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教《雷电颂》时,只是把《雷电颂》当作一篇普普通通课文,按照教参照本宣科似的讲析一通。课文上过后,发现学生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次在上《雷电颂》前,我对这一情况作了仔细地分析,从中发现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备课时,教师只是备了教材,但对学生这一头考虑甚少:学生对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有关知识、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剧中人物的独白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等方面,其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的欠缺。对这些方面,在备课时,如果考虑不到,学生在理解课文方面,肯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备课时,作了这样的调整和改进: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有的查阅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有的查阅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有关知识,有的查阅有关《屈原》剧本的评介文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有时教师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改进,效果较为明显: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地丰富了,理解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更主要的是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牐犝庖豢卫告诉我们,备课务必备两头:既要备教材(熟悉教材,掌握教材),更要备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学出现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