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学飞》教学反思

2021-02-16 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知了学飞》教学反思范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知了学飞》教学反思1

  我讲授的《知了学飞》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课寓言两则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羡慕、不耐烦、懊悔”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复述寓言故事。

  3、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导入课题,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上课谈话导入新课后,我利用课题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与课题有关的问题。这时学生会提出:知了为什么学飞、知了怎样学飞、学飞的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也更有目的去读。初读课文,明确要求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走进课文,激发了他们读文兴趣。接下来,我让学生三读课文:一读课文,把课文读熟;二读课文,要有感情地读;三指名读课文后检查学生认字情况。以读促讲,读懂课文整篇课文我让学生以读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词句的含义,教学中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第一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羡慕”并读出知了对大雁会飞的羡慕之情。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东张西望”、“爬来爬去”,读出知了学飞的不认真。大雁教知了学飞时,抓住“不耐烦、自满”体会知了学飞时没有耐心、骄傲。

  最后一段,让学生抓住“懊悔”体会到知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读好课文,读懂课文。拓展训练,发挥想象。读懂课文后,我设计了“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知了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从多方面去说。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意在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寓意,并能否学以致用。利用板书,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为了照顾到全体,我特意设计了提纲式板书,降低了复述的难度,让大部分学生看着板书都能把课文复述下来,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不免会有一些问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知了学飞》教学反思2

  《知了学飞》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因羡慕大雁会飞而要和大雁学飞的知了在学飞的过程中怕艰苦、不认真、不耐烦又自满结果只能懊悔不已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是经过一番挣扎的,因为《寓言两则》这一课中包含了两个小故事,而作为一节参赛课我只选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进行教学,对于三年下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是否过少?可根据本班的学情来看一节课完成两个小故事学习对于班级里一小部分语感不是很好,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可能就会因为跟不上大众的步伐而出现神游课堂的现象,在我很茫然的时候我又开始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我们的课堂应该让不同的孩子在同一节课中都有收获,最后我还是选择了针对《知了学飞》这一个小故事进行教学。

  在我备课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这种貌似很简单的小故事,在教学时还真是不简单,根据寓言的文体特点和我班级学生语文基础差异较大的学情,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会使我的课堂更加的有效?我该交给学生怎样的阅读方法?怎样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怎样调动学生的语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于是在备课时,我又带着这样的问题,从编者、作者、老师和学生的角度一次次的走进文本,研读课文,因为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因而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抓住关键词通过填空搭桥的方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抓住关键词,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知了在学飞过程中的不认真,不耐烦,自满和最后的懊悔。

【《知了学飞》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知了学飞教学反思02-18

《知了学飞》教学反思07-21

知了学飞教学反思06-10

教科版《知了学飞》教学反思04-16

《知了学飞》的教学设计01-07

《知了学飞》教学设计范文11-09

知了学飞作文03-19

知了学飞的小学作文10-26

知了学飞童话作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