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从超市给小孙女买了一把儿童扫帚。这扫帚设计得挺有趣:棕毛的宽柄上画了“小丑”的眼睛、嘴巴,下面的棕毛便自然成了“小丑”的一大把胡子。别说孩子喜欢,就连我们大人看了也忍俊不禁。也许是爱屋及乌吧,用这把扫帚扫地便成了小孙女最感愉快的劳动。
我真佩服厂家的聪明,他们懂得儿童的心理,所以设计出的产品赢得了儿童的喜爱。这事触发了我的联想。其实,我们小学老师跟儿童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我们几乎天天要给他们上课,天天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让孩子们喜欢、让孩子们感兴趣呢?
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成功。比如他教《翠鸟》,就不是按照常规死板地分析课文,而是让儿童当翠鸟,老师当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来采访翠鸟王国的小公民。老师说:“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我特意来采访你们,打算写一篇有关翠鸟的.报道,让大家都来保护你们,不伤害你们。你们的声音多么好听!”小朋友禁不住叽叽喳喳地叫起来。“听说你们又叫叼鱼郎,谁能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捕鱼的吗?”“怎么能证明你们飞得快呢?”“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呀?”“你们的家这么小,我想去你们家作客,怎么进得去呢?”“这儿有一篇现成的报道,可是我看不懂中文,只能听得懂,谁能读给我听听?”这样换了个角度来教,小朋友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感受到童心童趣,领略到翠鸟王国的美妙与神秘,个个学得兴致勃勃。这种形式,在大人可能觉得没意思,可在孩子却觉得挺有意思。我以为这就是“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策略”。过去我们在认识上形成一个定势,似乎让学生理解课文就只有讲解分析这一个办法,其实帮助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感受课文的方式方法应是不拘一格的。只要我们充分地发挥创造性,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就能营造出完美的课堂、生动活泼的课堂,取得教学的成功。
物理学上有个“共振”原理:当外力的振动节拍和物体本身的固有频率的节拍相同或相近时,物体就会产生强烈的振动。课堂中的师生对话是与此相似的。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就得使自己的“振动节拍”和学生“本身的固有频率的节拍”相同或相近。换句话说,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必须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
不少人问:于老师在教学上取得成功有什么秘诀熎涫荡鸢负芗虻ィ这就是以自己的爱心与智慧,努力去追求师生间“相似的和谐的振动”。
【课文《翠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文《翠鸟》优秀教学反思02-22
课文《翠鸟》的优秀教学反思06-19
《翠鸟》的课文教学反思范文07-04
课文《翠鸟》课堂教学反思11-25
课文《翠鸟》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11-25
课文《翠鸟》教学设计01-23
课文《翠鸟》的教学设计11-02
课文翠鸟教学设计08-09
语文课文《翠鸟》片断赏析及教学反思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