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2021-11-18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篇1

  今天教学的是第10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1和例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有了低年级的认识基础,学生不难从生活中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但是新教材在认识特征时,与老教材不同,新教材是由长方体的面入手,知道有6个面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长方体,说说: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由最多能看到3个面,引画出长方体的直观图,再联系实物,讲明面、棱、顶点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去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小组讨论交流: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这样的编排是让学生有了各部分的初步了解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研究讨论交流,这样比以往教材的一步步的从面、棱、顶点分别去研究时学生探究的空间要大得多。从课堂教学看学生的的学习效果还是很好的,基本能发现长方体的主要特征。只要适当提示一些术语,如“相对”“完全相同的‘完全’”等,再一个就是引问:怎样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在研究长、宽、高时,我花了一定的时间,因为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相对的,它决定于你所取的顶点位置,还有长方体的摆放位置。因而,通过不断改变长方体的位置以及变换顶点的位置,让学生说出此时的长、宽、高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对长、宽、高的深入认识。

  此外,发现作业上有关于棱长方面的计算练习,所以又在练习三中利用第一条的三个图,让学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棱长总和,并补充“如果用一根长24米的钢筋,截断焊接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篇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基础上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学生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图形与几何知识的一次飞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

  通过切土豆游戏,学生动手操作并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了面、棱、顶点,在让学生用自己带来实物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时,我一直在强调,不断重复,不如边拿实物边说更直观、明了。而且我的问题不够具体,导致学生不仅指出面、棱、顶点,还说出了几个面、几条棱,我又赶紧制止显得太乱,如果我能这样问“谁能在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指出它的面在哪里?棱在哪里?顶点在哪里?”学生就不会答非所问了,而在接下来的环节让学生在直观图上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时,只需提醒他们认真看就行,既节省时间、学生看的也清楚,而我却边说边讲,显得很罗嗦,这些都是由于我不注重细节所致。

  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有一个环节是读尝学单的要求,如果我正确引导的的话,学生在运用学具和自己拿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探究时,在组内会按照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拆一拆、装一装的顺序进行,正是因为我的疏忽,在读完后我没有让学生说一说你们小组在进行交流时应按什么顺序来进行,学生在交流时没有一定的顺序,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严重超时,我也发现有的组长不能组织本组成员有序交流,而是自己在做这件事,说明小组合作存在问题。而在接下来的汇报交流中,也是我没提出有效的问题分组进行汇报,把李硕一人放在台上,结果可想而知,这一环节不仅用了用时太长,也没有条理性,尤其是在学生汇报长方体面的特征时,应及时进行直观图的演示,而我却错过机会,而是后来又回到这个问题,整个环节太乱、又显得非常琐碎,说明教师调控课堂能力太差,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细节,增强调控课堂能力,平时严格要求自己。

  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当问题提出学生没有回答时,我有进行解释,这是完全没必要的,应立刻引导学生看黑板,这样学生会一目了然,探究他们的'关系时,李俊杰同学来画图时,我看他没按我的预设,我立刻制止他,这是非常错误的,他被我弄得不知所措,我应该让他画完,不合适的再来纠正,这是我的毛病,看见学生出错,着急的就想说,在这方面我以后会注意,给学生机会,相信他们的能力。

  在挑战自我这环节,由于超时,我完全可以不让学生交流,直接找同学来说,在谈收获时,学生说的很分散,没有条理,这说明我在平时教学中没有注意这方面的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很多,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课上严格要求自己,多注重细节,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篇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以往的教学中是很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但在这节课中,我却通过孩子自己的研究和学习,既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两种图形的特征,又让孩子们在内心深处对于图形的特征扎下了根。

  当然,这节课中也暴露出自己备课不够充分,不能准确地用数学化的语言来表述问题,教师的不专业,教师的语言的不规范性极大的影响了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备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容易发生歧义的语言表述,我们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能差,就如同语文中的背诵课一样,不能有一个错字,一个不同的词,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一种精益求精的地步,同时,也让孩子们在一种第一时间的学习中,有规范化的语言进行起点学习,第一节课真的很重要,这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知道,只有我们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正确而清晰的观念,才会让孩子们的后续学习变得更有力度,更有学习力,以后的学习也才能更顺畅。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我紧紧地依靠学生,虽然在时间上让人感受到一种浪费,但我还是认为这种把时间过多地用在学生身上的方式和方法是值得的,我所用的时间虽然很多,但孩子们却在这段时间中,摸索到了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我们教师无法用语言表述,也无法用语言体悟到的,孩子们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更深入地领会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可触摸,变得容易领会,在后续的学习中,教师只需要稍加强调,对于很必要的概念稍加引导,孩子们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尤其对于那些特别难于理解的问题,比如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三组的问题,在孩子们实际的数的过程中,就分明体会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棱,自然而然中分成了三个组,自然而然的就把特征总结出来。

  一切都因自然而存在,一切又都因我们给予了孩子们宝贵的时间而让孩子们收获更多,相信孩子们也就是相信自己!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篇4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单元结束后,我上了两节复习课。教材中安排第一课内容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与体积单位;第二课时为表面积与体积。考虑到这样安排第一课内容显的比较少,而第二课练习时间较少,我就作了一下调整,把第二课中的表面积移到了第一课,以使第一课内容充实些,使第二课有更多时间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与表面积”这课中,对于第一板块的复习,主要以引导学生自己回忆与整理为主。课的一开始,即明确了本课复习的目标,然后让学生对照复习,归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小组内先行交流,互相补充。汇报时,教师板书成表格形式,并要求学生口述时配合手的动作。这样一方面避免整理时的零敲碎打,提高时间利用率,另一方面使得所复习知识更为系统化,直观化,有利于掌握、巩固。对后面的多练留出足够的时间。

  在第二板块练习中,我注重了练习的层次性。对表面积计算,较之基本计算方法,我更重视了对方法本身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列出求表面积的算式,不计算,但要写出算式中每步求的是什么,这样就为后面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做好了准备。在应用练习中,我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相关实例,帮助他们补条件后再组织练习,这样也比教师直接出示题目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纵观这一课,我尽量避免了对学生发言无价值的重复与不必要的讲授,而在关键处适度点拨,突出要点,在学生掌握较好之处省下时间用以拓展练习,基本做到了精讲多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反思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反思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

4.《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

5.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反思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7.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

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上一篇:《数一数》的教学反思 下一篇:《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