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2024-11-27 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开天辟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1

  今天上完了《开天辟地》这一课,我想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

  一、抓重点词,理解盘古的“顶天立地”。孩子在朗读第三自然的时候,感觉有气无力,读不出感觉。我抓住“顶”和“踏”两个字,进行教学,通过朗读,讲授,让孩子明白了盘古的“顶天立地”。重点词语一抓,孩子们就懂了文章应该这样读才有气势。

  二、抓“对偶”句,体会文字的魅力。这篇文字出现了大量的对偶句,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我出示了“左手持凿,右手握斧”,接着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两个短语有什么特点、孩子发现字数形同,意思相近。我告诉孩子这样的句子就叫“对偶句”。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让孩子在文中自信找寻,发现问题。

  三、抓“中心”句,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盘古以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身万物。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就让孩子去文中找寻。孩子轻松找到中心句后,我再次让孩子按照中心句给课文分段,孩子也就明白了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盘古的献身精神。

  四、抓“长短”,感受写法。既然知道了课文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让孩子仔细阅读课文内容,看看作者重点写得是“开天辟地”还是“化生万物”?孩子通过对文字长短的阅读,明白了课文重点介绍的是“开天辟地”。这就叫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方式,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能够在一篇篇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2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教学中,我重点抓住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展开教学,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教学结束,我作出如下几点反思:

  一、结合想象朗读,注重文本内化

  如第二自然段“盘古力辟浑沌”的学习,在学生自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关键词语,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样使学生深入课文,着力想象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谷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这一过程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盘古力大无穷的气势,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面,并用恰当的`语气表达出来。我认为这一举措,正是在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内化,也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另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体现在学生学完“盘古化身万物”这一段后,让学生想象五彩缤纷的世界还有盘古的哪些杰作,这样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想象要合理恰当,学生纷纷说道:“头发变成了茂密的小草,骨骼变成了坚硬的金属……”

  二、抓住重点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心品读,感悟课文内容逐步地把握盘古这一伟大无私的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如:抓住“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词语,想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这是何等的不易!体会盘古为了创造出这一美好世界所下的决心。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课文学完,老师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我相信大家已被盘古深深地感动了,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呢?

  三、挖掘文本内涵,回归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本课非常出色地体现了这一目标。

  在对词语的理解中,我把每个词都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如“巍峨”这个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观察偏旁来体会词义,并联系以前课文中“巍峨”形容的主体是山或者建筑物,现在却用来形容一个人,可见盘古有多么的高大;理解“精疲力竭”时,问:看到“精疲力竭”,你想到了哪个词?学生很自然地回答“精疲力尽”。前一个词的理解,是把形容主体进行比较来理解词义,同时理解文本意义,后者是从字面上比较理解词义。

  《开天辟地》一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多处运用了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样的句式。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引导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寻找类似的句式,然后加以出示,让学生朗读、欣赏、感悟。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力求向学生展现文本深刻内涵,展现语言文字无穷韵味与魅力的教学意图,是一种语文教学的回归。理解词语不脱离语言环境,理解句式用板块呈现,遣词造句正是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的积累。

  课文学完后,再次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为什么人类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它反映了人类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让学生探讨一下,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合理的推想。

  四、丰富语言表达,增进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原本让学生好好通过想象,然后表达出自己感受到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但由于前面时间掌握不够好,因此教师就有些取而代之,再加上教师本人的语言表达不够丰富,感染力不够,因此有点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除此,教师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激励语言力度不够,有碍于学生课堂积极性的调动。综上,作为教师本人,要不断地读书学习,增强自身的语言功底,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正所谓“学无止境”吗。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3

  《开天辟地》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按类型有效积累词语,并从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课题为突破点,对文本(内容和体裁)进行了整体把握。

  然后教给学生读神话故事的方法“借助文本,展开想象,将文字活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引领学生进一步走进课文,找到最让你感到“神奇”之处,进行品读感悟。在学生描绘一幅又一幅画面之时,老师适机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感受盘古的伟大人格。当然,中间不乏抓重点词句(“猛劈猛凿”“精疲力竭”、“微笑”)进行品读,抓对仗句感悟文本语言的特点,通过朗读感悟世间万物的美好,通过想象给文本补白感受盘古化生万物的神奇。此时让学生练笔达标:“盘古,我想对你说……”,故事中那神奇的一幕幕还在学生眼前浮现,盘古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已刻在学生心中,学生情动而辞发,写下了自己与文本对话后最真切的感受。

  在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后,我引导学生探究神化故事的`特点,出示相关资料链接,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特点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的寄托,也揭示了他们所赞赏和敬仰的民族精神,巧妙的突破了又一教学重点。

  最后,我以总结阅读神话的读书方法结束课堂,引领学生在课后运用这一方法阅读更多了神化故事,使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效的扩大了语文教学的外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纵观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课堂节奏调控适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投入,效果较好。但是,老师的设计、措辞上或多或少还有些不当之处。如:“神话故事是假的”就不如说成“神话故事是虚构的”,还有借助文本,展开想象,将文字活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么诗意的语言是否所有学生都能明白其真谛。

  教学永无止境,我将不懈探索。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4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在指导读词时,告诉学生词语也是有感情的,让学生读出感情。通过做动作、对比朗读体味盘古开天地的艰难,学生虽有一定的感受但还不够到位。如能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说自己的.感受,效果可能会更好。在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时设计环节合理,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但留给学生想象的时间还不够。应该给充足的时间达到尽善尽美。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5

  《开天辟地》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盘古的孕育以及他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过程,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课文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显得十分生动精彩。

  本课教学我以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对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为出发点,多方面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抓朗读,促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抓语言,细品读,领略神话语言的精妙为基本教学策略,引领孩子们在神话的王国自由飞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借助词语,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练习4的“读读背背”中有以下八个词语:

  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化生万物改天换地

  这八个词语不仅概括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词语的排列顺序也与课文描述的先后顺序完全一致。基于这一发现,我将这一内容的教学渗透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一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八个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又通过这八个词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有关语句的描写及内容的理解。

  二、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本课的重点是: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因此我以“盘古是个xx的神。”这样一个口头填空贯穿于理解文章的始末。围绕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文、学文,并适时地出示以上的填空题,让学生口头填空。这样反复地重现课文的重点,使学生在口头练习中,逐步地把握盘古这一伟大无私的人物形象。

  三、结合想象指导朗读,注重文本内化

  先让学生找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界万物。”作为本课教学的纲领,围绕着这句话,盘古为什么开天辟地,如何开天辟地,如何化生万物的精彩片断一页页地铺展开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感悟。

  如第二自然段“盘古力辟浑沌”的讲读,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育引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使学生深入课文,着力于想象,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之后,我示范朗读,读完以后告诉学生,老师能读出盘古力大无穷的气势,是因为一边读一边在想象当时的场面,同时,激励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我利用这一举措,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内化,也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体现在学生学完“盘古化生万物”这一段后,我设计的一个想象口答题“盘古的xx变成了xx。”不但激发了学生想象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想象要合理恰当。

  四、“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

  (1)在讲“顶天立地”这一段时,通过教师的引读,抓住重点词语“一万八千年”“跟着长高”等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盘古的意志坚定。

  (2)在教学“盘古的身躯化生万物”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填空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xx变成了xx”做了知识的铺垫。

  五、挖掘文本内涵,回归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本课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多处运用了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样的句式。在课文学习中,我给学生列出了类似的句式,并一组组出示,让学生朗读、欣赏、感悟。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力求向学生展现文本深刻内涵,展现语言文字无穷韵味与魅力的教学意图,是一种语文教学的回归,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这种句式会深入到学生内心,逐步达到内化。

  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文章的情感基调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第三节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时,尽管我请了一位学生动作演示,自己还用撼动人心的语言三次煽情,设法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无奈学生只游离于文字,未能走进人物心中,与之同喜、同忧!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估计是自己在上课开始就没能好好渲染。

  2.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最后安排的想象说话没有指导到位。应先指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6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学会讲述故事,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现,小记如下:

  整体感知故事环节

  为了帮助学习理清故事情节,就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板书:

  开天辟地之前:

  开天辟地之时:宇宙混沌——左手持凿 右手握斧 猛劈猛凿 天地分开

  顶天立地之刻:头顶天 脚踏地升高一丈 加厚一丈 长柱子 不再重新合拢

  改天换地之间:精疲力竭 含着微笑倒下 身躯化成万物……

  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讲述。

  细读课文环节

  在学习“开天辟地”这一部分时,就引领学生直间找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加以体味,抓住重点词“猛劈猛凿”“巨石崩裂”,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在头脑里浮现画面,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读好这个句子,感受盘古的神力无穷。而对同样能体现盘古神力的另一个句子“他一使劲翻身坐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则进行略处理。

  在学习“顶天立地”这一部分时,则通过教师的引读渲染、画面呈现及对重点词语(如:“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三个“极”)的点拨,想象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从而进一步领悟“巍峨”的内在含义,在品悟重点词语的同时感悟盘古的形象之高大,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学习“改天换地”时,引导学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过程中,学生用心感悟人物品质,同时思想受到熏陶。 最后引导学生谈了什么是神话和交流了课外阅读的神话故事,还找了文中对偶句的特点,初步体会了一下文章语言表达之美!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7

  《盘古开天辟地》为我们讲述了创世纪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和经过,解释了宇宙的起源,赞颂了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抓住关键的语句,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2、了解神话传说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领悟课文主题。

  2、在课堂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深刻。如第二节的“抡斧猛劈”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感受来加以读的感悟;天地分开后发生的变化,也是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加以体会,特别是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我首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通过师生对读,生生合作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祖国文字的魅力及盘古的不朽精神。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变化”这节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发挥想象,同学间启发合作,想象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仿造文中的优美词组也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词句,同时达到了当堂课讲、练、写结合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本节课的作业我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去完成哪些内容,而是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课后回家想做些什么,其实学生所说的如:想再读一些神话故事,想把故事讲给家人听,想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等,这些正是老师要安排的作业,而学生却自主地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抓重点词语,提高朗读的质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第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混沌一片”,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既理解了词语,又为后来的盘古开天地作了垫设。后面两段的教学,抓住了几个动词“抡,劈,顶,蹬”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三、不足之处

  第三自然段的处理可以再紧凑些,也可以通过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得再充分些,老师的讲解少一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本节课拖堂两分钟,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的地方,争取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得更为合理。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读懂课题。了解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神话故事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接着初读课文6—9自然段,整体感知盘古怎么撑天的。然后交流分享读书感受:从“直挺挺”“撑”“不让”“孤独”“坚持”“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最后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8

  一、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在教学时,抓住“一使劲”、“咔嚓”、“‘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语体会盘古的神力,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盘古的力大无穷。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句话“清而轻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天,脚踏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立,想象感受盘古顶天立地,让学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盘古“精疲力竭”“微笑着倒下了”并提出问题:盘古为什么含着微笑倒下了?这是怎样的微笑?让学生思考,体会盘古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

  二、结合文本, 展开想象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在教学盘古的身体化为万物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想象是根据所想象事物与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的,不是瞎想的”,这样不仅让学生方便记忆课文内容,而且由此让学生想象盘古身体的某个部位还可能变成什么。学生对盘古其他身体部位的`想象非常精彩,这不仅仅是让学生想象,更让学生在想象的同时体会盘古为了人类而自我牺牲、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

  三、教给方法,指导背诵

  课程内容学过后对课后作业中的背诵,平时只是一布置就了事,没什么背诵指导,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强,指定背诵的课文学生大多数靠机械记忆完成的。容易遗忘,从长远看,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要做到对学生负责,做教学上的有心人,对学生进行背诵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建立记忆网络,明确背诵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2、师生互动,找出九个“变成了”来帮助记忆,启发学生学会记忆的支撑点。

  3、让学生尝试背诵,发现薄弱环节,以引起学生注意,这样再次背诵的时候,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9

  《开天辟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的语言优美,内容简单容易理解,神话本身的浪漫色彩非常吸引学生。根据我们班学生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的备课中,我把课文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并把预习中产生的疑问提出来。重点在把课文读通读顺。难点在指导学生写生字,生字的教学不能走过堂,我想着让学生自主发现字的结构、容易错的地方、写字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减少错别字的产生。分开自然段读课文,认真听并且能评价同学的读书情况,这样就能在课堂上把课文读通读顺把本节课重点解决。四年级的生字教学不能放松,生字中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觉得难写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书写。这样的环节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难写的生字,自己去写去记,完成生字的教学。

  第二课时的精读精讲,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意志坚定、向往光明;开天辟地后身躯化作世间万物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引读第二自然段,抓住“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在朗读中体会开辟天地的艰难,感受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创造新世界的决心。把表示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句课文中的句子: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抓住“冉冉上升”、“慢慢下沉”三组反义词,体会这样用词的好处。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深入体会应该能解决学生理解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为了让学生能深入理解盘古的无私奉献,备课时设计一系列的图片,通过欣赏插图,感受世界的美丽,从而体现了盘古的无私奉献。

  本课还有一个教学难点就是背诵指定的课文内容,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三年的学习训练有了一定的背诵能力,但如果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在课文的学习时能把指定的内容基本背诵下来那就更省时高效了,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设计一个有图片提示和填空练习相结合的环节,有形象的图片提示,背诵的难度就减低了,相信学生能很快把指定内容背下来。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10

  这是一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全文分三部分:

  一、开天辟地显“力大”。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从“猛劈猛凿”等词很容易就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穷。

  二、顶天立地显“坚持”。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地每天加厚,盘古也跟着每天长高,而且历经一万八千年。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盘古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学生结合原来所读过的神话故事,发挥想象,编造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由此可见盘古是多么坚持!

  三、改天换地显“奉献”。

  第七自然段中心句是“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那么他的身躯化成了哪些事物呢?由于这几个分句写得琅琅上口,句式一致,学生一读就发现这一段有九个“变成了”。我追问:难道仅仅是这九样事物吗?学生一下子张开想象的翅膀:“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珠宝”,“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耳朵变成了幽深的山洞”……

  学完全文问学生: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结合课文马上回答:无私奉献的`盘古,为他人着想的盘古。是呀,盘古以他的身躯和神力改变了世界,虽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遐想。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11

  教完《开天辟地》这一课上,我不禁问自己:“教这一课,学生学会了什么?”上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我问:“课文讲了谁开天辟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又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节,了解事情起因;读读2—7自然段,说说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之后,让学生找描述盘古开天辟地经过的概括性语言。学生找到了最后一节,从而明白了课文的结构。我想这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这是应该要教会学生的一种能力。

  第二课时,我抓住总结句“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让学生读课文的2—5自然段去感受盘古的神力。学生找到了一些句子,我先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有感情朗读,在评价朗读时,引导学生在读中表达对盘古的敬佩之情。这是培养学生对词句的.感悟能力和朗读能力。

  读到第5节时,盘古巍峨的形象已矗立于学生头脑中。这时,我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我看到了一个力量无穷的盘古。”“我看到了一个威猛无比的盘古。”……我说:“是啊,此时,我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地英雄,看到了一个英雄的刚劲有力的一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

  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之后,我让学生说话:“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精疲力竭的盘古。我想到他撑了这么长时间,把力气都用尽了。”“我看到了一个含着微笑倒下的盘古。我想此时盘古知道天地不会再合拢,就感到很欣慰。”“我看到了一个有献身精神的盘古。我想他的心地很善良。”我说:“是啊,英雄的刚劲有力让我们感动,英雄的柔情似水同样让我们感动。盘古临死的时候,他把他的身躯奉献给了我们这个世界。”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找一找盘古身躯的哪些部分化为了哪些万物?最后总结,盘古不仅以他的神力开辟了天地,还把他的身躯奉献,化生了世间万物,才让这世间这般美好。这是培养学生说话,表达感情的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用心感悟人物品质,同时思想受到熏陶。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09-21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08-01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07-13

《开天辟地》的教学反思06-20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范文07-19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参考08-26

有关《开天辟地》的教学反思07-20

课文《开天辟地》教学反思07-14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5篇12-27

《盘古开天辟地》教学反思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