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我展开了教学,其中最令我满意的环节是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我们都知道适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升华情感。当学生走进文本后,我设计了多元解读教材的环节: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心中充满了感慨,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对村里的人们说些什么?学生们对于我的问题做出了各种回答:有的同学对村民们的行为表示谴责,有的学生则对村民们以后的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还有的学生对村庄的毁灭表示可惜。(通过这一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掌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在这基础上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我收集破坏环境图让学生选出自己想说的图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同时自如走出文本,有效地落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新课标理念。
整节课我和孩子们的心情都是沉重的,因为美丽的村庄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为了让孩子们从阴霾中走出来,看到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若干年以后人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学生看到这一题目时,他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纷纷举起了小手,看到这一现象,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结果可想而知,若干好的小村庄变得更加美丽了。
教学的惊喜有时候是在课内,但也还有课外的延伸。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倡议孩子们为我们周围的环境做点小事。没有想到周末的时候,有几个孩子设计并制作了有关环保的广告语和广告牌,分别放在了人们破坏环境严重的地方。我的心里泛起了喜悦的涟漪。
是啊,什么是语文,我想孩子们把我们学习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让语文的精粹浸染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快乐生活,健康学习,我想那么我的语文的目的就达到了。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语不够丰富,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二是如果学生再回顾一下整个故事,安排这样一个环节:“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谁来说说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前后呼应,加强了整体,感觉会完美点。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做成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小村庄人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从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上看,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过程。在描述小村庄的环境时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形容小村庄的美丽,运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树木的变化,用标点符号省略号表现小村庄的环境日益恶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下得连绵不断等等。这些写作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
因为是借班授课,没有办法更多的了解学情,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三年级学段的了解,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大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能够读通读顺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但在有感情地朗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学生不易理解的可能有以下几处,一是城市孩子对农村的农具了解不够,需要做适当地补充。二是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含义难以理解到位,如“锋利的斧头”代表什么,需要教师点拨。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主要采用三步教学法,即“预学---共学----延学”,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统领性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辅以多媒体辅助法层层推进教学。依据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把“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读读、划划、品析词句、读思结合等方法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中我从题目入手。在板书课题之后,我以“第一次读课文题目时,你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读题质疑,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文本。俗话说“好题半文”,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读题目,从读题目开始思考,养成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阅读期待。三年级上学期是低段到中段的转折期,字词教学还应扎实,同时课前预习是中年段学生所要学习并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我把检查预习放在初读阶段,这既是是对预习成果的巩固和加深,也同时通过检查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为后面的精读打好基础。在实际授课中,我发现学生预习特别深入,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没有预想的那么难,于是我及时调整教学,把学习聚焦在关键句的感悟和读出感情上。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是“跳一跳摘桃子”,所以学生学习兴趣高,表现的比较主动。
“精读文本,感受语言魅力”是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一段,作者精调彩墨,以赞美之情,用“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四字词语描绘了一幅山谷里一个小村庄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享受审美乐趣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第一段的学习我主要是品析字词、悟情美读,从文字的感悟到体会词语的妙处,然后再到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设计基于新课标中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教学策略。课文的最后两段,作者以无限惋惜的情感,讲述了小村庄的一切被洪水卷走的悲剧。我由第一段直接跨到最后两段,从美丽到毁灭,强烈冲击让学生情感形成巨大的落差,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真正的深入文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受语言的能力。文中“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一句子训练中抓住两个“不断”,让孩子体会锋利的斧头破坏之大,此处作者省略号的运用意味深长,我利用文章的补白设计了句式训练。训练效果非常明显,既进一步体现了人文性,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通过对文字的充分理解,学生对村庄的消失的原因的已全然了解,此时积蓄的情感急需释放,为最后一段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最后一自然段语言意味深长,含义深刻。由于前文让学生通过品析词句,朗读感悟,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乱砍滥伐的严重危害,最后一段抓住“一切”、“锋利的斧头”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已是水到渠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作业不能偏离语文的学科特性。基于以上考虑,我布置了三项作业,既有积累运用,又能通过续写和调查形成正确的、积极的环保意识。
整堂课结束,很多学生都恋恋不舍,有的干脆大声喊:“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还没上够呢!还想继续上这样的课呢!”有的跑到我面前问我什么时候还可以再次给他们上课,说实话,这样的课堂有种教学相长的感觉。当然,也有不少的遗憾,比如有的问题已经明确,我却再次让学生交流,看到那么多学生积极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忍不住多找了些同学发言,这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自我感觉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作为参赛者,我深知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反思提高的机会,虽然还不知道比赛结果如何,但我欣赏学习到了其它老师精彩的讲课,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改进反方向,我想这是这次比赛的意义所在。经过这次活动,我强烈地体会到学习、积累与反思地重要性。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怎样才能做的以学定教,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多学习。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01-12
诗歌一个村庄的故事03-0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11-04
《小蜗牛》教学反思05-30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02-16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05-04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05-04
一个小故事的启事|650字作文08-26
一个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04-04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反思范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