找一找他们的共同特征,通过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并组织交流观察到的图形的特点,再配上形象具体的媒体演示,从而自然地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学生经过“观察一思考一探究一概括”的学习过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知识。

  (四)、多层练习,内化知识。

  在练习中,我组织学生有层次地开展了一系列练习,通过看一看、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做等形式,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能正确判断给出的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效的让学生巩固了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加深了印象。通过逐层的练习,学生不但认识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且还会画不同的中心对称图形。设置一些开放型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中心对称图案,并互相交流,目的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我也感觉到有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对学生积极的调动有时还是感觉力不从心,对于后进生的关注还是感觉不够,对于媒体的使用还是不能得心应手。

  课堂教学的效益永远是我们的生命线,成功的课堂更是学生的期盼,我会站稳课堂,站靓课堂,上出课堂教学的风采来!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7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每次上完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这既是一种学习,也是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上周,我上了一节公开课《中心对称图形》,现在就这节课我谈两个“做法”、两个“问题”、两个做法:

  (一)处处留心皆学问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充分体现了“中心对称图形”这个重点,围绕它我进行了全方位的筛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平时积累的结果,其中有生活中的、小学算术中的、物理内容的、扑克牌上的、游戏里的、打油诗里的等等材料,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多少联系的东西,最后都能很自然地为所统领,很自然地归属于“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数学是一门讲究理论、讲究层次和条理的学科,对于没有真正感悟到数学之美的初中生来说,是容易枯燥的;当老师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时,孩子们才会容易产生共鸣,进而对数学发生兴趣。因此,平时我特别注意收集跟数学有关的生活素材,以便于在教学中能简明、有趣地说明一些难懂或易错的数学知识。

  (二)总结学生的新颖解法并充分利用它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新颖的解法,数学问题往往是多个角度来考虑,特别是在几何证明题中,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证明方法,因此在几何教学中,我注意例题的精选,精选出的例题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充分去挖掘学生思想中蕴含的这部分的知识,然后让学生之间交流;上课时,对于每个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评价,尽可能的多鼓励,这样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时候,刚在三班上完课,又到四班上在讲同样问题,就可以给学生说这个问题是刚刚在三班某个同学回答出来的,这样会暗示四班学生三班学生能回答的问题我们四班同样能回答的,人都有不服输的心里,这样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对三班的同学也会起激励作用,课下会有四班同学给三班学生说到这个事情的,因为好事情传播的速度是很快的。

  三班的这位同学听说在四班的课堂上老师用到了他回答问题的方法,他至少会高兴一天的,今天这样明天也这样,经常这样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保持比较高的热情,这样对学生有利对自己也有利啊。当一个学生的解题方法,通过我的加工拓展变成一种解题思路,每一次使用时,我就专门提出“这次我们应用某某同学的方法来解它”,对这个同学来说是莫大的心理鼓舞。有一段,我曾经把自己学生作业中一些新颖解法汇集在一起,办成了一个小报,转发全年级每一个学生手里,以此来鼓舞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班学生的独特解法上了第一期,其他学生就渴望下一期有自己的杰作,就会在作业中很努力地钻研而不是应付。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8

  在教学中以出示旋转对称图形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复习旋转对称图形的知识上导出新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新的概念的掌握。

  学生在初一下学期学习了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心对称知识时一方面要用这一知识作类比,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轴对称概念对中心对称概念的干扰,在教学中本课在揭示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加强了和轴对称图形的辨析,并在练习中掌握它们的区别,让学生在类比和辨析中更好地掌握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概念。

  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是本课重点,课前我和学生一起玩魔术,准备四张扑克牌,三张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牌,一张是中心对称图形的牌,老师背过身,让学生任意转一张牌,老师都能猜出,让学生想为什么,同学们想不想学会这个本领?学习这节课的知识,你也会这个本领了。对于刚才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急于知道,但仅利用现有的知识技能又无法解决,从而形成认知的冲突,这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在问题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开始学习。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在课堂结束时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上,同学们明白了课前魔术表演的奥秘,也其乐融融地投入了游戏中,让他们体味到了数学的趣味和神奇。

  本课在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特征的导出由学生自主探索而得,在演示给学生两个三角形关于点成中心对称,让学生观察图形中对应线段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中心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连线测量发现了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发现了规律,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我在课尾安排了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知道中心对称图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充满了对称美,也让学生知道自己也能设计这些图形,再次让学生体味数学的魅力——图形美,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并设计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9

  本课是明确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教学,我非常重视本节开头的教学内容,采用做游戏摆扑克的方法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观察分析探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怀的认识。从实例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会感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单调乏味,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初二学生对一些“动”图形很感兴趣,为此本节采用了动画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易于发现、总结。教学时以启发和小组讨论交流为主,进行谈话式的引导,并注意利用变式练习题,准备开放性的习题配合,归纳小结注意点,以期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中心对称的有关知识。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学生启发、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说出来;相互补充,学会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与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师是朋友、是合作者;讲解则是学生探索结果的概括,对学生的鼓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在调动学生积极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发现问题却不能主动提出来。教学中的学困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有待于提高。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10

  让学生与数学交朋友,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怎么能让学生爱上枯燥的数学呢?上了“对称”一课,我才深深的体会到,其实,“枯燥”与“生动”之间之隔着一层窗户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左右他们学习的原动力。我们要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围绕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是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悟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生活中学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篇不仅能很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我设计了故事引入,为下面认识对称图形做了准备。在这节课中,我还设计了剪对称图形,拼对称图形,这样开放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有了开放的空间,尤其是在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剪的环节,孩子的潜能真是不可估量,剪出了许许多多的对称图形,非常精彩。在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本节课我一直沿着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体现了浓浓的数学味道。这条思路是:故事引人→看﹑摸﹑折﹑发现图形秘密→教学什么是对称图形→剪对称图形→发现折痕→什么是对称轴→怎样表示→拼对称图形→欣赏并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这样的教学思路保证了学生对对称与对称轴的认识,沿着一条由浅入深的通道缓缓前进,每跨一步都留下了一个深深的脚印,知识的生成过程将久久的储存在大脑中。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11

  对称是现实世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处处可遇到对称物品,如建筑物、动物、植物、艺术品等。本课选取了民俗节活动上很有代表性的民俗建筑、风筝、剪纸、民间杂技表演为研究素材,当这些内容丰富的照片在优美的民乐中呈现时,令学生很振奋,为学生找到学习对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学生交流感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对称”的表象。

  本节课我设计由问题出发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即:猜想—验证—发现—交流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地碰撞出火花。为了避免学生对“完全重合”和“对称轴”两个概念建立的太苍白,教师适时地出手,设置了两次对比性的操作:一次是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对“重合”的理解之后,出示了“少一片叶子的一朵小花”与学生的“重合”对比,从而学生深刻领悟了这朵小花是“部分重合”,而自己操作的图形是“完全重合”。

  在解决“如何让这朵小花也能完全重合”这个问题时,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充分展现了学生对“完全重合”理解的程度。另一次是在学生认识了“对称轴” 后,出示了对称图形任意折出的一条折痕,让学生与自己手中图形的折痕对比,从而引出能使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它所在的直线才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通过两次对比操作,使学生探究中获得的数学体验牢牢地印在了头脑中。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12

  《轴对称》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为能上出开学第一节课的精彩,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互助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课的一开始,我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案,让学生谈感受,从中选取几个美丽的、常见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又顺利的进入了新知的探究活动。

  二、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突显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并借助手中的图片动手操作,然后组织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很自然地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现象。让孩子们充分调动自己的原有生活经验,举出了很多的轴对称现象,并通过小练习(判断下面个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完善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尤其是在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活动(用尺子量、数一数)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接着放手让学生完成例2.(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三、贯彻美育,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在课的开始,我借助媒体向学生展现生活中的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在学生欣赏到到美的同时,又发现了轴对称的数学知识。接着让学生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现象,使学生真切地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美。

  在学生充分感知了轴对称图形、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之后,我设计了“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掌握的知识和思维,动手设计,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着轴对称图形的美,在交流展示中获得“创造美”的愉悦,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篇13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了解对称图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节课的内容是认识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活动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初步感性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开始时,利用学生熟悉的蝴蝶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接着通过问题“看见这两只蝴蝶,你发现了什么呢?”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打下了基础。

  2、让学生的亲感亲历,在感知中总结学习。在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创作对称图形,感知它们的共同特点。经过和老师的共同探讨后,亲手剪出各种对称图形,进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给几何图形找对称轴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在教学中的运用。

  3、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本节课按“初步感知对称——亲身体验对称——寻找欣赏对称——辨析拓展对称”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例如让学生观察美丽的蜻蜓、蝴蝶、树叶、脸谱图形,讲述自己的发现。又如,讨论交流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学生按所说的方法剪出对称图形,给学生以肯定和赞许。再如,展示学生剪出的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扩充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从中也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他们的学习的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轴对称图形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虽然教师展示了左右对称(衣服),但在欣赏对称图形时,缺少上下对称的物体,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2、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时,由于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怎样通过有限次的操作来发现规律,有待于教师更好地引导。3、在有就是对于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不够充分。以上缺点和不足有待于改正。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04-02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06-29

《中心对称》的教学反思06-29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03-28

数学中心对称教学反思10-18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6-29

《中心对称》教学反思范文04-03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范文06-20

《中心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