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反思1
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网络教学代替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从第一天上课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渐入佳境,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网络教学有利有弊。一方面,这样的上课模式较传统课堂新颖许多,短时间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明白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回放,方便复习巩固。上课环境也比较安静,避免了课堂秩序问题对教学的影响。另一方面,网络教学见不到学生,不利于自律性差,家长疏于管理的学生学习。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反馈也不够及时和全面。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认为疫情很快会过去,网络教学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但是现在郑州地区迟迟未能开学,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做好长期使用网络教学的准备,让自己去适应这种模式。本身作为这学期才接手班级的新班主任,在没有和同学们见面的情况下,各方面工作都不太好开展。因为疫情原因又要进行网络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回顾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和学生们的课堂互动还是不够充分,对于学习成果的检测有些不太到位。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应该加强互动,课堂上给学生尽量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要多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网络教学反思2
20xx年公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上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新的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即: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怎样才能实现呢?只有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使用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肯定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两种教学的比较
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例如,高中物理课本中《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手段上就有明显的不同,下面予以比较:
“教学目标”的比较:
[传统]1.知识能力:①掌握楞次定律内容,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网络环境下]1.知识能力:①通过自主观察、自主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并理解掌握楞次定律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②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②培养学生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乐于合作、积极探索、动手动脑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的比较:
[传统]讲授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帮助和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练习应用楞次定律内容。
[网络环境下]自我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自己详细反复观察电脑动画课件得到实验现象,在网页中设定的“导学”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或小组合作归纳得出结论(在需要的情况下教师给以讲解)。学生利用网页中设定的“练习与反馈”栏目自主练习、同学间讨论交流、电脑反馈和指导。
“使用教具或媒体”的比较:
[传统]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
[网络环境下]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大屏幕实物投影;计算机多台(每人一台)。
在内容和要求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媒体选择及使用情况就体现出了以“学”为中心,比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定位,网络环境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作用。
尽管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教学取代,但网络进入课堂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网络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特别是教学模式等方面正在冲击和改变着课堂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本人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节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以及通过实践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1.认真选择适合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章节
网络环境的优势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的能力,加强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网络环境下进行。在实践中选用有下列特点的课题:
(1)网络环境有较多信息,而书本的信息远远不够的;
(2)有大量音像资料和模拟实验资料便于在屏幕上建立情景,适宜自学、适宜合作学习、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3)时空上需要扩充、深入,而学生无法或无条件在课堂上动手完成操作实验的;
(4)应用性强,较多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知识的;
(5)动态过程比较繁杂,需要对录像或模拟动画认真仔细观看、分析、独立思考的;
(6)课堂信息量与课时安排上应是比较适合的。显然,课题《自由落体》具备上述大部分特点,适宜进行教学实验。
2.精心制作、收集网络课件,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
制作网络环境教学课件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有利
于师生协作、促进学习的软件环境。包括:
(1)搭建一个有利于网络媒体开发的基于Web界面的协作学习数字平台;
(2)提供一个原创性资料库。在设计《自由落体》一课中,我除了使用平时积累的视频资料外,还用flash软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资料。此外,还从国内乃至国外网站上下载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对它们认真地挑选、剪辑和编辑,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学习需要。
(3)设置导航提示。其目的是:
①便于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
②便于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在《自由落体》的课件中,我将页面制成框架网页,按主学习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随意进入载有各认知要点、导学学探教材的学习模块,按有关文字链接所需的学习材料(文字、视频、动画、图片),按资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进入对应的资料区,并找到呈现所需资料的窗口;
(4)准备必要的导学说明。为杜绝盲目上网,学生学习区呈现的教师导学资料要建议学生沿正确的途径搜寻,启发学生总结、概括、讨论,使学生能够参照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使网上协作学习过程能随时得到教师的画龙点睛的引导;
(5)设立广泛的交流空间。课件的界面应设立E-mail信箱和BBS互动讲座区,对各种观点,老师、学生都可以发表见解、进行评价,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协作;
(6)能对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由落体》一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对上等生要求解决综合性较强、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学习总是以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为目标。
3.实例《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谈自由落体运动。
(1)教学目标。
①知道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导致快慢不一样的主要因素是空气阻力,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争论和伽利略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
②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并知道它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学策略。
①首先由“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引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探讨的情景。该部分以实验为主线,环环相扣,以故事吸引学生,以问题启发学生,并辅助以网络手段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加以了解,引导学生注重伽利略的思维方法。
②先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想出验证的办法,利用网络教材给出两种类似的办法──频闪和打点计时器,并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在网络上共享数据,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本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③搜索并给出在tom上有关高空坠物的新闻。以新闻中给出的信息计算出高空坠物时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高空坠物的危害性。讨论在校园里还存在某些学生将喝完的空饮料瓶和钢笔等小物品随意抛出窗外的害处。
④利用FLASH、ASP编写程序(或者使用应答器)制作一个可以交互的练习软件,让学生可以分层次练学习和了解自己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⑤将本节课的网络课件放在物理“未来 ”主页上,让学生在回家后还可以利用网络复习今天的内容。
4.课堂教学后的调查和思考
[调查]本节课后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问卷(见附录),在对48名学生调查以后,统计结果。
[发现]①有52%的学生认为“相比较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能更好!”,14.3%的学生认为“还不如以往!”。
②有52.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推广”,只有2%的学生认为“不值得推广”。
③影响本节课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的原因是:23%的学生认为“注意力易分散”,只有23%的学生认为“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的知识的能力不够”。
[思考]
①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关键。
大部分学生认同并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或主动性不强,暂时会影响学习效果。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适应后,学生会更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②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有教育者称,教育的艺术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点只有一个,就是教师,教师的行动和语言。学生的注意力源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只要有办法吸引、牵着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走,就能取得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互动课程教学模式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电脑,学生需要在二者之间来回“切换”注意力。学生可能因为电脑和网络的吸引,专心玩电脑,甚至不去学习。教师能否监控学生,能否掌握学生切换注意力的时机,能否让学生适时切换注意力,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仔细考虑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自觉地在二者间切换注意力,这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③应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应该对互动课件的使用作简单说明,作为“操作指南”提醒学生,并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课后的教学效果证明这个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后有老师和学生说,学习任务单“设计非常实在且具有操作性”,“在让学生自主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教学过程控制得体”,课件操作指南“非常必要”。
④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和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存在着合作不主动、不充分,存在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使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注意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纠正不良心理。
另外,注重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发帖子时,有多少学生“倾听”和“考虑”了别人的观点?可以说现在的状况是多数学生的讨论是一家之言,多数观点是未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其实并未达到理想的“互动”效果。
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和时间,从而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更加多样化、平等化。不过,这种平等而双向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人机”的对话来实现,这样就会造成认知、情感的缺失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减少,会失去传统课堂教学的某些优势。例如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活动,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这种情感暗示在网络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如何有效实现情感交流、情感互动作为一个重要任务。
⑤正确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优势的互补。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网络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因此,在设计网络页面(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网络与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三、我校采取的措施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为了学习必须要掌握计算机这种认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此,我校对新入学的学生采取了强化性的培训手段,主要是基本内容的普及;充分利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网页制作、网络浏览、邮件发送等方面的教学;通过“科技节”中组织网页制作大赛、建立班级网页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通过“校本课”的选修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较高级的应用和操作,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00%的学生能上网获取资料,能下载网上学习资料,能通过网上资源处理信息;55%以上的学生能进行电脑制图,能编制电脑小报。
附录:“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课调查问卷(学生)
亲爱的同学:
你觉得今天的课如何?请根据下列各类选项将认为适合你的感受选择出来,将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或横线上):
1.活力:( )
A──我总是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B──我绝大部分时间显得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C──没把握。
D──我没把许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E──我感到没有活力,忧虑、消沉、紧张。
2.意识:( )
A──我总是明智和机灵。
B──我大部分时间明智和机灵。
C──没把握。
D──我经常感觉厌倦,反应迟钝。
E──我很少留神注意,我感觉到特别厌倦。
3.相比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我认为本节课:( )
A──能更好
B──与以往差不多
C──还不如以往
4.类似这样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 )
A──非常值得推广
B──可以偶尔试一试
C──不值得推广学
5.作为学生,上这节课时你觉得自己是哪点影响了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A──注意力容易分散
B──应用电脑的基本能力不足
C──应用互联网搜索知识的能力不足
D──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有用)的知识的能力不足
E──填上自己的见解。比如(以上答案都没有,“我能应付自如”、“自觉性不好”等等。)。
6.对于这样的课你给老师提出些建议好吗?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
网络教学反思3
新年伊始,本该是阖家欢乐、休养生息的小假期。然而,这个鼠年给了我们太多猝不及防,新型冠状病毒席卷而来,形势严峻。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我校秉承“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于是我也从一线教师开始了我的主播之路,虽是在线教学我也没有一丝怠慢,牢记学校的安排,全力以赴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两周的网络教学,我有以下反思:
1、团队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疫情期间数学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总结上周工作和安排下周计划。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老师们积极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分享各自的方法;针对网上录视频及直播授课遇到的困难,老师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互相指导学习;针对学生的反馈和现状进行改进,老师们各抒起见、集思广益,只为学生能学到知识。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线教育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很多老师尤其是年纪大的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不是很好,在前期网络授课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课下也要反复的练习操作,但是同组的张老师克服了这些困难,现在能熟练的进行网上授课,他给我们年轻教师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所以我应该更加努力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和专业素养。
3、善于比较和总结。在教学过程: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要善于比较和总结,比较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的不同,总结出网络教学的方法,比如:语言更精炼,语速稍微放慢些等,课下多观看自己上课的视频,找出问题所在,争取在下节课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网络教学反思4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通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为关键字进行搜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循序渐进的探究提高搜索效率的方法(1)——选用合适关键字,并且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80%的学生能使用合理的关键字来搜索有用信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通过互相交流、自学等形式自主探究学习内容,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个人觉得教学目标基本达到预设的效果。
在教学中,采用了分组活动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组合了各个方面的学生。在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很高,形成了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说明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生理结构,今后教学设计中也要多思考学生这方面的需求,创设更符合学生心、生理结构的学习情景。
为了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我设计了学生学习过程情况记录表,想让学生在使用这一学习单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探究学习的一些方法,通过填写学习单的过程,经过比较、分析,发现规律,形成学习的能力。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还没有适应这一学习形式,学习单的使用还停留在形式上,有些学生没有填写学习单,有些学生最后再补填学习单,学习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说明我在组织教学中对学习单的组织教学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准备利用实物投影仪,把使用学习但比较合理得学生学习单向大家展示,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单的作用,提高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教学中,我发现开头的故事引入由于设备的故障(声音)没有起到一定的渲染效果,但由于故事于经典,学生一看就知道。我觉得下一次教学中可以适当修改。把故事改的更精炼些,留下的伏笔更多些,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学生利用搜索到的信息,把故事补充完整。这样设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帮助。教学反思《搜索信息——提高网络搜索的效率的教学反思》
网络教学反思5
经过几周的网上教学,我逐步熟悉了网上直播课的指导、钉钉网上学习应用指导。使家长和学生逐步适应网上教学的方法步骤,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对于网上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网上教学
对于我来说,虽然不是新事物,但是却面临诸多问题。学生家长知识能力良莠不齐,部分家长无法及时指导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和课后的练习,特别是网上的作业练习,部分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导致学习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另外,网络问题,也是制约学生学习的因素之一。
二、教学准备
课前我们年级组统一商讨教学方法,进行知识总结。直播前事先通知学生做好听课准备,对于重点和难点先把握,做到心中有数。
三、签到及作业完成情况
本周学习刚进行两天,复习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学习了口语交际:春游去哪玩。大部分学生作业能够及时完成、提交。个别学生还是需要老师不停地催促才能提交。凡是学生提交的作业,我都能100%及时认真批改,并且给孩子留言提出评语。
四、教学过程心得
1、问题:家长热情减退,上班的家长较多,孩子学习效果不理想;不能监管到全班每位学生,尤其是自觉性差的学困生,担心跟不上节奏。
2、改进措施:鼓励孩子回答问题时可以讲给父母,要积极动脑;多与学困生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及时举行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家李镇西说,教背是心灵的术。教育其实是充满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线上教学”,我们是认真的。让我们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乐于交流,在这个“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特殊时期,携手共同进步,辛勤浇灌与培育这些祖国的花儿们吧!
网络教学反思6
本课收获:本节课主要通过“实话实说、导出主题;课堂调查、体验网络;出谋划策、趋利避害;各抒己见、点评案例;群策群力、制订公约”等环节,运用情景教学、课堂调查、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手段和方法,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氛围;运用新课程理念,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活动中去;以学生活动、自主发展为落脚点,实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以紧扣生活、精选材料为载体,以学生身边事例为内容,循循善诱,力求教育无痕;在最后环节,将《网络交往规则》合订为《班级网络公约》,课堂达到高潮,也为课堂知识在课外得以延伸埋好伏笔。不足之处:因活动较多,时间把握不够到位;这堂课基本运用的是归纳法,而对归纳得出的结论缺乏演绎,没有进一步拓展和加深;教学中,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学生生活体验和掌握资料不够等原因,学生的回答可能较零乱,活动实效性还不够。
今后,不管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是主题探究活动课,都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力争做到全员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实践者,同时要让学生事先有思考,过程有总结,达到过程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网络教学反思7
一、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mach),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讲,它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以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它主张教学的中心应从教师转到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教学的设计员、导航员、辅导员、助学员。从教方法论的角度讲。任务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因素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概括起来说,任务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任务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协作的工作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二、任务教学法的程序
任务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并运用知识,所以教师的第一要务是设计任务,即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在设计时,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内容和能力点.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和兴趣,以及将来学生从事职业的实际岗位需要.设计每一个任务模块。模块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充实和拓展,通过新的任务强化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深化教与学的过程,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业务知识、技能和技巧融入各个任务。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认知规律,遵循“先知——后会——再提高”的思路,实施“任务设计、理论讲解、模拟训练、分组实训交流评价”的五步任务教学法。首先教师围绕实际应用组织教学,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使学生应用中得到提高。在具体讲授完成任务所需的理论时.主要以知识脉络、知识架构的讲解为主,重点讲解完成任务需要储备的基本理论,然后布置类似任务要求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模拟训练,有了这些前期准备后,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撰写实训报告。
三、任务教学法案例c
1.实施课程:网络应用服务管理。
2.实施时间:20xx年春季学期。
3.实施对象:本次课改的实施对象为20xx秋计算机网络专业的24名学生。24人分为4组。每组6人设组长1人、方案设计1人、实训仪器准备1人、操作人员2人、撰写实训报告1人。每组6人既有分工又要相互协作,共计完成本课程的5个实训.并向其他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实训过程及结果。交流实训心得。
4.任务准备:我对《网络应用服务管理》管理这门课程的内容仔细研读后,设计五个实训:利用IIS搭建WWW服务器(一个实训)、利用IIS、Seve卜U搭建FIp服务器(两个实训)、利用IIS、Wmail搭建邮件服务器(两个实训)。为了学生在实训中系统地完成学习任务。每次实训前安
排一节课为学生讲授完成实训所需要的知识框架.具体知识学生在实训时具体掌握。再安排一节课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完成一个和实训任务类似的实验。通过这两个环节让每个小组理清完成实训任务的思路,为实训任务的完成做好前期准备。使实训任务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完成。而不是在“放开”不管的情况下完成。
5.完成任务:每个实训小组经过方案设计、前期准备.最后在实验室完成实训(三个课时),实训任务完成后每个小组撰写一份实训报告,并进行展示、交流、打分评价(两个课时)。每次的评价成绩就作为该课程的一次实训成绩。五次实训成绩合格方能参加该课程的终结性考核。
四、效果评价
通过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这24名学生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综合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例如交流评价环节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汇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得到明显提高.撰写科技论文的训练也得以加强等。任务教学法的实施彻底转变了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中心。主体作用得到真正的体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既需要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又需要相互协作、交流沟通和团体决策.教师仅仅是一个指导者。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总之,任务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交际、组织、语言表达、论文写作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参加《网络应用服务管理》课程改革的学生完全赞成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关系.改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路径,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课程教学中也取得一些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诸如学生基础分化大不易分组,应试教育的影响仍难于消除,学生分工就意味分家合作有难度等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网络教学反思8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教给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关键。如何让学生好学、乐学、主动学习,是老师的任务。在课堂上,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得到肯定,才能鼓舞学生大胆发言,激发他们的好胜心。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了解网络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方便,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优点,然后转换话题,通过具体事例来了解网络对我们青少年的危害,让学生小组讨论,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最后升华感情,小组合作,完成网络公约的制定,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陷入网络陷阱,合理利用网络,让网络能够造福于人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线”的作用,把学生搜集到的资料串起来,并让他们积极的动脑思考,把资料内容上升到思想上来,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的危害,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合理利用网络,做到健康上网。
在本次课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思想很灵活,有的问题也许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但是学生提了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使得学生围绕本课进行思考讨论。
网络教学反思9
常用的网络工具是网络管理员必须要掌握好的内容,本实验在学习完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试验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因为直观明了,马上见效,学生有了即时体验之后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厚,利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实验的顺利完成非常有利。
①PING命令是为了检查网络的连接状况而使用的网络工具之一,用它来检测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的可能性。
②Win98:winipcfg 或Win20xx以上:Ipconfig/all命令显示DNS服务器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地址、默认网关的IP地址。
③Netstat是显示网络连接和有关协议的统计信息的工具。Netstat主要用于:网络接口的状况;程序表的状况;协议类的统计信息的显示三个方面。
④TRACERoute工具可找出至目的IP地址经过的路由器。
本实验结束之后,有如下反思:
1、教师演示时,最好把每一个命令都写在黑板上,因为学生不是全部都能记住些命令。
2、教师一个命令演示讲解完马上交给学生动手,不要全部讲完才让学生练习,这样效果没有那么理想。
3、讲解清楚这些命令,要求学生理解这些命令的含义与用法,忌讳学生死记硬背。
4、讲解每个命令的区别,然后可以做一个比较,直观的区别更容易让学生记忆。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其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以学生的动手实验为主,教师的实验演示只是引子,引导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中让其完全掌握好这一实验内容。
网络教学反思10
《小心网络陷阱》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学会拒绝》中的一课。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旨在告诉学生生活中有阳光灿烂的地方,也有陷阱。要提高警惕,学会拒绝。落实到本课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伤害。同时也要交给学生一些健康、正确上网的方式,避免收到伤害。《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课最注重的是课堂的实效,讲究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真实的需要。上好了课,反过来对预设和实际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思考,会让我们有更多的启发。这堂课,我认为比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有效地取舍、重组教材内容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科书应该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新课程的教材给我们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组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简练的关键词,简短的提示语,丰富的图片资料,既给我们提供了目标制定的依据,又给了我们重组教材的权力。
那么这个权力我们是不是可以肆无忌惮地滥用呢?肯定不是。前提是:要充分重视教学的针对性。首先,我们在对现行教材进行“再创造”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学生真实的生活,它们是最好的课程资源,要利用、发掘教材以外的这些教育资源,特别是来自学生生活世界的资源:他们的直接经验、感知体验是教育教学中珍贵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儿童只有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有实效的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在学生日常生活去捕捉、提取和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强德育实效。
其次,发掘了现行教材以外的、更贴进学生实际的教育资源,要把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完全重新组合——按照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学。
例如:本课教材的编写,主要话题是围绕着痴迷网络的陷阱来谈的——学生很容易不知不觉的沉溺与此。这是教学的重点。但是网络陷阱不仅仅与此,还有购物陷阱、交友陷阱、黄色陷阱、病毒等。这些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碰见的,且已有意识的东西。我在教学中补充了相关的内容,只是在呈现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弱处理。
从儿童的生活中选取教材,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点重组教材,以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来设计、建构新的德育课程教材,这样我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二、展现真实、有效的课堂
真实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也是学生能说真话,流露真情的课堂。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既真实又充满情感的灵动呢?我在一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师生之间娓娓平等交流,让学生愿说
都说高年级的课不好上,我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孩子大了,有心理话不说,有自己的想法不交流,更有甚者会揣摩老师的心思——你要什么我讲什么。说真心话,没门。
我在试教时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当我问询到学生最长上网有多久时,孩子们都说2个小时。有的还说过从不上网。(事实上我课前了解到很多孩子爱上网,而且很多孩子都有上网6小时以上的经历)还有的孩子听到别的孩子在讲网游的经历时,在一旁不停的说“完了,你上当了!”很明显,孩子们就这个话题是敏感的,他们不想说真话。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法,才发现问题主要在自己身上,自己与学生的交流高高在上,所问的问题太有指向性。正是因为这样,学生的防范意识就不由自主的加强了。调整状态之后,就网络的话题,我从自己谈起,娓娓与学生交谈,所问的问题也是在和学生的平等交流中,慢慢深化开来的。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想法,学生逐步消除了对我的防范意识,也很自然的和我进行探讨和交流了。说到上网的原因,孩子们还说了很多心里话呢!
2、课前做了很多充足的准备,让学生有话说
在课前,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经经历的、看到的或听到的,调查关于沉溺网络造成的危害的事。而且为了避免内容的重复,我指导学生从身体、心理、性格等不同方面进行调查。由于是亲自参与了调查,好多同学还是自己有过类似的体验,所以课堂上有话可说,回忆起来还是感受很真切。通过交流,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还真不少,通过教师适时地引导,孩子们总结出了经验。在他们收集的一些触目惊心的案例面前,他们震撼了,心灵受到了触动。所以,接下来想想减少或避免网络陷阱的方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对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具有指导意义的。这样的课堂是朴实的,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
3、创设情景,让学生说得动情、入理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因此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自觉地参与意识,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已有认识的同时,强化由接受教育向自我教育扩展。在本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收集的事例只是泛泛的,让孩子有个大致的影响,可是心灵深处的触动不够。于是,我选择了张潇艺的事例作为一个点,从而进行人物心理的分析,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当孩子门看到张潇艺跳楼前在电梯时瘦弱的身影,听到了潇艺的遗书时,他们震撼了。他们发现当人沉溺与网络时是多么可怕——想极力摆脱又无法自拔。他们从潇艺矛盾而痛苦的心中感受到了陷阱的危害。情感的共鸣让他们不得不去思考:怎样才能健康、安全的上网?
三、 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在本课教学中,我给这堂课设计了几个版块:交流网络经验——感受作用、剖析网络陷阱——了解危害、再现生活情景——寻求方法。其中,剖析网络陷阱,了解危害这一板块中,我又从直观的身体伤害到畅谈其他伤害,在到张潇艺的事例分析,可谓环环相扣,扎实推进。在课的开始,学生兴奋地交流着网络生活给他们提供的方便时,此时突然话题一转,时间不知不觉地上得长了后,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感受呢?这是学生的亲身感受,他们有很多话说:如,头晕呀、眼睛发胀,手发麻呀等等。老师这就开始引导学生意识到这是长时间上网给我们生活造成的伤害。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到的沉溺网络造成的其他方面伤害。在众多事例面前,学生有所触动时,我又补充了张潇艺的事例。这几个环节的安排落实得扎实,所以学生们惊愕了,他们的情感受到了震荡,心灵被震撼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危害呢?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探求欲望,并主动探究避免伤害的好方法。
从《小心网络陷阱》一课的教学过程前后我深深的感到:德育课程要以培养热爱生活、负责任地生活的个体为基本的目标指向;从儿童的生活中取材,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点来设计、建构新的德育课程;围绕生活的主题来展开的德育课程内容,能反映并指导学生生活的现实,才是最有效的德育。
最后谈谈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改进之处综观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上述意图,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也发现了新的问题。
1、是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多,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少了一点,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多问题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单调的对话形式。
2、是课堂的调控有些不尽如人意。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很好,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和归类。
3、是课程资源的选择。面对许多的资源,不能够都用,要有目的地选择对达成本堂课教学目标有利的内容,有时要学会“忍痛割爱”,把一些看似很典型但与这节课关系不大的材料删选除,突出重点,展示亮点。
4、有些事例——比如张潇艺的事例,挖得很深,但是不能就事论事,还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引导学生就这个事,谈自己。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是停在表面,而是真正的对学生的生活有所指导。
【网络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识网络世界教学反思(通用5篇)05-13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5-17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27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教学设计反思01-27
《春晓》教学反思03-08
教学反思模板02-18
陶艺教学反思02-14
拼音教学反思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