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

2024-05-02 教学反思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 1

  (1)一节课下来,学生一直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课后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研究的兴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但在四十分钟内完成,这得益于课前准备的地图和资料,得益于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也得益于自己的博客。课前去教室把博客中准备好的`资料都显示出来,上课时那么多的地图可以在瞬间切换,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中国的地形有了全面的了解。

  我在想,我们学校有这样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也懂这方面的知识,那些教学条件差的学校,能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吗?感觉有点不切实际!

  (2)本课不仅要讲清课内概念,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对概念的运用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对地球的认识,课外的内容是要讲的,目的是树立学生正确的自然观。材料的搜集整理做的不好,学生的课后学习应留下痕迹。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 2

  今天早上,有幸得到林老师点评和讲述有关课题开展的过程,为后面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指明方向,我执教常态课《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不足以及课堂结构调整方面结合“促进概念转变的课堂实践研究”讲述了对于如何在常态课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以下是林老师的点评结合自我反思。

  1. 如何使科学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上?

  首先,需要尊重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清楚本节课学生已有的科学概念,如何将学生的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是科学课需要经历的过程。对于本节课,在揭示课题上,没有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学生无概念基础上,多问“你看到的平原是什么样的?”“你看到的海洋是什么样的?”调动学生的前概念,让它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可以让孩子们对地球表面地形进行初步感知。因而,在这方面上,没有针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新概念上与前概念脱离,不能得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其次,在本课上,学生需要弄懂的是地球表面的地形,课上仅仅局限中国,没有考虑到课题中需要孩子们从大范围地进行观察总结,学生没有在指出、说明分布情况后,对地形有初步感知,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不同地势所展现出来的`。

  再则,本节课是起始课,如何在起始课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感知地球之美对于接下来学习科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揭示本节课和接下来课题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有兴趣去探究接下来的课,也使得课堂永葆激起。

  第四,就如瑞双老师说的,本节课的课题探究意味不浓,很多情况下是由老师直接给出学生需要探究后得出的答案,在本节课上,对于地图上怎么表示不同的地形,在不同的地图上会以颜色、文字、立体高低起伏等来区分,这才能引导明白。

  2.如何充分暴露学生原有思维,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在本节课上,孩子们在制作地形模型中,学生出现高山和高原区分不清,没有及时的让孩子们比较分两则之间的区别,导致措施了学生暴露出来的原有思维,也不能更加深刻的纠正学生思维中的错误。

  3.什么方法可以巩固学生的认识?

  对于本节课的亮点,制作模型,如何让孩子们充分说一说这是什么地形?如何用你手中的沙雕来表示?

  在语言上需要更加严谨,才能让孩子们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更有目的的达到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目的。

  4.如何引导学生反思,建构完整科学概念?

  本节课是本节课的起始单元,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接下来的教学会有莫大的作用,如何让孩子们更加明了不同课堂之间的内部联系尤为重要。

  虽然本节课备课时间很短,但是仍然暴露出自己一直在教学上需要改进的,在课堂上语言的简洁性和目的性,让整个课堂更加顺畅。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 3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地形,对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和山地这五种典型地形的特点能有感性的认识。

  在对重点的切入上,先从导入开始作铺垫,知道如何简单地描述地形。出示广西部分县市的图片,先让学生猜测,但发现这个效果不好,因为好多学生没去过、或者去过没留意过当地的地形,无法猜测,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前一个班的教学后,我就直接改成向学生“介绍老师去过的几个广西境内的县市”,要求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留意老师对当地地形的介绍,(介绍中,主要以介绍当地地形特征为主,这样是为了让学生对地形的特点描述上能积累一定的经验和词汇,也让其在以后的描述上更有规范性)

  再从学生介绍他所去过的地方以及当地的地形。有了老师介绍几个县市的地形的基础和示范作用,部分学生能大概粗略得介绍他们所去过的地方。

  接着,老师介绍五种基本地形,通过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结合图片和文字,深刻、形象地去了解地形特点,就将图片印刻在心间。在出示文字的时候,学生很平静得默念。当展示图片,学生“哇,你看”等的惊喜表现中,我了解了学生在文字了解基础上,正将自己的'前概念和经验进行比较,并深深感叹地形的奇妙之处。也许,学生对这些对于平原学生有一定的感知,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前概念中的平原和真正的平原的地形进行重合,确认。而其他地形,是在学生知道地形名称的情况下,深化地形特点,让学生有能有所感知,并且修正了某些不正确的前概念。

  到此位置,学生已经能通过教学和前概念的结合,建构起地形的概念。后一环节,是教会学生在地形图上认识、了解不同的地形。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颜色深浅表示地势的不同高低。这一环节也是对前五种地形的进一步加深认识。在出示中国地形图时,明显的颜色深浅让学生知道中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本节课,通过图文结合,让我们靠近很远的地域,让学生更接近世界,重点深化学生对各典型地形的概念,将多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 4

  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3、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4、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5、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第一个环节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形,再充分采用书本图片让学生根据特点对比认识各种地形,我还把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深一步认识地形的特点,最后完成作业本上的地形连线题,感觉效果不错。

  第二个环节我本来打算让学生准备一些去外地的照片资料,学生相互认识,了解中国的各种地形。根据一些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从地形图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但上课时发现只有个别学生准备的,所以课堂显得很呆板,不是很活跃,我讲得也比较枯燥,语言有点不紧凑,显得很生硬,和学生的交流也不自然,幸好班上有一些外地生,我便让这些学生说说家乡的地形,学生听得倒还蛮感兴趣的。看来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准备得不充分,所以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第三是在处理地形图上也该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因为学校没有地图(实验室也没有多媒体),我只出示了一个地球仪,让学生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地形,这样的处理有点粗糙,以至于学生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如果能提供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更多地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形,有顺序地从我国地形图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去认识,从海洋到陆地,一个一个地认识,学生会掌握得更好些。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 5

  本课是五上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我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事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已有认知经验的调查,这使得我在课的设计安排上有点脱离了学生的 实际,高估了学生的认识基础。课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交流我们看到的地形,第二部分是观察地形图;在内容的安排上面是有层次性的'。

  我在教学的时候 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开头没有把“地形”这个概念树立好,其实学生对于“地形”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而我在教学当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没有有 效的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形,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这样的:我出示了两幅地形图片,让学生比较地形的异同,然而学生的回答出呼我的意料,有些说一幅图片有 条小路,另外一幅没有小路;

  有的说,一幅图片上有很多植物,而另一幅植物很少;学生的回答让我不知所措。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回答? 究其原因,主要还在 于学生对于地形概念的模糊,导致回答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其实这里,教师可以借助于形象的简笔画,把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 前,学生可能对地形的认识会更深一步;

  在接下来一个环节:对不同地形图进行分类,其实这个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对“地形”概念清楚认识的基础上的,否则就难以 对地形分类,之前没有树立好地形概念,导致这个环节也失败了;在观察地形图这个环节当中,首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如何来观察地形图,以及地形图上各个信息所 表示的含义;其中必须要让学生树立起的两个概念,一个是海拔的概念,另一个是地形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地形的认识,而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有效的帮 助学生掌握这两个概念,后面的交流效果可想而知。

  • 相关推荐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04-15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06-20

地理地形教学反思03-22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04-07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04-14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02-14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11-28

最新地形教学反思05-14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精选17篇)09-23

地形和地势课堂教学反思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