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
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词语的多种方式理解是一个亮点。但是理解什么词语,在什么时候介入,都需要从学生阅读心理以及教材本身出发。现阶段的学生正开始训练预习能力,他们对于课文的原认知也比低中年级来得更加丰富。因此,在教学时要把词语理解作为切入口,直奔课文主旨。这节课,我就是围绕“虐待、警醒、教训”这几个词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到丹尼尔是怎样虐待大树的?虐待大树会受到怎样的惩罚?绿化管理局最此事的处理方案是为了给别人留下了什么警醒?丹尼尔从此事中得到了什么教训?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正是通过不断地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同学们不难领悟到:爱护树
木的人们往往把树当作人来看待,人应当尊重树的尊严,因为树木也是有生命的。用铁链锁住树是对树木的一种侮辱,是不道德和违法的行为,理应受到谴责与惩罚。在明白这一道理后,学生对于课文开头那一幕奇怪的场景就很好理解了。这其实是丹尼尔为了反省自己并教育别人才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公开道歉,表达他要永远善待、爱护树木的决心。
最后一个续写诗歌的环节,我是比较满意的。以往我们常用的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怎样保护环境,或者写一两条宣传语,或是写倡议书。前者有思品课嫌疑,后者难度较高。而语文课的归宿点,应该体现在语言转化和思想提升上。所以我启发学生联系第6课学习的诗歌,扩展思路进行写话训练。 如:你是在砍伐神圣的的自然博物馆;你是在毁坏人类文明的起点。学生的思路也逐渐打开。又写出:你是在毁坏小鹿美丽的家园;你是在伤害抵挡“沙尘暴”的勇士;你是在破坏人类的天然氧吧…… 这样的小创作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而且是容易操作的。
篇二: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
昨天,我执教了四年级第二学期的第8课《拥抱大树》,觉得这篇课文 内容生动,对学生 有教育 意义,而且也是一片学生学习表达的好例子。
首先,我先从课文的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课题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讲到课题中的“拥抱”和“大树”这两个词语 本来很普通,但是它们搭配到一起,就显得不寻常,哪有人会拥抱大树啊?
我抓住学生的这个话题,让学生读读课文,并且根据叙事文章的叙述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这篇课文先写事情的经过,再写起因,最后写结果。“这是倒叙”学生中形成了共识。
然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丹尼尔拥抱大树”的经过部分。在学习中,学生了解了这个部分作者是通过丹尼尔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的`。学到这里,我先把这部分暂时搁下,继续指导学生学习下个内容――关于事情的起因的有关自然段。
丹尼尔拥抱大树的原因,学生找到了以下几点――1、丹尼尔把自行车系在树上。2、有人写信告发,绿化管理局的人给丹尼尔发出了罚款通知书。3、丹尼尔认错,绿化管理局的人员念其初犯,让他拥抱大树,用来警醒大家。在梳理内容时,我着重和学生讨论了“醒悟”、“警醒”这两个词语的区别,让学生对“认真拥抱大树”这个要求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引导学生再回到课文第一段,读读课文,找找哪些词可以看出丹尼尔是认真拥抱大树的。然后学生再体会这些词语,感受就不一样。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指导学生反复读书也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的,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培养和指导,让学生从每一次读中有思考、有收获就好。
篇三:四年级下册《拥抱大树》教学反思
一、课堂中要为预习的检查留出时间。
进入到第二单元的学习,单元短语的学习让师生都再次体验到了预习对于课堂学习的重要性。预习不是一般能够以出面形式表现的的作业,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预习是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自学技能呢?课的一开始,预习的检查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教师要意识到预习的检查不仅仅停留于字音词义,对于文本内容的了解也需要学生投入时间。
因此在执教《拥抱大树》的一开始引导学生在弄明白故事牵涉到的人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整的概括事情主要内容。以此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之一。
二、学生文本信息能力的训练。
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此为训练点,设计了多次语言实践训练环节。其中有两次设计较为成功:一次为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叙述,一次为“特别方案”的叙述。因为有清晰的板书,所以学生都能借助这些关键词语把丹尼尔拥抱大树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说得很清楚;因为事先有主要信息的提取,所以学生能有条理地将“特别方案”的主要内容说完整。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还提高了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不应该明知故问。
本课的学习中,感到比较成功的还有对于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引导。当学生在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之际,帮助学生关注故事中呈现的矛盾之处,要求学生当场说出内心的疑惑,学生的交流让我感觉到了他们的确在学习中思维敏捷:“既然大树无法与人类交流,有必要要丹尼尔向它道歉?把自行车锁在树上是一种虐待行为吗?丹尼尔又没有用一种残忍的手段对待它,高达一千美元的处罚是否太严重了?”这一个疑惑能够表现出学生对于文本的主旨体验非常向往。
这时有一位学生的疑惑让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质疑问难不应该明知故问。她这样问道:绿化管理局要求丹尼尔以怎样的方式表示道歉?因为这个问题在先前的整体感知环节已经解决了,此时的提问就是明知故问,不值得探究。