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有了很多的生活经验。教师从帮助淘气记住他所处的队列中的位置引入,比较自然合理;而且从问题出发,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课堂资源的开发上,有些利用不足。比如,班级中一个学生的座位在某个学生的前面,在另一个学生的后面;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前面,墙报在黑板的后面等,这些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前后的位置概念。课堂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的事物,如教室内的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找规律”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本课在一开始就设计选取儿童情趣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逻辑智能得到发展,同时运用肢体语言来创造规律,使身体运动智能也有所提高。
2、在自主探究,认识规律。这一环节我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意会,积累感性经验。如猜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别人意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发现“彩旗”“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之后,让学生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呢?采用学生互相说一说的方法。这样通过讨论和互相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教会学生,人人又都有了表达的机会。使教育真正面向了全体学生。
3、在动手操作摆一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创造一条规律这一环节,学生的创造力真是令人吃惊,他们不仅能模仿前面出现的一些规律来创造,有的还摆出了较难的规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当学生拿着他们自己的作品上台汇报时,我分明看到了一张张稚气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自豪。
4、让学生在掌声、击打乐器声中,发现声音、动作也存在规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打开思维,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延伸。在配乐欣赏生活中存在的规律时,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使音乐智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借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环境宽松、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乐学、敢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为各层次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3.营造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教师自始至终给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氛围:独立计算——自由观察——小组合作交流——集体探究规律,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平台上尽情地发挥,给学生以空间和时间,让思维得到充分地锻炼。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和态度来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用设疑的手法让学生们判断教师举的是不是右手,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举起右手与教师对照,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其中的奥秘;最后通过教师的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地站着,因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说,学生在与同伴、与老师的交流中,获取了对数学最深的感受,体验到了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种课堂体验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前后》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上下前后》数学教学反思08-28
双手向前后抛实心球教学反思07-15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03-12
《荧屏前后》教学设计03-19
语文必修教学反思12-20
语文教学反思07-20
语文雨点教学反思12-16
语文《影子》教学反思12-16
语文赶海教学反思12-17
语文绝句教学反思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